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通识性艺术教育背景下的葫芦丝演奏教学——兼普通高校大学生器乐比赛

主题:李赫特的演奏特点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8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教育演奏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育演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教育演奏论文范文

李赫特的演奏特点论文

目录

  1. 1.民间音乐——作为丰富的意象帮助学生体验心灵的感受.
  2. 2.合奏训练一一作为音乐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命的意义
  3. 李赫特的演奏特点:《梦中的婚礼》演奏:陈佳敏 南昌九里象湖城幼儿园 百树教育集团首届幼儿教师钢琴比赛

文/陆小玲

有很多从事演奏专业和音乐教育的人看不起葫芦丝这种简单的民间乐器,甚至认为它不是乐器而是“教具”.那么,当这种“教具”进入普通高校的通识性艺术选修课之后,在充分“挖掘每个人的创造性资源”中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呢?另外,什么是通识教育?通识性艺术选修课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本文将尝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笔者在普通高校开设葫芦丝演奏课已逾三年,事实证明,它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受欢迎的原因有二:第一,乐器论文范文便宜.一支可拆可调的演奏型葫芦丝,学生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即可获酬购买;第二,演奏入门学习容易.学生从零起步,经过一年的训练即可演奏具有很强民族特色和音乐表现性的乐曲:《蓝色的香巴拉》、 《竹林深处》、 《春到草原》等.

然而,这种“论文范文便宜”和“入门容易”的优势并不被专家们看好,相反,它被视为葫芦丝是简单“教具”的理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乐器都是教具,因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器乐学习是为提高艺术修养而非职业化训练.那么,在专家们眼里什么样的乐器才是“非”教具昵?从2010年广东省首届大中小学生器乐比赛结果的数据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被专家认可的乐器及其演奏形式.比赛组委会公布的结果显示,进入现场决赛的节目一共是21个,独奏节目是9个,所占比例为42.83%(全部为普通高校).

下表是进入现场决赛的部分节目名称及其演奏形式:

毫无疑问,演奏乐器的专业性、演奏曲目的高难度是他们能够进入现场决赛的前提.然而,在此我们提出的疑问是:

如此高难度的演奏技能是怎样炼就的呢?

一个普通高校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接受专业教育,而演奏的技能训练只有通过学校开设的艺术选修课才能完成.如果不是从小接受过严格的演奏训练,要完成上述曲目的演奏几乎不可能.由此可见,专家们的评价标准不是指向大学艺术教育的通识性,而是展示以家庭为单位、以培养艺术特长为目的社会性音乐教育的丰硕成果.试问: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能买“名贵”乐器,并请昂贵家教的家庭所占比例达到了42.83%吗?如果没有,评委的目光是否过份集中于少数“精英”了呢?下表是比赛最终的获奖情况:

在97个获奖节目中,独奏节目占了43.3%的比例.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合奏能力的培养,才是大学艺术教育的结果.更不可思议的是,艺术教育中最能体现“大众”性的葫芦丝参赛选手几乎全部出局.显然,在评委们看来,如此简单的一种民间乐器的吹奏怎么能与肖邦的钢琴作品演奏相提并论呢?葫芦丝参赛选手出局的结果,是让好不容易有机会在大学期间选修器乐演奏课的学生感到困惑:葫芦丝真的不是乐器吗?如果不是乐器,为什么艮德全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奏的《古歌》那么受欢迎?李春华新创作并演奏的《梨花雨》会如此感人?显而易见,评委们对葫芦丝存在偏见以致让学习它的人感受到了“弱势”.为什么会存在偏见?其根本原因是评委在音乐表演方面是专家(指挥家、演奏家),但对普通高校推行的通识教育,以及通识性艺术选修课之目的与意义却完全陌生.主办者为什么把参赛对象分为普通组和专业组?显然,不同的参赛对象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因而评价标准也存在着差异.大赛的宗旨十分明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就是说组织者清醒地认识到:普通高校的“教育者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一个主体的人,一个有情感有智慧的人;-个在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情感与意向诸方向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

