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弑父、结义、江湖——当代艺术家的圈子文化

主题:同花顺圈子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7

简介:适合艺术家圈子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艺术家圈子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艺术家圈子论文范文

同花顺圈子论文

目录

  1. 同花顺圈子:李心洁摇身艺术家办画展 111023

艺术家的圈子自古就有.国产的圈子从竹林七贤到江南文人雅集,隐逸文化是底色,书画雅债是纽带.洋人的艺术家圈子,从蒙马特高地的小酒馆到纽约的沃霍尔工厂,艺术家用酒精来相濡以沫,用颓废与狂欢来调出波希米亚的底色.

文Ⅰ 廖廖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圈子在心理上始于85新潮之后的“文化弑父”,在地理上始于90 年代的北京东村和圆明园艺术家村.1980 年代后期,当代艺术家颠覆了传统宫廷和文人的艺术,对抗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由于拥有共同的艺术观与体制外的身份,当代艺术家漂泊于主流文化之外的江湖之上,逐渐形成了一个圈子.三十年过去,今天的当代艺术家的圈子不再是建立在共同的精神诉求和艺术主张之上,也不再是建立在江湖对庙堂的反抗之上.

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圈子是一个以权力为底色,以市场为考量的江湖.当代艺术家以学院、家乡、画派为藩篱,或者紧密团结在某个艺术家大佬、策展人大佬为核心的圈子周围,圈内兄弟结义,圈外排斥异己.对权力或大佬的臣服,是圈子的入场券,放弃原则、公平与自由,是拿到敲门砖的前提.

中国当代艺术家从最初的反抗传统、颠覆传统的“文化弑父”,再到回归传统、顺从传统的“兄弟结义”,从自由平等的“草莽江湖”到名利崇拜的“权力江湖”,兜兜转转一大圈又回归原点,这是当代艺术家近三十年的精神成长史,也是中国的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互相妥协和平衡的无奈之路.

文化弑父

1980 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试图从审美和体制上推翻传统的权威,扮演“文化弑父”的角色.80 年代的当代艺术家认为父辈的传统是陈旧而腐朽的没落势力,自己代表的是进步的新生力量.从体制上和美学上处于主宰地位的父辈必须被否定.此种对权威旧势力的反抗,对自由表达的追求,是80 年代和90 年代的当代艺术家创作的精神动力.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建立在反抗权力意志与推翻传统文化的“文化弑父”之上,此种审美和意识形态上的代际分裂也是艺术家的一种新陈代谢与自我更新,充满活力的当代艺术诞生于“弑父”之后.

但是此种新生力量对传统势力的颠覆,此种精神上和文化意义上的“弑父”,也让当代艺术家陷入不安与孤独当中,最终让当代艺术家走向另一个传统的泥沼:结义.

兄弟结义

在80、90 年代,最初伴随着当代艺术家的并不是盛名与厚酬,而是无法摆脱的孤独与不安.首先是身体和身份的孤独,远离故土北漂京城的当代艺术家,远离血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游离在单位体制之外,仿佛一个覆巢下幸存的完卵,孤苦伶仃、前途未卜.

北漂的当代艺术家脱离了体制和远离了家乡,等于脱离了体制秩序与*秩序.在没有单位、举目无亲的新环境中,艺术家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关系、社会属性,需要重新构建一种新的*关系和自我定位.而抱团取暖、兄弟结义无疑是形影相吊的当代艺术家们的最佳选择.这是当代艺术家的圈子形成的内在逻辑之一.

其次,伴随当代艺术家的是心理上的不安与孤独.自己做的到底算不算艺术?为何得不到承认?为何卖不出去? 80、90 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不仅是一个精神上的孤儿,还是一个“弑父”的孤儿.他们断绝了传统文化上的父亲,从西方当代艺术观念和现代主义精神中吸取了养分,但是此种心理皈依只是单向的,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很多是出自市场的考虑,或者是一种猎奇观望的姿态.西方对于中国的当代艺术家而言,更像一个教父或者养父,终究没有亲生亲养的亲密无间.此种心理上的孤独与无所归依,是当代艺术家的圈子形成的内在逻辑之二.

一方面,当代艺术家的生命力在危机与磨难之下变得更加顽强与丰富,另一方面,这些如影随形的危机感也让艺术家的观念与行为越来越脱离正统的社会秩序与文化价值.在外界的环境压力与内在心理的冲突的双重危机的折磨之下,他们只能在圈子之内寻找“兄弟感情”的寄托.

角色定位

当代艺术家的圈子文化并不仅仅是出于“文化弑父”后的恐慌和“兄弟结义”的安全感,艺术家的圈子也源自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人的秉性.传统中国人需要在社会关系中定义自我,倘若没有朋友就会心慌,倘若不依附权力则不安,中国人离开各种社会关系与人情江湖,就无法定义自己,我们就寻找不到自己的身份.

中国传统社会的秩序建立在“忠、义”之上,艺术家脱离体制就意味着不再有纵向的“忠”,而只剩下横向的“义”.如果这仅剩下的“义”都无法维系,一个中国人就再也无法定义“我是谁”.

