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中国、日本、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的效应分解其对比——基于CMS模型

主题:服务业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2

简介:关于服务业效应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服务业效应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服务业效应论文范文

服务业论文

目录

  1. 一、中、日、美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现状
  2. (一)中、日、美三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额及其占世界比重
  3. (二)中、日、美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年均增长率
  4. 二、中、日、美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的因素分解:基于CMS模型
  5. (一)固定市场份额模型
  6. (二)中、日、美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的因素分解
  7. 三、中、日、美三国出口增长的各效应分析
  8. (一)世界市场需求引致效应
  9. (二)中、日、美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效应的对比分析
  10. 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效应分析
  11. 2.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效应分析
  12. 3.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效应分析
  13. (三)中、日、美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的竞争力效应分析
  14. 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效应分析
  15. 2.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效应分析
  16. 3.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效应分析
  17. 四、改善中国生产性服务出口绩效的政策建议
  18. (一)通过政策创新,大力发展电信、金融、保险和信息等资本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
  19. (二)构建产业互动的机制和环境,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与世界贸易发展的协调性
  20. (三)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
  21. 服务业:上海:“营改增”试点减税200亿元 服务业集聚效应扩大[财经早班车]

汪琦1 William Wel

(1.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2.麦科文大学亚太研究院,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市)

摘 要:中国、美国、日本三国作为全球主要的经济实体和贸易大国,其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近年来呈现出不同的绩效特点.本文通过借鉴固定市场份额( CMS)模型,把中、日、美三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绩效分解成国际需求引致效应、结构性效应和产业竞争力效应,并探讨各种效应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真实影响.最后,提出改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绩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效应分解

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 1894( 2012) 02 - 0040 - 12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生产性服务业最早由Greenfield( 1966)提出,后经过Browning&,Singelmann( 1975)、Gruble&,Walke( 1989)、Cof-fe( 2000)等经济学家的发展而得到深化.它是指为生产及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是一种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目前对生产性服务所包括的种类界定十分模糊,国内外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参照联合国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界定及联合国国际收支统计对服务行业的划分标准,界定生产者服务,主要包括:通讯服务、交通运输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与特许权使用费以及其他商务服务等7类.

中、日、美三国作为目前全球主要的经济实体和商品贸易大国,其贸易增长路径和产业发展模式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随着国际服务贸易限制的逐步放开和国际产业结构的大调整,这三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近年来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对这三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出口增长进行效应分解并深层次进行对比剖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日、美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现状

(一)中、日、美三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额及其占世界比重

2004~ 2009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由348.1亿美元激增到793.6亿美元,累计增加445.5亿美元,占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比重由2.4%上升到3.6%,赢得1.2010的世界市场份额.同期,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由767.2亿美元增加到1030.7亿美元,累计增加263.5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由5. 33%下降到4. 63%,失去了0.7%的世界市场份额.美国生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由2176.6亿美元增加到3343.1美元,累计增加1166. 47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由15.13%稍微下降到15.03%,基本维持了原来的世界市场份额.由表1可知,同期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累计只相当于美国的23.5%和日本的63.6%.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贸易出口规模远远小于美国和日本.

(二)中、日、美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年均增长率

2004~ 2009年,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0.1%,而同期中国、日本和美国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 8%、6.7%和9.3%.由此可见,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以远快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而美国、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增长速度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经过多年的政策引导和结构转型,尤其是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带动效应,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在一个较低的起点上开始进入了快步增长的阶段.

由以上分析可知,2004—2009年间,中、日、美三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出口逐年增多(2009年除外),但由于年均增长速度不同,三国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发生了动态变化,体现为中国赢得了1. 2%的世界市场份额,而日本失去了0.7%的世界市场份额,美国则基本保持不变,三国的出口绩效出现了明显不同.为了探求影响三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绩效的因素,本文借鉴固定市场份额模型把中、日、美三国2004~ 2009年间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绩效分解成国际需求引致效应、结构性效应和产业竞争力效应,并探讨各种效应对三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实际影响.

