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高铁时代背景下民族旅游业民族文化产业融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主题:文化旅游业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2

简介:适合旅游业民族文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旅游业民族文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旅游业民族文化论文范文

文化旅游业论文

目录

  1. 一、前言
  2. 二、高铁时代对民族旅游业的影响
  3. (四)凸显黔东南地区旅游接待能力不足
  4. 三、民族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5. (一)地理自然条件论文范文
  6. (二)旅游产业运营经验不断丰富
  7. (三)国家政策支持
  8. 四、民族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9. (一)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10. (二)旅游产品无法实现自我创新
  11. (三)旅游产品竞争力不强
  12. 五、实现民族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13. (一)充分发挥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优势
  14. (二)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力度,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15. (三)发展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综合产业链
  16. 六、总结
  17. 文化旅游业:民族盛会带热我市旅游业

万兆彬

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基本形成了东部沿海经济实力最强,中部经济实力偏弱,西部经济实力严重落后的阶梯形结构.中西部经济发展明显受限的主要原因是地理因素导致交通问题突出,大量资本无法进入,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为解决该问题,我国开始大力建设覆盖全国的快速交通网络,从村村通到青藏铁路,从高速公路网到高铁网.快速交通网的构建将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带入了“高铁时代”,中西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由于没有得到过度开发而保留了比较原始的自然环境与淳朴的民风民俗.因此,在高铁时代到来的情况下,如何抓住这一机遇,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了中西部省市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前言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里程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在技术的支持下,高速铁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广州到北京的高速动车组实现了“朝发夕至”的设想.旅游地点多元化选择,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市场的严格规范管理为全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地区在不断的增长.如何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丰富旅游的内容,形成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文将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介绍该地区在贵广高铁及沪昆高铁开通后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如何融合发展.

二、高铁时代对民族旅游业的影响

高铁时代的到来为实现“快行漫游”提供了条件,越来越多的地区享受到了开通高铁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同样,高铁的开通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旅游业进入了春天.

(一)高铁在速度上的优势.在吸收了国外高速铁路技术的基础上,我国研发出更加快速的高速铁路技术,实现了时速300km/h以上的运行速度.贵广高铁及沪昆高铁的开通使得原来偏僻落后黔东南地区变成了贵州通往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东大门,使该地区的旅游业获得了发展的良好机遇,以往因路途遥远而放弃黔东南地区的游客现在可以乘坐高铁前往旅游,使得旅行变得更加快捷.

(二)高铁实现地区资源集聚优势.对于黔东南地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未遭破坏的自然环境,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都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主要原因.因早期交通发展滞后,想要完成黔东南的地区的游览非常困难.然而,高速铁路实现了将整个黔东南地区路程时间大大缩短,形成了所谓的“资源聚集”性,能够为发展地区旅游业提供保障.

(三)高铁为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的结合创造了契机,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在以往交通困难时期,尤其是处于山区地形的黔东南地区,旅游业难以开展,形成不了规模,外界新鲜文化无法进入,本地特色民族文化无法输出,即使能够得到输出,由于交通不便,也无法实现与外地的交流.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黔东南地区的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高铁网络形成后,以苗族侗族为代表的黔东南地区民族旅游特色得到了大力的挖掘,民族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快速交通的基础上,为促进民族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的融合,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创造了契机.

(四)凸显黔东南地区旅游接待能力不足

黔东南地区长期以来的交通不便导致旅游发展缓慢,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也一直没有经受过大客流的考验.高速铁路的开通,为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自治州带来了大量的游客,面对游客数量的突然增多,旅游景区压力增加,旅游服务设施与接待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表明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旅游对客流量的估计不足与准备不充分.

高铁时代的到来为黔东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黔东南地区带来大量游客的同时,也反映了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现如今以自然风光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为经济支柱的黔东南旅游经济带已经形成,为我国中西部的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解决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抓住发展机遇就成为了当下黔东南地区的主要任务.

三、民族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由于黔东南地区长期的交通不便,与外界缺乏沟通,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民族文化习俗的保留处于最原始的状态.在历史发展的这几十年中,我们虽没有将其遗忘,但是由于技术原因,无法将其各种有利条件转化成经济成果支持当地发展建设.

(一)地理自然条件论文范文

黔东南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区,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该地区河流众多,长期的水文环境造就了这里独一无二的地貌地形,尤其是以喀斯特地形为主的喀斯特自然景观等最为诱人.自然矿藏资源、水利资源和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以重晶石最为突出,该地储量占全国60%以上.这里的生物环境多样性也因开发较少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些都是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基础资源.