“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当笔者为专家对葫芦丝的“偏见”而深感不安时,一位长期从事高校教育研究的学者推荐了两本书: 《古希腊教育论著选》和《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仔细阅读后方知道: “青年们学习音乐,应有一定的限度,不应进入专家们竞赛的范围,因此,音乐专家们在竞赛中所表现的惊人绝技,不应该是青年们追求的鹄的;等”.在亚里斯多德看来,如果以竞赛为目的,结果将使演奏者变得庸俗,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不纯正的.那么,应该“摈弃以音乐为职业者所用的乐器和以追求职业为目的的音乐教育方式(‘职业’一词是指竞赛中所采用的方式).”而哈佛委员会的教育专家则认为: “音乐技能方面的训练几乎不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

那么,什么是通识教育?通识性艺术选修课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

实际上,教育可被分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指的是旨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的教育”而通识教育则指论文范文个教育中的一个部分,该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而且是全面发展的人.

通识教育的早期阶段是自由教育.自由教育概念最初出现是在西方的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的人被分为两种:自由论文范文奴隶,对奴隶来说,他们需承担仆佣性质的全部工作,因而所接受的训练完全是职业性的.而有闲阶层(自由人)所接受的教育,则仅限于自由的技艺而与实用无关.结果自由人被培养成为爱思索并追求美好人生的人.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一个受雇用的音乐家所有的演奏训练的主要目的:为了生存而赚取银两;而一个能够雇用音乐家来演奏的有闲阶层,他所有的音乐行为(欣赏音乐或接受演奏训练)则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社会地位和对艺术有着全面理解的完整的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给予每个人以平等的权力.尤其是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所有人都感受到可以根据意愿来掌管自我的人生.每个大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职业化训练)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选修课程以接受通识教育(或称素质教育).对现代人而言,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同为人的生活的两个方面,是不能完全分离的.”毫无疑问,通识性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人的整体发展.因此,通识性艺术教育“不应以培养艺术家为其唯一目的,而是要面对全体学生,挖掘每个人的创造性资源,把它作为完整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葫芦丝演奏教学在 “挖掘每个人的创造性资源”中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呢?

李赫特的演奏特点:《梦中的婚礼》演奏:陈佳敏 南昌九里象湖城幼儿园 百树教育集团首届幼儿教师钢琴比赛

1.民间音乐——作为丰富的意象帮助学生体验心灵的感受.

葫芦丝又名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的传统乐器.就现有的演奏曲目来说,大多由流传于该地区的民歌改编.近几年随着葫芦丝受大众欢迎的热度,新创作的乐曲风格变得越来越丰富,从内蒙古的草原到西藏的雪域高原,再到江汉平原等但无论它怎样变化,民族特色是它立足的根本.就是这一“根本”,显示它在普通高校的通识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般来说,青年人喜欢流行音乐而对民间音乐了解不足.好多学生连民歌都没有唱过,而且也不喜欢听.尽管如此,他们对学习葫芦丝演奏却有着浓厚的兴趣.笔者每学期开设两到三个班(每班15到25个人)的选修课,一年即可结业.而这几个班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多没能选课的学生会向已经结业的同学学习.演奏入门容易,这让很多以前没有条件学习乐器的同学跃跃欲试. “通识性艺术教育的目的也就在于帮助孩子们将他们的美感融入日常生活中,等只有大众化的艺术教育才能做到这一点.”葫芦丝演奏学习是从歌唱开始的,因为只有唱出乐感(乐感指对音乐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才能吹得动听.所有的旋律都要求逐句逐句的演唱,尤其针对韵味十足的倚音、滑音和波音.反复演唱的结果,是把学生带入作品所要传达的情境以至意象浮现:山寨、草原、雪域、月影、竹楼等“事实上,意象是想象的结果,如果想象是一部电影的拍摄方式,意象就是构成影片的镜头组接.”在艺术学习中对意象的体验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又能促进对美的感悟力:在雪域高原上冉冉升起的太阳(物理意义而言)只有一个,而作为审美心理事实的太阳则数不胜数.但无论是想象力还是感悟力,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并欣赏审美对象的前提下.旋律唱多了学生会发现,民间音调具有母语特征,只要你稍稍熟悉就会爱上它,正如热爱家乡的小河那样亲切、自然.在大学校园的水塘边、树丛里,人们到处都可见到正练习着吹奏的同学,一眼望去,他们是那样的沉醉于自我的音乐表达之中.

