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陕北本土民间艺术看艺术造物地域性关系

主题: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6

简介:适合地理环境地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地理环境地域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地理环境地域论文范文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论文

目录

  1. 一、地域性差异形成的不同民间艺术
  2. 二、多元性和丰富性的陕北民间艺术
  3. 三、艺术造物的过程——人与物的亲和
  4. 四、审美心理与艺术风格的形成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5.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三及第-高中地理-贺卫国老师-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1

[摘 要]特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形态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形成的,各种人文景观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同时地理环境的生态特征又与人的心态特征有着深层结构上的相似性,并且地理环境在人们的审美心理以及特定地域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在陕北,民间艺术赖以生长的土壤大都滋生于人们内心空间,而这土壤是深远和广阔的i因为人们内心空间的抽象性无法把握,也就注定了当地民间艺术的神秘性和自由性.

[关键词]民间艺术 地理环境 陕北 审美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1.039

引文

艺术源于生活.且处处体现着生活与自然.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又源于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这句话正说明了艺术,生活,自然三者间不可分割.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生活中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容被艺术家精心提取并运用到艺术中去,这样反过来又充实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美的、新的享受.作为艺术的表现方法,决不是生搬硬套地重复生活,而是有取舍地提取生活中的精华.在这个提取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生活的时代不同、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感受不同等,所以产生的艺术作品也不相同.

而民间艺术更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之所以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形态各异,干差万别,这都与当地人们生活状态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影响所致.

一、地域性差异形成的不同民间艺术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人类审美心理和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中,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艺术风格方面的思考,一直是所有美学家和艺术家要面对重要的问题.美学家们总试图寻找影响艺术风格形成的关联因素,艺术家则尝试找到一种完美和谐的方式,来表现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决定审美心理和艺术风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宗教以及文化和地理诸多方面,大致可分为两类: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其中地理环境因素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地域成长的艺术家,他们的审美内心存在着差异,地理环境对于人们视觉上的刺激和心灵上的触动远比社会心理、生活方式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其他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为直接.并且,相对于文化层面的差异,艺术家对不同地域中自然环境美的差异更为关注.从地域文化发生学角度来说,每一种文化都建立了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审美结构,从而在艺术传统中保留下了一套审美程式,并以遗传的方式世代相传.其实这就是一种与地理文化密切相关的审美模式,从而演化成为特定的地域艺术风格,并且在艺术家的实践创作中影响着作品的艺术风格,并造成艺术风格不同程度上的地域共同性.

《艺术哲学》一书里丹纳分析了希腊与尼德兰两个不同国家的艺术差别,希腊国家当地的阳光灿烂,空气清新,再加上其魂内的一切物象结构清晰和外形比例适中.因而,在希腊人眼里和心里感受的都是比较明确的形象、和谐的比例以及严谨的秩序,希腊人这种优雅的趣味把对和谐论文范文术的崇拜与模仿推向极致.北方的尼德兰地区却与希腊地区相反,这里空气湿润,物体大都呈现出大块整体的体积感,而缺少明显的轮廓,因此人们感受更深的是色彩和体积带来的厚重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也基本上是整体的形象,没有太清晰的轮廓,但是在色彩的微妙变化上却十分敏感.我们也可以发现西亚两河流域由于地势平坦规整,在人们的心中留下的是格式化与秩序感,故而衍生出理性而程式化的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在东方的中国,则因地势多变、幅员辽阔、景观丰富而在人们心中产生了变化而和谐、藏而不薄、重视意境美的审美观念,从而形成并发展出以写意为主的自由的绘画艺术.

二、多元性和丰富性的陕北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与民间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民俗生活重叠交织.民间艺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后总结了创造活动的技能、技巧、技艺的经验和知识,认识和利用自然物或自然规律的创造手段.民间艺术的各种创造,可以从原始艺术中找出客观存在的雏形,因为后世创造的文化无不发生于原始文化的渊源.

民间艺术对生活的充实表现在方方面面,除了物质生活的充盈,还有精神生活的满足,这也是人的需要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而这些物质与精神的充足与当地的自然风貌紧密相连,即使物质不可以充盈,但人们不断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意念不会磨灭,所以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都与自然环境紧密而直接,自然环境有差异,但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无异.就陕北民间艺术而论,也有它的独特魅力.郭庆丰在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手记《纸人记》一书中写道: “陕北是由身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的.没有身体的的陕北是虚无飘渺的,而没有灵魂的陕北它的历史和文化都将是无着落的.”在郭庆丰的心里陕北不只是他的家乡,更是他灵魂深处不能忘却的一块土地.就像陕北的花匠婆婆曹秀英和她的剪纸一样,是永远也无法割舍的.剪纸从其诞生时就是用剪子剪成的,它的基本语言:方,圆,就是剜剪的演说方式,就是对大自然及生命阴阳概念的体悟.剪纸之与它们的背景,就像剪纸作者之与她们的生存环境一样,它是一个人用自身生命一步步走过来的,是生命遭受了太多的艰难和激荡,与其生存环境出生入死,一点点灭去与留存的结果.剪纸的真实就是以心交心的真实,剪得好坏,完全取决于心与事物间是否能紧贴在一起互为存在.对于她们来说,与她们相处更多的就是天地自然,这也就是她们的真实,是她们与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睦相处的方式.

在陕北,民间艺术赖以生长的土壤大都滋生于人们内心空间,而这土壤是深远和广阔的.因为人们内心空间的抽象性无法把握,也就注定了当地民间艺术的神秘性和自由性.心理空间的不定性,自由扩展和游移的可能性使其造型立意随心所欲,几乎不受现实因素的阻隔限制,与形体是形影相附,血肉相连的关系.而这种虚幻的结构和空间紧密的附着于现实环境里,使其在民间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日渐真实.虽然这里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成为封闭的块状结构,很难与外界及时沟通信息,但是这就是物质贫乏,精神富裕的陕北.

