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高等民族声乐教育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主题: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4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声乐民族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声乐民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声乐民族论文范文

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论文

目录

  1. 一、音乐素质对于民族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2. 二、我国高等专业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欠缺的具体表现
  3. 三、关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解决民族声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问题的几点建议
  4. 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视频全集(1)

石尧尧[1]

[内容提要] 要想真正演唱好一首专业的民族声乐作品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层面,要在具有良好歌唱技术的基础上,将歌唱技术与音乐表现有机的、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从多个方面入手,做到面面俱到,才是真正完美、专业的演唱.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首先、对声乐作品、作者的了解,包括词曲作者及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词曲作者的艺术风格与艺术个性.第二,对声乐作品的音乐类型、音乐风格的了解.这其中包括调式、调性、节拍、节奏类型、速度要求、旋律及伴奏的和声特点、曲式结构等方面.这就涉及到了民族声乐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具备,但又有所欠缺的音乐素质的两个层面:音乐理论类知识与音乐技能类知识.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去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和民族声乐艺术事业在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其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高等民族声乐教育/音乐素质/音乐理论/音乐技能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 2014)04-0211-4

[1]作者简介:石尧尧(1978~)女,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讲师.

声乐是音乐表现艺术中唯一一种音乐与人类语言直接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也是艺术形象最为生动具体、最具表现力、受众最为广泛,人民群众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音乐表现形式.在任何国家,声乐都是所有音乐学科中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更是如此.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今,在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基础上融合了西洋美声唱法元素而创立的新民族声乐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和喜爱,艺术形态也日趋完备、成熟,成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声乐学科之一.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经过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的一批民族声乐教育家和教师们不懈的钻研与努力,我国的新民族声乐在演唱方法层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科学演唱方法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艺术体系与审美架构,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可谓起到了绝对主导性的作用和贡献.但在肯定我们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同样要对我们高等民族声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掌握,高等民族声乐教育,尤其是我们专业音乐学院中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所要培养的是专业的民族声乐歌唱演员,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质量直接代表着日后民族声乐舞台上的艺术质量,但当前的问题是,虽然我们的学生通过教师口传心授般的严格声乐训练普遍都掌握和具有了一定或较高的演唱技术,但在演唱过程中却大多不能够尽如人意,最直接的表现是很多人虽然演唱技术无可挑剔,但在音乐感觉、音乐处理、音乐表现上却普遍存在着明显的欠缺.这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学生声乐水平提高,乃至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和进步的一个瓶颈.之所以会产生这一现象或问题,究其根源就在于我们当前的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薄弱,音乐修养缺乏甚至缺失所造成的.要想使我们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和民族声乐艺术事业继续进步和发展,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这一现状或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必须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一、音乐素质对于民族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从宏观的声乐艺术角度来讲,一切人声歌词中所蕴含和所要表现的思想与情感都要通过音乐载体和高水准的歌唱技术相结合才能完美实现,对于任何形式的声乐艺术而言高水平的歌唱技术和扎实的音乐素质都是缺一不可的.声乐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音乐表现艺术,它包括了音乐、文学、表演等诸多方面,对于一向注重声情并茂的我国民族声乐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也就要求民族声乐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全面综合的素质和能力.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讲,声乐都完全属于音乐的范畴,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基本都处于“重技术,轻音乐”的“一条腿走路”的状态,这对于我们高等民族声乐教育和民族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都是十分不利的.这并不是要否定技术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歌唱技术是实现音乐表现的手段,而音乐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则是音乐表现的目的,“手段”和“目的”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很多学生,包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自觉的将“手段”当成了“目的”,而却忽视了民族声乐演唱的真正“目的”所在,这也不符合声乐艺术的本质发展规律.

因此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学生或民族声乐歌手在演唱时虽然具备良好的音色和音响,却欠缺音乐情感的表达和传递,总是让人感觉意犹未尽,不尽如人意.虽然我们的在我们的传统民族声乐审美体系中的确一向非常重视技术的运用,但同样不能改变技术“手段”与音乐“目的”的“本末”关系.对于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更具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学术性、艺术性的新民族声乐或现代民族声乐来说更是如此,而作为民族声乐演唱人才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则更应该对音乐素质对于我们的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有一个深刻、全面的理解、认知与掌握.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民族声乐演唱人才的质量和民族声乐舞台的艺术品质.

