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大学生“仁”观结构

主题:大学生人格问卷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2

简介:关于对写作人格大学生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人格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人格大学生论文范文

大学生人格问卷论文

目录

  1. 一、前言
  2. 大学生人格问卷:东华理工大学信工系辩论赛【八强赛】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与塑造人格哪个更重要?
  3. 一、方法
  4. (一)测量项目的收集与编制
  5. (二)被试
  6. (三)工具
  7. (四)程序
  8. (五)统计处理
  9. 三、结 果
  10. (一)探索性因素分析
  11. (二)验证性因素分析
  12. (三)问卷信度分析
  13. (四)问卷效度分析
  14. 四、讨论
  15. (二)在大学生的心目中,“仁”成为君子人格的全德性、特质性概括
  16. (三)“仁”的意义与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17. 五、结论
  18. (一)本研究所编制的“仁”观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作为以后类似研究的参考.

王立皓,汪凤炎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本研究以开放式问卷调查为基础,初步提出了大学生“仁”观的理论结构假设,编制了大学生“仁”观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本研究所编制的“仁”观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2)大学生心目中的“仁”主要包括“爱”、“忠与恕”、“义”、“礼”和“智与自强”五个因素;(3)“仁”的意义与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在大学生的心中,它是君子人格的全德性、特质性概括.

关键词:仁;结构;大学生;人格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0)03-0007-06

一、前言

“仁”作为论文范文乃至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概念影响深远.通过文献综述可以发现,“仁”是一个常见概念,当代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探讨,但主要集中在哲学、*学、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例如,周海春认为,在“仁学”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些比较系统的解释倾向,主要包括:心理主义阐释、形而上学*学阐释方向、个体德性论阐释和人与人的*关系阐释.陈远宁认为,孔子的“仁”包含*的、政治的、特别是个人修身的多层面内涵, -.也有学者从儒家的理想人格角度展开了讨论,一般都认同“仁”是儒家理想人格的核心特质.虽然“仁”是一个中国文化的概念,但为了全面检索资料,笔者亦以“仁”的可能相关翻译,如“virt ue”,“benevolent ac-tions”,“benevolence”和“ren”等为关键词,进入英文心理学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后没有发现和本研究主题及旨趣相关的文献.综合来看,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实证调查,对“仁”进行的研究还未发现.

从心理学实证角度看,研究某种复杂的人格现象的一种重要策略就是对具备该种人格特征的典型者进行研究.利用这种方法在研究的初期可以帮助研究者对该种特质进行深入了解和边界确定,为后续研究积累材料和寻找切入点.有鉴于此,在笔者进行的一项前述研究中,要求大学生对心目中的典型“仁”者进行提名并描绘其特征,发现“爱”、“忠与恕”、“义”与“礼”可能是大学生“仁”观的根源特征.从理论上讲,自儒家提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石“仁”这个概念以来,各个时期的学者或因学术见解,或因政治原因,都从不同角度对“仁”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诠释,或扩大“仁”的对象,或丰富“仁”的内涵,最直接的后果之一就是“仁”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正如宋代二程在<,二先生语上》中所言:“仁、义、礼、智、性,五者,性也.仁者,全体;四者,四支.”概括起来,“仁”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自古以来,“爱”一直被中国人认作是“仁”的第一要义.一个人若能以爱心待人,也就是在行仁了.所以,当“樊迟问仁.子日:‘爱人.”因此,“仁”必是发是个体内心的恻隐之心,正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外化为“仁爱”、“爱惜”和“亲爱”等“爱”的表现形式,从而让个体对践“仁”的对象拥有积极正向的情绪或行为体验;(2)在孔子心中,“忠”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1].朱熹的注是:“尽己之心为忠.”此种解释颇切合孔子讲“忠”的本义.对于“恕”,孔子自己下了定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朱熹说:“推己及人为恕.”[11]可见,“忠与恕”表现为对践“仁”对象在认知态度上的换位思考,为对方着想和在为他人服务,利他的行为倾向,所以,它们就构成“仁”的重要内容之一;(3)儒家所提倡的“仁爱”并不是墨家所提倡的一视同仁式的“兼爱”,而是一种以人伦关系为基础的“差序格局”(费孝通语):先强调“亲亲为大”,然后从最核心的人伦亲情开始,由内及外逐一推演.可见,这种“仁爱”是一种有区别对待的爱,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这就是“义”,因为“义,宜也.裁制事物适合宜也”.所以“仁”内必包含“义”,以便用“义”来调节“仁”,使之恰到好处,不至于产生溺爱或偏爱之类的弊病;(4)“礼”体现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对特定文化中所规定的相应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遵守.一个人只有自觉遵从礼仪,才会最终成为被天下人称道的有仁德的人.因此“仁”的含义中应该包括“礼”.所以,据《论语》记载,在颜渊问仁时,孔子才会说:“克己复礼为仁”.同时,孔子又强调做人要“立于礼”;(5)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若要妥当地践行“爱”、“义”、“忠与恕”和“礼”,还必须以“智”为基础,做到“必仁且智”.而“智”不是天生的,是个体在后天习得的.所以,孔子一直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从《论语》中对于孔子按照自强的方式行为的记载亦可发现.因此,“智”和“自强”也就构成了“仁”的又一重要内容.两相比较可知,前述实证研究所得到的大学生“仁”观的因素数量和根据中国文化经典文本所得到关于“仁”的因素数量既有极大的相通之处,也有一点差别,即大学生被试没有将“智”和“自强”视作“仁”的重要内容.造成这一小小的差异的原因是:在前述研究中,要求被试对于典型“仁者”进行描述,可能大学生对“仁者”的认识不够深刻与全面,才没有将“智”和“自强”视作“仁”的重要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把“智”和“自强”补充进“仁”的结构的假设.这样,可以从人格心理学的层面对“仁”下一个较具体而全面的定义:个体在待人接物中所持续表现出来,一种以仁爱、忠诚、宽恕、知礼、理智和自强等优良品质为核心的复杂心理特质的总称.所以,本研究对大学生“仁”观的结构提出初步假设:“爱”、“忠与恕”、“义”、“礼”、“智”、“自强”可能是“仁”的基本结构,力求通过问卷调查验证或完善该假设.