二、中、日、美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的因素分解:基于CMS模型

(一)固定市场份额模型

Tysynski( 1951)提出了固定市场份额模型,其主要贡献是将出口增长分解成数项不同因素的效应,并认为要排除商品结构效应、市场增长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才不会高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后来,De. Vries(1976)、Fagerberg&,Sollie(1987)、Laursen( 1998)、Mehdi&,Reza( 2011)等人对CMS模型的方法和运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完善,使该模型能很好地对一国出口增长的因素进行结构性分解.本文通过对CMS模型的进一步变型,把影响一个国家出口增长的因素分为3个部分:市场需求引致效应、结构性效应和产业竞争力效应.

服务业:上海:“营改增”试点减税200亿元 服务业集聚效应扩大[财经早班车]

假设有两个国家: A国为出口国,B国为进口国.作如下定义:

X:A国向B国的出口总额;

X,:A国商品i向B国的出口额;

m:B国由0期到T期总体进口增长的百分比;

mi:B国由0期到T期商品i进口增长的百分比.

假定A国能保持对B国市场的出口份额不变,则B国进口增长率m会带动A国向B国的出口增长mX,这就是特定市场的进口增长效应,即:

第一,B国需求增长引致效应,即:mX(0)项.由于假设A国能保持在B国的出口市场份额,B国进口增长会直接带动A国出口增长.

第二,基期出口商品结构效应,即:∑[(mi- m) Xi(0)]项.表示A国在0期向B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在多大程度上集中于增长率高于B国总体进口增长率的商品类别上.如果A国集中出口那些市场增长较快的商品,则∑[(mi- m)X;(0)]的值为正.反之,如果A国集中出口那些市场增长较慢的商品,则∑[( mi - m)X;(0)]的值为负.

第三,一个余项,即:∑[ (Xi(t) -Xi(0) -miXi(0)]:如果对这个余项进一步分析,可看出是论文范文的变动所致,也就是“竞争力效应”.分析如下:

(二)中、日、美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的因素分解

运用CMS模型,根据中国、日本和美国2004~2009年各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数据计算得出各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因素分解和产业竞争力效应.如表4、表5、表6、表7:

三、中、日、美三国出口增长的各效应分析

(一)世界市场需求引致效应

该效应是反映世界市场的总体需求变化对各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引致效应,其大小与世界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及一国的出口基数有关.效应值为正,说明世界市场需求增大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具有拉动作用,正值越大,则这种拉动作用越明显;效应值为负,说明世界市场需求的下降阻碍各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

1.世界市场需求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引致效应 2004~2009年,由于世界市场需求增加而引致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加了178.9亿美元,需求引致效应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贡献度为40. 15%,即同期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加额的40.15%是由国际市场需求引致的.由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基数小于美、日,所以该项效应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拉动作用远不如美、日两国明显.

从具体产业看,其他商务服务与运输服务业的需求引致增长效应最大,分别为108. 38亿和73.1亿美元,占同期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累计增长的24. 3%和16. 4%.其次,计算机信息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引致效应为9. 57亿美元,占同期生产性服务业累计出口增长的2.14%.而电信、金融、保险及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的市场需求扩大效应仅分别为2. 47亿美元、2. 25亿美元、0.59亿美元和0.8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额的0. 60%、0.55%、0.14%和0.20%,对生产性服务出口的贡献微不足道.

2.世界市场需求对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引致效应 2004~2009年,由于世界市场需求增加而引致的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加379. 28亿美元,需求引致效应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贡献度为143. 93%,即如果不考虑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单纯的市场需求引致效应拉动日本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增长143. 93%.由于同期日本出口基数较中国大,日本的市场需求引致效应更明显.,

从具体产业看,运输服务业、其他商务服务、专利权使用费、金融服务业增长效应最明显,分别为152. 67亿美元、110. 71亿美元、78.0亿美元和25. 32亿美元,占同期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累计增长的57. 9%、42. 0%、29. 60/0和9. 6%,合计拉动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137. 08%.而电信服务业、保险业及计算机信息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引致效应分别为:1. 74亿美元、5.8亿美元和4.75亿美元,贡献度仅为0. 6010、2.1010和1.8%,作用不明显.

3.世界市场需求对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引致效应 2004~2009年,由于世界市场需求增加而引致的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加为1166. 47亿美元,需求引致效应对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贡献度为90. 39%.如此高的需求引致效应主要源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庞大的出口基数,市场需求引致效应非常明显.