正如之前提到的,声乐是最具综合性的音乐表现形式,因此要想真正演唱好一首专业的民族声乐作品同样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层面,要在具有良好歌唱技术的基础上,将歌唱技术与音乐表现有机的、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从多方面入手,做到面面俱到,才是真正完美、专业的演唱.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首先,对声乐作品作者的了解,包括词曲作者及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词曲作者的艺术风格与艺术个性.只有他们有一个完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才能从客观的角度入手,深入理解作者及他们创作作品所要表现的思想和情感.第二,对声乐作品的音乐类型、音乐风格的了解.这其中包括调式、调性、节拍、节奏类型、速度要求、旋律及伴奏的和声特点、曲式结构等方面.

这就涉及到了民族声乐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具备,但又有所欠缺的音乐素质的两个层面:音乐理论类知识与音乐技能类知识.高校学生的音乐素质主要包括音乐理论类知识和音乐技能类知识两个层面,音乐理论知识包括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赏析等文字类音乐理论;音乐技能类知识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等技术性较强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质对于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在于,首先,我们必须深刻、清晰的认识到,当前我们高等教育学科序列中的现代民族声乐或称为新民族声乐艺术意境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学术化的人文艺术类学科,无论是其演唱方法还是声乐作品都承载着大量的人文与审美内涵.从音乐理论的角度来讲,我们的现代民族声乐中既包含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包含着西洋美声唱法的审美特质,因此,专业、完美的民族声乐演唱绝不肤浅的停留在音色和音响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从深层次的文化与审美内涵去理解和诠释民族声乐艺术.第二,从演唱方法的角度来说,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审美特质及其总体歌唱理念是现代民族声乐专业学生必须深入、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也是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在此基础学生还必须对现代民族声乐中所包含的西洋美声唱法的文化背景、审美取向,尤其是其歌唱理念与技术规格有所了解,同时学生还应对现代民族声乐的产生和发展轨迹及其特有的东西方音乐融合的艺术特质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理解我们的现代民族声乐唱法.从具体的声乐作品来讲,正如之前所提到的,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已经早已被列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序列多年,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学术性、科学性与规范性,这些不仅体现在演唱理念、演唱方法和演唱规格上,而更加鲜明的体现在民族声乐的作品中.当前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无论是从体裁、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更丰富、更全面、更复杂,承载的文化与艺术含量也更大,从形式上来说不仅仅只有艺术歌曲,还有歌剧咏叹调,及近几年兴起的以传统文学为素材的清唱剧作品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演唱这些作品时必须对这些体裁的艺术特征与审美特质都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声乐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也更加丰富.当前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的题材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曾经的政治体裁、歌颂祖国之类,同时还有爱情题材、文学题材、历史题材、地方题材、民族题材甚至国际风格等等,与曾经单调的“颂歌”相比如今的民族声乐作品无疑包含了更多的文化、艺术与审美内涵,因此学生如果要想真正完美准确的演唱这些作品,对这些音乐理论全面深入的了解、认知和掌握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

声乐是既抽象又具体的音乐表现形式,只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些声乐作品中具体的音乐细节才能真正的理解作品;才能在演唱中做到有的放矢的运用歌唱技术;才能表现出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看似抽象的思想与情感,带给观众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真正的美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艺术二度创作,将自身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融入到作品当中,表现出自身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为作品本身增光添彩.

