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小学古诗教学新探——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选择

主题: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5

简介:关于教学方法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教学方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

教学方法有哪几种论文

目录

  1. 一、朗读,感受诗词声气之美
  2. 二、诵读,品味诗词音律之美
  3. 三、想象,领会诗词意境之美
  4. 四、吟咏,体悟诗词意蕴 之美
  5. 一、比较诗题,发现结构与炼字秘密
  6. 二、比较作者,激活背景与潜在情感
  7. 三、比较情感,感受微妙与丰富内心
  8. 四、比较写法,探寻矛盾与反常之妙
  9. 一、以诗译诗
  10. 二、以画配诗
  11. 三、以文解诗
  12. 四、以声传诗
  13. 五、创意改诗
  14. 六、尝试作诗

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哪个时期,古诗在小学语文各版本教科书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2001年版课标更是明确规定了小学生必背的古诗篇目,这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生语言的发展,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古诗怎么教,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本期,来自广东省东莞市的四位老师将围绕小学古诗教学,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思考.

——编者的话

读为主线 层层深入

彭才华

小学古诗词教学,首先应该是基于小学,基于儿童,把路子走正,把步伐放慢,引着儿童饶有兴致地与古诗词亲密接触,给学生的内心渲染上温暖而纯正的底色,叩启他们对古诗词的灵性感悟和盎然兴味.同时,应该尊重、遵循古诗词的本质属性,要与一般文本区别开来,珍视古诗词的形象性、抒情性、审美性、音乐性、含蓄性等,摒弃条分缕析、肢解分割、梳理知识点、传授标准答案的传统教学,防止教条化、图解化,引着学生用心灵去捕捉意象,想象意境,体悟意蕴.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探索了一条“读为主线、层层深入”的教学新思路.

一、朗读,感受诗词声气之美

小学的古诗词教学,首先应该关注基础,落实基础.“字字落实”本属翻译要求,所谓“字字落实,文从句顺,文意信达”,此处用以强调对读音的要求.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在小学,这“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并非易事.笔者曾数次对各年级各类古诗词公开课进行后续调查,结果均不容乐观.脚步还没走稳,就急着要快跑,哪有不摔跟头的?当然,“字字落实”,不仅可以指向读音,在生字识记、词义揣摩、学法渗透等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

值得注意的是,“字字落实”环节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落在“实”上.但教师要谨防因“实”而“呆”,因“实”而“死”,把课上得过于理性、沉闷无趣.

二、诵读,品味诗词音律之美

诗词之美,首先是来自音律.可以说,诗词的音律美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因为它左右着诗词的情味.所以,“晓风残月”,只能是“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来唱,而“大江东去,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

学习诗词,要感受这种音律之美,唯一的途径只有诵读.只有在诵读中,让诗词通过喉头、唇齿,再进入耳膜,使人真切感受到音律之美,进而步入作者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在诵读中,学生还可以展开想象,把静止、不变的画面活化为流动、自然的意境,徜徉其间,恍兮惚兮,忘却身之所在.

三、想象,领会诗词意境之美

“诗是有声画”(西蒙奈底斯).朱光潜先生也在《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中写道:“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等”因此,“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

让学生“见到”,应该是我们古诗词教学的自觉追求.例如《渔歌子》这首词,作者张志和不仅善歌词,在书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渔歌子》一词里,青葱的西塞山,飞翔的白鹭鸟,粉红的桃花,肥美的鳜鱼,还有斜斜的风,细细的雨,怡然自得的渔翁等不就是一幅“丽而不艳、疏而不空”的写意山水画吗?在教学中,如果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走进画面,“见到”意境,那怎么都是“隔”着一层了.

四、吟咏,体悟诗词意蕴 之美

在诸多文学作品中,诗词尤其讲究含蓄,用极少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我们不能发现这一层,岂不是“入宝山而空回”?

因此,在诗词教学中,我力求把握作品中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思想,所表现的时代精神以及共同的文化底蕴,在“津津有味”的吟咏中,艺术地引着学生去触摸,去咀嚼.“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古诗词教学就应当如此,理解意蕴,找准意味,吟出兴味.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运用比较 巧学古诗

吴桂贤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基本上是按照同一主题进行编排的,为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一编排规律,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巧学古诗,提高学习效率.

一、比较诗题,发现结构与炼字秘密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为例,我让学生将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渭城)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比较,学生能很快发现它们在结构上的规律.对学生而言,这个过程有发现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不仅让他们印象深刻,也更有兴趣.

另外,单就诗题来看,“之”与“使”的理解是重点,理解这两个意思相近的字能否互换使用是难点.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明白“之”字人人可用,而“使”是特指,乃受命而为.

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组诗词可以引导学生就题目进行比较.诗词题目的比较,很容易达成两个效果,首先是发现诗题结构的特点,其次是在此基础上,学生朗读诗题时更利于准确停顿和理解题意.

