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新世纪华语电影文学的“联姻”

主题:电影文学期刊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8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电影文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电影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电影文学论文范文

电影文学期刊论文

目录

  1. 一、文学对电影产业的支持与启发
  2. 1.优质的剧本来源
  3. 2.坚实的票房保障
  4. 二、影像审美对文学的转换与传播
  5. 1.顺应“读图时代”
  6. 2.带动文学传播
  7. 三、电影与文学“联姻”的限度及可能
  8. 1.内在限度:文学与电影的分合
  9. 2.外在限度: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俗化
  10. 电影文学期刊:2013-11-24芭莎电影文学盛大发布

王佳黎

提要: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华语电影与文学资源协同探索合作双赢的模式,特别是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渐成热潮.文学通过优质的剧本创意和稳固的票房保障,对电影改编进行支持启发;影像审美对文学的转换顺应了“读图时代”,对文学作品的传播亦有提携作用;两者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也在产业化中积极调整.在新世纪华语电影与文学的“联姻”过程中,限度制约与创新空间并存,电影改编应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相结合.

关键词:文化产业 新世纪华语电影 文学改编 “联姻” 有所为有所不为

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是当今影视界乃至社会上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从20世纪50年代的《祝福》《林家铺子》到80年代的《边城》《雷雨》,再到90年代的《活着》《霸王别姬》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银幕论文范文的诞生贡献了重要力量.跨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双赢互动,更是水涨船高,大放异彩.举凡古典名著、现当代文学作品、网络小说等,均有在改编后登上银幕,不少作品反响强烈,且票房不菲.国家论文范文张宏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电影与文学构成互生关系,前者从后者中汲取精神养料,后者则依赖前者获得广传远播的翅膀.针对此现状,学界的关注度也比较高,不过大多侧重单向维度的、微观的或平面化的研究,如论述文学作品之于电影的贡献、电影对文学作品的传播效应,或在改编学的意义上对具体文本进行艺术批评等.本文基于全球文化软实力竞争的背景,结合党和政府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及新世纪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运用电影与文学“联姻”、双向发展的产业化视角,通过对典型作品的分析,深入考察两者互动关系的主要作用、特点及文化产业意义,进而探讨两者合作的限度、原则及创新可能.

电影文学期刊:2013-11-24芭莎电影文学盛大发布

一、文学对电影产业的支持与启发

1.优质的剧本来源

有论者指出,“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电影产业是一个创意开端、内容为主、面向市场、满足消费者的文化产业.首先是创意的生成,具体到电影业指剧本的创作”.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下的银幕充斥着不少缺乏灵感、内容空洞、情节雷同的影片.究其原因,主要是优质剧本与文化创意的匮乏.在此背景下,历史悠久、积养深厚的文学家族,无疑成为优质剧本的“富矿”,在题材创意、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审美风格等方面,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名导张艺谋认为,中国电影与文学难以分离,两者存在直接的共生共荣关系,诸多作家的优质小说为电影开启了再创造空间,否则中国电影的很多作品将不复存在.张艺谋执导电影的历程确实可资例证,如80年代的《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90年代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源于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由余华的同名小说创作了《活着》;新世纪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归来》等著名电影也均取材于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题材新颖、情节丰富,成为优质剧本和论文范文创意的来源,可谓张艺谋电影产业链的源头.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当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导演之一,张艺谋的创作模式不仅是个案,而且具有普遍性.

新世纪畅销书《杜拉拉升职记》是作家李可的都市职场小说,主人公杜拉拉供职于外企,她出身平凡、乐观向上,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从默默无闻的小职员逐步历练为成熟精干的高管.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展现了这一奋斗过程的喜悦与辛酸,使许多都市白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而一面世就获得读者热捧,甚至被誉为“中国白领必读的职场修炼小说”.作为特色题材的文学作品,其自然引起影视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当红女星徐静蕾自导自演了改编自小说的同名电影,收获了诸多好评,总票房突破一亿元,此外,由于小说较强的故事性容易进行影像转换,还先后被改编为话剧、电视剧、网络剧等影视形式,且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再如陈凯歌执导的《搜索》,改编自入围“鲁迅文学奖”的网络小说《请你原谅我》(原名《网逝》).小说起源于身患绝症的主人公叶蓝秋在公交车上不让座这样一件小事,经过网络人肉搜索,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般的后续故事,多个人物的职场、家庭、情感等方面因此变化浮沉.最终,叶蓝秋不堪重压选择了自杀.从某种角度而言,正是网络暴力将叶蓝秋逼向了绝境,每个参与这场网络暴力的人都难辞其咎.这部直指网络传播问题且题材新颖的作品,能够让受众观影深思,对讲究大众效应的电影而言,亦有文化创意的价值.随着文学与电影产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两者的融合,相信前者能带给后者更多的灵思妙想.

