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黄瓜霜霉病和病症状防治措施

主题:小麦论文范文病 孢子萌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8

简介:关于孢子囊论文范文病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孢子囊论文范文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孢子囊论文范文病论文范文

小麦论文范文病 孢子萌发论文

目录

  1. 1. 黄瓜霜霉病
  2. 1.1 症状
  3. 1.2 病原
  4. 1.3 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5. 1.4 防治方法
  6. 2. 黄瓜论文范文病
  7. 2.1 症状
  8. 2.2 病原
  9. 2.3 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10. 2.4 防治方法
  11. 小麦论文范文病 孢子萌发:黄瓜论文范文病

(河北省玉田县农牧局,河北玉田 063000)

1.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俗称“跑马干”、“黑毛病”,由于其条件适宜时2~3天即可使叶片染病而干枯,给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1.1 症状

黄瓜霜霉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子叶染病,初期叶面症状不明显,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水浸状斑.病斑沿叶脉扩展,然后叶面均匀黄化,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黑色霉层,为病菌孢子囊梗及孢子囊.真叶染病,起初病部叶面无明显变化,叶背有水浸状病斑,病斑沿叶脉扩展呈多角形病斑,后病部黄化,叶背面湿度大时有黑色霉层.病斑在抗病、感病材料上的表现有所不同,感病材料病斑大,呈规则的多角形,叶背面霉层发达,发病后期病部变成黄褐色,空气干燥时叶片迅速干枯,并向上卷.抗病材料病斑小,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角形,叶背面霉层稀疏.同一植株从下至上发病,新叶很少感病.

1.2 病原

pseudopenospora Roustov.称古巴假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菌属专性寄生菌,只能在活体植物上寄生,不能人工培养.病菌在寄生组织内繁殖产生孢囊梗,从气孔中伸出.单生或2~4根束生,无色,主干基膨大,上部呈3~5次锐角分枝,分枝末端组着生一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柠檬性,顶端有乳突,灰褐色,单孢,孢子囊可直接萌发,长出芽管,低温时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1~8个,在水中游动片刻即形成从细胞内吸取营养.病菌除浸染黄瓜外,还可以浸染多种葫芦科作物.

1.3 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孢子囊侵染,在南方或北方温室等周年种植黄瓜的地区,病菌在病叶上越冬和越夏.孢子囊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萌发侵入,为害叶片,以后在寄主组织中发育、扩展,产生孢囊梗从气孔伸出,并产生孢子囊,靠气流传播,造成多次再侵染.病菌孢子囊在15~20℃,相对湿度85%以上才大量产生.孢子囊的萌发侵入需要在水中完成,因此病害发生的程度与温度及结露时间有关.在15~25℃温度条件下,叶面结露6~12h,病菌可以完成侵入.15~16℃潜育期5天,在17~18℃潜育期4天,20~25℃潜育期3天.田间始发期均温15~16℃,流行气温20~24℃,低于15℃或高于30℃发病受抑制.

1.4 防治方法

1.4.1 选用抗病品种:露地主栽品种有津春4号、津春5号、中农4号、中农8号、夏青4号、津研4号等新品种.大棚栽培新品种有津春1号、津春2号、津优1号、津优3号、中农5号、中农7号、龙杂黄5号等.温室栽培可选用津春3号、中农13号、农大春光1号、津优2号、津优3号、鲁黄瓜10号等新品种.这些品种对黄瓜霜霉病的抗性均可达到抗病或高抗级,可以节省大量的农药及劳动力.

1.4.2 改进栽培技术:利用黄瓜及霜霉病菌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采用利于黄瓜生长发育,抑制病菌生长的生态防治.黄瓜霜霉病属低温高湿病害,因此田间栽培管理主要是控制田间湿度.浇水后及时放风,也可采用地膜覆盖、滴灌等措施降低田间湿度,使病菌无法侵入,从而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及时摘除老病叶,可以通风透光,还可以降低田间病菌量.