二、比较作者,激活背景与潜在情感

诗人创作,必然受时代、环境的影响.适时、适度地呈现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体会诗意诗情.让学生就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对两位诗人进行比较,既是调动旧有经验,也是巩固认知,但不能止步于此.教师还需要适当补充诗人写诗时的年龄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对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为后续的学习和理解作好铺垫,尤其是为体会作者的情感埋下伏笔.

如,在《乞巧》和《嫦娥》的教学中,告诉学生当时的姑娘们在这乞巧过程中蕴含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就有助于学生对民风民俗的了解;告诉学生嫦娥奔月的传说,就有助于学生体会嫦娥那种夫妻分别后独处广寒宫的孤寂与哀愁,对“碧海青天夜夜心”的理解自然更为深刻.在《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的教学中,可以告诉学生继唐代诗歌创作高峰之后,宋代诗人别出机杼,把“理趣”当作自己诗歌创作的追求,这样的介绍有助于学生明白宋代诗歌与唐代诗歌风格上的不同.

三、比较情感,感受微妙与丰富内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蕴含的情感很丰富,通过比较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体味诗人的送别情感.当然,影响诗人情感的因素很多,能够进行比较的,应该是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心智水平可以理解到的范围.于是,送别地点、朋友去处、时代背景、诗人年龄以及与两首诗相关的音乐等,都成了比较的对象.越比较,学生对诗中情感的理解越深刻,不仅能体味到李白和王维送别时对朋友的不舍,更能感受到不舍以外的丰富情感.

运用比较教学法教学一组诗词,比较内容的选择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可比较送别时情感的异同;《牧童》《舟过仁安》和《清平乐·村居》这一组,则可以通过孩子的视角,比较三首诗词中的孩子谁更可爱.

四、比较写法,探寻矛盾与反常之妙

语文课程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要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单凭阅读、积累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当然有其不凡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其不凡之处,才能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这两首诗而言,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诗中的矛盾、反常之处,既能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感之浓,更能通过比较,使学生体悟到诗人相同的写法——看似矛盾,实则友情深厚.

运用比较教学法进行古诗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南城教育办公室)

丰富古诗教学内容的路径

汤 俊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常态课上,古诗阅读教学的具体形态常常表现为读一读、背一背、默写默写,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非常贫乏,似乎古诗的阅读教学除了读、背、默写之外,就没什么好教的了.

其实不然.导致古诗阅读教学内容贫乏,实际上是因为教师没有“把古诗当作古诗去阅读”.要使古诗的阅读教学内容摆脱贫乏变得丰满起来,就应当注意古诗作为“诗”的文体特征:

一是应关注古诗所用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不可或缺的.诗人表情达意所凭借的就是意象.朱光潜先生说“意象即契合了诗人一刹那情感的景”.诗人创作诗的时候,是由情及景而成意象,这就决定了读者读诗时,必须由所谓意象之景及其情.诗人是由因生果,读者是由果探因.张志和之所以选择“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些意象入诗,是因为自由自在的白鹭、自荣自枯的桃花、去无定向的流水、往来翕忽的鳜鱼恰好和他一刹那间翩然于江湖的情感契合在了一起,所以这些意象得以入《渔歌子》一诗.读者读诗的时候,首先接触到的却并不是张志和想翩然于江湖的情感,而是“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些意象.须读者略略沉思这些意象所隐含的趣味,才能体验到张志和实际上所想表达的情感.诗人使用这个“象”,是故意的.“有意之象”有时会隐含着“矛盾”——“意象在文本中的形象与色彩如果和通常的理解有差异,就需要读者特别予以关注,因为诗人所创造的这一独特意象可能具有某种特别的意义”.《七律·长征》所使用的 “五岭逶迤腾细浪”就是这种蕴含“矛盾”的“有意之象”.以五岭的实际海拔高度而言,“五岭逶迤”应该是“腾巨浪”,但作者偏说是“腾细浪”,有意而为的这个“象”与客观事实之间形成了显而易见的“矛盾”,但就是这个“矛盾”让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鲜明起来.