2.坚实的票房保障

考察影片的成败得失,票房无疑是重要的指标之一.无可置疑,能够被影视界关注的文学作品,往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有的甚至已经拥有了非常庞大的读者群.经典的文化产品一般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因此这些读者往往会对改编后的电影予以极大关注,早在其登上银幕前就已成为潜在的受众,为电影的票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姜戎的小说《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其中的狼形象具有强悍、睿智、自尊等特点,颠覆了我们对狼的传统印象;小说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文明积淀,更是令读者深深震撼.因此,该作品不仅在国内连续六年蝉联文学图书畅销榜的前十名,还以多个语种在世界各地传播,可谓享誉中外.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2015年初刚上映就受到广大观众追捧,首轮就在中国获得6.97亿元的可观票房.电影《狼图腾》之所以票房火爆,除了中法合拍、3D实景等原因外,由原著读者群转化而来的观众群,可谓其得天独厚之处.

《小时代》是80后作家郭敬明创作的系列长篇小说.2008年,第一部小说《折纸时代》问世,火速占据各大书店销售排行榜的前列,并且在短短三天时间内诞生了该年全国首位销量.之后出版的第二部、第三部也均荣登销量冠军之位.2013年起,由《小时代》系列小说改编的电影开始走上银幕,到2015年7月上映的《小时代4》,共有四部影片问世,每一部都引发观影热潮,四部电影的票房总和接近20亿元.以郭敬明、韩寒等为代表的80后作家,由于鲜明的个性与时代感,受到许多青少年的追捧,形成所谓的“粉丝经济”,构成电影票房的坚实保障.

读者众多且具传播优势的是网络小说,以《失恋33天》为例,这部日记体小说最早是在豆瓣网每天一篇连载的热帖,记载了一个女孩失恋33天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受到广大网友的围观关注后集结出版,并迅速成为畅销书.2011年,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并凭借不足千万的投资成为票房黑马,上映当天票房便成功突破亿元大关,总票房则超过3.5亿元.“光棍节”档期、微博推广等宣传策划固然是影片胜出的重要因素,但原著广泛的读者群为票房贡献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从电影产业链纵向整合的角度而言,文学作品在创意环节的融入,意味着读者群向电影观众的转移,这体现出文化消费的综合性与重复性.

二、影像审美对文学的转换与传播

文学作品转换为影像传播,可以更加便利地借助大众媒介的平台提高知名度.文学与电影,在大众化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各美其美,合作共赢.在视听技术发达、生活节奏加快、文化消费丰富的新世纪,文学的电影改编不仅顺应时代趋势,对文学作品的传播亦有带动作用.

1.顺应“读图时代”

西方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较之此前的印刷文化,当代文化正逐步演变为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的中国化表述是“读图时代”,这种说法始于1998年,是花城出版社编辑钟洁玲为了宣传《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而提出的.所谓“读图时代”,就是指在经济腾飞、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由于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繁重的生存压力,人们的心态日趋浮躁与焦虑,许多人已经无暇或者不愿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文字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体悟.单调纯粹的文字阅读容易使人陷入疲乏状态,故而需要借助图像来激发求知欲.这固然导致文学作用的弱化,但同时也意味着文化生活的丰富.

