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江西吉安青原区文化遗产保护念好四字诀

主题:文化遗产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2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文化遗产保护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文化遗产保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文化遗产保护论文范文

文化遗产论文

目录

  1. 文化遗产:“中国记忆”八年献礼 记录文化遗产保护足迹

青原区位于江西中部,于2001 年挂牌成立,人口22 万,面积914 平方公里.该区是红色的故土,享有“东井冈”之誉的东固革命根据地坐落于此;是人文的圣地,民族英雄文天祥诞生于此,“庐陵文化第一村”渼陂、禅宗圣地净居寺也坐落此地;是绿色的家园,富水河穿流而过,森林覆盖率达到62.4%.更为可贵的是这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 个、省保34 个、市保7 个,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 个、名村2 个,中国传统村落4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 个、名村2 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1 个,省级名录7 项、市级名录7 项、区级名录36 项,还有有古民居1000 余栋、古祠堂100多座、古牌坊10 余座、古书院及古教堂10 余所.

青原区作为一个小区,建区历史短,却蕴藏众多的高等级文化遗产,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大区.这一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青原现象”,主要得益于该区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即:一手抓静态文物的保护,筑牢活态文化遗产传承的载体,一手抓活态非遗的传承,再现静态文物承载的历史记忆,静动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创造出“查、理、保、用”四字工作法,推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永续传承.

一、群众“查”,摸清文化遗产家底.该区始终坚持把普查作为文化遗产保护最基础性工程,抓紧抓牢抓好.在具体操作上注重建好两支队伍、坚持“三不”原则、实现四个全覆盖.

一是建好文化遗产工作者和群众普查员两支队伍.一方面,加强对现有遗产普查员的专业培训,组织学习交流、考察、培训等活动,先后派出多名同志参加国家、省、市文化遗产业务培训班,每年举办3 期业务知识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达100 人,同时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招聘一批大学生充实到遗产保护队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镇村文物协管员和镇村干部的作用,他们或提供线索、或做向导,深入到各乡镇、各村庄进行全面调查.二是坚持不漏线索、不漏村户、不漏种类的“三不”原则.该区连续于2010 年、2012年对全区文化遗产进行地毯性普查,每次普查历时近半年,不放过每条线索、不落下每个村户、不丢失每个种类,通过文献调查、田野调查和访谈、录音、拍照、录像等多种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10 个种类逐一普查,对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逐一登记,始终做到资料来源清楚、内容真实、数据可靠.三是通过普查实现了时间、空间、人员和种类的四个全覆盖.在历次普查的基础上,实现了历史时间段落全覆盖,对该区每个历史时期留下的文化遗产逐一普查登记;空间区域全覆盖,对该区所有村庄、农户、山间庙宇等区域都进行了地毯式普查;非遗传承人员全覆盖,对每个非遗传承人进行访谈、录音、录像;种类全覆盖,对所有文物、所有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进行了普查、筛选,仅近两年共发现文物点300 多处,新发现文物点171 处,新填写非遗项目调查表100 余份、照片120 余张、录像录音40 余份.

二、专家“理”,提升文化遗产等级.该区始终把整理、建立文化遗产档案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根基,抓好“三个一”,提高遗产等级,树立文化品牌,提升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是组建了一支专家队伍.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一支熟悉庐陵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队伍.邀请市文广新局、市文物局和市博物馆等市级文化遗产研究专家担任文化顾问,帮助整理、编撰文化遗产档案,制订保护规划;同时每年都邀请论文范文、国家文物局和省文化厅的文物专家及非遗专家莅临考察、讲座,指导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次,从民间聘请退休的文化人士、教师,担当文化遗产的日常整理建档工作,并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带领一批年轻专业人才跟着干.二是整理了一批遗产档案.

经过几年的挖掘收集与整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方面:拍摄了图片2000 余幅,实物登记保护100 余件,收集影音影像资料120G,建立了非遗数据库,完善了档册管理,编制了保护名录.如现保存完整的项目有《东固传统造像》、《二月二庙会》等,正在恢复的项目有《畲族山歌》、《狮灯》等.在文物方面,建立了完备的“四有”档案,对所有的可移动文物进行了登记造册建档.三是成功申报了一批国家、省级文化遗产.

在文物普查整理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一批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06 年公布的江西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该区有东固革命旧居旧址群等4 处上榜,在2013 年公布的第七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该区有文天祥墓、渼陂永慕堂等5 处上榜,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在非遗整理建档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省、市、区论文范文非遗名录保护体系,成功申报国家级名录1 项、省级目录7 项、市级名录7 项,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省级1 人、市级4 人,推出了被誉为活化石的东固传统造像,恢复了渼陂妆辇、青原喊船等民俗文化,其中渼陂妆辇参加国际傩文化艺术节和全国民间艺术汇演荣获“山花奖”表演奖.三、政府“保”,恢复文化遗产原貌.为确保质量,永矗丰碑,该区以“修旧如旧”为标尺,坚持“四个原则”,实施“四个一批”,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究实效”等措施,负责任地修缮旧居旧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科学修缮、群众传承中重现风采.

