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民俗场其民俗文化传承的关系

主题:民俗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7

简介:适合民俗文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民俗文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民俗文化论文范文

民俗论文

目录

  1. 一、民俗场的涵义及其要素
  2. (一)民俗场的涵义
  3. (二)民俗场的形成要素
  4. 二、民俗场的功能
  5. (一)具有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普遍影响力
  6. (二)具有对人们行为的普遍约束力
  7. (三)在一定区域和族群内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8. 三、民俗场与民俗文化传承的关系
  9. 四、结语
  10. 民俗:温州海城民俗文化节 塘下镇摄影协会公益拍摄

传承性是民俗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民俗文化延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普遍认同性并具有影响力的民俗场是民俗文化能够传承的重要条件.本文探讨了什么是民俗场,并从其构成要素和功能等方面分析了民俗场与民俗文化传承的关系.

传承性是民俗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民俗文化延续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文化和习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生产生活方式间接影响了民俗主体的数量和民俗活动的时空范围,各种习俗被人们简化到难以追溯其本真样貌和丰富的内涵.这些都破坏了民俗存在的外部环境和场域,削弱了民俗的影响力,让我们无法感受民俗的魅力,加剧了民俗传承的危机.民俗的传承,不仅需要俗民们对民俗文化的普遍认同,更需要其共同参与而形成的文化氛围 mbAlunWen.net与冲击力.这种具有影响力和普遍认同性的文化环境可以称之为“民俗场域”或“民俗场”.

一、民俗场的涵义及其要素

(一)民俗场的涵义

民俗场是人们在完成某一民俗事项时,以各种民俗行为构建的文化环境.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场”,能促使不同事物之间发生相互联系,并具有一定的“能量”.这种能量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心理,激发人们的普遍认同感,继而形成的凝聚力将约束人们将这些民俗行为一直持续下去,赋予民俗以生命力,完成民俗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有“能量”的民俗文化环境就是民俗场.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一民俗文化的普遍认同,并以“场”的形式发挥作用.

时论文范文展使得民俗的传播在文化空间上发生变化,民俗场的形成已不囿于传统环境和文化主体.民俗活动可以由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甚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进行.从传播的角度看,能够形成有效民俗场域的民俗文化即可得到延续和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民俗场是有效的,它应包括哪些要素呢?

(二)民俗场的形成要素

首先,同民俗一样,民俗场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时间,特别是那些受众和传播范围广泛的民俗都用相对较长的时间段或关键的时间节点形成具有绝对影响力的民俗场.这种场贯穿民俗活动的始终,给人们以精神上的鼓舞和震撼.例如,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人们从腊月里便开始进行准备.北方一些地区讲究喝腊八粥,并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将春节一直延续至正月结束.春节作为一种仪式体现在除夕这个时间节点上,然而有关春节的习俗却在一个持续了数日的时间段里构建了影响中国人甚至全世界华人的民俗场,让所有人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儿里.

其次,民俗场要有特定的活动空间,这种空间是民俗场形成的载体,不仅十分自由且具有灵活性.只要有民俗行为的地方,都可以形成民俗场.它可以是一些固定的专门的场所,如寺庙、殿堂、广场等,也可以是临时设立的场所,还可以分散在小范围的群体甚至每户家庭中.时代性和现代化压缩了全世界的信息交流传递空间,却使得民俗传播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即使在非民俗产生地和非主要传播地,民俗场同样可以形成.例如,在今年2月22日,英国伦敦就举行了庆祝中国新年的花车巡游;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唐人街举行了第42届春节大游行.这些活动中有中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也有正宗的舞龙舞狮,不仅吸引了大量当地群众和各地游人共同参与,其活动的历久也使其俨然成为当地的传统庆祝仪式.中国年已经跨越国界,让我们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能感受到春节带来的喜庆和欢乐,也让更多的外国人参与到了中国民俗的传播和演绎中来.可以说,对特定空间的灵活掌握能让民俗场的影响力得到更有效地发挥.