如果说音乐理论对于民族声乐学习者或歌手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在的底蕴积淀,会对学生演唱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话,那么这种厚积薄发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通过音乐的载体或音乐的语汇来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民族声乐的任何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审美特质、艺术魅力、艺术价值都要通过具体的声乐作品、具体的音乐形式、具体的旋律、具体的节奏表现出来,而音乐素质的另一层面,具体的音乐基础技能知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乐理知识与视唱听音对于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如果提到乐理知识也许很多人会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是小题大做,但事实上这恰恰是很多民族声乐专业,甚至包括其他声乐专业学生所欠缺的.这一点在我们民族声乐专业学生中表现的非常突出,基本的乐理知识和视唱听觉能力是掌握其他基础音乐技能知识的最基本前提和基础,但很多学生都不能熟练的阅读五线谱,有些甚至根本不识五线谱,并且这些人决不占少数.很多学生甚至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只要掌握了歌唱方法、技术,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就是掌握了民族唱法的真谛,这种对于民族声乐的认知是完全错误的,也不利于学生水平歌唱水平的全面提高.诚然,民族声乐作品教材存在大量的简谱记谱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在现代民族声乐问世之初,很多声乐作品的音乐结构或音乐形式都较为初级,技术含量偏低,因此初级的简谱完全能够完整的记录这些作品.但随着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民族声乐作品几乎含概了所有声乐创作的类型,如歌剧、清唱剧等等,都非常复杂化、专业化,因此,毫无疑问,初级的简谱记谱已经不能满足这些作品所承载的音乐含量,同时大量的五线谱记谱的民族声乐教材也开始大量的出现,越来越占据民族声乐教材整体的主流,要想演唱好这些作品就必须具有较高的阅读五线谱、理解五线谱的能力,这也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具有扎实的乐理知识基础和视唱及听辨能力.

2. 和声知识对于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正如之前提到的,民族声乐作品形式的丰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都对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清醒深刻的认识到这样一个声乐艺术的原理,声乐作品,尤其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声乐作品,它们既是由一个个的音符所组成的,同时又不是由单独的音符组成的.任何单独的音符独立的出现时都不具有任何意义,只有多个音符组合出现,形成一种连续的并列关系才能构成真正的音乐,这种音符之间的并列关系就是和声.也许很多学生只要一听到和声二字很可能马上会下意识的想到和弦,或和声只存在于钢琴伴奏中,但却忘记了和弦又分为立体和弦和分解和弦,和声关系不仅仅存在于钢琴伴奏中,同样存在于歌曲的旋律当中,存在与每个小节、每个乐句、每个乐段之中,越是专业水平较高的、艺术水平较高的声乐作品越是如此.因此,要想真正理解一首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就必须对和声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深刻的理解一首声乐作品的乐思,才能更准确深入的去诠释作品.

3. 曲式分析对于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音乐结构,也就是曲式结构的丰富和复杂化.当前我们的很多民族声乐作品已经完全不是早期“颂歌”时期简单,甚至幼稚的曲式结构,很多都具有精巧曲式结构构思,结构完整甚至庞大的声乐作品.这一点在民族声乐的歌剧咏叹调作品、清唱剧作品及艺术歌曲作品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和明显.要想演唱好这些作品就必须具有一种视角开阔的音乐大局观,这样才能在演唱曲式结构复杂或庞大的作品时做到精心布局,从容的、有的放矢的完整演唱和诠释作品.如果只从曾经的民族声乐中“颂歌”类作品的角度来讲的确不需要太多的曲式的知识与曲式分析的能力,但面对日益发展和进步的专业化的民族声乐创作作品,我们必须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的演唱新时期的这些艺术水平、音乐层次与规格都更高民族声乐作品.

4.民族声乐专业学生还应对复调有所了解.复调音乐(polyphony)是与主调音乐(homophony) 相对应的概念.主调音乐织体是由一条旋律线(主旋律)加和声衬托性声部构成的.复调音乐是由若干(两条或两条以上)各自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的旋律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结合或相继结合)出现,协调地流动,展开所构成的多声部音乐.复调音乐在我国早就存在于民间音乐中.如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侗、瑶、壮、苗、毛南等)为代表的多声部民歌,还有传统音乐中的戏曲、曲艺音乐,宗教音乐等都存在着大量复调音乐形态(有其以衬腔式支声复调为多见).20 世纪以来,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欧洲复调音乐作品及其技术理论体系逐渐传入中国,中国作曲家将这一理论体系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创作出许多表现中国社会风貌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的新音乐传统.

事实上早在20 世纪上半页,我国的音乐先驱们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就开始尝试复调技法,如贺绿汀、冼星海等人的音乐创作.当时创作的很多作品都极具专业性和艺术性,但1949 年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完全进入一种业余的状态,没有任何专业性、音乐性、艺术性可言,复调,这一重要的音乐创作和表现技法当然也更无从谈起.

