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办学困境出路——上饶师范学院为例

主题:办大专学历最专业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4

简介:关于办学专业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办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办学专业论文范文

办大专学历最专业论文

目录

  1. 1.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办学困境
  2. 2.教育技术学办学困境背后的原因
  3. 办大专学历最专业:天津财经大学新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津晨播报 20160627
  4. 3.教育技术学办学的根本出路
  5. 4.结语

吴 波   黄先恺

(上饶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上饶 334001)

摘 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办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走出困境的出路,为相关院校教育技术学的办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办学困境;出路

地方高师院校是指20世纪末以来,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合并重组升格的,由省或市管理的普通本科院校.这些院校中虽然有些已经成了综合性的学院,但是师范专业仍然是它们的主要专业.截止到2008年,我国共有224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1],在这些高校中,地方院校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地方高师院校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办学的主力军.然而,最近几年来,地方高师院校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办学面临诸多的问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例如,高考第一志愿填报的人数越来越少,调剂过来的生源多;专业思想不稳定,有相当多的学生被录取后要求转换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日益困难,多数学生的择业理想与现实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少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岗位边缘化现象日益严重等.在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大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办学却陷入困境,原因何在?出路何在?本文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就此问题展开一些探讨,以求教于各位专家.

1.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办学困境

1.1 招生形势日益严峻

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应运而生.2002年9月,我们首次举办了“现代教育技术”专科专业,学制3年,招收学生67人;2003年,专科招收学生34人,同时招收本科招生40人.此后,“现代教育技术”专科专业停招至今.2002年、2003年是我校教育技术专业办学的黄金时期,其中2003年本专科共招74人,此后,这个记录一直未被打破.我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从2003年9月开始招生,至今已招收了9届学生.2007年,首届40名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毕业,以后招生人数一直在30人左右徘徊(参见表1).

我校的教育技术专业一直以来都是由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举办,为了对比,我们把教育技术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简称电子信息)2003年以来的招生情况图示如下.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我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招生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比较“低迷”的状态,与电子信息、物理学两专业相比,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而且,从2007年以来,招录进来的教育技术学考生提出换专业的现象日益严重,不少学生是经过反复做工作才留下来.教育技术学的招生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2011年,由于招收了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技术学招生才出现好转.

1.2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截止到2011年9月,我校教育技术学本、专科共招收学生338人,其中已毕业236人.通过电话访谈、建立论文范文群、毕业生聚会等方式,我们对教育技术学毕业的就业去向进行了调查,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的大致就业去向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我校的教育技术毕业生的主要去向还是中小学,据调查,在中小学真正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只占10~20%,他们中的大数是在教物理、数学甚至英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状况呢?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中小学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信息化设备资源有限,所需要的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和技术保障人员也有限;另一方面,据毕业生反映,不少中小学校长认为,信息技术课及其技术保障由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师担任更合适,于是,就出现了教育技术学的毕业生学非所用的尴尬局面.另外,从表2还可以看出,毕业生中真正从事与教育技术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并不多,这是值得我们办学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近几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作为学教育技术的毕业生,他们在中小学只能从事数学、语文、英语等以外的所谓“副课”的教学,他们的工作常常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人生价值难以体现,出现了岗位边缘化的倾向.

一个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专业的办学知名度的高低和办学条件的优劣.虽然我校的教育技术专业有了近10年的论文范文史,在同类院校中排位靠前,但是实事求是地讲,我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知名度还不够高,办学的软、硬件条件还有待改善.

1.3 硬件条件有点软

1.3.1 仪器设备投入不足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学的办学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而承载科学技术的最基本物质条件是满足一定要求的仪器和设备.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设备(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设备)主要是在2004年前后购买的,当时为了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学校投入了近百万元的资金,添置了诸如教育电视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微格教学系统等,同时,数学化校园一期工程完工,校园网进行了升级换代,多媒体教室焕然一新.然而,本科水平评估以后,除增加了几个多媒体教室以外,再无任何投入.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更是面临设备老化、设备台套数不足等问题,不少师生反映,专业机房计算机速度太慢,配置太低,许多软件运行不了.

教育技术学实验设备面临的另一个较大问题是,实验设备在实际使用中难以做到资源共享,一方面是总量不足,另一方面是重复购置,利用率不高.比如说摄像机、演播室等,现代教育中心有,中文与新闻传播学院又要购买,造成重复购置,有些设备长期闲置,利用率极低.