第三,民俗主体是民俗场得以形成的必要元素.首先,民俗场域的形成都要依赖“人”的民俗行为.没有人的操作,民俗中各种具象的“物”将失去其文化象征意义,各种礼仪制度将无法实施,民俗的能量无法挥发,民俗场也不复存在.其次,民俗行为源于人们对某一民俗及其文化的普遍认同.与传统民俗不同,由于观念的变化和文化的自由与多元发展,现代社会里的民俗其主体已经超越了本民族和文化圈的限定,并延伸至其他民族甚至种族.民俗场的构建主体呈现出多元化,使民俗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例如,汉族人会与本地区的藏族同胞同过藏历新年,而在中国的外国人会与中国人共贺新春佳节.最后,民俗主体对民俗场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主体规模上.单个的人或某几个人是难以形成有效的民俗场域的,这也是一些区域性和族群性较强的“小”民俗面临消亡的原因之一.只有一个相对较大的群体共同参与才能使某一民俗事项形成有规模效应的文化环境.

二、民俗场的功能

(一)具有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普遍影响力

民俗场是一种文化环境,表现为由人们的普遍认同感生成的一种文化心态.这种“文化心态表现为一个民族或一个社区中的人群的共同意识,它以‘能’的形式出现,可以传递,可以相互作用,并进行‘能——物’转换.”[1]例如,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人们会在端午节时自觉放下手头的生产任务,以赛龙舟、吃粽子等行为延续端午习俗.再如,我国目前的法定假日中就有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节庆专门设立的,而将这些民俗以法律规定的形式呈现出来客观上就构建了一个全民同过节的民俗场.另外,企业商家在各种民俗节庆期间开展的各项营销活动在盈利的同时也让人们及时“嗅到”了节日的气息,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这似乎也成为论文范文大众体验民俗和参与民俗的一种新的方式.尽管我们在商场超市里购买由电脑刻印的窗花和春联,却并不影响新年贴窗花和春联的习俗,也不影响我们在这些有别于传统环境的场域里抒发对年的祈盼和热爱.

“民俗的发展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关,因为民俗的建立需要有‘能量’的提供,然而所提供能量的数量并不与民俗的数量成比例,它所决定的是民俗的质量.”这种“有质量”的民俗的发展就要依赖于有效的民俗场域所带来的文化认同,而民俗场域的效力就体现在其影响力上.

(二)具有对人们行为的普遍约束力

民俗场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文化环境,与具象的民俗行为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民俗物是不同的.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不知不觉地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普遍约束力.在某一民俗场中,人们会约定俗成地穿着相同或相近的服装,在同一时间段或时间节点从事统一的活动,使用相同的民俗器具或象征物.这些都是由于民俗场中无处不在的能量因子对人们产生了“压迫力”或“带动力”.例如,在扫墓习俗中,肃穆的环境会“迫使”人们以凝重的表情用郑重的仪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又如,在傣族的泼水节里,最论文范文的部分就是傣寨所有的人们不分男女老幼相互向对方身上泼水来表达祝福;无论是否情愿,对于被泼到的人来讲都不能生气,而要欣然接受.在不同的民俗场里,人们要随着“场”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要与他人形成统一步调,按照“场”的要求完成整个民俗活动.

(三)在一定区域和族群内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一个民俗场带来的能量会震撼人们的心灵,使一定地理区域或特定族群内的人们产生相同的文化心理,激发民俗文化对人们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促使其共同维护这一习俗与传统,使其联系更加紧密.例如,对龙的图腾崇拜就将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论文范文儿女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分地域和民族,以“龙的传人”将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民俗场与民俗文化传承的关系

