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伊宁市民俗文化产业SWOT

主题:马嵬驿民俗文化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3

简介:适合民俗文化文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民俗文化文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民俗文化文化论文范文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论文

目录

  1.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2.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2012上海家化六神品牌端午节民俗文化活动
  3.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4. 三、产业发展机会分析(Opportunity)
  5. 四、威胁分析(Threat)
  6. 五、结论

何瑞霞

(论文范文伊犁州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新疆伊宁市835000)

[内容提要]如何实现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开发有效结合,寻求文化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是伊宁市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有必要对伊宁市民俗文化发展现状、优劣势因素进行分析把握,以便于在今后的发展中趋利避害.

[内容提要]伊宁市 民俗文化 优劣势因素

[D OI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4.01.81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4)01-0060-0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具有凝聚、整合、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民俗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成的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岁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其内容相当庞杂丰富.民俗文化资源是一种可开发的文化资源.民俗文化产业化,通俗地说,就是让民俗文化走向市场,把文化当作产业来经营.

伊宁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也是伊犁河谷唯一的城市.50.39万人口中有37个民族成分,包括维吾尔(48.3%)、汉(35.9%)、哈萨克(4.8%)、回(7.3%)、满、蒙古、锡伯、乌兹别克、达斡尔、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乌兹别克、塔吉克等13个世居民族,被称为“亚洲人种博物馆”.13个世居民族中,除了塔吉克族以外,基本上都是在伊犁形成的,可以说在全国都鲜有如此多的民族聚居之地,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的组成部分.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1.民俗文化多样性与独特性保存较好.千百年来东西文化、宗教、艺术、经济在伊宁交汇、融合、发展和沉淀,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生活、休戚与共、和谐相处,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风俗习惯,各个民族的节日庆典、民族服饰、宗教文化、饮食起居、婚俗礼仪、民族歌舞、娱乐习俗、民居建筑风格等各不相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画卷,伊宁市的民俗文化呈现出一体多元文化特点.由于对外开放较晚,民族文化保持着原有的古朴.比如伊宁市的阿依墩街、前进街、伊犁街、六星街4处历史文化街区仍保持着较为完整的地方传统风貌与格局,街区内的各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特色鲜明,见证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这不仅是城市的记忆,更是全人类的记忆.也是全国罕见的独特案例.塔西买买提旧居、吐达洪巴依旧居、塔塔尔学校、文丰泰商号等重要的历史遗迹,见证了伊宁市作为新疆近代新型工业发展先锋城市和近代文化教育事业发展重要基地的历史进程.哈萨克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衣食住行、文化艺术和土木建筑等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就有“会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之说.锡伯族则是特有少数民族(西迁戍边),该民族喜欢骑马射箭,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被称为“天才翻译家”.各族人民的文化风俗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但各自保持了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维吾尔族的赛乃木、锡伯族的贝伦舞、俄罗斯族的踢踏舞、哈萨克族的“姑娘追”等这些各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为伊宁城市增添了无穷魅力.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2012上海家化六神品牌端午节民俗文化活动

2 .宗教文化资源形成了区域文化品牌.在新疆,没有哪个城市能像伊宁这样堪称“中国穆斯林的大画册”、“穆斯林博物馆”.在这个人口50多万的城市里,坐落着大大小小201座清真寺,其中维吾尔族清真寺148座、回族清真寺39座、哈萨克族清真寺3座、乌孜别克族清真寺1座.其中拜图拉清真寺和陕西大寺被列为“新疆四大清真寺”,均有200多年的历史.在这里,能看到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所有民族的身影.其中,人数最多的是维吾尔族,约占总人口的近一半,其次是回族、哈萨克族等.伊宁市历史文化街区内各民族的传统民居和金顶寺废址、陕西大寺、乌孜别克族清真寺、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等多种宗教建筑遗迹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共生关系和宗教包容性.此外,伊宁市还有少量的论文范文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活动场所,以上这些宗教寺院不仅是当地宗教文化活动中心,也是国家珍贵历史文物.这些宗教活动场所具有的吸引力无疑是伊宁市民俗文化产业手中的“王牌”.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资源是伊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和不竭动力.