二是须关注古诗的节奏与声韵.节奏与声韵造就“诗”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实际上有表意的功能.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曾举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谈论过这个问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 前两句的字音都圆滑轻柔,恰能传递儿女私语的情致,后两句情境转变,声韵也随之转变,也恰能表现‘猛士赴战场’的豪情胜概.”唯恐没有说清楚,朱先生后来又以《江南》为例进一步论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诗连用平声字收句,最末一句忽然用一个声音短促的仄声‘北’字收句,尤足以状鱼戏时忽然而止的神情.”由此可见,诗的声音与意义是相携而行的,诗的节奏与声韵一定传达某种意趣.看到这一点,就能看到一些明白如话的古诗的可教之处.古诗教学并不必逐字逐词逐句解释、翻译以求明白其内容,而重在感觉诗的意趣.我们继续以《七律·长征》为例来进一步探讨诗的节奏、声韵与传达意趣的关系问题.律诗有五律和七律之分,但作者为何不选用五言而选七言来创作这首表现红军长征的律诗呢?难道写成“红军不怕难,山水只等闲.五岭腾细浪,乌蒙走泥丸.金沙云崖暖,大渡铁索寒.岷山千里雪,过后尽开颜”不可以吗?但对比朗读可知,五言远不及七言更能传达红军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所以,论文范文选用七言律诗来创作《七律·长征》.

引导学生琢磨古诗意象及其节奏与声韵,并体会其中所隐含的意趣,对于丰富古诗阅读教学内容而言,一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长安镇实验小学)

趣学古诗的六妙招

陈德兵

小学阶段,古诗怎么教,我的观点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形式上尽可能生动一些、活泼一些,让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慢慢爱上古诗,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方法,形成初步的学习能力.趣学古诗一般可以这样安排:

一、以诗译诗

将古诗翻译成现代诗,既是对古诗的理解,也是对古诗的一种加工与再创作,毫无疑问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在教学中,可先以名家名译作为示范,让学生分别感受两种文学体裁的各自魅力,激发起学生的斗志,接着让学生大显身手,教师适当点评引导,帮学生克服表达上的障碍,最后交流赏析,体验成功的喜悦.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就会爱上这样的学古诗方法.

二、以画配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王维的诗如此,很多古诗亦然.把自己理解的诗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方法.于永正老师执教《草》这首诗的时候,就将这种方法用得特别好.学生在作业本上画下了一株株小草,但有个学生画得与众不同,他笔下的小草也长得很茂盛,但是都长得斜斜的,于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画,他说:“因为有春风吹拂着它们呀!”原来,他不仅画出了小草,还通过小草的姿态画出了春风.

三、以文解诗

诗中不仅有画,还有故事.根据古诗展开想象,编出一个动人的故事,也是学生非常乐意做的事情.《诗经·采薇》短短16个字,却韵味无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初我为什么离开家乡?谁对我依依不舍?送别的情景是怎样的?我的心情又当如何?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天,我回到家乡,看到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当年送别我的人呢?那当初对我依依不舍的杨柳呢?一“别”一“回”,中间过了多少年?这么多年里,我又是怎样度过的?

四、以声传诗

文字是记录声音的符号.今天,当面对这些记录我们祖先声音的符号时,已经很难想象我们祖先当初写诗时的情状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酸甜苦辣,我们通过这些文字已经很难还原了.不过,好在我们还有吟诵.通过吟诵,可以将文字还原成声音,将僵硬的符号还原成生动的画面.一曲《阳关三叠》,胜过所有文字的叙述.吟一遍《七步诗》,直叫人肝肠寸断.我教古诗总是会带着学生一起吟诵,在声音的平平仄仄、长长短短、高高低低中贴近古人的心灵.

五、创意改诗

我国的古诗,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在唐朝达到论文范文,在宋朝变化为词,在元朝又演变为曲,而唐之前的古体诗,是更为自由的.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诗歌语言的多变性特点,特意将古诗改一改,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古人将王之涣的《凉州词》去掉一个“间”字,改为一首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堪称经典.我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受此启发,将古诗三次改动,效果奇佳.一改:篱落疏,一径深;树花落,未成阴.儿童走,追黄蝶;入菜花,无处寻.二改:篱疏一径深,花落未成阴.童走追黄蝶,入花无处寻.三改:篱落疏疏一径深深,树头花落还未成阴.儿童急走(

)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可寻.尤其是第三改,出乎学生意料,并故意漏掉一字,请学生增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学得非常带劲.

六、尝试作诗

诗歌语言凝练优美,学生喜欢读喜欢背.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引导,便也仅仅是学习和欣赏而已,不会想到去作诗.其实,只要引导得法,学生也是非常乐意尝试作诗的.我在班上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在学习古诗的时候,结合吟诵,教给学生有论文范文韵、平仄、对仗和入声字的常识,然后利用教科书上的课文,将课文“浓缩为”一首首七言、五言绝句,他们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作诗的乐趣,也便越来越爱学古诗了.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黄江镇宣传教育办公室)

责任编辑 郝 帅

总结:这是一篇与教学方法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教学方法有哪几种引用文献:

[1]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方面论文题目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2] 热门初中英语教学方法论文题目 初中英语教学方法论文题目怎么定
[3] 优秀地理教学方法论文题目 地理教学方法论文题目怎么定
《小学古诗教学新探——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选择》word下载【免费】
教学方法有哪几种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