大学生人格问卷:东华理工大学信工系辩论赛【八强赛】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与塑造人格哪个更重要?

一、方法

(一)测量项目的收集与编制

在前述研究中,以一份包括2个问题的开放式问卷一问题一:您认为在文学作品、人物传记等文献材料中所描绘的典型的具有“仁”的特性的人是谁,请写出该人物的姓名、性别以及描写该人物作品的名称(请写出最典型的一位).问题二:您之所以认为该人物是最典型的具有“仁”的特性的人,是因为该人物具有哪些人格特质(尽可能地多写)——对31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到其对心目中典型“仁”者的表述单元94个,共计1 379频次,分为12个类别,其中大部分为词语,少部分为字与成语.根据上述步骤所收集到的是对“仁者”的描述.“仁”与“仁者”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仁”与“仁者”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仁”往往体现在仁者的言行中,由仁者典型地、集中地展现出来;同时,真正拥有仁这种人格特质的人也就是一个真正的仁者.“仁”与“仁者”之间的区别:一是二者的性质不同.“仁”在本研究中被界定为一种人格特质,而“仁者”是体现这种特质的个体.二是二者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假若一个人的言行中仅偶尔一次或几次展现仁,一般不会被他人公认为是真正的仁者;只有当一个人持续稳定地展现出仁这种人格特质时,该个体才会被他人公认为是“仁者”.按照上述项目收集程序所收集到的是对典型“仁者”的稳定描述,有理由推测这些描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仁”这种特质.另外,通过上述程序所收集到的是大学生对“仁”的内隐理论,为了更加全面了解“仁”的可能意义和因素,应该加入关于“仁”的外显理论理解.因此,本研究在此表述单元词表的基础上,补充文献中被多名学者提及的“仁”的特征或表述,形成一份包括40个项目的形容词表.将该词表交由2名基础心理学专业博士生与1名汉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要求3名评分者对词表项目对“仁”的反映程度进行5分制的评分,删除平均分低于3分的形容词4项,初步形成一份包括36个项目的大学生“仁”观问卷.

(二)被试

选取江西某大学作为测查对象,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07份,其中男生414人,女生293人;大一240人,大二234人,大三132人,大四101人,文理科比例大致相当.另外在其中选取3个自然班102人在1个月后进行重复测量.

(三)工具

大学生“仁”观问卷.

(四)程序

本研究采用5点自评式量表进行团体施测,总体样本根据性别、年级进行分层后随机劈半分为两个子样本.两个子样本经过卡方检验在性别、年级和文理科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354份有效问卷作为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样本,对本研究提出的结构假设进行进一步完善,确立大学生心目中“仁”的系统结构的基本维度;第二阶段以353份有效问卷作为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样本,对第一阶段提出的结构进行验证.