1.4.3 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预防的时期根据温湿度条件而定.一般在阴雨天到来之前及连续阴雨的情况下,进行预防.方法可采用喷洒保护性药剂或采用烟熏剂、粉尘等进行预防、烟雾剂以45﹪的百菌清烟雾剂效果较好.一般每公顷用量3~3.75kg,分放在棚内4~5处,点燃后闷棚,熏一夜,次晨通风,5~7天熏一次.主要药剂为: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kg/hm2,47﹪普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大克灵可湿性粉剂2.25~4.5kg/hm2,40﹪达克宁悬浮剂2.1~2.25kg/hm2,72﹪克露可湿性粉剂2.25~4.5kg/hm2,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2.25~4.5kg/hm2.

2. 黄瓜论文范文病

2.1 症状

论文范文病主要为害黄瓜的叶片、叶柄及茎.成株及幼苗均可染病.叶片染病时,首先在叶面上长出稀疏的菌丝,然后菌丝不断生长,病部变黄,病部形成近圆形白色菌落,为病菌的无性世代——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连片,整个叶片黄化、干枯.叶背面也可被感染而形成病斑.后期病叶上有时可见褐色小点,为未发育成熟的病菌的有性世代——闭囊壳.闭囊壳在枯死的叶片上成熟,呈暗褐色.叶柄受害,在叶柄上形成近圆形病斑,病部长有菌丝,后期形成菌落,严重时叶柄布满论文范文.茎部受害症状与叶柄相似.论文范文病在抗病、感病材料上的症状表现也有明显不同,抗病材料上病部菌丝稀疏,不形成明显的菌落,子实层薄,病斑少.感病材料病部菌落明显,子实层厚,病斑多且容易愈合成大病斑.

小麦论文范文病 孢子萌发:黄瓜论文范文病

2.2 病原

称单丝壳论文范文病,异名称瓜类单丝壳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属专性寄生菌,只能在活体寄主上存活.分生孢子梗由菌丝形成,没有分枝,顶端逐渐分化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串生,无色,、椭圆形至长圆形,单胞,胞内线立体明显.闭囊壳球形,褐色,无孔口,表面有菌丝状的附属丝,壳内生有一个子囊,子囊无色,倒梨形,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或淡论文范文.病菌除侵染黄瓜外,还可侵染其他许多种植物.

2.3 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在冬季不种植黄瓜的地区,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上或在花房的月季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从表皮侵入,菌丝体附生在叶表面,从萌发到侵入需要24h,每天可长出3~5跟菌丝.5~7天可在侵染点周围形成菌落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造成再侵染.论文范文病在条件合适时可进行多次再侵染.论文范文病分生孢子在萌发和侵入的适宜湿度为90~95%,无水或低湿度下也能萌发侵入.有时干旱条件下论文范文病仍可严重发生.此外论文范文病发生的温度范围较广,因此只要有病原菌存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论文范文病均可发生.

2.4 防治方法

2.4.1 抗病品种的利用:露地主栽品种有津春4号、津春5号、中农4号、中农8号、夏青4号、津研4号等新品种.大棚栽培新品种有津春1号、津春2号、津优1号、津优3号、中农5号、中农7号、龙杂黄5号等.温室栽培可选用津春3号、津优3号、中农13号、农大春光1号、津优2号、鲁黄瓜10号等新品种.

2.4.2 药剂防治:在论文范文病多发的棚室,可于定植前每100㎡用250g硫磺加500g锯末混匀.点燃熏一夜.也可于论文范文病发生前及初发期用45%百菌清烟剂熏棚.论文范文病发生后可采用杀菌剂进行防治.常用有效药剂有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250~300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孢子囊论文范文病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小麦论文范文病 孢子萌发引用文献:

[1] 小麦论文范文 小麦学士学位论文范文3000字
[2] 小麦论文范文 小麦相关论文范文文献2万字
[3] 小麦论文范文 关于小麦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8000字
《黄瓜霜霉病和病症状防治措施》word下载【免费】
小麦论文范文病 孢子萌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