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在规矩之间

主题: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30

简介:关于对写作参考文献学术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学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参考文献学术论文范文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论文

目录

  1. 一、引用之法
  2.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毕业论文格式6—参考文献的格式设置
  3. 二、参考文献见高下

林静(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一般而言,判断一篇学术论文形式上是否合乎规范,较为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对其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进行考量,看作者以何种态度、何种方法来处理论文形式方面的主要问题.然而恰是在此常识上,当代学界状况频出.抄袭事件的频繁论文范文与论文作者之间无关科研观点的口诛笔伐,使我们不得不将反思的焦点投向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化问题.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论文范文.”又曰:“规矩,论文范文之至也.”①孟子所谓“规矩”与“论文范文”,恰似科研论文的形式规范与其学术价值之间的制衡关系,离开标准严谨的形式规范来谈一篇学术论文(特别是人文研究领域)的价值,正如徒手造论文范文,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终究难以精细.而当今拥有学术信仰与操守的每位学人应该保持自律,在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这三大写作形式问题上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于规矩与论文范文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制衡点,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治学作文.

一、引用之法

众所周知,学术研究的每一步发展,都建立在已有成果基础之上,离不开对前人观点的引述与阐发.如何在不湮没前人研究成绩的前提下表达个人创获,既充分展示个人对学术积累的贡献,而又不失对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尊重,是每位学人在使用引文与注释时应该恪守的学术良知.

前人对此多有训诫.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日知录》“述古”条日:“凡述古人之言,必当引其立言之人;古人又述古人之言,则两引之;不可袭以为己说也.”又日:“凡引前人之言,必用原文.”②寥寥数语便言明引文之基本法则.而另一位学界巨擘钱大昕对此心有戚戚焉:“间与前人暗合者,削而去之,或得于同学启示,亦必标其姓名.郭象、何法盛之事盖深耻之也夫.”③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毕业论文格式6—参考文献的格式设置

对引用原则阐发得更为详尽的是晚清的陈澧.《引书法示端溪书院诸生》开篇日:“引书有引书之法,得其法则文辞雅驯,不愧为读书人手笔:且将来学问成就,著述之事亦基于此矣.”④其所谓“引书之法”涉及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等学术论文形式规范的诸多原则问题,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如今读来依然可视为范本,对当下论文写作的规范化问题具有高屋建瓴之势.第一条即为如何摆正引用之心态:“前人之文,当明引不当暗袭”,明此理者“则足见其心术之笃实,又足征其见闻之渊博.”反之,“则不足见其渊博,且有伤于笃实之道.”⑤然而,“两善皆失”之徒大有人在.《世说新语·文学》篇对郭象剽窃向秀之著而成《庄子注》,以“为人薄行”评之⑥,而《南史·徐广郗绍传》则无情揭露了何法盛窃郗绍所著《晋中兴书》,遂得以他人之书扬己之名的丑行⑦.如此公然掠夺他人著作权的卑劣行径即使一时得逞,终究难逃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示众的下场.

谈到具体的操作方法,陈澧指出:“所引之书,其说甚长者,当择其要语,或不必直录其文而但浑括其意”,甚至精细到书写格式问题:“引书之后,继以自己之语,必加案字或据此云云.”⑨清人对引用之审慎态度可窥一斑.难怪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盛赞清代考据学家学风正派,不但有“科学的研究法”,更有“科学的研究精神”,并总结出十条“正统派之学风”,其六日:“凡采用旧说,必明引之,剿说认为大不德.”⑨然而,综观当今学界,表面论文数量惊人,其中又有几多能恪守学术道德,将“剿说”视为“大不德”而避之?

