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肿瘤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肿瘤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肿瘤护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3

肿瘤护理论文范文

肿瘤护理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肿瘤护理论文范文参考:肿瘤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2. 第二篇肿瘤护理论文样文:实时荧光PCR在肿瘤护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3. 第三篇肿瘤护理论文范文模板:基于logit模型的恶性肿瘤终末期临终关怀决策影响因子分析
  4. 第四篇肿瘤护理论文范例: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
  5. 第五篇肿瘤护理论文范文格式:miR-574-5p、Gomafu和QKI对人宫颈癌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及相关护理干预研究

★100篇免费肿瘤护理论文范文,可作为优秀肿瘤护理论文写作参考,适合肿瘤护理方面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相关写作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肿瘤护理论文范文参考:肿瘤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研究背景:2011年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提出: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开展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示范工程”活动;2011年卫生部在《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开展医疗安全质量控制评价工作,推进医院管理评价评审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的要求,要求卫生行业形象持续提升是“三好一满意”活动的主题和主要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和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社会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满意度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近年来,大部分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非常注重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医疗行业的感受和意见,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开始作为住院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考评的准则和标志.目前,国内关于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模型的研究基础还十分薄弱,可以借鉴的、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相当有限.另外,国内关于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满意度为导向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评价模型,关于患者服务满意度模型的研究往往直接借鉴比较成熟的顾客满意度模型,从顾客满意度的角度来构建模型,忽略了医院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差别.鉴于以上实践背景和理论缺陷,开展本研究.

研究目的:

医院患者满意与否不仅决定了医院存在的价值,同时也是决定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课题拟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考虑医院护理服务的特点,利用结构方程建立肿瘤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理论模型.其次,通过满意度模型对湖南省肿瘤医院护理服务进行现状调查,深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分析医院护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影响住院患者满意度影响的主要因素,对比分析医院护理服务是否满足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期望,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制定改进措施,提出改善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的策略建议.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分析法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文献查阅,了解本课题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获取最新的研究资历,通过这些文献资料的阅读理清了在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模型、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已经取得的理论成功,进而确定本文的理论框架.

肿瘤护理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肿瘤护理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5000字函授毕业论文、2500字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肿瘤护理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肿瘤护理论文范文选题

(2)问卷调查法

以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测评指标体系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以湖南省肿瘤医院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作为发送与回收的渠道,调查主要患者对肿瘤医院护理服务的期望、感知质量、满意度情况等.

(3)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满意度模型的构建方面,主要采用的是理论研究的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得出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定义、肿瘤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模型的理论基础、根据理论基础及我国的国情来设定潜变量和观察变量、根据理论研究来假设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满意度模型.对于满意度模型的验证、评价、修正主要采用的是实证研究发,对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研,对调研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4)统计分析法

本文主要采用结构方程的方法来构建肿瘤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模型,并用SPSS对调研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再用LISREL8.7软件来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评价和修正.对湖南省肿瘤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现状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

研究结果与结论

此项研究为肿瘤住院患者满意度测评提供一个客观有效的方法,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与加强护理管理方面将有较大意义,主要的结果与结论有:

1、建立了一个符合肿瘤医院专科特色的肿瘤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模型.

本研究用结构方程的方法构建出一个适合肿瘤医院专科特色的住院患者服务满意度模型,经过验证后的肿瘤住院患者满意度指数模型拟合较好.感知质量对满意度有较显著的影响,患者预期和感知质量,感知质量对顾客满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疾病压力影响住院患者满意度和对医院的忠诚度.问卷调查的28个问卷条目Cronbach系数为0.879,问卷各个指标间的一致性很高,7个潜变量的信度在0.716-0.879之间,均在0.7以上,说明调查的信度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问卷设置的测量指标很好的诠释了潜变量,具有较高的效度.2、本研究模型可以作为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测评指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通过肿瘤住院患者满意度模型对湖南省肿瘤医院护理满意度现状进行测评,护理管理部门可以更清楚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程度、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医院管理部门的抱怨和对医院的忠诚程度,护理管理部门在了解患者对服务过程中质量和技术的需求时,能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湖南省肿瘤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