为什么艺术家总要把自己放进一个圈子里?因为在我们的观念中,集体的价值远比个人价值更重要,社会关系定义着一个人,而不是人定义着社会关系.我们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他的作品或者他的观点,而是取决于他在哪个圈子中,跟着哪个大佬混.

西方人先追求人格独立的完整性,然后再寻求独立人格在社会关系中的定位.中国人要完成自我,必须成为某个圈子的一分子,要靠他人来定义自我.自我压抑、老于世故、迎合他人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进入圈子的“条件”.因此,我们要用院校、家乡、师长或流派来让自己的人格完满,只有依附着某个圈子才有踏实感和存在感.

为什么艺术媒体和机构每年都会评出那么多“艺术权力排行榜”?因为中国人需要不断地与别人比较,根据种种权力、地位的标准来比较,以此来确定自己的价值.艺术圈的大佬们通过上“排行榜”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屌丝们则通过标榜自己与“权力核心”的关系的亲疏来确认自己的价值.独立的自我是没有价值的,只有依附在“权力核心”周围才能产生“自我的价值”.

为什么西方艺术史每一个阶段都清清楚楚、界限分明,而我们的艺术史总是兜兜转转走回头路?西方人讲究独立人格,完整的自我,他们的每一个阶段都清清楚楚,成年之后不会再怀念母体的温暖怀抱,因此不会频频回首在历史中寻找母体.而人格不独立的中国人终身都渴望母体温暖的怀抱,难以独自面对冰冷的世界.因此中国艺术家兜兜转转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又回头寻找水墨的温暖母体,酝酿出一个“新水墨”的市场论文范文.

为什么特立独行如陈丹青,在推崇他的老师木心的时候都要搬出木心的“民国身份”,一再强调木心是民国精英,而不敢赞美木心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因为按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行我素、一意孤行的人是“不道德的存在”.人必须依赖共同的文化背景、集体和圈子而存在.被弱化的个人,需要在团体中得到依归,我们需要傍着牛逼艺术家或者牛逼策展人——又或者傍着一个“牛逼的时代”,才能确认个人的价值.

为什么我们爱谈大命题,动辄“艺术往哪里去?”,而从来不说“我要往哪里去?”.因为我们不敢独自上路,总要统一大方向之后,全体手挽手齐步走.我们认为要许多人壮胆一起走,才能走出一部艺术史.个人的价值永远无法离开集体的肯定.不仅不能“掉队”,独自上路也是危险的事情.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圈子与江湖,始于反抗传统文化的“弑父”,终于顺从传统文化的“结义”.西方当代艺术的先锋性、反叛性、自由精神与中国人传统中的无自我、抱团、犬儒、保守等秉性相冲突,因此当代艺术在中国不仅没有政治上的合法性,也缺乏文化意义上的合法性.

圈子与江湖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小圈子由三十年前滥觞至今,已成浩浩荡荡、纵横交错的大江湖.但是艺术圈的江湖并不是今天才有.

中国艺术史上有庙堂,也有江湖.庙堂之外,必有江湖,江湖有自己的审美体系和话语权,历史上的艺术圈江湖漂泊于朝廷的正统体系之外.宋元明的文人画家自有自己的江湖,对抗官家的宫廷画审美.文人画是进庙堂朝天阙之外的一种隐逸的理想.宫廷文化严谨、等级、审慎、宏大、壮美,文人江湖自由、惬意、散漫、清心、静远.禅宗是失意文人的最佳庇护所,文人画是苦闷人生的最佳注脚.

民间的风俗画是另一种艺术江湖,宋代风俗画让民间艺术市场兴起,让入画的论文范文大众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春宫画也是一种隐秘的艺术江湖,坦荡荡的鱼水之欢,让中国人的身体从此不再缺席艺术史;论文范文的愉悦放纵,让我们知道中国传统艺术在儒道佛之外,尚有享乐主义的存在.

中国当代艺术江湖的问题在于,它在反抗“庙堂艺术”的同时,自己逐渐成为另一种庙堂艺术.它以反抗传统文化的“弑父”伊始,又以皈依传统文化的“结义”而终.它最初摆出底层论文范文反抗权力意志的姿态,最后又深陷权力崇拜的泥沼当中.它以自由表达、人格独立的西方现代精神为宗旨,最后又回归到传统文化的兄弟义气、抱团取暖和党同伐异当中.

圈子文化扭曲了“人与集体的关系”.在西方文化看来,“人与集体的关系”就是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公共秩序,同时保持自我.而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人必须成为集体的一分子,在圈子内必须不分彼此,原则与公平让位于兄弟交情.

圈子文化把人当作是工具,而不是目的.西方的自由主义与存在主义的核心是人必须保持自我,人必须有一部分精神独立于社会秩序之外,避免被完全社会化.而圈子文化则认为,人必须在社会化中寻找意义,人必须在集体中定义自我.削弱自我去适应圈子,远比追求自我的完整性更重要.这对艺术的独立性有着极大的伤害.

