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教科研文发表量中学社会声誉关系的实证

主题:职称论文发表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4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论文发表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发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论文发表论文范文

职称论文发表论文

目录

  1. 一、研究方法
  2. 1.各类教科研论文单篇基准分的确定
  3. 职称论文发表:中国国际论文发表数全球第二质量提高差距仍存
  4. 2.作者排序权重、刊物级别权重及发表规格的权重
  5. 1.调查问卷
  6. 2.调查对象
  7. 3.统计分析
  8. 二、结果
  9. 三、讨论
  10. 四、本研究的启示和不足

田 澜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摘 要]对黄石市主城区19所中学1996—2005年间教师群体论文发表情况实施计量分析,并调查市民对各中学社会声誉的排名,以考察教科研论文发表量与学校声誉的关系.结果发现:①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10年论文总分值均与各自的社会声誉值呈显著性正相关;②2002年度的论文分值对初级中学社会声誉具有显著预测作用,1996和2002年度的论文分值对高级中学社会声誉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关键词] 中学;教师教科研;学校声誉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 2011) 03- 0111- 05

教师教科研(teacher research)是教师在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以教育教学情境及主体活动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与学生发展规律的创造性活动.长期以来,从事教育科研仅被视作研究人员的专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在我国日益时兴.综观研究者们对教师教科研功能的论述,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透过教科研活动,教师广泛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必要的调控,思量改进教学成效的举措,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支持;其二,教科研活动可推动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措施,及时化解学生的学习疑难及心理困惑,为学生健全健康发展提供及时指导;其三,通过参与教育科研,教师将研究热情和科研成就意识赋予给枯燥的日常工作,使教育教学活动变为“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实现常教常研、常研常新,从而不断增强工作价值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性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教师对教科研的价值认同尚存一定偏差,秉持科研神秘论、无用论、教学冲突论及草率应付论等错误论调的教师仍然不少,教师对参与科研的热情低迷.来自各地的调研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中学教师教科研素质不高,许多教师未曾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文献综述发现,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三个方面:对教师教科研价值与原则等理论问题的探讨;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现状的调查;以及对“科研兴校”经验的总结.但此领域的研究存在两个明显不足:其一,只注重对教师个体从事教科研活动功能的研究,而忽视了对教师群体教科研能力所具有的社会效益的考察.其二,已有研究虽密集论述了“科研兴校”的可能性与机理,但多从经验出发,或基于单纯的浅表性阐述,缺乏教师教科研对学校声誉影响的深度诠释和定量统计分析.本研究拟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实证考察教师群体的论文发表量对学校社会声誉影响.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需在确定中学教师教科研论文发表的类型划分和计量标准的基础上,检索各校论文发表信息,核算各学校教科研论文分值,进而结合对各学校社会声誉问卷调查结果,考察中学教师教科研论文发表量对学校美誉度的影响.整个研究细化为四个主要环节:

㈠中学教师论文发表的类型划分及科研分值计量标准的确立

由于国内外尚未报告专门针对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的定量评价标准.因此,本研究拟借鉴部分高校科研量化的思路,实行论文分类分级赋分:依据论文主题和研究方法评定论文类型,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计算各类论文的单篇基准分;进而依据论文的作者排序、刊物级别及出版方式实行加权计分,逐一核算所有单篇论文的科研分值;最后汇总各学校教师群体10年论文发表总分值及年度总分值.单篇论文分值的计量公式是:(单篇论文的科研分值)等于(论文类型基准分)x(作者排序权重)×(刊物级别权重)×(出版规格权重).

1.各类教科研论文单篇基准分的确定

基于文献分析,本研究以论文主题和研究方法为依据,将中学教师所发表的论文分为教学案例、工作经验、调查与实验、文学作品、教育对策、宏观理论和科普读物7大类型.各类型论文的常见形式及判别涵义如下:①“教学案例”包括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实验设计,或者具体学科知识点的学法讲解等;②“工作经验”主要指作者从事学科教学或者教育管理工作心得及经验交流;③“调查与实验”是针对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包括实验报告或调查分析等;④“文学作品”指教师发表的诗词、戏曲、小说、散文等;⑤“教育对策”是指教师针对具体教育或教学问题,阐述个人观点或提出解决策略;⑥“宏观理论”指教师对重大教育决策、宏观理沦或原则的探讨,或构建形成个人教育教学思想体系;⑦“科普读物”指对科学知识的介绍,旨在拓宽学生的学科知识视野.