(五)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5和Lisre18. 3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结 果

(一)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的适当性考察,KMO值为o.929,这表明因素分析的结果会很好地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6663. 802(p<,0. 001)呈显著性水平,表明变量的相关矩阵差异显著,本研究的数据可以进行因素分析.对第一阶段354份问卷进行主成份分析,提取公共因素,得出初始因素负荷矩阵后,再用斜交旋转法求得最后的因素负荷矩阵.依据以下标准确定因素数目和项目的删减:第一,与前文中就“仁”观所提出的小型理论的吻合程度;第二,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第三,因素解符合陡阶检验,并依据碎石图的显示来确定因素;第四,每个因素至少包括3个题目.第五,一个项目不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上有超过0. 35的负荷.删除不符合上述标准的项目和因素后,共留下20个项目形成正式问卷,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五个,共解释总方差的56. 676%.对每一因素内的项目进行内容考察,发现5个因素中4个因素可以用前述研究中提出的“爱”、“忠与恕”、“义”与“礼”进行因素命名,但第五个因素中项目无法归入上述维度中,该维度的项目内容主要涉及对个体学识、聪慧及坚韧方面的描述,假设中所提出“智”和“自强”论文范文成一个因素,故命名为“智与自强”.因此,“爱”、“忠与恕”、“义”“礼”和“智与自强”是大学生心目中“仁”的基本结构.具体情况见表1.

(二)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第一阶段最终得到的理论结构假设(模型一)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另外,为了模型比较,我们构建了三个可能的模型进行比较.模型二:仍然是五因素模型,但因素间相互独立;模型三:所有20个项目从属于一个因素.模型四:20个项目从属于前述研究所提出的四个因素.(“智与自强”因素的项目根据内容与因素负荷尽可能的并入其他因素中).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模型一的拟合度指数基本符合要求,而模型二、模型三和模型四的拟合度指数都不符合要求,显示这两个比较模型都不可能接受.第一阶段中提出的理论结构假设得到支持.

(三)问卷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重测信度(间隔为一个月)和同质信度(克隆巴赫a系数)来考察大学生“仁”观问卷的信度.表3的结果表明本问卷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和同质信度.

(四)问卷效度分析

本研究所得的大学生“仁”观问卷与模型的内容效度可通过前面的研究程序得以保证.大学生“仁”观问卷的全部题项直接源于大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整理的结果,并通过专业人士集体对其适宜性进行了批判,从而保证了问卷的项目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大学生心目中“仁”的实际情况.因而,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本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的五个要素的结构,除第五个因素外,与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构想的维度基本一致,证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为确保自信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本研究对通过正式施测获取的数据资料再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加以分析,以进一步检验测验的结构效度.

四、讨论

(一)“爱”、“忠与恕”、“义”、“礼”和“智与自强”是大学生心目中“仁”的基本结构

在本研究五大维度20个项目中,最低的项目均分都达到了3. 241,总的均分是3.933.可见大学生被试对于这20个项目内容对于“仁”的适宜性的高度认可.

在以往阐释“仁”的文献中,“爱”往往也是被作为“仁”的第一要义提及的.在这里爱是作为一个类目提出,比作为字的“爱”的涵义要宽泛,主要包括仁爱、慈、善良等概念.“爱”对于“仁”的重要性在典籍中亦可得到验证.“仁莫大于爱人”,君子之“仁”最典型、最核心的表现就是“爱人”.《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日:爱人.”《墨子·经说下》:“仁,爱也.”这里的“爱人”亦可以称之为“爱类”,即大仁.“爱人”是“仁”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爱人之心、同情之心,即使“仁于他物”,也必“不得为仁”,绝对不能称作“仁”者[13].

“忠与恕”在这里作为类目,其涵义与现代汉语中的忠诚、宽恕的涵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既包涵现代汉语中忠诚、宽恕的涵义,又包括:具有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和为他人服务的一种他人取向的优良品质和行为.《论语》中孔子这样解释:“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由此可见,“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即以仁爱存心,立己达人.

如果一表述单元其描绘的品质或者行为取向是无私的、集体主义的和具有奉献精神的,那么我们可以把其归在“义”类目中.在孔子儒家看来,从一个人处理义与利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其是君子还是小人:一个人若优先考虑的是“义”,那么,他或她就是在做君子;一个人若优先考虑的是“利”,那么,他或她就是在做小人.因此,据《论语·里仁》记载,孔子明确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后,孟子、墨子和荀子等人都继承了孔夫子力倡的君子“尚义”思想[13].