3.丰富珍贵的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和特色土特产.伊犁河穿城而过,是我国唯一一条自西向东,选择不同方向奔走的河流.沿岸整体生态环境论文范文,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又是天然的水禽繁殖地.有大大小小的湿地资源,有幽深茂密的次生林,河谷(滩)次生林有406公顷,次生林区风景秀丽.在特色土特产上,天山鹿茸已基本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野生动物产品,全身都是宝,其充分开发的空间十分广阔.这些自然景观和农产品与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成了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历史遗迹水论文范文融的局面,为吸引不同层次的游客提供了条件.

4.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初具规模.虽然伊宁市文化产业正式起步较晚,但零星国营或民营企业已经开始生产民族文化产品,并能完成产品全部工序,为日后正式起步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打下基础.如:伊宁市民族木器厂生产的名优民特产品——精雕细镂的民族花木箱;伊宁市民族五金厂生产的民特产品——铜沙玛瓦尔;伊宁市塔斯布拉克民族服装中心等等.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具有一定品牌、市场和形象竞争优势.比如,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方面,伊宁市乃菲斯沙粒画就是其典型代表,已经从本地区发展到国内北京、上海,并且在天津搞了一家分公司,在这个基础上,还计划与土耳其协商,搞一个大型的中国新疆沙粒画画展,前景非常广阔.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基础设施不完善,硬环境总体表现较差.目前,交通、通讯、文化论文范文所等基础设施条件差,是制约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制约外来投资的主要“瓶颈”.伊宁市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与落后的经济基础极不相称.虽然近几年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来看矛盾仍十分突出.由于地理区位因素的限制、气候相对恶劣、路途长和旅游业季节性特点,加之交通基础建设上的不完善,使得游客进出河谷不便利,给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和困难.很多游客抱怨到伊犁旅游“天上贵、地上累”、“风光是一流的,设施是三流的”.比如作为有着少数民族文化丰厚底蕴的伊宁,至今却没有一处可以让人们欣赏民族优美文化的场所.

2.资金缺乏,导致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较低.首先,民间企业资金的缺乏,导致真正投入到民俗文化产业资金捉襟见肘,而单靠政府有限投入,难把民俗产业做强做大.其次,产业规模偏小,行业整合不合理,产品科技附加值不高,档次较低,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软件业、影视业、音像业等发展缓慢,民族风情旅游项目挖掘不深.再者,民俗文化产业呈现散、弱、小的状况.许多地方民俗文化产业类型雷同,各自为政,没有着力发展地区特色文化产品项目,难以达成互通有无的产业链.企业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经营机制僵化.旅游文化、经济相对于目前的旅游热,显得不发达,缺少深层次的开发和挖掘.旅游开发层次还比较低,缺少旅游的“极品”和拳头产品.比如民族民俗旅游项目与产品的开发建设缺乏,旅游商品、纪念品、工艺品的研制、开发、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发展缓慢,影响了河谷旅游产品形象的完整性,难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导致旅游业对地方国民经济贡献率低,与伊宁市所拥有的丰富民族文化资源不相称.

3.村民商品意识缺乏,发展定位缺乏前瞻性.伊宁市相当一部分的村民,尤其是民俗文化旅游区的村民,只是把民俗文化产业化当成一种“兼业”收入活动.对民俗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定位缺乏前瞻性,加上极其有限的家庭收入,许多农户不会刻意或者无力改善住宿条件或建设一些满足游客需求的相关设施,最多只能提供表演和饮食两项活动,不能给游客提供住宿,导致乡村民俗文化产业仍处于文化产业链的最“底端”.