通过对湖南省肿瘤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现状调查,湖南省肿瘤医院护理服务整体满意度水平较高,其中服务技术、护士态度与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评价关系最密切

第二篇肿瘤护理论文样文:实时荧光PCR在肿瘤护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肿瘤的发生机制和治疗一直是医疗卫生领域的难题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肿瘤的发生机制逐渐被揭示,为肿瘤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和途径.肿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来讲,涉及非常多的基因改变,包括基因突变,表达,表观遗传学等多个领域.不同的肿瘤类型,不同的肿瘤患者,不同的发病部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都涉及了不同基因的不同改变形式,而这些改变形式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性相关.因此,针对肿瘤异质性,以患者分子生物学状态为依据的个体化治疗应运而生.从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到肿瘤的控制和治疗等一系列过程中都需要对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状态进行深入的分析后才能给出具体的方案.而这一过程的实施主要依赖于肿瘤的护理诊断.通过对肿瘤特异性的生物标记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得到肿瘤的相关分子生物学信息后,依据生物学信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这些标记物在临床上十分重要.本论文以实体瘤个体化治疗中涉及的生物标记物为研究对象,以实时PCR技术为平台,建立相应分子诊断技术用于临床中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的检测和定量,服务于肿瘤的诊断,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

第一章绪论

本章回顾了肿瘤的个体化治疗以及护理诊断的概念,总结了目前在肿瘤护理诊断中研究相对透彻的生物标记物及其诊断方法,着重讲述了实时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探针溶解曲线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和厄罗替尼的药物疗效相关.中国人群中EGFR基因突变率约为30%,因此对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检测可以有效筛选药物受益人群.本研究针对EGFR基因突变数量多(29种突变),突变类型复杂(包括单碱基替换,插入,缺失三种类型突变)的情况,利用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并结合突变富集技术,实现了6管反应体系对29种突变类型的同时检测,经优化后体系对突变的检测能力高达0.1%,即可以检测到1000个细胞中混有的1个突变细胞.此外,该检测体系通过对141份肺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发现阳性标本38份,阳性率为27.0%,并经过测序验证,与已有文献报道一致.实时PCR技术的应用,缩短了检测时间,只需经过1.5个小时的PCR扩增和30分钟的熔解曲线分析即可得到检测结果,多重体系的使用简化了操作,节约了试剂和标本用量,也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总之,该检测体系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成本低等优点,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第三章多重定量PAP技术用于EGFR基因和KRAS基因突变检测

肿瘤体细胞突变检测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需要从大量的野生背景DNA中检测到微量的突变DNA,因此要求检测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高选择性,以实现稀有突变检测.本研究立足于稀有突变的检测要求,在传统PAP技术的基础上,在PAP引物5',端引入一段标签序列,作为DNA探针结合序列,并加入DNA探针检测实现实时PCR技术与PAP技术的结合,建立具有高选择能力的标签双PAP技术用于检测低突变含量的标本.该技术首先应用于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然后进一步用于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检测,检测结果证明该技术解决了传统PAP技术需要PCR产物后处理的问题,闭管操作防止污染,同时简化了操作步骤;此外,该检测体系保持了传统PAP技术对突变的富集能力,选择性高达0.01%,非常适合稀有突变的检测;最后,标签序列及其检测探针的引入实现了多重扩增体系的建立,通过在体系中引入内控,使该检测体系具备对突变含量定量的能力,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第四章多重qRT-PCR技术用于乳腺癌复发风险相关21基因定量