电影,作为图像与声音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非常契合“读图时代”的需要,因此,为了顺应“读图时代”给文学提出的新课题,文学审美体验的影视化传播可谓兼容与双赢之策.文学的影视化改编,事实上是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性因素进行了二次创作,使文学能够以一种全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著名学者麦克卢汉对“电视时代”有着积极的迎接与评价,他认为,印刷而成的报刊书籍影响世人如实立体地认知世界,更使小孩、文盲等群体失去接触媒介的机会,而电视却可以克服此缺陷.经过影视改编的文学作品,不再是少数文化精英“阳春白雪”式的高雅专利,而是演化为大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视听语言.这无疑降低了文学的阅读门槛,促进了文学审美体验的大众化,使文学通过影像审美的形式向世人展示自身蕴含的价值与魅力.

同时需要指出,文学在以影视化改编的方式顺应“读图时代”的同时,未免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郭春林不论文范文患地指出,文学性通过改编似乎变得很普泛,与此同时,真正的文学生活却日益退出,大量影视化改编后的多媒体作品吸引并充斥着大众的眼球,而且愈发强烈地刺激甚至麻木着受众的神经.随着社会进步与技术升级,影视作品带给观众的视觉效应日渐绚丽,但也不乏单薄与浮夸,观众在逐渐沉迷于这种视觉快感的同时,对文学原著的丰富想象与主动探究口益缺乏,不易从电影中获得深刻体悟与理性思考.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服务消费者的角度而言,人们若要健全丰富的文化生活,应该是“图文并茂”.

2.带动文学传播

在大众媒介发展迅速的“读图时代”,文学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大背景下,作家及其作品若想提高知名度,借助影视的传播效应可谓良策.对一部文学作品而言,如果能受到知名导演青睐,堪称一大幸事.陈晓云指出:“张艺谋电影创造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倚重和其在电影界的号召力,使得不少作家与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关联,而这种关联本身就足以提高作家的知名度.”张艺谋一系列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上映后,莫言、刘恒、苏童、余华、严歌苓等原著作者的知名度更上一层楼,他们的许多作品更是一度成为畅销书.

另外,在改编前就非常畅销的作品,在电影上映后会掀起再版销售热潮.如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从1993年首次出版至2012年同名电影上映前,已有高达138万册的销量.电影上映后,原著再度火爆,引起许多人关注这部经典作品,使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小说再版后,许多媒体都对其做了报道,如《长江日报》所描述的:“在当当等电商网站上,首批到货的论文范文《白鹿原》已经被一抢而光,下批到货要到几天以后”,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如《杜拉拉升职记》《小时代》等畅销作品,也在同名电影热映后再次创下销量纪录.

还有些文学作品的销售策划有意识地使之与影片同步发行,或选择在电影取得热烈反响后相继出版.如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手机》上映且获得高票房之时,刘震云的同名小说也同期出版,而且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近30万册的惊人销量,被新浪网评选为“2003年度文学奖”.基于现代社会文化需求的丰富性,电影热映后,许多观众会由于意犹未尽等原因,对文学原著产生兴趣.因此,在文化产业日益壮大且倚重传播效应的时代,影视化改编必然会将文学带入传播的快车道,同时,随着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长,与文学改编相关的文化衍生品也会流行,如随着莫言作品的影视改编,高密东北乡的文化旅游也会获得开发,并与前者形成产业链.

三、电影与文学“联姻”的限度及可能

如上所述,新世纪华语电影与文学在“联姻”过程中有诸多互利关系.但同时需要指出,这是在两者独立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明确两者融合的限度和原则,才能有效推动创新.

1.内在限度:文学与电影的分合

众所周知,两种不同的语言在翻译过程中会产生阻隔,改编亦如此.陈晓云说:“文学语言更多依赖于人的想象,借助想象来阐释与重构意义,而视听语言则首先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让人产生猝不及防的瞬间体验.”因此,隶属于文字语言体系的文学在改编为隶属于视听语言体系的电影时,必然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重新编码,进而使改编后的电影作品失去原著独有的韵味.路易斯·贾内梯不无洞见地指出,倘若一件艺术作品凭借某种形式已获取较高成就,改编为其他形式则往往逊色于原作.这指涉的正是文学影视化改编的困境所在,首当其冲的是文学与影视两种语言表述的限度.