2.合奏训练一一作为音乐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命的意义

“艺术教育对培养人们智力以外的其他品质有意义.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须与他人共同生活,我们需要社交也需要独处,而音乐艺术就能培养社交技能.例如,在唱诗班中唱歌或者在管弦乐队里演奏,都能把自己融入一个大的训练有素的团体中,而且不失自己的独立性.”如果葫芦丝只能独奏而不能合奏,在“普通高校的通识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前景”这个说法就值得怀疑了,作为通识性艺术教育中的音乐训练,合奏与合唱是最值得提倡的.

葫芦丝与其他乐器的合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与其他民族乐器合奏或重奏;不同调的葫芦丝合奏或重奏(例如G调与C调葫芦丝的合作);与人声(主要是女声)的合作;与电声乐队(用MIDI制作的伴奏带)的合作.合奏训练可以从最简单的旋律吹奏开始,我们在培养学生和声听觉的同时,要求“倾听”来自他人的声音,这里的“声音”是广义的.团结一致、精诚合作——这就是音乐精神.

实际上,葫芦丝演奏的合作训练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意识:我们必须改变只重视个人音乐能力发展而忽视协作能力培养的教育现状.在我国,孩子的音乐学习多以家庭而非社区为单位,因而“琴童”之间缺少合作机会.事实上,合作机会是可以寻求的,重要的是缺少合作意识.家长一般都为孩子选择精英之路,孩子每走一步都充满了竞争.竞争的意义在于发展个人音乐能力和体现个人价值,所以独唱和独奏被认为是最值得追求的表演境界.然而,一个总是关起门来唱歌、弹琴而对合唱、合奏态度冷漠的表演者,是很难从音乐的整体结构中体验到“波浪更深地进入海洋”之快乐与美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唯独奏为尊的音乐训练容易构成孤独人生的表达方式而必须改变,现代生活是一种相互约束、相互依赖的多层次的存在.一个经常参加合奏和合唱的人,一定能真切地体验到自我力量在团队中的“共振”及其生命的意义.

通识教育的目标,决定了通识教育应该如何实施.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合奏、合唱训练与通识教育的目标相一致.尽管“音乐专家们在竞赛中所表现的惊人绝技”不是“青年们追求的鹄的”,但合奏、合唱的基础训练是必须的,尤其对那些没有招收艺术特长生的学校来说.那些从小接受过良好技能训练的学生在团队中将起骨干作用. “骨干”与“精英”的含义不同,精英背负着“压倒群芳”的重任,而“骨干”则在“波浪更深地进入海洋”的过程中显示其凝聚力——他将与团队成员分享艺术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如前所述,非职业性音乐学习的技能竞赛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它将导致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初衷“南辕北辙”.如果大前提出错,而一味的指责音乐专家的评价不公就有失偏颇.既然是竞赛,技能即焦点.实际上,只要把“艺术竞赛”改为“艺术交流”,一切矛盾即可迎刃而解——“艺术竞赛”指向“职业化”; “艺术交流”则有利于“整体发展”.那么,通识性艺术教育中的学生素质该如何评价呢?实际上,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很难量化.通识教育即人文教育,人文教育采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进入心灵世界以丰富主体的想象力、感悟力、幸福感、责任感等因而很难短时间内从“外观”上分出优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学校提供给学生以追求生活意义的整体人文环境、艺术氛围,远比少数学生以技能竞赛获得的荣誉更有价值.笔者相信:如果教育主管部门、音乐教师,以及每一位热心于素质教育的人都能统一认识,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置于最高地位、把耐心辅导的对象从少数“精英”转向“大众”、把职业性乐器与大众性乐器同等看待的话,在普通高校的素质教育中面对全体学生, “挖掘每个人的创造性资源”就不再是一纸空谈了.

总结:本文关于教育演奏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李赫特的演奏特点引用文献:

[1] 乐器演奏方向论文选题 乐器演奏论文题目哪个好
[2] 乐器演奏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乐器演奏外文文献怎么找
[3] 乐器演奏论文提纲模板范本 乐器演奏论文提纲如何写
《通识性艺术教育背景下的葫芦丝演奏教学——兼普通高校大学生器乐比赛》word下载【免费】
李赫特的演奏特点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