基因表达作为生物标记物用于指导用药和预后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临床中.本研究基于21基因表达谱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的评估作用,以实时PCR技术为平台,建立多重qRT-PCR技术实现6管反应体系对21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同时定量.该定量体系通过设计小片段扩增产物实现对发生部分降解的FFPE标本RNA的定量;扩增引物5',端同源加尾设计使21基因可以同时被一条引物扩增,实现不同基因间扩增效率的一致性(同一反应体系中各基因扩增效率差不超过5%);通过对不同扩增产物检测探针标记不同荧光基团实现了一个反应体系中多个基因的同时扩增和检测.该体系经过稳定性评估其扩增Cq值的批间差不超过5%,稳定性好.此外,多重qRT-PCR检测体系与免疫组化结果有非常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该体系的定量准确性.最后,我们用70份乳腺癌FFPE标本对多重qRT-PCR检测体系在乳腺癌复发风险预测上的作用进行了评估,结果证明该体系通过对21基因定量结果进行分析后计算复发分数将患者分为高复发风险和低复发风险两组,两组的实际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多重qRT-PCR检测体系减少了反应数,简化了操作,节约标本用量,降低了成本,通过与免疫组化技术的比对证明其定量的准确性,非常适合临床使用.

第三篇肿瘤护理论文范文模板:基于logit模型的恶性肿瘤终末期临终关怀决策影响因子分析

背景:治愈性治疗方案和姑息支持性治疗方案是临床治疗方案的两个类别,在恶性肿瘤和其他一些慢性病终末期治疗中,姑息支持方案也称临终关怀方案.临床治疗中对总路线的决定非常重要,因为后续的治疗、护理等等活动都要以这一决策为方向性指导;同时,这也是一个困难的选择,影响决策的因素错综复杂,不同的参与决策者给予各方面考虑因素的权重不同,容易产生意见冲突,这在恶性肿瘤领域尤为突出.癌症由于其不可逆的慢性发展特征、目前逆转手段缺乏以及多种原因造成的过度治疗泛滥,致使癌症患者,尤其是终末期的患者,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承受着极大痛苦,生活质量差.不仅如此,除了患者本人,通常整个家庭甚至几个家庭牵涉其中,家庭内部因治疗方案选择等原因造成的意见冲突普遍,也因此造成很多遗憾.宏观方面,恶性肿瘤目前仍是全球排名第二的致死原因,对大部分国家而言,恶性肿瘤都是当前和未来几十年内最大的疾病负担之一,过度治疗直接或间接导致更多的伤残校正生命年损失、可用劳动力资源受损、国家或联邦医疗及社会保障负担加重,最终影响到财政-税收平衡.与可利用资源更丰富的欧美国家相对照,临终关怀方案在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国却往往不是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一选择,且意愿很不稳定.这种不稳定判断极易导致日后患者自身、家庭内部和医-患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无法弥补的遗憾.所以,无论是从宏观的公共卫生管理层面,还是从患者的个体化临床管理层面,都需要我们对影响恶性肿瘤终末期临终关怀决策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强度、方向进行定量、定向分析,深入理解这一临床决策问题,才能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有的放矢地施加影响,推进姑息支持和临终关怀方案在终末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实际应用.