1.3.2 教学经费捉襟见肘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办学经费不足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校实行教学经费包干制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每年的包干经费只有四万多,具体到教育技术专业,每年实际可用经费不足一万元.教学经费不足,导致教师正常的学术交流无法进行,许多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不能参加;计算机软件无法升级换代;设备损坏不能及时维修等.办学经费相对短缺是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难题,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1.3.3 师资队伍令人担忧

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现有专、*教师12人,其中专职教师7人.教师的职称和学历结构如图2所示.

我校教育技术学师资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专职教师偏少,*教师过多;高层次人才偏少,学科带头人缺乏;理论课教师富余,实践课教师不足,“双师型”教师紧缺;专业院校毕业的“科班出身”的教师较少,半路改行的教师较多;师资队伍总体上显年青,部分青年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定,随时准备“撤离”.其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育技术学招生面临危机,很有可能隔年招生或停招;二是认为教育技术学是偏文科性质的学科,在充满自然科学气息的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育技术学的学术地位不高,出不了高档次的科研成果,青年教师在事业上难以有所作为.

1.4 软件条件不够硬

1.4.1 观念陈旧,思想僵化

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早期的电化教育不同,现阶段教育技术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现在的教育技术人员早已不是电化教育时期的“拍拍片子、放放带子、修修机子”的服务员,而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可是在对待教育技术学的认识问题上,我们有些领导观念陈旧,思想僵化,存在偏见,在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教育技术学的办学,而是任其自生自灭.

1.4.2 目光短视,信心不足

在我们有些办学者眼中,教育技术学前途渺茫,对该学科是否能长期办下去心存疑虑,因而出现了目光短视,信心不足的现象.这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传导”给了学生,所以,每年的新生中都有不少要求转专业,要求转往经济、数学、电子等.

1.4.3 管理落后,效率低下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我们有些老师专业认同感不高,不愿意专门从事教育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因此,我们没有专门的教育技术学教研室,而是与中教法教研室合二为一.

另一个问题是,教育技术学的设备分布在各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效率.这些部门和单位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中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2.教育技术学办学困境背后的原因

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的办学之所以出现困境,既有主观上的因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在客观上,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考生挑选高校和专业的余地越来越大.截止到2008年,我国共有224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有学者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国教育技术学办学的调整期,优胜劣汰,竞争不可避免.竞争分为内部竞争和外部竞争.对地方高校而言,外部的竞争主要来自同类院校,上了一本线的考生不大能为了专业而上二本学校,除非这些二本科院校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内部竞争是指校内各专业的竞争.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是文理兼收的,面临的竞争既来自文科专业,也来自理科专业.

在主观上,教育技术学的办学困境可归因于以下三个方面.

2.1 学科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

地方高师院校在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宣传力度是上普遍做得不好.笔者上网查了一下,绝大多数院校都没有教育技术学的办学宣传资料,有的只是干巴巴的学科简介.在高等教育招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这是十分不利的.考生及其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可能浏览报考学校和专业的网页,如果他们对这个学科缺乏起码的了解,是不会填报的.前些时候,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相互抢夺高分生源的消息见诸报端和网络,名牌大学的招生都要竞争和宣传,更何况我们地方高师院校.要通过各种手段和媒体大力宣传教育技术学,要让考生、家长、社会了解教育技术学.

正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部分用人单位对我们的毕业生缺乏了解、产生误解,存在偏见.有些人甚至认为,学教育技术学的,在教育上不如学教育学的,在信息技术上不如学计算机的,在摄影艺术上不如学美术设计的,在电视传媒上不如学影视与新闻传播的,总的一句话,他们认为,学教育技术学的样样都会一点,样样都不精.

学科宣传力度不够还表现在同行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在学术会议上,地方高师院校的代表不够活跃,参与意识不强,学术影响力不高,没有抓住机遇宣传和表现自己.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学会从2010年起吸收各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参会,为同行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2 学科办学定位不明确,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

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定位,基本上是在追随美国AECT定义的演变历程.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一直以来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著名教育技术学专家南国农先生认为,在电化教育时期,我们的学科专业定位是明确的,改为教育技术学以后,由于使用了泛化的名称,专业定位反而模糊了.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教育技术似乎又多了很多“名字”: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等.又比如,教育技术的办学院系,有的高校设在教育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还有的高校设在物理学院,甚至有的设在文学院.在学位授予上,有的授教育学,有的授理学,还有的授管理学.此种现象表明,教育技术学界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办学定位还存在不同的认识,甚至有很大分歧.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上的模糊,必然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也影响了社会对专业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导致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和新生录取率的降低.

2.3 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学生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办大专学历最专业:天津财经大学新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津晨播报 20160627

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标准没有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二是课程体系建设滞后.