事实上,如今那些混迹学术圈的“南郭先生“们之所以貌似置古训于不顾,非不明其理,往往也有难言之隐忧:若将前人之真知灼见大列于前,一己之浅见岂不相形见绌而隐没不闻?不得不承认,面对前人丰硕的研究成果,歆羡的同时自叹不如,情急之下难免误入“另辟蹊径”之歧途.可见,如何做到既尊重前人成果,杜绝抄袭剽窃的不道德行为,同时又能使引文与注释达到方便阅读体现学术积累的效果,在与学界共识并行不悖的前提下适当保留个人趣味,协调好*与技术的关系,是当前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处理引文及注释问题的关键所在.

古往今来,诸多治学成大器者为我们提供了将*与技术和谐统一的范本.集选学之论文范文的李善在《两都赋序》中自述其注释体例日:“诸引文证,皆举先以明后,以示作者必有所祖述也.”⑩后又一再强调“诸释义或引后以明前,示臣之任不敢专.”李善在《文选》注中始终恪守此训.例如班固《两都赋序》有“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句,李善注先引蔡邕《独断》:“或日朝廷,亦皆依违尊者,都举朝廷以言之.”诸如此类,李注中不胜枚举.这种决不掠人之美的风襟和气度,不仅显示出一代大学者的论文范文自信,更表达了对前辈学人的高度尊重.尽管在李善注之后又出现了风行一时的五臣注,然而就文献价值而言,五臣注远不及李善注,古往今来举世公认.甚至有学者认为:“李氏绝笔之本,悬诸日月焉;方之五臣,犹虎狗凤鸡耳.”值得当今学人深思的是,李善对学术*的坚守并未因“书麓”之嫌而为人诟病,反而真正实现了将个人趣味推向学界共识的高度,为后世的古籍注释体例提供了经典范本.李善开创的注释体例说明,在引文与注释的问题上,*与技术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其终极指向是达成学界共识,传承学术成果.

二、参考文献见高下

一般附在正文后面的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论文作者为说明自己的论据和数据出处,或者为读者提供直接参阅、查找和引用的文献目录.参考文献表征着此篇论文所参用文献书籍的广度和深度,据此可窥作者治学路径与旨趣之一斑,也可大致判断出作者学术研究的基本水准.因此,学界素来便有“参考文献见高下”之说.

金克木在《书读完了》中谈到自己的读书治学体会时说:“文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结构、有系统的.过去的书籍也应是有条理的,可以理出一个头绪的”,又进一步解释说:“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则说必备的知识基础.”而这种关键性的著作不会太多,其他都是第二、三层次,若不分主次,本末倒置地读书做学问意义不大.可见金老之所以有自信发出“书读完了”的感叹,言外之意是重要著作其实并不多,只要持之以恒是可以读完的.虽然金老并未直接对参考文献发表言论,但是他的读书方法启发我们在罗列参考文献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陈澧在《引书法示端溪书院诸生》中也谈到:“引书须识雅俗,须识时代先后.书之雅者当引,俗者不可引也;时代古者当先引,时代后者当后引,又或不必引也;在精不在多也.如引浅陋之书,则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矣.”其中何者为“雅”何者为“俗”,本身便能见出作者的读书治学之趣味高低.可见诸位先贤均强调读书、引书的次序问题,撰写学术论文一定会引用到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基础文献与研究论著,在排列参考书目的时候,应该把那些基础的原典文献列在前面以示其重要地位,而对研究性著作也要按照时代先后进行排列,尽量避免使通俗读物和浅陋之作混杂其列.当然,学术沧文不等同于研究资料长编,要照顾到每个时代每位论者是不现实的,选择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即可.因为展示前人研究成果并不是最终目的,点到为止,在精不在多.关于制作参考文献的基本原则,陈平原总结得好,应将基本资料与研究成果区分开来,在征引研究成果时又要注意原创性与相关性的整合.⑩