四个原则:一是始终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该区所有维修工作严格遵循原汁原味,保存原有风貌.

修复中以现存的有价值的实物为依据,尽量保存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遗留的痕迹,以及历史上修缮、改建、重建后留存的有价值的重要历史信息.同时加强工程监管,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精心遴选施工队伍,对中标施工企业实行押证上岗管理制度;邀请江西省文保中心派员监理,逐一分解施工全过程,责任到人.二是始终坚持加固处理的可逆性和可识别性原则.在修缮过程使用的所有新材料和新工艺,坚持做到“三保”,即:保持原来的形制、保持原来的建筑材料、保持原来的工艺技术.施工中坚持做到“三个决不”:凡是地面以前是铺设鹅卵石的,决不铺水泥路代替;凡是以前采用砖木建筑结构的,决不采用混凝土浇筑;凡是能按照当年原貌进行修复的,决不变形走样.三是始终坚持科学合理管理原则.一方面,明确保护管理主体及责任,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定文物保护责任状;另一方面,鼓励各种形式的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在旧居旧址内设立深圳福田图书馆红色东固分馆、设立非遗展示馆及非遗传习所、设立红色历史展示馆等.同时进一步完善陈展大纲,深化细化陈展方案,对已维修好的旧居旧址进行陈列布展,并陆续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革命旧居旧址的教育作用.四是始终坚持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恢复、改造、提升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该区主动摒弃封建时代残留的传统糟粕,革故鼎新,特别是在民俗文化的恢复、表演中,放大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引领群众自觉践行,引导全社会崇尚新风正气.

文化遗产:“中国记忆”八年献礼 记录文化遗产保护足迹

四个一批:收购一批,即用合理的论文范文,收购了5栋民居,包括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二·七”会议旧址在内.

租赁一批,即对已维修的文物,与村民签订30 年租赁合同,租赁了30 栋民居,并进行复原陈列布展,同时把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服务点、文体活动室与租赁的民居融为一体.整理一批,即在乡镇、村委会和村小组的积极协调配合下,按照“异地重建、拆房补地、合理调剂”的原则,彻底清理了旧居旧址旁乱搭乱建的猪牛栏圈及村民自建房屋近2000 平方米.建设一批,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集中、影响面广的村落,建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鼓励支持传承人开班授徒,保障传承人规范有序地开展传承工作.

四、社会“用”,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三个效益.该区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注重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拉动效应、带动效应和品牌效应,做到广泛宣传、科学使用、永续传承.

一是放大宣传拉动效应.该区注重宣传发动,积极整合各类资源,举办文化遗产图片展4 期,在文化遗产日播放各类项目宣传片80 个小时,展出宣传版面30 幅,组织参加全省非遗保护成果展和宝马集团中国行非遗成果北京展,开展文化遗产进中小学、进社区、进城市广场、进农村传播活动,出版发行与文化遗产相关书籍20 余册计300 多万字.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举措,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渐深入民心,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同时在文物保护维修中,将单体文物维修保护与古村落保护、红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开发等有机融合,整合交通、水利、农业、扶贫等专项资金,全面规划,整体推进,集中打包,综合改造,全面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水平.据初步估算,该区每投入1 万元文物保护资金,可撬动10 万元各类建设资金,真正起到“以一带十”的拉动效应.

二是做强示范带动效应.该区主动融入“庐陵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结合自身的文化生态空间,重点打造了“一带两地四区”.“一带”即沿富水河流域自然形成的古村落、革命旧居旧址群和文化遗产,逐渐打造成一条集“红色历史传承、庐陵文化展示、绿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吉泰走廊城乡统筹示范带;“两地” 即青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和东固传统造像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四区”即渼陂文化生态保护小区、陂下文化生态保护小区、东固文化旅游景区、青原山文化旅游景区.同时,积极整合全区“红古绿”旅游资源,精心包装设计旅游线路,促进“一带两地四区”联动发展、整体推进.

三是做大文化品牌效应.该区经过修缮、复原、宣传等措施,逐渐树立起一批文化品牌,成为新的文化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对“二·七”会议旧址、诚敬堂、崇孝堂、东固平民银行、阳明书院等经过复原、修缮,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为各地重要景点之一,得到了游客的好评.每年村民举行的渼陂妆辇、青原喊船、东固二月二庙会等民俗节庆时,都吸引近10 万游客前来观看,成为青原区庐陵文化旅游节的核心节目.渼陂古村、陂下古村和富田镇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居旧址群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东固革命根据地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30 条精品线路之一和100 个红色精品景区之一.

(江西吉安青原区/ 周明霞、张斌、王绍德、吴绍元)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文化遗产保护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文化遗产引用文献:

[1] 文化遗产保护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2万字
[2] 文化遗产保护论文范例 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3] 地名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3000字
《江西吉安青原区文化遗产保护念好四字诀》word下载【免费】
文化遗产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