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探究

主题:民歌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3

简介:本文是关于音乐和壮族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民歌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音乐和壮族论文范文

民歌论文

目录

  1. 一、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发现
  2. 二、壮族三声部民歌的歌种述略
  3. 三、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声部特点分析
  4. 四、壮族三声部民歌的旋律调式分析
  5. (一)四声羽调式
  6. (二)四声徵调式

[摘 要]都说少数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确,广西壮族人民生来就热爱唱歌、善于歌唱,以至广西一直有着“歌海”的美称.在广西壮族除了单声部民歌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演唱形式歌种,那就是广西壮族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情韵味和演唱形式——壮族三声部民歌,浑然天成的声调高歌着壮民族乐观豁达的民族情韵.

[关键词]壮族三声部民歌;马山;旋律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3-0063-02

[作者简介]韦鲜(1994—),女,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22)

一、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发现

在广西一直流传着一种特殊的民歌,就是壮族三声部民歌,它历史悠久,传唱广,主要流行在广西的马山、上林、忻城三县交界处的壮族地区,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它的存在使得壮族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它的发现也让更多人了解了壮族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1]由于广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壮族人口分布,马山县和上林县是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主要聚居地.所以在魅力四射、得天独厚,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誉的马山县,至今还能听到有着珍藏价值的壮族三声部民歌.但说起壮族三声部民歌,我们首先提到的就是壮族音乐家范西姆老师.1980年12月,范老师到马山采风,在马山县安善村惊喜地听到了民间歌手用无伴奏形式演唱了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高、中、低三个声部,听到了各种类型的三声部民歌,感受到了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多样化音乐风格.三个声部旋律优美动听,音色浑然如一,音乐形象鲜明、突出.1983年在南宁举行中南五省民歌大展演之后,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渐渐在音乐界被大家广泛传播和赞赏.

二、壮族三声部民歌的歌种述略

广西壮族山歌的种类繁多,表现出多样化的音乐风格,由于南北地区方言不同,山歌的歌唱类型多样化,有“欢”“西”“加”“比”“伦”.[2]壮族三声部民歌“欢”的歌唱形式主要在广西北部红水河一带流行,又因为歌曲由三个声部组成,当地还更细致地分为“欢哈”“三顿欢”“三步欢”“欢悦”等歌唱形式.歌曲形式“欢”汉语意思是指所有的歌.“三顿欢”因歌词是用“五三五”的歌词形式,又是由三个人演唱而得名,常常在盛大的节日,或者丰收之日,人们开始用歌声表达出自己愉悦的心情和丰收的喜悦心情,也有的青年男女以对歌为媒介,以增加互相之间的好感.马山县“欢哈”(合声山歌),是民歌的一种,三个声部基于同一曲调的变奏结合,在齐唱的基础上产生了“时分时合”的情况,音乐形象较统一,根据曲调与歌词句式结构的不同,常见有“三顿欢”“卜列欢”“加方欢”“欢喜”“南蛮欢”等类型.“卜列欢”的特点是歌词要颠倒唱两次;“欢喜”是因在喜庆日子唱而得名;“南蛮欢”是用蛮话演唱,歌词具有分段的特点.[3]

三、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声部特点分析

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一个特点就是无伴奏演唱形式,三个人各担任一个声部,属于三重唱,但又不同于以往的三重唱,它三个声部没有明确的高、中、低之分,都处于一个音区,其声部的运行往往彼此交错,他们用其热情与高亢的声腔将其质朴的生活品质与纯真情感表达得酣畅淋漓.[4]如歌曲《蓝天广朗朗》第一声部担任主旋律,陈述主导乐思,歌腔要求高昂、明亮,通常由演出经验丰富和善于编创的歌者担任.第二声部算是第一声部的“随从”,也是第一声部的变化再现声部,歌腔比较平稳、从容、厚实.第三声部是前两个声部的陪衬,以其悠长的音调哼唱“哼”“呜”“啊”等衬词进行烘托,歌者始终保持着调性相同,但不同音高的演唱狀态.