2004年,我国颁布了《中国教育技术标准(SETC)》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两个标准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权威性.但是这两个标准都是针对教育领域的人才需求而提出来的.把人才培养的标准仅仅定位在教育领域,没有明确教育领域以外的其他社会领域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标准,这是一个重要的缺憾.事实上,其他社会领域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一分旺盛的,例如企业需要懂得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的人才,电视台需要精通摄、录、编的人才等.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才仅限教育领域,不能适应社会其他领域的需要,学生的就业面自然变得狭窄.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对滞后的课程体系建设之间存在矛盾.专业课程内容相对滞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些课程还在讲基础教育中早已淘汰的媒体技术和方法,如摄影课还在讲黑白照片的冲洗、幻灯片的拷贝等.还有些课程讲设备的原理和维修过多,把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当作维修技师来培养.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课程之间教学内容重复、教学内容缺乏深度,甚至出现同一个术语在不同的五门课中都作介绍的怪现象.一些理论课空洞无物,所讲的内容仅是皮毛知识,对教育信息化实践毫无指导意义,学生学了以后感到很不解渴.此外,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偏低,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学的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以应用.然而现在的课程体系并未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学生没有机会去亲身感受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变化,未能深刻体会到教育技术对教育乃至于社会其他领域带来的积极作用,因此也就无法拓展自己的专业发展空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受到了影响.

由于地方高师院校绝大多数是在过去师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兴办大多不超过10年.与名牌师范大学相比,教育技术学课程资源相对贫乏.突出的表现之一是专业限选课比例偏小,学生没有挑选的余地.有些课程即使勉强开设,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另外,课程资源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数量,而且决定于课程内涵.高质量、高品位、有内涵的课程资源是靠长期的办学经历积淀的,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课程文化.由于地方高师院校的教育技术学课程资源要达到这样一种要求还相距甚远,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办学质量.

3.教育技术学办学的根本出路

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改革.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解决教育技术学目前面临的问题,只有靠我们教育技术学人自己.

3.1 把握发展机遇,加大学科宣传力度

地方高师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学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纷纷制定各种政策和措施,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我国确立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思想路线.抢占制高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的第十九章专门论述了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问题.为教育信息化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已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新领域、新高地,同时教育信息化也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办学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校校通”、“校园网建设”、西部地区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技术设备得到极大的改善,对教育技术学人才的需求也就进一步的增加.

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教育信息化这个大好的历史机遇,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加大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宣传力度.当今社会,不善于包装和推介的商品,即使质量再高也很难有大的销路,酒香也怕巷子深.同样的道理,一个新兴的专业,如果不会利用媒体进行宣传,不被人们广泛知晓,就很难有高的报考率和就业率,试想,有哪位学生会冒冒失失地报考一个自己从未听说过的专业呢?有哪位家长愿意自己的子女选择一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的专业呢 又有哪些用人单位会录用那些自己闻所未闻的专业的毕业生呢?教育技术学必须改变关门办学的做法,有意识地进行学科宣传,让社会广泛了解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宣传可分为对外宣传和对内宣传两个方面.对外宣传主要是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教育技术学,消除一些用人单位对教育技术学的误解.有的用人单位对教育技术学的理解往往还停留在“为学校及教育单位培养电化教育师资”的层面上.事实上,教育技术学毕业生的就业范围相当广泛,学校、电视台、网络公司、广告公司等,凡是涉及计算机或多媒体行业的单位,都可以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施展才能的舞台.对内宣传要在新生报到时进行,宣传我们毕业生中的优秀人物,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例如我们有一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现就职于凤凰卫视(深圳),担任论文范文摄像,这位毕业生事业上的成功经历对新生起到了一种鼓励和示范作用.对内宣传的另一个方面是要做好对领导尤其是校级领导的宣传工作,要让领导了解、认识、理解和支持教育技术学,在各种学术和非学术场合,要积极主动亮相,宣传和推介自己,从而获得尽可能多的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提高我们的学术地位.

3.2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科学地解决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定位问题.自从1978年我国再度兴起电化教育之后,理论界就一直没停止过有关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定位的研究,在学科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上争论不止.20世纪80年代中期关于电教姓“电”还是姓“教”的争论,90年代“教育技术”取代“电化教育”的争论,本世纪初以来的教育技术姓“教”还是姓“技”的争论.与此类似的争论将会一直持续下去,没有最后的结果,当然也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在这个问题上,笔者的观点是,姓“教”还是姓“技”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二者之间不是互斥的关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包容、相互依存.我们培养的学生,该姓“教”的时候姓“教”,该姓“技”的时候姓“技”.

