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大理民俗文化旅游

主题:白族民俗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4

简介:适合民俗文化白族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民俗文化白族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民俗文化白族论文范文

白族民俗论文

目录

  1.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内涵
  2. 二、大理旅游业发展现状
  3. 三、大理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条件分析
  4. 第一、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势分析
  5.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
  6. (二)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
  7. (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8. (四)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
  9. (五)不断增强的接待能力
  10. 第二、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劣势条件
  11. (一)其他民俗文化旅游热点城市的竞争与挑战.
  12. 四、大理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13. 五、云南民俗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14. 六、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15. 白族民俗:麦地坪首届白族民俗文化节

曹 亮 陈明明 杨 榕 钟宏钰

以云南大理为例,研究发展大理民俗文化旅游的基础与优势,现阶段大理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状况,致力于发现其在旅游开发与运营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针对问题与不足提出有效建议,从而使得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让大理民俗旅游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风花雪月一古城”、“文献名邦”,大理享有众多广为人知的美称,但这些还不足以描绘其全貌.大理拥有极为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且极具开发价值,因此,也就与民俗文化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形态,同时也成为大理州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内涵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论文范文始,民俗事项已经作为一种现代旅游活动开展.三十年来,热衷于民俗文化旅游的研究者们从各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民俗文化旅游属于高层次、高品位、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形式.民俗文化旅游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当地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并借助相应的旅游设施所开展的旅游活动,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具有民族性、区域性、神秘性、文化性与传承性的特点.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展现、弘扬、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民俗文化旅游必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大理旅游业发展现状

大理是云南乃至全国发展旅游业较早的城市,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大理旅游业具备一定的接待规模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旅游业已经成为大理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支柱产业.

从2005年到2009年的 “十一五”期间,大理州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007.97万人次,年均增长9.3%;接待海外旅游者152.82万人次,年均增长14%;旅游创汇42758万美元,年均增长16.9%;旅游总收入363.7亿元,年均增长11.4%.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大理为实现这一目标,特制定“十二五”《大理州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2013年,大理州接待国内旅游者2170.23万人次,同比增长21.17%,年度旅游总收入达248.88亿元,同比增长27.58.

三、大理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条件分析

大理,位于云南省的西部,是中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全州辖一市十一县,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 汉族外,大理共有25个少数民族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49.31%,白族人口111.2万. 大理有良好的区位、宜人的气候、浓郁的民俗文化以及一定的民俗旅游开发基础,具有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厚条件.

第一、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势分析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

大理是云南第二大旅游中心城市,位于滇西腹地,已成为滇西、滇西北、滇西南以及北进川藏的交通枢纽.它南接东南亚、南亚,是历史上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文化沟通、商业贸易的西南门户,也是中国面向西南的桥头堡.通过214国道、320国道、大丽、大保、楚大等高等级公路,大理与丽江等周边城市形成辐射状的公路干线网;大丽铁路 、大瑞铁路 、广大铁路形成稠密的铁路网;除大丽铁路之外仍在建设中的其他十一条“八入滇、四出境”铁路,都增强了广大旅游者来大理旅游的方便程度;同时大理机场通航国内主要城市,且通达性好.良好的区位地理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大大提高了旅游者可进入性,为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提供了基础.

(二)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

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季节变化不明显,且“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为15.1度,没有严寒酷暑,气候宜人、四季如春.与国内其他民俗文化旅游热点城市相比,大理舒适的更气候符合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需求.

(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大理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同时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大理州全州总人口345.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为170.4万人,占总人口的49.31%;其中白族111.2万人,占32.18% .大理州除汉族外,有白、彝、回、傈僳、苗、纳西、阿昌、傣、壮、藏、布朗、拉祜12个世居少数民族,还有哈尼、佤、景颇、瑶、怒、普米、蒙古、独龙等9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州境内.由于历史和民族习惯的原因,大理州20多个民族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相互杂居的分布格局,其中,白族主要聚居于洱海沿岸和洱海以北地区.大理集聚众多民族悠久的文化、神秘的传说 、精湛的民间工艺、独特的民风民俗,有利于发展其多层次、多样性民俗文化旅游.

(四)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

大理民俗文化形态完整、种类丰富、特色浓郁.远在新石器时代,白族就生息繁衍于此,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大理各个民族的建筑、服饰、民间工艺、茶艺礼俗、民族歌舞、婚嫁、集会活动、节日庆典,都充满着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幽静古朴;诠释了“风花雪夜”的论文范文服饰美丽大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白族扎染色彩美丽;雪花银、剑川木雕技艺精湛、驰名中外;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意义深刻;传统盛会三月街、绕三灵、耍海节以及谈情说爱的蝴蝶会等很多传统节日独具风味等大理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浓郁淳朴的民风民俗,具有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和条件.这些民族特色突出的建筑、服饰、工艺、节日活动开发潜力巨大,正是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核心与突破口.

(五)不断增强的接待能力

大理市既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经过三十年来的旅游发展,住宿设施、餐饮设施、游览设施等其他接待设施规模都有一定程度的扩大.同时为适应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大理积极做强做大旅游企业,培植骨干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努力实现规模经营.在州、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总之,不断增强的接待能力为大理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第二、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劣势条件

(一)其他民俗文化旅游热点城市的竞争与挑战.