一个完整的民俗事项,既包括开展民俗活动的人、具有民俗象征意义的物、具体的仪式与规则,还包括民俗本身所挥发出的能量所形成的“场”.因此,我们可以把民俗解析为具象的“物”和抽象的“场”,二者缺一不可.以民间故事讲述为例,要有一个“资深”的讲故事的人,以当地的方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进行叙述,同时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听众集聚在讲故事的人周围;他们目光炯炯,并随着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出“咿、呀、啊”等感叹和惊奇,也使得现场似乎有一条无形的丝线,牵住每个人的神经,营造了一个或神秘、或热烈、或悲伤的氛围.如果没有了讲故事的人,就没有聚在一起的听众,更无所谓现场特有的环境和氛围,而那些生动的民间故事也只能以文字或影音的形式留存在档案馆里,更谈不上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然而,在民俗的传播发展过程中,“场”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越了“物”的作用.每个民族或群体都有各自民俗的“物”的形式,而这些“物”却由于地理环境或族群的封闭性等原因未能被其他族群或其他地区所接纳;但是其民俗的“场”却能冲破地域的限制将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传播到更广泛的区域.例如,我国南方地区多以赛龙舟的形式庆祝端午佳节,而北方地区却难以见到声势浩大的龙舟竞赛;尽管如此,端午文化仍旧在南北大地生根发芽,形成了所有汉族人的共同节日,更有许多少数民族民众也将其纳入自己的生活文化中来.因此,相对于“物”的不可移动性,民俗场散发的能量具有灵活自由的作用形式.

民俗:温州海城民俗文化节 塘下镇摄影协会公益拍摄

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等原因,我国传统文化一度被忽视,许多优秀的礼仪习俗被遗忘在现代文化教育体系之外.年轻人不晓得什么是重阳端午,却对“ABC”等语法的使用说得头头是道.加之生产力的发展及现代科技的介入,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传统的东北火炕被暖气房内的弹簧床垫取代,一针一线缝制的民族服饰被流水线上生产出的时尚服装代替,回荡着蒙古长调的草原变成了现代化的城镇.有时,并非我们刻意要遗忘那些多彩的民俗文化,而是民俗场的弱化和消失使得民俗失去了传承的空间和鲜活的生命力.民俗场域没有了,民俗就难以发挥其文化能量,难以形成文化受众,民俗传承受到阻碍.因此,民俗场的保持与维护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十分重要.

时论文范文展使传统民俗在物质和空间上难以保存其原始形态,许多民俗活动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这些现代化了的民俗在保持其本质属性的基础上生发出更多的形态,汇聚了民俗文化前进的新的洪流.民俗就是在不断地变异与传承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我们要重视民俗场的能量作用,充分利用民俗场的时间、空间和民俗主体的不同组合,构建一个有效力的民俗场;还要认识到只要能够发挥某一民俗文化的影响力、约束力和凝聚力,无论是否在该民俗的发生地和传播地,民俗场都能为民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动力.在美国的中国蒙古族同样能在大洋彼岸的民俗场中实现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和传承,而美国人也一样能在正月十五布满花灯的中国的大街小巷里完成对中国节俗的参与和传播.可以说,民俗场在时空上的自由灵活性及民俗行为主体的多元化为民俗提供了更多的传承空间,使得民俗能够真正实现跨文化跨地域发展.

四、结语

民俗文化是民俗场能够形成的内部动因,而民俗场的延伸和扩展能够充分发挥民俗的能量,唤起人们对文化的普遍认同,形成共有的文化心态,从而使民俗得以生生不息.本文仅粗浅地探讨了民俗场的涵义及其与民俗文化传承的关系,但仍缺乏具有深度的理论支撑,在对民俗场的保护与发展路径上也还处于探知阶段,仍有待进行深入地调查与研究.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

总结:关于免费民俗文化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民俗文化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民俗引用文献:

[1] 民俗文化论文选题范文 民俗文化论文题目怎么取
[2]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选题范文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题目如何取
[3] 民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民俗文化参考文献有哪些
《民俗场其民俗文化传承的关系》word下载【免费】
民俗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