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低碳建筑管理体系激励机制

主题:生态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3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建筑生态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建筑生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建筑生态论文范文

生态论文

目录

  1. 一、政府引导低碳建筑发展的必要性
  2. 二、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的关联性分析
  3. 三、低碳建筑的管理体系
  4. 四、低碳建筑发展的激励机制
  5. 生态:2012.2.20文明启示录 绿色建筑生态屋

陈 通,姚德利

摘 要: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与低碳建筑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度契合的.将生态城市理念引入低碳建筑管理中,可使低碳建筑发展更加全面、高效.鉴于低碳建筑的公共产品属性,在以政府为管理主体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教育、财政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等低碳建筑发展的政府激励机制,可全面提升低碳建筑发展的管理水平,以推进低碳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城市;低碳建筑;管理体系;激励机制

建筑是城市的灵魂,而建筑行业是碳排放较大的一个行业.随着当前社会对“节能减排”提出的更高要求,发展低碳建筑无疑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新趋势.同时,建筑发展模式对于城市生态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没有建筑发展的生态化,很难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因此,低碳建筑发展必须以生态城市理念为指导,而生态城市建设必须通过低碳建筑发展来推动.并且,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作为一个互利共生体,二者发展都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只有通过政府构建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个参与主体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双重发展的目标.

一、政府引导低碳建筑发展的必要性

1.社会产品的分类

社会产品,即社会所提供的可供人们消费、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物品和服务.按其消费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共产品(public goods)和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两大类别.区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标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即:竞争性和排他性.对于公共产品来说,它具有两个特性.一是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不会引起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二是受益的非排他性,即物品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有效地将某个人或某些人排除在该物品的受益之外.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两种特性给市场机制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搭便车问题.[1]“搭便车问题”的出现会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机制无法发挥效力.对于消费者而言,公共产品一旦生产出来,由于其本身具有的非排他性,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搭便车”的形式不支付任何论文范文即获得消费权力.这种“搭便车”行为使得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很难获得足够的收益来弥补生产成本,那么,对于市场上一个理性的生产者而言,他就不会去生产这种产品;这就导致无法实现由市场来提供公共物品,必须需要政府参与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2.低碳建筑的产品属性分析

根据公共产品的特点,我们进而对低碳建筑的产品属性进行分析.

(1)对低碳建筑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对此须明确,对低碳建筑,我们消费的是什么?低碳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在于它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这种减少是针对建筑所处的大环境而言的.一个人对于这部分温室气体减少量的消费,并不影响他人对它的消费,因此,可以认为,人们对低碳建筑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

(2)低碳建筑受益的非排他性.低碳建筑给人带来的效益是整个建筑对环境碳排放的减少,从而延缓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这种效益显然不是由某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独享,而是对于所有的人都有益处,所以,低碳建筑具有收益的非排他性.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低碳建筑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它能够同时满足公共产品的两个特征,因此,可以认为,低碳建筑属于一种公共产品,那么,政府在低碳建筑的管理中必然要承担重要的角色.

二、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的关联性分析

1.低碳建筑的生态理念解读

低碳建筑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建筑模式,它是人类对于自然、经济、社会等复杂关系的深刻反思的结果,本身就蕴含丰富的生态理念.

(1)低碳建筑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低碳建筑的重要内涵是减少碳排放、维护生态平衡,这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思想.人类与自然界之间有着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一方面,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另一方面,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导致自然的失衡,而自然界力求恢复到原有平衡状态,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失衡.低碳建筑发展模式既要满足人类对建筑的需求,又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层面上充分体现了人对于自然的尊重,强化了人类的生态责任.

(2)低碳建筑坚持生态正义的道德目标.生态正义是指,在人与人之间公平分配自然资源或分摊生态责任,实现生态正义是生态*的一个重要理念.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横向层面的代内正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信仰的同一代人都有分享良好生态环境的权利;二是纵向层面的代际正义,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下一代人也有权利分享生态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低碳建筑发展模式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维护生态平衡,从维护代内正义和代际正义两个层面体现了对于生态正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

(3)低碳建筑体现强制性的道德约束力.工业化在给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人类尝到了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苦果”.近年来海啸、洪涝等天灾,给人类带来了惨重代价,考虑到生态保护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我们不能单靠自觉和自律来保护生态,还需要不断加强教育,甚至用一些强制手段来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建筑,彻底摆脱以往高排放的发展模式,改变能源消耗结构,这是对人类活动的强烈道德约束,体现了生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特有的引导、规范、调节功能.

2.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理念的契合点分析

低碳建筑的指导思想与生态城市的理念之间有很高的契合度,包括实现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催生低碳绿色经济和促进科技进步、推进物质能量高效循环利用等方面都是高度一致的,其中物质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是二者最重要的契合点.

从低碳建筑的实质上看,低碳建筑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人们提供具有合理舒适度的使用空间的建筑模式.[2]简单地说,可以认为,低碳建筑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的建筑.所以,碳减排是低碳建筑的最重要目标,能源的循环高效利用则是低碳建筑最重要的实现途径.