随着近几十年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思想与精神层次的提高,我国越来越多的作曲家们开始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运用复调技术,这也极大的提升了民族声乐作品的专业性与艺术魅力.虽然复调技术在当前的民族声乐作品中运用还不够广泛,但这种发展的趋势却是显而易见的.易未雨而绸缪,当前我们民族声乐专业的学生必须要重视复调课程的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艺术与审美层次和规格,为真正走上社会的大舞台做好准备.

二、我国高等专业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欠缺的具体表现

当前我们的民族声乐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欠缺则呈现出“全方位”的态势,首先是音乐理论知识的欠缺.民族声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对我国的传统艺术理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对西洋美声唱法及其它唱法的相关音乐理论有所认知.同时必须指出的是进入21 世纪以后,世界艺术多元化发展,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也自然不可避免,要想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民族声乐专业学生还要对其他声乐艺术种类有所了解和涉猎,这就对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理论水平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学生不仅对西洋美声唱法的相关理论知之甚少,同时对本民族的传统民族声乐也不甚了解,更不用说其他种类的声乐艺术了.这也就造成很多学生在演唱作品时虽然技术上乘,但缺乏一种内在的底蕴和美感.其次,当前很多学生还没有及时的扭转自己的观念,不注重音乐技能知识的学习,这就使很多学生的音乐技能知识极度匮乏,甚至空白,也就直接造成学生练习作品时不能做到准确、全面、细致、深入,演唱也自然就会流于浅薄.在演唱艺术水准、专业水平较高,音乐结构复杂或庞大的作品时表现的尤为突出、明显.

三、关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解决民族声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问题的几点建议

1. 民族声乐的专业教学模式更类似于我国传统的“师徒”关系,与一般文理科专业相比,某种程度上民族声乐专业从本科学习阶段就已经完全是“导师制”模式.因此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着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影响.因此首先专业教师自身必须对音乐素质的重要性作用和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并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有目的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2. 配套音乐课程要更具针对性.当前虽然大部分专业院校对音乐素质的相关课程都较为完备,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很多课程都欠缺一定的针对性,尤其对民族声乐专业学生来说.由于民族声乐专业“融汇中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特殊艺术特征与审美特质也必然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出更高、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要求.但反观我们大部分音乐高等院校中很多基础音乐课程都是所有专业一起共同授课,这实际上并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的应用于自身的专业学习和提高.因此,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争取音乐基础课程不同专业分别授课的教学模式,这样就能够使音乐基础素质课程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率,更好的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视频全集(1)

3.民族声乐专业考试模式应更具针对性,应做出相应的补充.当前我国所有高等艺术院校的民族声乐专业的期末考试中基本都沿用演唱一首到两首作品的模式,要想引起学生及专业教师对于音乐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在提高音乐素质上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就需要在专业考核过程中加入相应的考核项目.我们需要在专业考试中加入适当的音乐素质类考核,并予以相应的补充分数.在学生演唱结束后评分教师要根据学生演唱的作品提出相应的问题,如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音乐风格、音乐形式、音乐结构等等.而这样学生在平时学习声乐作品时就必须做足相应的功课,才能顺利的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加分.这既是一种较为强制性的规定,同时也是能够最直接的促进学生音乐素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措施、办法或手段.

经过百年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了自身鲜明的艺术特征、审美特质和成熟的艺术形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起到了最直接的作用和贡献.但近几十年以来,在我国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特定的历史遗留原因,我们的很多学生,甚至包括一些专业教师逐渐形成了一种只注重唱法而不注重音乐素质的错误声乐理念和学习习惯,这对于我们高等民族声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和进步,甚至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去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和民族声乐艺术事业在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其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再生.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2] 杨易禾. 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 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3]卓非亚·丽莎.音乐美学问题[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6

[4]钱仁康.中国音乐欣赏丛书-总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5]赵沨.中外音乐欣赏-序[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白丽荣)

总结:该文是关于声乐民族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引用文献:

[1] 最新民族学位论文选题参考 民族学位论文题目怎样拟
[2] 民族学士方向论文题目 民族学士论文标题怎样定
[3] 民族期末论文题目大全 民族期末论文题目怎样取
《高等民族声乐教育中学生的音乐素质》word下载【免费】
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