(二)旅游产业运营经验不断丰富

在我国开始发展中西部地区旅游业之初,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黔东南地区就已经有所动作,通过发挥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宣传黔东南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游爱好者前来游览.这个时期的游客虽然稀少,但作为刚刚起步的黔东南旅游业来说,已经可以为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避免了因经验不足而导致的管理混乱,最终影响区域旅游形象.通过不断的学习,在积累足够的经验后,借助高速铁路的开通而吸引大批游客到来,全面开发当地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并将其培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三)国家政策支持

作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重要经济来源,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旅游业已经成为了自治州的一大产业,这种可持续的、绿色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与和谐社会主义建设总的路线的,我国在政策上也对少数民族旅游业给予最大的支持,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02号文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等文件和相关规划,提出了要充分发挥村寨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的优势,把经济发展与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这些文件及相关规划的出台,为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文化旅游业:民族盛会带热我市旅游业

四、民族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然而,在黔东南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既抓住了机遇,但是也面临着挑战,期间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在黔东南地区旅游业开发早期,由于交通不发达,所以游客数量并没有形成规模,只有少数游客前来游玩,所以并没有出现过度开发的情况,当地旅游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是,当高铁开通以后,交通变得方便,游客蜂拥而至.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个别地区并没有对游客数量进行限制,开始出现了过度开发的情况.不仅如此,游客素质也开始下降,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极差.原有的民族风情游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面貌,成为了敛财的工具,不加节制的被使用.

(二)旅游产品无法实现自我创新

由于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不高,长期封闭的环境造成了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在能动性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开展起来后,依托本地良好的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特色,可以吸引大批游客.但是,单一且乏味的旅游形式和一成不变的内容也使得这里缺少所谓的“回头客”,所以,黔东南地区的旅游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实现民族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自我更新和创新.

(三)旅游产品竞争力不强

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游是黔东南少数民族旅游的特色,但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部分,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无法脱离现代社会文明而单独存在.以苗族和侗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在产品结构上若不进行改变,现代技术无法快速融合进少数民族旅游产业中,将导致在市场竞争中会被周边有着现代技术支持的其它类型的旅游产品所代替.所以,在民族旅游与文化产业建设中要进行结构调整,在深度上加强民族文化、现代科技与地理环境的融合,打造差异化的、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样才能做大做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

五、实现民族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贵广高铁及沪昆高铁的开通或即将开通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面对难得的机遇,迎接挑战是必须的.在新时期要对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实现该地区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结构不被打破,才能让苗侗少数民族获得更多的经济实惠,所以要在抓住机遇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优势

黔东南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不仅仅在地理条件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而且也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在民族文化构成上就有着与生俱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多个民族构成的社会系统有着璀璨的文化,也同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节日和活动.少数民族节日众多,活动内容也非常丰富.例如苗族的苗年、鼓藏节、姊妹节、龙舟节、吃新节,侗族的萨玛节、芦笙会等节日,每到节日举办期间,全国各地游客都会汇聚到这里享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饕餮盛宴.黔东南州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实现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高度融合,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力度,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由于社会文明不断的发展,网络、交通逐渐发达起来,不同地区之间文明的沟通变得更加便利,尤其是以现代文明的感染力最强.少数民族文化逐渐在现代文明中被吸收与融合,慢慢的丧失了其原有的文化特色.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我们容不得这种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消失.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力度,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如对民俗类非遗项目苗年、苗族鼓藏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空间实行实施整体性保护,对苗族银饰、苗族刺绣、苗族织锦等具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通过建立文化传承专业示范生产基地实施生产性保护,等等.通过实施这些保护措施,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发展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综合产业链

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长久以来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也为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仅仅依靠这种融合后的产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旅游形式的发展,如何以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为核心,建立综合性产业链成为自治州人民正在摸索的形式.

六、总结

对于日益发展的社会来说,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我国旅游业和世界旅游业都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将会引领人们走向精神消费领域.其中,旅游就会成为未来精神消费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种.高铁的开通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为自治州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旅游业民族文化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旅游业民族文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文化旅游业引用文献:

[1] 新颖的民族文化论文选题 民族文化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2] 民族文化研究专业论文题目 民族文化研究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3] 民族文化方面论文参考文献 民族文化英语参考文献哪里找
《高铁时代背景下民族旅游业民族文化产业融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word下载【免费】
文化旅游业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