“礼”作为类目,其涵义除了礼貌、礼敬的行为外,还包括对人践“礼”的态度和心理.孔子的“仁”是一种有差别的爱,其践“礼”的目的是为了“复仁”,诊治“礼坏乐崩”的现实社会.他的“仁”的概念实际上紧密和“礼”结合在一起的.当“仁”在人格心理层面上作为一种全德性的概括提出来的时候,“礼”无论是从学理还是本次数据看来,都应该是“仁”的基本结构之一.

在笔者进行的前述研究中,有一位被试在以“睿智”作为“仁”者首要特质时,写道:“若无智慧的提领,行‘仁’有可能是滥好人,或者好心办坏事.”孔子将“智”作为君子的“三达德”之一,又曾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11]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人们,身为君子者必须具备高超的智慧与能力.《论语》里无没有出现“强”字,更不会有“自强”一词.这表明孑L子基本上也没有明确将“自强”视作君子必须具备的美德.不过,《论语》里记载了一些孔子按自强方式去做人的言论.孔子实际上也将“自强”视作君子人格的重要特质.

上述五个因素从儒家经典诠释中都可以找到其作为“仁”的核心要素的证据,如《广雅·释诂四》:“爱,仁也.”据《论语》记载,孔子更是明确提出:“能行‘恭、宽、信、敏、慧’与天下为之仁.”此五者与本研究所的“仁”观的五个因素在内容上有很大重叠.另外,这五个因素大部分得到了前述和本次研究数据的支持,本次研究经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了其结构,数据结果令人满意.换言之,无论是从对“仁”的历代学者的外显理论研究,还是通过本次研究所获得的对于大学生“仁”观的隐含理论研究来说,这五者都可认为是“仁”的较为核心的内容.因此可以认为,这五者是大学生“仁”观的基本结构.

(二)在大学生的心目中,“仁”成为君子人格的全德性、特质性概括

通过对表1中20个形容词的考察,我们发现,“爱”、“忠与恕”等所熟悉的“仁”的传统意义类别依然入选,但也有很多其他类别进入了“仁”的涵义体系.20个项目构成的“仁”不再是一个具体的德目,而成为了一个总体的德行,包括了所有的特殊德目,“仁”成为了一种全德.《辞海》中“君子”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君子指当时的统治者,小人指当时的被统治者;春秋末年后,“君子”与“小人”逐渐成为“有德者”和“无德者”的称谓.另一种是作为古时妻对夫的敬称.孔子提出了对后世中国人做人风格影响深远的“君子——小人”二分式的人格类型说.君子是孔子理想人格的典范.“仁”的意义在当代国人,至少是在大学生心目中,成为了君子人格的一种全德式概括.“仁”的功能就是把各种不同的德目统一起来,并以德目的统一性来解释日常道德行为的共同本质.正因为“仁”具有普遍性,所以“仁”是包含其他所有个别价值的一般、普遍的价值.

通过对表1中表述项目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其内容大部分都是较稳定的品性特征.人格特质理论认为,构成人格基本结构的元素是特质,特质就是人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情境中行为一致的原因.一般都把某种人格概念分为情景性的和特质性的,如果说某个概念是特质性的,也就意味着该概念具有较高的泛情景一致性.表述单元大部分都是特质性的,这说明大众清楚地认识到“仁”必须恒为之才能真正算“仁”.这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汉代崔瑗在《座右铭》中提到:“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论语·子路》也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巫医.”可见,中国有识之士一直提倡某种善行或者善德必须恒为之,若只是一日行“仁”,算不得真正的“仁”.

君子人格一直是儒家文化中个体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品质,而践“仁”正是达到此状态的途径和方式.对照儒家经典和专家学者们对于“君子人格”的论述,可以发现大学生对于“仁”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与其重叠,可以互释.本研究是对大学生“仁”的内隐理论研究,因此,可以推测,在大学生心目中,“仁”可视作是君子人格的全德性或特质性概括.

(三)“仁”的意义与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本文以问卷方式对大学生心目中的“仁”进行了调查,发现的“仁”观的结构与经典文献和学者论著中所获知的“仁”的含义和结构既有相同相通之处,亦有新发现.实际上,“仁”的意义的演化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学者们对“仁”的意义几千年来莫衷一是.