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陕北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西部是陇东、宁夏,东部为黄河、晋西大峡谷,北接毛乌素大沙漠和蒙古草原,处于黄土高原向蒙古草原过渡地带,再加上年降水量极少,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类型,因此,人们选择了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基于这种过渡地带,使陕北既是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争夺的前沿阵地,又成为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的区域.因此这种多民族的杂居和交融,使陕北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陕北在周、秦、汉、唐时代,一直都是都城的军事要地和屏障,但战争结束后其失去边关作用,皇帝便疏于治理和经营了.宋明以后,森林大规模的砍伐导致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变得日益荒漠化,从而形成黄土高原荒山秃岭,沟壑纵横的地表特征,这种地表特征使得陕北变得更封闭.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在这里冲突、碰撞和重组,因此,这里的原初文化有着古老性、浪漫性和诗性特质.我们从陕北剪纸和年画的用色的强烈、饱和、艳丽、明快特点,安塞腰鼓的惊天动地,信天游的悠远抒情中均不难感受到这点.

这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使陕北的民性具有一种两种规律相悖反式的性格特征:既充满了勇毅、野性、剽悍、自由等外向型特点,又有因地理位置所导致的内向、保守、封闭等内向型特征.游牧民族自由随意的生活方式对陕北人的生活观念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陕北人没有关中人那么安土恋家,他们对土地有一种心理的叛离倾向,这与陕北过去战火连绵、灾害频繁,自然环境格外严酷,当地居民生存超艰难这一现实处境有很大关系,这些都在信天游对这一族群的“出走”与“寻梦”心理反复吟唱中已得到清晰的体现.此外,陕北的地域对陕北人的民艺创作和陕北的原初文化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孕育了陕北独特的民间艺术:剪纸、石雕、面人、秧歌、腰鼓、唢呐、信天游,这些民间艺术的共同特色是极富抒情性和力度,这些独特的陕北民间艺术都由于陕北这片土壤和这片土地所具有的精神情感气质决定了自身的艺术特色,在这里,土地和天还有他们心中所谓的神成为他们生活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再通过这些艺术的手段来呈献给所有的人们.

三、艺术造物的过程——人与物的亲和

民间艺术体现出的生活形态和实用功能,决定了民间艺术造物思想必然为实现这种功能和目的所做出努力,这种造物观体现了物以致用的价值取向,以及人对物的创造和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然而传统的民间文化意识、哲理思想、社会环境以及人文观念等,这些人文环境因素构成民艺造物思想的价值尺度和实质内容的特征,这种造物思想是在实用功能的前提下,重视人与物的亲和关系和以人为本思想,当然,其中也蕴含和体现了民间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另外,民间传统的*观念和社会意义也充分渗透于民间艺术造物的过程和结果中,人的主体性、人伦性和情感性在实用造物形态中使物与人的内心精神沟通,并在作品中体现出浓厚的人情味和地域精神,从而表现出重视实际功用、重视人的自身价值和思想情感的人文观念.因此,传统民间艺术造物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造物的交流、沟通与融合,以及人的情感心理因素.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三及第-高中地理-贺卫国老师-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1

四、审美心理与艺术风格的形成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在人们的审美心理以及特定地域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有着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特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形态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形成的,各种人文景观也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地理环境的生态特征与人的心态特征有着深层结构上的相似性.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干燥气候、植被单一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了该地区人们的论文范文质朴、粗犷豪放的心理特征,同时也影响了地方建筑、园林建造、宗教建筑、生活形态、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风格与方式,在艺术风格上彰显出苍茫悲凉、雄浑朴实的特点,如茂陵霍去病墓的石雕艺术.

瑞士学者皮亚杰认为,一切微妙的心理现象都是有机体与环境的一种相互平衡.主体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改变自己固有的心理结构图式以建立适应新环境的心理图式.每一地域的地理环境都有自己独特的构造形式,自然的因素会在艺术家心里慢慢形成一种积累,这些因素都会对艺术家审美心理的形成造成一种影响.在艺术家绘画创作中进行审美观摩时,会自然地被这种审美心理引导并在艺术创作时去构思和表达,其艺术风格与艺术审美表达便会与其所处的地域具有不同程度上的相似之处.包括其所属民族与社会群体具有的文化遗传信息、成长环境的综合信息(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及周边社会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都会影响并促成艺术主体审美心理的形成.

审美心理与艺术风格的形成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极为深远,从艺术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必须从自然环境在人类艺术风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把自然环境纳入到人的实践范围中来考察,从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层面,对艺术风格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结语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人类地域文化生活形态产物,在它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都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对于不同的民间艺术形态,地域环境中各个影响因素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总的来说,最终的影响都是在每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民间艺术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本质性表明,民间艺术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为美而美的艺术,在生活基础需求上的创造、充实和完善,和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最能强烈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民间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又来源于特定地域环境,所以民间的艺术造物的创作来源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地域环境,环境给民间艺术带来了无穷灵感,民间艺术又反映着当地的特色地域形态.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地理环境地域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引用文献:

[1] 热门保护环境地理论文题目 保护环境地理论文标题如何定
[2] 地理环境保护方向论文选题 地理环境保护论文题目怎样定
[3] 容易写的地理环境论文题目 地理环境论文标题怎样定
《陕北本土民间艺术看艺术造物地域性关系》word下载【免费】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