方法:针对恶性肿瘤患者、主要护理者和医护人员这三类与恶性肿瘤终末期方案选择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独立的调查问卷,用以采集受访对象的:1.人口统计学信息:年龄、性别、信仰、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水平、保险状况等;2.相关背景信息:诊断治疗背景信息(仅于患者问卷和护理者问卷中;诊断、分期、治疗史、治疗后评价等)职业背景(仅于医护人员问卷中)、生活质量分类自评及他评、家庭关系自评、当前面临主要问题和当前情绪自评等;3.选择倾向信息:在初始状态及给定不同条件后对临终关怀方案的倾向.选择倾向部分利用投射原理设计,描述了一位标准适用于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由医生判断估计生存期小于等于6个月),并询问受访者在不同给定条件下对该方案的选择态度,包括二分类定性法和连续分值数轴定序定量法.问卷初始设计参考了大量国外相关文献和肿瘤学、公共卫生及管理专业、心理学及经济学专家意见,经13次修改后进入预调查阶段.其后按照预调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初步结果再次修改问卷内容和调查方式,最终用以进行正式调查(不记名式).在调查人员进行解释说明后,由受访对象自行完成问卷;对每类别中10%的受访对象采用面对面调查,用以质量控制.在前后两个阶段采用了不同分析方法.中期分析及报告撰写中对受访对象选择倾向主要采用分层分析、相关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分析软件使用SPSS17.0(IBM).采样全部完成后,在终期分析中对名义尺度变量、分类尺度变量采用x2检验或Fisher',s Exact检验;对间隔尺度变量在满足模型假设情况下采用Student',s t检验,或应用多元非配对logit模型进行建模拟合;不满足模型假设时做相应数据形式转换直至满足假设后按上述处理.人口统计学信息与恶性肿瘤终末期医疗方案选择相关的背景信息结合,用以辅助模型变量筛选和混杂控制.模型校正因素为受访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患者有无医疗保险、肿瘤分期、治疗史,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受访者当前情绪及受访者选择终末期医疗方案时首要考虑因素.点估计以经指数换算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 OR)形式呈现.统计软件采用Stata/MP (v11.2, Statacorp, College Station),点估计及置信区间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P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结果:受访者总数为688人.受访者分布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北京普祥中医肿瘤医院的268位有明确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312位主要护理者和108位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数据在中期分析前已达到总目标值,之后未追加,故不在此重复已在中期报告中进行的描述和分析).580位受访的肿瘤患者和主要护理者中,受访患者男性147人,女性121人,年龄范围17~92岁,平均年龄±,标准差为58.26±,13.01岁;受访护理者男性134人,女性178人,年龄范围22~79岁,平均年龄±,标准差为45.56±,13.99岁.面对不同的终末期医疗方案选择时,63.05%的受访患者首要考虑方案的预计生存期延长时间,18.47%的受访患者首要考虑经过治疗的预计肿瘤缩小程度,10.44%首要考虑方案的预计经济压力,另8.03%的受访患者首要考虑方案可能的副作用大小;受访的护理者中,68.77%首要考虑方案的预计生存期延长时间,13.29%首要考虑经过治疗的预计肿瘤缩小程度,12.62%的受访患者首要考虑方案可能的副作用大小,只有5.32%首先考虑方案的预计经济压力.对于按照标准应给予临终关怀方案的情况进行描述,受访者直觉性选择的粗概率数值不高,患者的初始选择概率为0.4563,护理者为0.4680,扩大样本量之后的结果与中期报告结果相符,说明样本中的恶性肿瘤患者和护理者对终末期临终关怀方案接受度不高.校正模型显示,对受访患者来说,有无医疗保险、有无营养问题、有无睡眠问题和选择终末期医疗方案时首要考虑因素不同对于初始考虑终末期恶性肿瘤临终关怀方案可能存在较大影响;对受访护理者来说,唯一显现出对于初始考虑终末期恶性肿瘤临终关怀方案可能存在较大影响的因素是所照顾患者的诊断分期.在给定具体知情情况、家庭关系等条件后,选择概率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以离散型logit模型分别对24种条件建模,每种给定条件下先以简单logit模型得出粗选择概率;再按照患者校正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有无医疗保险、诊断分期、治疗史、生活质量自评、当前问题、当前情绪、选择终末期医疗方案时首要考虑因素、信仰和有无相关经历,护理者校正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所照顾的患者有无医疗保险、患者诊断分期、治疗史、患者生活质量他评、护理者生活质量自评、护理者当前主要问题、护理者当前情绪、护理者选择终末期医疗方案时首要考虑因素、护理者信仰和有无相关经历,以多元logit模型重新拟合,给出校正OR.两类被访者人群各48组模型,共96组模型.绝大部分情况下都选择概率上升,各因素影响力度不同.通过校正模型,我们对医疗相关、社会相关及精神心理相关的多因素进行了定量、定向分析死,也通过校正模型与非校正模型和常识的对比,发现了一些反直觉现象和公众常识的不准确认知,例如知情问题对终末期肿瘤患者选择医疗方案的影响等.