圈子文化把我们的意志力和判断力情感化,同是一个圈子里的人,你就要买账、给面子、做人情,圈内“党同”,圈外“伐异”.一切批评或赞美的标准全在于圈内或圈外,我们没有针对圈内朋友的批判,也少有给予圈外人的赞美.你曾几何时见到圈内人对自己大佬或兄弟进行学术批判?如果一个美院的教授在课堂上公开教学生混圈子傍大佬,不但没有人认为他腐败,还会得到学生的赞扬.

在今天的艺术江湖当中,所谓的当代艺术和现代精神只是一具皮囊或者一个姿态,艺术家的内在始终是传统的观念.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三十年前,当代艺术家相濡以沫,三十年后,他们并没有相忘于江湖.如果说当初的相濡以沫是当代艺术滥觞之源,那么今天的江湖和圈子则已成为当代艺术前行的桎梏.

相濡以沫时期的平等精神,到了今天已经沦为论资排辈的圈子文化,后生在大咖面前束手束脚,后辈在大佬跟前唯唯诺诺.相濡以沫时期那些“卖酒瓶和旧报纸买面条聚餐”的老故事随风而逝,权力榜夜宴上的鬓影衣香随风而至.至此,混圈子与泡江湖成为当代艺术家的必由之路.

我们知道,混圈子的党同伐异和泡江湖的兄弟结义是传统,但却不是传统的全部.我们的传统也有对孤独与自由的赞美.晚明的大儒有慎独、取独、用独的理论,王夫之说:“是以笃实之光辉,如泰山乔岳屹立群峰之表,当世之是非、毁誉、去就、恩怨漠然于己无与,而后俯临乎流俗污世而物莫能撄.”

同花顺圈子:李心洁摇身艺术家办画展 111023

中国当代艺术家极力摆脱孤独,无比渴望融入群体,而在明末清初大儒看来,“慎独”才是值得追求的思想高度.他们的“慎独”不仅仅是对现世的反抗与拒绝,也是对前朝的风气的反思与厌恶.“用独”是一种自我绝缘于外界,同时又是一种自我角色的认同,他们没有被动地承受命运,也没有在圈子与江湖中随波逐流.他们本着对传统的怀疑、对当下的不信任、对他人的拒绝,从孤独中反省自我.

但是此种对孤独与自由的赞美,此种对个人身份的反省在今天已经不再流行.吕澎在总结85新潮之后的美术批评家和艺术家的时候,说过:“他们有过美好的理想,为打破文化艺术的专制做过努力,改变了社会单一价值观,但是与此同时,他们的知识、思想与文化准备不足,已经失去对理想的坚定,旧有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深蒂固,被现实问题压得喘不过气,道德不健全,缺乏坚持真理的牺牲精神.”——此番理论与小弟我在本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为打破文化艺术的专制做过努力,改变了社会单一价值观”就是“文化弑父”;“旧有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深蒂固,被现实问题压得喘不过气”就是“在孤独与不安中兄弟结义形成小圈子”;“道德不健全,缺乏坚持真理的牺牲精神”最后成为“在圈子和江湖中随波逐流的艺术油子或痞子”——但是说易行难,当代艺术人没有几个能够自绝于圈子、自外于江湖,吕澎做不到,栗宪庭做不到,你我更做不到.

无语的结语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把西方现代文明归因于原始部落中的儿子对父辈的反抗,即是“弑父”.当被压抑的儿子们推翻专制父辈的权威之后,论文范文的文明统治形式的雏形开始形成.

我们尽可以怀疑弗洛伊德这个粗陋的推论,但是我们无法否定“弑父精神”是推动西方社会不断发展的一个基本精神动力.建立在“弑父精神”之上的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自由,敢于反抗权威,在代际冲突中完成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在弑父的代际断裂中永葆创造力和活力.

可惜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在“文化上的弑父”之后,马上陷足“结义的圈子和人情的江湖”,在推翻权威之后,自己成为权威,或者团结在新的权威身边.圈子文化成为艺术的新陈代谢和更新换代的障碍,江湖人情成为艺术家的活力与创造力的桎梏.最重要的是,深陷圈子文化的我们逐渐失去了弑父的勇气,混迹江湖的我们逐渐失去了身为论文范文而挑战权威的活力.

从弑父到结义,从现代精神到传统江湖,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兜兜转转又回到传统的泥沼当中.我们一边用当代艺术的形式明修栈道,一边用人情游戏来暗渡陈仓.一边号称自己胡吃海塞了无数杜尚、哈耶克的启蒙主义的大餐,一边以参加各种小圈子的饭局为荣.一边宣称自由主义是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一边在权力江湖中随波逐流.这大概是21 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圈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艺术家圈子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同花顺圈子引用文献:

[1] 圈子要小论文范文 圈子要小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2万字
[2] 最新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参考 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哪个好
[3] 同济大学研究生论文题目大全 同济大学研究生论文题目怎样取
《弑父、结义、江湖——当代艺术家的圈子文化》word下载【免费】
同花顺圈子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