放眼当今学界之“煌煌巨著”,具体的学术观点及行文水准尚且不说,仅是参考文献便问题重重.遗漏重要著作,源流不分,对最新成果只字不提,把从未读过的书强拉进来,滥竽充数等现象屡见不鲜.试看当下诸多学术论文所罗列的参考文献书目,其中有多少是与论文主题关系不大甚至完全无关,又有多少是作者转引自他人著作,有些甚至是二引、三引的文献却不加任何说明!这些做法正是导致参考文献引用失真和以讹传讹的重要原因.有学者对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期刊文章所列参考文献做过统计发现,近20%的参考文献有明显的标引错误,使得许多文献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为文献检索提供依据的作用.这些情况无不暴露出某些作者缺乏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必要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不仅为读者的核查与进一步研究带来不便,也使得论文内容的学术价值大打折扣.

当然,强调参考文献的规范化,绝不意味着对作者的研究进行就事论事式的拘泥与束缚,宽阔的研究视野、通达的研究思路与参考文献的求真务实并不矛盾,或者说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所要警惕的是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忽视参考文献的严肃性,使其完全流于形式主义的做法.虽然目前学界在参考文献的制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故意隐瞒学术成果,抄袭他人参考文献,只引大家忽略一般研究者著作,独尊外国文献,不管同时代著述等等,但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只要学界同仁从我做起,联合抵制种种逆流,参考文献的使用定会走上规范化的正途.

正如陈平原在《重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题演讲中所说:“在开放性与规范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给民间视野预留足够的空间,而不是追求某种研究方法或新编教材的‘一统天下’,有利于本学科永远保持一种‘在路上’的精神状态.”规范并不等于一味墨守成规而流于刻板僵化,规范的目的是使学术研究与写作成其论文范文.如何达成并遵守学术论文形式规范,同时又不放弃以个人姿态介入学术研究与写作,从而使研究者在科学规范与适度论文范文之间找到一个制衡点,于科学求实精神的指引下既恪守基本的形式规范又不失个人旨趣,这是每一位学界同仁应力争进入并保持住的研究与书写状态.

注释:

①《孟子·离娄上》篇,《孟子正义》卷十四,[清]焦循著沈文倬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②《日知录》卷二十,(清]顾炎武著,清乾隆刻本.

③《廿二史考异序》,[清]钱大昕昕著,《潜研堂集》文集卷二十四,清嘉庆十一年刻本.

④⑤⑧⑩转引白《文献学沦著辑要》东塾未刊遗文,张舜徽选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13页,第414页.

⑥《世说新语》卷上《文学第四》:“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末竞,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白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世说新语校笺》上册,[南朝,宋]刘义庆撰,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

⑦《南史·徐广郗绍传》曰:“时有高平郗绍亦作《晋巾兴书》,数以示何法盛.法盛有意图之,谓绍日:‘卿名位贵达,不复俟此延誉.我寒士,无闻于时,如袁宏、干宝之徒,赖有著述,流声于后.宜以为惠.’绍不与.至书成,在斋内厨中,法盛诣绍,绍不在,直入窃书.绍还失之,无复兼木,于是遂行何书.”见《南史》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三,[唐]李延寿著,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⑨参见《清代学术概论》第十三节,《梁启超沦清学史二种》,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39页.

⑩、11、12、《两都赋序》,《文选》第一卷,[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3、《资暇集》卷上,[唐]李匡义著,明顾氏文房小说本.

14、《书读完了》金克木著,黄德海编选,上海:汉语大辞典im版社.2006年,4页.

15、根据陈平原先生于2010年第二学期为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所讲授“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课程之第六讲内容整理,大意如此.个别字句上稍有出入.

17、参见《关于“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规范著录的几点思考》,郭丽云撰,《福建电视广播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8、《学术史:课程与作业——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为例》,陈平原编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总结:本文是一篇参考文献学术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引用文献:

[1] 通信学术论文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期刊格式
[2] mba学术类论文参考文献 mba学术参考文献有哪些
[3] mpa学术论文参考文献 哪里有mpa学术参考文献
《在规矩之间》word下载【免费】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