与名牌大学相比,地方高师院校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人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应该实事求是,更应该贴近实际.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兼顾教育领域的需求,同时又要考虑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拓宽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空间,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从而使我们的毕业生有广阔的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3.3 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育人环境

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以后,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就成为关键.首先,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点对于实践很强的教育技术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设置时,应该本着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理念,既要关注基本理论课的设置,也要注意实践环节的设计.其次,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注意与社会需求相吻合,要让学生学了以后“管用”.目前,教育技术学的毕业生的去向已由过去的教育领域逐步拓展到社会其它领域,如从中小学教育转到电视台、电教中心、企事业单位的绩效培训中心等,未来的趋势很可能是企事业单位的需要远大于教育领域的需要,这就给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我们的学生能够走向企业,可以开设一些诸如绩效技术、知识管理、软件工程学等课程.最后,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做到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技术专业人员不仅要掌握理论和技术知识,而且还要能够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践问题,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利用与渗透能力.要注意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当代社会对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多元需求.

目前我校的教育技术学的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三类.三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分别是77%、12.5%和10.5%.显然,必修课比例过高,选修课比例偏小.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压缩必修课,适当提高选修课的比例,压缩理论课,适当提高实践课的比例.比如,在选修中,增设一些艺术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活力,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又比如,开设一些绩效技术、知识管理等课程,这样有助于我们的学生走向企业,拓宽就业面.我们的目标是,在确保培养学生扎实的教育技术学基本功的同时,注意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真正做到能力为先,使我们的学生该姓“教”的时候姓“教”,不该姓“教”的时候也完全可以姓“技”.

3.4 加强校际合作,实行开门办学

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范文史不长,整体实力不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为了弥补这些不足,近年来,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寻求智力支持.2010年3月,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应邀来我校讲学;2010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顺道访问我校;2010年10月,我校派代表参加在清华大学召开的“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并借此机会前往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参观学习.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院长余胜泉教授心系老区人民,对我校的教育技术学办学给予了大力支持,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北师大将定期委派专家来我校讲学交流,同时接收我校青年教师前往北师大进修培训,访问期间,北师大还向我校赠送了4A网络教学平台,免费使用.2010年12月,我校成功地承办了“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20多所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我省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大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上述这此活动和交流,既活跃了我校的教育技术学的学术氛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校的学术知名度.

除了加强校际合作以外,我们还注意保持与当地教育部门、电视台、企事业的密切联系,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实行开门办学.我们在上饶市、鹰潭市的6所中学设立了教育实习基地,在上饶市、上饶县、广丰县等电视台设立了见习点.本文作者之一,长期担任某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主管,既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同时也为我们的学生实习、见习提供了方便.2009年,该教师与企业合作,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此外,我们还积极参加全省的电子电脑大赛,近年来我校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比赛成绩好于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校教育技术学的办学声誉.

4.结语

地方高师院校是我国教育技术学办学的一支新生力量,在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论文范文史不长、办学经验不足、办学资源相对短缺是这类院校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再加上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的含糊不清,有些人甚至认为,教育信息化人才完全可由计算机教育专业来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否应该要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从而流露出一种“红旗到底能打多乆”的悲观情绪.本文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对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的办学困境、困境背后的原因以及进出困境的出路作了一些初步探索,以其引起同行专家的关注,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徐福荫.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研究[R].兰州:2008年第四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论坛,2008-10-18.

[2]许之民.教育信息化下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信息技术方向办学的反思[A].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09-319.

[3]李婷.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问题的若干思考[A].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00-308.

[4]陈琳.中国教育技术本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6):21-23.

[5]郑忠梅,韦海梅,曹贤中.地方普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84-88.

[6]王其冰.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困惑与出路[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4):57-59.

[7]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J]. 电化教育研究,2005,(9):3-8.

[8]刘美凤.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电化教育,2003,(10):9-15.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Outlets of Running the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Regional Normal University

   —Take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WU Bo HUANG Xian-kai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Jiangxi Shangrao 334001 PRC)

Abstract: I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we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nning the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regional normal university, pointed out the existent main difficultie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outlets of escaping the difficulties. Our work has some significance for the regional normal universities when they run their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Keywords: Regional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ifficulty, Outlet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办学专业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办大专学历最专业引用文献:

[1] 容易写的大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论文选题 大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大专临床医学专业类论文选题 大专临床医学专业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3] 大专市场营销专业方面论文选题 大专市场营销专业论文标题怎么定
《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办学困境出路——上饶师范学院为例》word下载【免费】
办大专学历最专业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