从系统结构的角度看,生态城市是一个典型的“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生态系统[3],是一个基于“物质一能量一资源一信息”高效循环利用、“科技一文化一环境”充分融合的“自然一社会一人”互惠共生的结构.因此,能源循环的高效利用在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低碳建筑的管理体系

1.基于协同理论的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的互利共生体

在生态学中,共生及协同进化是生物种群构成有序组合存在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的基础.低碳建筑在某些发展模式上具有生态城市“细胞”的特征,但是不能保证低碳技术就是推动生态城市未来发展的全部动力.所以,为了实现低碳建筑和生态城市这一互利共生体的共同发展,作为一元结构的低碳建筑和多元体系的生态城市,借助协同理论中的参量因素,要使双方由以各自利益行为为主导,转向以互利共生行为为主导.

基于协同理论的互利共同体,低碳建筑的发展就必然要纳入到生态城市建设的角度综合考虑.其发展的战略特性有两个.第一,综合性.生态城市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包括城市交通、市政工程、建筑、产业等多个方面,而低碳建筑是作为一元的体系从节能减排的角度优化城市系统.因此,在战略制定上,要综合低碳建筑和生态城市的互利共生因素,使两者形成一种互动机制.第二,区域性.各个城市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以及风土人情差异很大,造成了其功能和性质的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其发展战略的差异.

2.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架构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是指针对低碳建筑和生态城市这一互利共生体的管理体系,由管理对象、管理目标以及管理方法构成的三维管理体系.其设置是以政府为管理主体,以企业、居民以及共生体本身作为管理对象[4],并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赋予以秉承生态、低碳的互利共生理念为指导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构建了以理念引导、以共生体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核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的共生体管理体系.

(1)互利共生管理体系的管理对象.低碳建筑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特殊性决定了其必有政府和市场的双向引导才能健康发展.而在整个管理体系运行中,市场对应的主体是企业,因此,政府和企业都是其中的管理对象.此外,共生体本身作为体系的一个客体,也必然是管理对象之一.

(2)互利共生管理体系的管理目标.体系的目标是生态理念引导低碳建筑发展,在生态与低碳中寻找共生因素,双向推动低碳建筑的全面发展,因此,低碳和生态协同共生是要实现的最基本的目标.共生体管理体系的发展最终实现的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使生态城市理念引导下的低碳建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互利共生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根据协同理论相关原理,作为一元结构的低碳建筑与多元结构的生态城市形成一种协同共生体系,其通过序变量和控制变量对整个生态系统起作用,形成以互利共生体序变量自行引导、以政府为主导的激励机制的管理方法.同时,为管理体系运行提供技术支撑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提升了低碳建筑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低碳建筑发展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就是指,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发展激励机制,是指在生态城市理念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和驱使参与各方采取有利于推进低碳建筑发展的行为机制,本文中的激励机制设计主要包括宣传教育、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

1.财政补贴

政府应通过制定政策,补贴那些主动建设低碳建筑的经济主体[1],以调动他们推进低碳建筑发展的积极性.政府是补贴机制中的职能主体,依靠其强制力保证补贴机制的顺利实施,可分为论文范文政府补贴主体和地方政府补贴主体;企业和居民是补贴机制中的经济主体.根据低碳建筑的评价等级和碳排放量,分别制定补贴制度,使其量化.此外,还可以引进民间资本.例如,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低碳建筑领域的项目等,政府对其投资进行税收优惠,并提供发行企业债券和提供投资担保等融资支持,适当降低投资者对低碳领域项目的资本金比例.

2.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这项政策,主要是针对低碳建筑市场中的相关企业,包括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施工企业等,而增值税和所得税是企业的两大税费,所以,政府可从这两方面进行税收优惠.例如,针对低碳建筑的开发企业,在企业所得税等方面降低所得税率;针对从事低碳建筑开发的相关人员,还可以降低个人所得税或者提高工资津贴;对居民购买低碳建筑产品,可以考虑在购买房屋环节,减免其房产税和土地增值税,以鼓励消费者对低碳建筑的购买,从而促进低碳建筑的推广和应用.

3.宣传教育

生态:2012.2.20文明启示录 绿色建筑生态屋

在生态城市理念指导下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中,政府作为管理主体,需对参与的各方进行低碳理念的宣传,从理念渗透开始,推进低碳建筑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传导机制对企业和居民的影响很少,因此,要从基层普及低碳理念.

参考文献:

[1]沈满洪,谢慧明,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

[2]李启明,欧晓星.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分析[J].建筑经济,2010(2).

[3]马交国,杨永春.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5).

[4]安果,李青.城市低碳发展的熵值——灰色系统评判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1( 19).

总结:关于免费建筑生态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生态引用文献:

[1] 绿色生态建筑相关论文题目 绿色生态建筑论文标题怎样定
[2] 生态建筑方面论文选题 生态建筑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3] 生态建筑设计论文题目大全 生态建筑设计专业论文题目如何拟
《低碳建筑管理体系激励机制》word下载【免费】
生态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