最核心的是文本信息量的限度,因为文学作品较影视创作有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度,两者的叙事节奏亦有不同.影评人白夜行指出,电影改编要删改小说丰富细腻的情节,铺垫删多则影像突兀,情节骤减则叙事支离,淡化背景则人物缺乏张力,忽视细节则故事无魂.因此要选材合适,体量恰切,取舍有度.以王全安执导的《白鹿原》为例,虽然票房不俗,但改编欠佳:原著字数近50万,讲述了两族三代横亘半个世纪的历史,结构宏伟,情节跌宕,具有史诗般的品格;但改编后的电影,尤其是156分钟的国内公映版,显然无法成功承载原著庞大的信息,由于时长所限,电影在时间跨度上进行了压缩,部分人物的命运结局交代不清,原著中的某些精彩细节更是不知所踪,致使许多观众表示不满.此外,原著围绕白、鹿两家三代人的争夺纠葛,展现了由时代变迁、儒家文化、乡土文明等组成的宏伟历史画卷;但电影却以田小娥为轴心,过多地从情感角度出发,使原著的历史感与厚重感大为削弱,弱化了作品的深度与内涵.总之,文学与影视各有其独立性,两者间的鸿沟是改编的创新空间,却也难免造成遗憾.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学与影视品牌的树立,文学作品与电影创意之间的对接应该会更加充分,两者应是各有所为而合作,各有所不为而独立.

2.外在限度: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俗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消费文化语境的形成,注重商品性、通俗性、娱乐性的大众文化日益盛行.在此语境中,电影的艺术性受到商业价值与消费市场的制约,难免打上浓厚的商业烙印.迫于商业性考虑,当今的文学影视化改编热潮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世俗化倾向,如陈晓明所认为,这种消费式的审美霸权无意追求思想观念的永恒与深度,却急于抓住涌动联翩的表象、随意不拘的思想与零乱无章的感觉,不断迎合狂欢式、碎片化的感官满足,故而粗制滥造、平庸低俗的作品可谓必然.

综观新世纪华语电影对经典名著的改编,有诸多粗糙可笑之弊.如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取材于元代同名杂剧,原著中的程婴主动牺牲儿子救孤,实属忠义之举,但在电影中却被改编为“误换”后的将错就错,使程婴的崇高道德大打折扣.吴宇森的《赤壁》取材于《三国演义》,以诙谐的台词和新颖的剧情对许多人物形象予以加工,如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为借东风做法事、曹操贪恋美色延误战机等.在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改编电影时的俗化取向固然有大众文化的规约,但原著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被弱化甚至解构,无疑值得反思.

诚然,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不应拘泥于原著,而是应该顺应时代背景与艺术创作规律来进行.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认为,呆板的逐字直译与肆意的自由转译都不值得推崇,对原著精髓予以再现应为改编之核心所在,从而实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这种富有中道智慧的改编思想启示我们,成功的电影改编应选择适合“翻译”的题材与表现方法,形成独特的影像风格等.因此,无论是电影对文学的改编,还是文艺创作与时代风潮的分合,它们都潜含基于某些限度而来的张力,这可以促进两种文化形态的融合开新,亦可促使其独立发展.

结语

新世纪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在此背景下,文学看似边缘化,实则创作持续兴盛,成为丰厚的创意渊源.就此说来,华语电影与文学的“联姻”现象必将持续进行,乃至成为产业融合创新的亮点.电影改编应在尊重自身与文学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产业整合及聚集所可能带来的创造空间,在内、外限度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的交融与共生.

当然,在电影与文学开拓合作共赢新境界的同时,也要保持独立发展的空间.对电影而言,不能将优质剧本及创意单纯地寄托于文学,应该积极吸收文学营养,推出原创新颖的剧本;对文学而言,影视化改编只是其分身变形的传播途径,银幕体验与文字愉悦完全可以并行.

(王佳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310028)

总结:此文是一篇电影文学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电影文学期刊引用文献:

[1] 电影文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电影文学教育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2] 电影文学教育论文提纲样本模板 电影文学教育论文大纲怎么写
[3] 电影文学教育论文摘要怎么写 电影文学教育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新世纪华语电影文学的“联姻”》word下载【免费】
电影文学期刊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