从具体产业看,其他商务服务、专利权使用费、运输服务、金融服务的需求引致效应最明显,分别为288. 95亿美元、277. 81亿美元、226. 41亿美元和167. 78亿美元,占同期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累计增长额的24. 8%,23. 8%、19. 4%和14. 3%,这说明在同期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中,有81. 3%是由于国际市场对其他商务服务、专利权使用费、运输服务、金融服务需求扩大拉动的.

(二)中、日、美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效应的对比分析

结构效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效应指标,反映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能否适应世界服务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动,即:如果一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能集中于世界需求增长快的产业而逐步退出世界市场需求萎缩的产业,则结构效应为正,不仅有力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而且还具有进一步扩大出口的潜力.反之,结构效应为负,说明产业增长和出口的方向与世界结构调整的不同步,即:不能及时从世界市场需求萎缩的行业退出来,由此减少了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出口增长的潜力.

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效应分析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效应为-7.35亿美元,对出口贡献度为-1.65%,表明我国出口结构的不合理使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减少1. 65%,合计7.35亿美元.虽然结构性负效应整体不大,但需注意的是我国连年出现负效应,(只有2007/2006年为正),这说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方向出现偏差,极可能阻碍未来的进一步增长.另外,该效应的最大负项来自于最有竞争力的运输业,累计负效应49.8亿美元,使出口减少12. 9%.其他商务服务与计算机信息服务的结构性效应为两项最大的正值,分别为23. 35亿美元和12. 17亿美元,说明这两个产业增长方向与世界生产性服务业贸易结构变动基本是吻合的.其他生产服务业虽然出现正效应,但对出口增长的贡献极其微小.

2.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效应分析

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性效应为3.56亿美元,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度为1.35%,说明由于出口结构的合理,同期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增长1. 35%,合计3.56亿美元.同中、美两国相比,日本的结构效应略优于中国,但远逊于美国.从总体看,其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而进行结构调整,但这种正面调整的能力及带来的积极作用远小于美国.

从具体产业看,出现正效应最大的是专利权使用费、其他商务服务和金融业,分别为24. 69亿美元、21. 00亿美元和12. 07亿美元,对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9. 37%、7. 99%和4.58%.同样,运输业是结构性负效应最大的行业,为- 60. 43亿美元,使同期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减少22.9%.

3.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效应分析

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效应为143. 57亿美元,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度为12. 3%,说明由于出口结构的优化,使同期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12. 3%,合计143. 57亿美元.相对中国和日本来说,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的结构效应较明显,显示了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是协调的(一定程度上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调整也是由美国主导的),对世界生产性服务业的潜在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捕捉能力.

从具体产业看,出现正效应最大的是金融服务业,为101. 63亿美元,贡献度为8.66%.其次为专利权使用费95. 99亿美元,贡献度为8. 33%,说明美国金融服务业和专利权使用费的出口增减,是极为贴近世界市场需求变动而进行前期调整的.另外,计算机信息服务与其他商务服务的正效应也较为明显,分别为39. 79亿美元和35. 95亿美元,贡献度分别为3.4%和3.08%.运输业是美国结构性负效应最大的行业,为- 92.2亿美元,使同期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减少7. 93%.由于美国运输业的出口基数较大,其出现负面结构性效应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三)中、日、美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的竞争力效应分析

CMS模型中的竞争力效应指标不是反映一国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而是反映由于国际竞争力动态地上升或下降的变化所带来的产业出口的增减.

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效应分析

2004~2009年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效应为273. 94亿美元,说明由于竞争力整体提高,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累计增长273.94亿美元,对同期全部生产服务业出口增长的贡献为61. 5%,成为拉动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具体分析可看出,其他商务服务竞争力上升最快,由此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29. 4%,合计137. 07亿美元.其次,运输服务业也是竞争力上升较快的产业,同期竞争力效应累计达到96. 87亿美元,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21. 7%.另外,信息业的竞争力也有较明显的提升,同期竞争力效应累计达到29. 42亿美元,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6.6%.而金融、保险、专利权使用费和电信服务虽然都出现了正面效应,但竞争效应极其小,说明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没有明显的提升,对出口增长的贡献极其有限.

2.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效应分析

2004—2009年间,日本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效应为- 134. 69亿美元,说明由于竞争力的大幅度下降,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累计减少45. 28%,合计119. 33亿美元.竞争力负面效应是造成同期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失去0.7%的世界市场份额的最直接原因.