结论:对于恶性肿瘤终末期临终关怀决策,各考察影响因子中患者对病情是否知情、患者与家人的亲疏程度对最终决策影响力度很大;受访者对主管医生的依从性与医生意见和信任程度同时相关;主管医生的意见对最终选择倾向有较大影响,家人具体意见影响不大;相关经历对患者决策有一定影响,对护理者影响不明显;信仰有无对受访者决策未见明显影响.

第四篇肿瘤护理论文范例: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

目的:

1.构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护理学国际化、专科化趋势的护理学学科体系,以丰富和促进护理学元理论研究,并为我国护理学科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不同类型的护理学研究生培养、专科护士培训提供方向性指导.

2.比较不同成熟阶段的护理学科的发展特征,揭示影响护理学科演进历程的关键因素,为促进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提供策略性建议.

方法:

1.应用文献研究法,把握护理学科体系研究趋势,探讨护理学科体系的概念及其内涵,确定学科体系构建策略.

2.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内容分析法,考察国内外护理学科体系的知识形态、组织建制现状,归纳出判断学科成熟程度的基本内容,形成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

3.运用历史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进一步论证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合理性,经专家小组会议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其条目内容.

4.运用理论研究法,从分析护理学科概念内涵切入,确立护理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逐步推演出护理实践的逻辑范畴及其涉及的学科知识群.

5.运用比较研究法,揭示国内医学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特点,形成构建护理学学科体系的本土化参考依据;结合逻辑起点推演结果,依据“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构建由二级学科群、二级学科、*学科或研究方向组成的护理学学科体系.

6.运用专家小组会议法,讨论、修订所构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进一步辨析各层级学科的内涵差异,澄清模糊认识.

7.运用理论研究法,通过与生态学概念交叉移植,结合“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内容,提出生态学视域中的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框架及策略.

结果:

1.界定了护理学“学科”、学科层级划分、护理学科体系概念及其内涵,提出学科的四种形态特征(知识、组织、历史、文化信念形态),逐步确立护理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为“人的健康反应”.由此推演护理实践过程的逻辑*、核心、结果范畴及逻辑终点,提炼出人和环境这两个影响健康反应的关键因素,并沿着人、环境、照护主轴,以健康反应为结局变量,绘制出多维的、立体状的护理学科知识体系简图.

2.从宏观角度描述了国内外护理学科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及组织建制状况,归纳整理出判断护理学科成熟度的基本维度:理论内涵、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并通过分析中外护理学科发展现状的差距,提炼出各维度应涵盖的基本内容,初步形成“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

3.纵向梳理了中美两国护理学科体系演进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及文献内容,从中发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社会需求是影响学科体系演进的关键因素,并通过社区护理学的个案演进历程分析得到进一步确证,由此验证了所提出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合理性,并经35位专家讨论,逐条修订并完善了条目内容.

4.揭示国内学科体系设置具有内在逻辑主线多维性特点.从护理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推演,沿着人、环境、照护三条逻辑主线,将护理学科知识划分为“人文护理知识体系”、“科学护理知识体系”.前者继续分为“护理学原理”、“跨学科护理知识”,后者分为“人的生命阶段的护理知识”、“护理诊疗知识”、“生存环境的护理知识”三个知识群,分别涵盖不同类属的护理学次级学科.按照“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结合前期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及历史研究资料,筛选出10门备选二级学科,提请27位专家进行小组会议讨论.最后,专家对所构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的赞同程度均较高.


https://www.mbalunwen.net/dajjemi/095172.html

5.从生态学视域提出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框架,涵盖了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国内护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

结论:

1.本研究通过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中对护理学科本质属性的认识,结合对护理学“学科”概念及其内涵的界定,确定“人的健康反应”是护理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可按照人、环境、照护三条逻辑主线,通过科学性与人文性护理过程,描绘出复杂的、立体型的护理学科知识体系,为护理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考察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现状,揭示了护理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及各学科发展前沿,提炼出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归结出中外护理学科发展的异同点.研究中所收集到的中美护理学发展史料将对国内护理学历史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3.本研究确立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将为今后的二级学科自主申报设立一定的指引方向,所构建的护理学科体系具有整体性、科学性、兼容性、现实性、扩延性特点,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4.依据本研究提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生态发展框架,提出今后护理学科体系建设的策略:①巩固学科基本要素,奠定学科发展的深厚根基;②拓宽生态资源,加速护理国际化、制度化进程;③汲取跨学科知识营养,促进护理学科丛林繁荣发展.

第五篇肿瘤护理论文范文格式:miR-574-5p、Gomafu和QKI对人宫颈癌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及相关护理干预研究

研究背景:

宫颈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肿瘤第二位,对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护理干预研究意义重大.miR-574-5p、QKI以及Gomafu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它们在宫颈癌中的作用与机制还不清楚.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致癌微小RNAmiR-574-5p、抑癌蛋白QKI以及长非编码RNA Gomafu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为探讨护理干预是否能诱导miRNAs的快速应激,本课题还研究了UV照射、缺氧、温度等部分护理干预对HeLa细胞miR-574-5p表达的影响,以及上述护理干预对细胞周期、存活以及克隆形成能力及迁移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意义:

本研究希望揭示miR-574-5p、Gomafu以及QKI之间可能的联系及它们在人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以期通过揭示基因调控的作用,获得部分常见临床护理干预手段能影响miRNAs的实证,为宫颈癌预治和护理手段的制定及继续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路.

研究方法:

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细胞划痕实验、细胞克隆能力检测、Transwell细胞转移和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测试、活体成瘤实验.

研究内容:

1)在临床宫颈癌组织样本中研究miR-574-5p、QKI基因及Gomafu表达情况,

2)通过过表达或siRNA介导的敲降,研究miR-574-5p、QKI基因及Gomafu三者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及这些基因对细胞增殖、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3)利用裸鼠移植瘤实验探讨抑制miR-574-5p对宫颈癌肿瘤生长的影响,

4)研究一些常见护理干预手段可能对HeLa细胞miR-574-5p表达,克隆形成、转移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

1)宫颈癌组织中miR-574-5p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升高,相反,Gomafu、总QKI(pan-QKI)和QKI-5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且miR-574-5p与QKI变化呈负相关.

2)过表达miR-574-5p后pan-QKI、QKI-5mRNA表达下降,Gomafu表达上升,HeLa细胞增殖、转移、克隆能力上升;抑制miR-574-5p后pan-QKI、QKI-5mRNA表达上升,Gomafu表达明显降低.

3)抑制miR-574-5p后,HeLa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活体成瘤能力受到极显著抑制.

4)部分临床常见的护理手段能对miR-574-5p的表达,HeLa细胞繁殖和转移、甚至细胞周期产生一定影响.如UV照射能显著降低HeLa细胞miR-574-5p的表达,并明显抑制细胞迁移;重度缺氧明显降低HeLa细胞的存活率,导致其程序性死亡比例显著上升,以及G1期细胞比例下降、G2/M期细胞比例升高.不同孵育温度也能影响miR-574-5p的表达和细胞的增殖能力.

结论:

宫颈癌细胞或组织中的miR-574-5p、Gomafu以及QKI的表达发生了显著的异常下调或上调;这些RNA或蛋白的表达变化可通过影响癌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影响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一些护理干预,如UV照射、缺氧、及孵育温度等均能不同程度影响miR-574-5p的表达和HeLa细胞的增殖及转移,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文是一篇肿瘤护理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肿瘤护理引用文献:

[1] 最新肿瘤护理论文选题参考 肿瘤护理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肿瘤护理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肿瘤护理外文文献怎么找
[3] 肿瘤护理论文大纲模板 肿瘤护理论文框架怎么写
《肿瘤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肿瘤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肿瘤护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