4.人才匮乏和教育滞后,导致民俗文化产业后续发展乏力.专业人才匮乏与教育相对滞后是伊宁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又一大劣势.一方面,相关从业人员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专业知识与素养不均,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能胜任民俗文化策划、工艺美术研发、设计的人才少之又少,这样造成了开发民俗产品上战略前瞻不足,宣传营销上不到位.伊宁市本土教育水平难以培养出达到国际化标准人才,而教育的投入是需要长期建设后才有成效.以导游为例,如果导游的相关专业知识不扎实,对当地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了解不充分,就会阻碍民俗文化旅游业正常发展,难以发挥本土文化的正面影响.

5.开发模式和产品单一,游客回头率不高.由于市场经济意识和开放意识较弱,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意识不足、模式雷同、产品单一,民俗文化产品基本上仍是用简单的图片展示或者是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产品整体包装与其他旅游产品组合不够,景点可游性差,游客体验参与度不高,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旅游业发展仍然依赖当前的“门票经济”,无法拉长产业链,城建、文化、农牧业、餐饮业之间缺乏联动,难以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政府也还停留在只重视文化产业化“宣传造势”、“树立品牌”的宏观层面上,缺乏后续的规划以及长远发展的利益考虑,更很少关注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在文化产业化过程的公平受益问题.比如,多年来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六星街旅游区、伊犁河民族文化旅游村的民居、民族歌舞给外地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作为伊宁市国家级AAA景区,经过几年的建设,形成了以民居、特色饮食、民族歌舞、旅游纪念品为一体的旅游格局,发挥着重要的旅游接待作用.但仅仅体现在民俗文化发展的表层,经济效益不明显,且其中相当部分为政府接待,“左口袋钱放进了右口袋”.多民族民俗旅游的魅力之源并没有转化成旅游资源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民俗旅游区内的少数民族家庭,由于参与度不高,多民族特色和活力明显不足.

三、产业发展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国家对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和伊宁市政府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早在2009年,国家就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标志着我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文化行业到新兴产业的转型,与农业、工业一样,提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伊宁市政府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提出“文化立市”.在发展中保护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伊宁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方式.伊宁市自2012年开始定期召开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节,在利用与开发民间民族文化,为当地经济创造效益的同时,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型文化产业,以探索出一条发展民俗文化产业与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有机结合的道路.目前,伊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73项,其中世界级1项,国家级7项,自治区级9项,州市级56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伊犁多元民族文化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伊犁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对于促进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文化产业成为新兴产业增长亮点.全球科技日新月异,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低碳环保、资源消耗少的绿色产业受到青睐.全球文化产业在短短数十来年内迅速发展、壮大,所占GDP比重日益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重点.伊宁市发展民俗文化产业,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取材便利、就地开发、消耗少、对环境影响小,是符合低碳环保新经济概念和保护生态的绿色产业.

3.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目前伊宁市信息化还处于低水平,但只要加大建设力度,加速推进产业信息化,必将会面临重大机遇.网络信息建设不同于公路铁路交通建设,其资金投入相对较小,技能操作普及较快,将为民俗文化产业的研究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带来大量信息和知识;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将企业的信息及时传递,企业之间构建网络沟通平台,使企业经营的电子化、数字化向电子商务发展.这一点可以借鉴印度的经验,印度的交通基础建设不完善,但是软件业发达,网络建设完善,这使得印度信息交流便捷,利用网络媒介把印度民族独特风情传播世界每个角落.