具体分析可看出,只有其他商务服务是日本唯一竞争力上升的行业,同期竞争力效应为74. 69亿美元,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28.4%.而日本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下降最明显的行业是运输业、专利权使用费和金融服务业,其负面效应分别为97. 75亿美元、48. 54亿美元和42. 65亿美元,使同期生产性服务出口减少37.1%、18.4%和16.3%.

3.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效应分析

2004.2009年间,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效应为- 31. 41亿美元,说明由于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竞争力的下降,出口累计减少31. 41亿美元,对同期全部生产服务业出口增长的贡献为-2.6%.不过,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效应虽然为负,但数值较小,对整体出口的影响不大,只是使美国国际市场份额略有下降.

具体分析可看出,金融业、保险业和电信业是美国具有竞争力且竞争力不断上升的行业,同期效应分别为61. 77亿美元,23. 94亿美元和13. 38亿美元,贡献度分别为5.3%,2.0%和1. 14%.而令人奇怪的是,美国国际竞争力下降最明显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其他商务服务与专利权使用费,其负面效应分别为- 89. 53亿美元和- 38. 44亿美元,贡献度为-7.67%和-3.30%,说明由于其他商务服务与专利权使用费竞争力的下降,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减少10. 97%,合计127. 97亿美元.实际上,近年来,随着中国、印度等部分发展中国家其他商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低价优势,美国其他商务服务受到极大的挑战,其竞争力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专利权使用费的竞争优势也受到欧盟和韩国的削弱.

四、改善中国生产性服务出口绩效的政策建议

(一)通过政策创新,大力发展电信、金融、保险和信息等资本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

综上所述,中国各生产性服务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度极度不平衡.体现为:83.5%的出口增长由交通运输业和其他商务服务这两个行业带动.而电信服务、保险、金融服务和专利权使用费4个产业对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的贡献竟然不到5%.从美国看,其他商务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转让费、金融服务和运输业共同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另外,美国除了电信服务业外,所有生产性服务业对整体出口的贡献度都在5%以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过度依赖交通运输业和其他商务服务业隐藏了严重的风险,即:劳动密集型的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和出口增长潜力有限;而知识密集型的其他商务服务业又面临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市场需求的频繁变动,由于中间过渡的资本密集型的电信、金融、保险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滞后,对产业出口的贡献度太小,我国总体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的稳定性必将受到掣肘.电信、金融、保险等行业垄断程度较高,缺乏有效竞争,是造成其发展相对滞后和缺乏竞争力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应在体制和政策方面进行创新,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领域.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电信、金融、保险等行业的改组改造,尤其是对这些行业中非自然垄断部分可通过引进各类资本实行平等竞争促进其市场化,通过减少和消除扭曲增强这些行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二)构建产业互动的机制和环境,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与世界贸易发展的协调性

结构效应反映一国出口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吻合程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出口增长潜力.同期美国和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效应都为正,而中国该项指标为负,说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增长,最终会因为与市场需求的不吻合及其与世界生产性服务业结构调整的错位而受到极大的限制.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功能是为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服务产品,所以,其他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现实与潜在需求结构,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现在和将来的出口结构.要从根本上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效应的改善,必须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不同行业,相互渗透联动而产生更有效率的结构转换机制来实现.因此,要建立起有利于各产业部门和生产性服务业良性互动的机制和环境,加强产业部门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资源整合,促进其互动发展.同时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建立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和产业技术共享平台等,加强世界市场信息在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产业间的及时流动、交换和有效处理,通过世界市场结构变化引致的产业联动,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结构与世界贸易变化的协调性.

(三)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

由上面分析研究可知,虽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竞争力效应为正且非常明显,但进一步细化来看,真正具有竞争力效应的是交通运输业和其他商务服务业,金融、电信、保险、专利权使用费等服务业的竞争力极其弱小.因此,要通过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措施,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融人世界大市场和产业分工体系之中,积极承接生产性服务外包,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市场,通过国际竞争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同时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通过示范效应,引导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种类、服务质量、服务创新、服务管理等多个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全面培育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

总结: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服务业效应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服务业引用文献:

[1] 服务业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国内宏观和集聚效应专科毕业论文范文8000字
[2] 服务业方面论文选题 服务业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3] 近几年服务业参考文献 服务业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中国、日本、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的效应分解其对比——基于CMS模型》word下载【免费】
服务业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