孔子贵“仁”,“仁”是其学说的核心概念,这在中国文化里已有定论.但是,“仁”字的最早使用并非始于孔子.“仁”字最早见于金文《尚书·周书·金滕》:“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才多艺,不能事鬼神.”最早的“仁”的意义并不包含日后最重要的*和道德意义在内.孔子自称是“述而不作”.实际上,他对“仁”的理解并不只是停留在文化典籍的字面解释上,而是从来自亲情的“爱人”这一概念出发,由自然之情为出发点,辐射出一系列以“仁爱”为核心的同心圆,由近及远,由内及外.从董仲舒到朱熹,再到康有为和谭嗣同,“仁”到底是什么,包括什么,从来就没有统一过.

斯滕博格把研究分为内隐理论研究和外显理论研究.内隐理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形成的,以某种方式保留在个体头脑中的关于认知结构及其发展的看法.外显理论是指心理学或者其他领域的专业研究者以理论分析或大样本测验和数据分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关于认知结构及其发展历程的理论体系.以往对“仁”的论述可以被认为是外显理论研究,实际上外显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亦是该学者的内隐理论的系统化、表述化.正因为如此,从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角度看,“仁”的意义根据论述者或研究者客观背景和主观意图的变化,一直在进行着不断的建构.

本次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目中的“仁”包括五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比以往一些学者所诠释的“仁”的含义要丰富很多.因此“仁”的意义和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本次实证研究的结果印证了这一点.大学生心目中的“仁”与经典和专家学者论著中“仁”的相同与迥异之处,正说明大学生心目中“仁”的建构,或者说他们关于“仁”的内隐理论是对传统经典关于“仁”的外显理论的一种继承和变化.“仁”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这提示人们,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既要注意经典文化精华的传承,也要与被教育者心目中已有结构的对接.

五、结论

(一)本研究所编制的“仁”观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作为以后类似研究的参考.

(二)大学生心目中的“仁”主要包括“爱”、“忠与恕”、“义”、“礼”和“智与自强”五个因素.

(三)“仁”的意义与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在大学生的心目中,它是君子人格的全德性、特质性概括.

参考文献:

[1]周海春.仁的多元*阐释[J].*学研究.2008,35(3):8:3-88.

[2]陈远宁,孔子的“仁”[J].*学研究.2006,22(2):39-40.

[3] 许波,儒家理想人格的心理学探索r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38-40.

[4]王凌皓,吴希,刘静茹,孔子的理想人格理论对和谐社会人格建构的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5,(2):241-245.

[5]艾振刚,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解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5(6):51-54.

[6]孙晓梅,孙太红,贾利芳.孔子仁学的理想人格[J].求实,2003(6):86-88.

[7]庄英海,谈孔子的理想人格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56(8):95-97.

[8]杨平.《论语》核心概念“仁“的英译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77(2):61-63.

[9]夏凌翔,黄希庭.典型自立者人格特征初探[J].心理科学,2004,27(5):1065-1068.

[10]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1]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

[12]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心理学报,2004,36(2):186-194.

[13]鲁石,君子人格与小人人格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19-21.

[14]汪凤炎,郑红,孔子界定“君子人格”与“小人人格”的十三条标准[J].道德与文明.2008(4):46-51.

[15]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 99.

[16]胡继明,黄希庭,君子- 孔子的理想人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4):7-11.

[17]刘运芳,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述评[J].孝感学院学报,2002,22(2):48-51.

[18]葛平译注.尚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9] Sternberg R J.Implicit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Creativity,and Wisdom[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5,49:607-627.

责任编辑 曹 莉

A Study on-the Structure of College Students&,acute, View on "Ren"WANG Li-hao, WANG Feng-yan

(College u f Education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acute,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the structure of college students&,acute, view on "Ren"(benevolence). Basedon the open-ended questionnaire, we made the questionnaire of college students&,acute, view on "Ren". By means of EFA andCFA, the result shows as follows. (1) This questionnair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2) The structure of collegestudents&,acute, view on "Ren" is mainly composed of "love", "devotion and forgiveness", "righteousness", "courtesy", and"intelligence and self-reliance", (3) "Ren" has been undertaking a constructing process and is the general and stable de-scription of "gentleman trait" in college students&,acute, views.

Key words:Ren (benevolence) , structure,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总结:这篇人格大学生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大学生人格问卷引用文献:

[1] 大学生学位论文题目集 大学生学位论文题目怎样取
[2] 大学生本科类论文题目 大学生本科论文题目哪个好
[3] 热门大学生安全论文选题 大学生安全论文题目哪个好
《大学生“仁”观结构》word下载【免费】
大学生人格问卷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