四、威胁分析(Threat)

1.周边区域竞争威胁.受市场和政策影响,伊宁市周边很多地方大力开发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尽管伊宁的民族文化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总体来讲知名度、产品的规模、质量都有一定的欠缺,在区内外竞争力都不算很强.据新疆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全疆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4860万人次,平均一个新疆人,接待了两个游客,旅游人次增速赶超旅游大省云南.据悉2012年的旅游接待数据是根据对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伊宁、喀什这5个重点旅游城市进行抽样测算得出的,抽样数据显示,乌鲁木齐是这5个城市中接待游客人数最多的城市,占到全疆全年接待总量的28.95%,达到1363.78万人次,是名符其实的旅游集散地.伊宁市仅占到9.59%,排名第二.其次是库尔勒市、吐鲁番市和喀什市.2012年,新疆享誉世界的5论文范文景区——天池、喀纳斯、葡萄沟、那拉提、可可托海共接待游客总数近500万人次,占全疆游客总量近10%,比上年增加了14%.其中,可可托海22.3%的第一增速让人不敢小觑,显示出迅猛的后发态势.从交通上讲,东部地区游客坐火车来新疆旅游,除了首选国家级景区--喀纳斯外,大多驻足乌鲁木齐周边.从经济基础上看,疆内较发达地区,许多产业都比伊犁雄厚得多;从文化资源上看,许多地区都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文化,有些地区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许多文化景观世界闻名.

2.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依然存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民俗文化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吸引各类游客的前提.没有让人放心的、稳定的社会状态,不管该地区旅游资源有多么大的吸引力也不能成为游客心目中的向往之地.伊犁的“2·5”“2·6”、乌鲁木齐“7·5”事件以及鄯善的“6·26”暴力恐怖袭击案的发生,尤其是新疆近期发生的几起暴力恐怖活动,不仅给新疆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对旅游业的影响则更为严重.据统计,2012年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接待旅游团队1621多个,旅游收入141万元.景区内20辆“哈迪克”区间马车,年均收入在7000元左右,但2013年景区内游客寥寥无几,日接待量急速下降,收入骤减,主要是因为很多境内外的游客考虑到稳定和安全的因素,取消了到伊犁的出游计划.更重要的是新疆的旅游形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给游客心目中留下了阴影,这在短期内是无法磨灭的,所以维护新疆的稳定成为新疆发展旅游业的政治基础.

3.民俗文化旅游行业发展受限制.一是民俗文化旅游行业存在无序竞争,市场混乱,恶性的低价竞争,服务质量降低.二是导游缺乏、其生存环境不佳.由于伊宁市民俗文化旅游业不发达,导游收入难以保障,加上没有福利,没有保障,没有权利,以致个别导游存在欺骗游客的现象,通过购物、自费来赚取回扣.其实,宰客现象可以说在全国许多旅游景点都存在,只是伊宁市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刚刚有起色就受到了这些不正风气的影响,加之一些短视行为,则会加剧该行业的畸形发展.

4.部分民俗文化后继无人、日渐萎缩.伊宁市民俗文化在改革开放后受到现代因素的冲击,有些文化艺术濒临失传.尤其是青年一代思想受到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虽然思想和意识开放了,但是传统文化烙印越来越淡.民俗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观赏性是有了,但参与性、可玩性不强,青年人不愿意继承和发展民俗文化精华.此外,民间民俗文化讲究师徒关系传承,许多是口口相传,无文字书籍留底,导致部分民俗文化出现后继无人、日渐萎缩局面.

五、结论

通过SWOT模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伊宁市民俗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保存较好,宗教文化资源形成了区域文化品牌,拥有丰富珍贵的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和特色土特产等.对伊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劣势主要表现在如何深度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方面,面临的机会有人们强烈出游的愿望和要求,政府的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和引导以及伊宁市民俗文化节和亚欧博览会的召开给伊犁旅游带来的机遇等;存在的威胁主要有来自省内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以及旅游人才匮乏等.通过比较分析,在大环境下,伊宁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多于竞争.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伊宁拓展旅游业的一种现实选择.

[责任编辑:周钰]

总结:为您写民俗文化文化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引用文献:

[1] 民俗文化论文选题范文 民俗文化论文题目怎么取
[2]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选题范文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题目如何取
[3] 民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民俗文化参考文献有哪些
《伊宁市民俗文化产业SWOT》word下载【免费】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