在壮族三声部民歌里衬词几乎会出现在所有歌曲中,虽然没有特定的意义,但却具有强化、突出音乐风格的特征,在歌曲中表现着重要的作用,让演唱者在演唱中更自然顺畅地表达感情,也使语言生活化更易让大家接受.在许多歌曲中经常以“耶”“咿”“哎”“喂”等衬词长音起句,主要用于明确音高、调式、速度,也为了引出歌曲的内容做准备.衬词也经常用在第三声部,主要是为了陪衬、烘托前两个声部的作用.衬词有时还会用在乐句或歌曲的结束,具有总结概括和强调主音、结束的功用性.

壮族三声部民歌虽然是三个声部的同时结合,但其各个声部的横向音程进行也有着它一定的规律,其纵向和声音程的结构及其相互连接则完全服从于各个声部的横向序进.壮族三声部民歌中的音程结构相比比较单纯、简练,来自于五声或四声羽调式的自然音程与和弦,主要使用的都是五度之内窄音程,所用和弦也只有两个,即羽音上的小三和弦“6 1 3”和宫音上的大三和弦“1 3 5”.由此形成的和声音程及其音响,饱含着浓郁的原生性气息,古老淳朴,具有天然协和的美感,悦耳动听.

四、壮族三声部民歌的旋律调式分析

壮族三声部民歌对乐音的选择也是非常有讲究,并不选择复杂的音列,歌曲调式选用的是在五声民族调式的基础上用四个或五个乐音作曲.在壮族三声部民歌中下行三度、上行二度音程是常用的音程,句尾常结束在二、三、四、五度音程上.歌曲旋律走向都是上下行结合,没有大跨度音程,整个旋律表现出平稳、圆滑而流畅.壮族三声部民歌种类繁多,但曲式结构严谨精干,大都是单一调式,大都是五声民族调式音阶及五声民族调式音阶的变体(四声音阶),最主要的是羽调式和徵调式,歌曲始终保持着调式相同音高不同的关系.

(一)四声羽调式

《讲辛苦》全曲分为两个乐句,短小精悍,是音乐材料相似的两个乐句组成的单一部曲式,由“五三五”句式的词体行腔组合而成,句末都落在羽音上,“la、do、re、mi”四个音为全曲音列,所以可准确称为“四声羽调式”.

(二)四声徵调式

壮族三声部民歌中的“四声徵调式”四个音音名分别为“徵、羽、宫、商”,唱名为“sol、la、do、re”四个音,徵音为全曲中心音.

壮族三声部民歌歌词内容主要立足于他们独特的生活环境,与民族风俗、特色节日,及触景生情的情感表达,有反映劳动本色和朴实人生哲理的歌词,有反映男女思恋和互相倾慕的歌词,还有反映生活苦情和寄情山水之间的歌词等,特别的歌词为歌曲增添了不少韵味,歌词注重押韵,显现出民族特性,词格与音乐节拍、语言及曲调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结语:通过对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展示与分析,让人们了解到了壮族三声部民歌丰富多样的演唱风格,简练独特的调式特点,语言的有趣形象,现在,我们还在深入挖掘壮族三声部民族的价值,同时也希望出现更多与时俱进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继承和传承我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壮族三声部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珍珠,衷心希望,这优美的旋律似一段长长的织锦,交织出马山走向世界的文化彩带.

注释:

[1]范西姆.论壮族多声部民歌的形成与特征[J].广西民族研究所,1986(04):2.

[2]樊祖荫.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35.

[3]范西姆.壮族三声部民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45.

[4]陈丽琴.文艺生态学视野下的黑衣壮民歌[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02):20.

(责任编辑:刘露心)

总结:本文总结,该文是关于经典音乐和壮族专业范文可作为民歌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音乐和壮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民歌引用文献:

[1]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面论文题目 奥尔夫音乐教学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奥尔夫音乐论文选题范文 奥尔夫音乐论文题目怎么取
[3] 容易写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论文题目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论文题目怎样定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探究》word下载【免费】
民歌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