大理位于滇西中部,一直以来都是滇西重要的交通枢纽.昆明作为云南省省会,历来是旅游胜地.丽江、保山、迪庆、楚雄等周边地区都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淳朴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近年来,随着这些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大理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性质减弱,相反,成为旅游者们前往丽江、迪庆等旅游热点地区的“过境城市”性质增强.导致旅游者在大理的平均逗留时间缩短,人均消费下降.

除此之外,全国范围内有很多省市都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其民俗文化同样丰富多彩,广西壮族歌圩盛会、安徽徽州文化、湖南苗寨等文化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二)白族民族文化遗产逐渐消失,民族特色减弱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少数民族的汉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大理少数民族居民尚未形成传承民俗文化的观念,导致某些白族民族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少数民族的独特性逐渐减弱.比如穿白族民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少,一些民族文化观念也渐渐淡化.这不仅是旅游产业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民族文化发展中遇到的巨大瓶颈.

( 三) 传统旅游项目缺乏创新点, 旅游发展后劲不足大理的传统旅游项目基本上为大理一日游,游览苍山洱海,崇圣寺三塔等著名景点,但这些传统的游览方式对游客来说吸引力不足;并且新型的旅游项目尚未形成,旅游开发上存在后续乏力的问题;旅游产品组合上相比其他新兴旅游地欠缺竞争力,宣传力度也相对不足.

四、大理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大理,作为集自然之灵气,历史文化之熏陶,宗教之浸染与一体的旅游名城,吸引着古今多少文人墨客,中外无数旅游爱好者前往.大理作为一个旅游胜地,其美誉度已得到广泛传播,是旅游者心中较理想的旅游目的地.但大理的旅游业发展还处在一个起步的,基础性的阶段,许多方面还处在一个自然的、自发的状态,自给自足或小规模开发,没有获得一个良好、全面的开发.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还有赖于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创新思维的带动.

五、云南民俗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参与性不强.现代旅游者特别是民俗旅游者,他们更想要亲身体验、参与民俗活动,从而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以此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不是仅仅作为一名看客停留在参观、游览的层面上.然而,除了旅游者熟悉的一些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之外,如白族的“三月街”,旅游者能亲身参与的旅游项目却很少,但是这些节庆活动都是在特定时间才会举行,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作为一名参观者.

(二)原生性不强.游客在旅游时,发现一些项目与宣传时相差甚远,使旅游者丧失兴趣甚至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例如,泛舟游洱海时,游客对对唱山歌及歌舞表演的期待是水灵活泼的妙龄少女和勤劳健硕的青年男子互表心意,民族舞蹈展现的是少女曼妙的舞姿.结果对唱山歌的却是50多岁的大妈和大伯,白族舞蹈表演是也一群阿姨,旅游者当然会产生受骗的感觉.(三)功利性强.当里旅游市场缺乏规范,导致部分当地商人为了眼前利益,严重宰客.例如在丽江“茶马古道—拉市海”一日游中,若遇到降雨,当地商家兜售“天价”一次性雨衣、雨鞋套价,旅游者不仅花了冤枉钱还往往是有苦说不出.少数民族人民在人们心目中一般都是民风淳朴、心地善良的形象,但部分当地人过于功利给旅游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产生不良口碑,一定程度上阻碍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白族民俗:麦地坪首届白族民俗文化节

(四)商业化严重.民族工艺、民族美术都是唯一的、独特的,技术精湛,讲究手工制作.但是,很多当地人与商人一味的迎合市场需求,批量生产,注重数量,轻视质量,结果导致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劣质、不合格的“伪民族产品”,使旅游者在购买时真假难辨,也大大降低了这些民族工艺品的价值.例如在丽江古城,卖雪花银的店铺是鳞次栉比,但千篇一律缺乏特色,易产生视觉疲劳.

六、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丰富可参与性旅游产品.在产品开发时,考虑将旅游者融入其中.例如民族村中的民族民俗活动表演,就可以邀请旅游者一同参与.在大理白族“三道茶”的歌舞表演中,就很巧妙地安排观看者参与到“掐新娘”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时,这些可参与的民俗活动是否简单、欢快、具有感染性,以此来保证每一位旅游者都能够乐在其中,也能带动更多的旅游者亲身去体验神秘独特的民俗活动.

(二)尊重民俗文化.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设计民俗旅游产品时,必须尊重当地的民俗风情、重视丰富的文化内涵,保持民俗风情的原汁原味,坚决不能歪曲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也不能断章取义或拙劣仿造,更不能胡编乱造.

(三)加强政府的统筹规划. 政府应建立合理的管理方式,例如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如果政府、企业、当地居民在利益分配上一直存在矛盾,各方的关系复杂,那么,毫无疑问民俗旅游的发展一定是杂乱无章.任何一方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时,都会导致利益摩擦.在保护政府、企业、当地居民三方利益的基础上,保证旅游者利益,最终促进民俗文化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四)突出民族特色,注重与服务产品质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避免过度商业化首先就要重视民族特色.“文化”是民俗旅游的灵魂,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时,要充分挖掘民族特色、突出民族特点、深化文化内涵,提高民俗文化的品位,而不是一味的跟风模仿.其次是注重质量,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不是机器化批量生产,应该是打造高质量的民俗旅游产品.在确定好产品的民俗文化定位的基础上适度创新,精心设计创新型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指导老师:刘少湃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旅游学院)

总结:本文关于民俗文化白族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白族民俗引用文献:

[1] 民俗文化论文选题范文 民俗文化论文题目怎么取
[2]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选题范文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题目如何取
[3] 民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民俗文化参考文献有哪些
《大理民俗文化旅游》word下载【免费】
白族民俗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