运用自编的《中学教师教科研论文的分类是化问卷》,调查21名教科研管理人员(区县教研员7名、中学教科室主任14名).施测时采用以下措施来规避评分偏差:①确定单篇“教学案例”类论文科研分值为100分(锚定值),要求所有参评人员均以此为参照,且在“0~200分”之间,对其它6类论文的单篇基准分予以赋值;②除随《中学教师教科研论文的分类量化问卷》下发《7类教科研论文的常见形式和判别标准》外,还给每位评分员提供各类论文发表样例l套.剔除5位低信度评分者的问卷后,16位评分者的评分者信度系数在0. 902一0. 980之间,计算他们对各类型单篇教科研论文平均赋分和标准差,结果见表1.因此,本研究将教学案例类论文的单篇基准分定为100分,其它各类论文单篇基准分即为表1所示的各自的平均分.

职称论文发表:中国国际论文发表数全球第二质量提高差距仍存

2.作者排序权重、刊物级别权重及发表规格的权重

署名排序是衡量作者对论文发表贡献度的一个标尺,考虑到我国中学教师联合署名的偏好,本研究在确定权重时,向第一作者倾斜.确定独立署名作品或合作作品的总权重均为l;对2人合作作品,第一和第二作者分别按0.7和0.3分摊权重;3人依次按0.7、0.25和0.05;4人合作作品按0.65、0.2、0.1和0.05;5人按0.65、0.15、0.1、0.05,0.05,6人按0.6、0.15、0.1、0.05、0.05、0. 05.

关于刊物级别,本研究确定按照中文核心和普通论文两分法.其中,将中文核心要览(2004年版本)收录的论文确定权重为1,省级的为0.5.关于发表规格,本研究确定按照正刊和增刊(专刊)两分法,其中,将作为正刊发表的论文确定权重为1,增刊上发表的为0.5.

㈢中学教师教科研论文发表的信息检索登录与汇总

登陆中国论文范文http://www. cnki. neUindex. ht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将检索时间限定为1996—2005年.在检索项中,主要采用“单位”检索,辅以“作者”检索;共计检索到黄石市主城区初高中学校19所,总计论文426篇.在对电子检索初步结果进行分学校汇总时,为防备检索误差,我们深入各有关中学教科处核对10年各校教师在各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最终确定各校科研论文总量.在检索过程中,对每篇论文的标题、作者、期刊、发表时间、期刊等级(是否核心期刊)、发表规格(是否正刊),逐项登录信息.同时,检索员对每篇论文所属成果类别进行判别,检索过程中,3名检索员依据研究者确定的判别标准,打开并浏览全文(CAJ或PDF格式),只有当3名检索员的判别达到一致时,才予以确定.

㈢学校声誉的评定

1.调查问卷

采用自编《黄石市主城区中学的社会声誉调查问卷》.问卷为封闭式题目,题型有单项选择和填空两种形式.问卷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被试背景材料,主要包括答卷者的性别、学历、职业及年龄.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由被试对黄石市城区19所中学按初中组、高中组分别进行排名.为避免顺序效应,同类学校(初/高中)的排列采用随机原则.排名中,允许市民给予两所或多所学校相同名次,但后续学校名次作错位处理.如果被试感觉部分学校难以区分名次,则让其做强迫选择.

2.调查对象

限于时间和精力,施测地点选在黄石市城区人口密集、人口流动量大的地方,如文化官、论文范文书店、人民广场以及学校附近,进行随机抽取黄石市普通市民172人,其中男性81人,女性91人;小学学历者14人;中学、中专学历62人;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93人;研究生学历3人.从职业上看,工人23名,商人24人,公务员15人,教师34人,医生12人,其他64人;从年龄上看,20多岁的占38人,30多岁的44人,40多岁的70人,50多岁的17人,60岁以上的3人.在施测过程中,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看法,分别对初中组(11所)、高中组(8所)学校进行优劣排序,序数越低表明学校声誉越好.

3.统计分析

对社会声誉调查结果进行反向记分,获得黄石市城区各初、高级中学声誉值(粗分),进而将其换算为学校美誉度,具体换算公式为:学校美誉度等于(学校声誉值)÷(本地区初中/高中学校总数)×100.最后,依据学校美誉度,分初中组、高中组对各校进行声誉排名.

二、结果

㈠中学论文发表分值与学校声誉值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别对初、高级中学10年论文发表总分值、各年度论文分值与其学校声誉值进行相关分析.表2显示,初级中学的声誉值均与其10年论文发表总分值以及2001至2005五个年度的论文分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 615~0.922之间.表3显示,高级中学的声誉值与其10年论文发表总分值以及1999、2002、2003、2004、2005五个年度的论文分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 714一0.902之间.

㈡各年度论文分值对初、高级中学社会声誉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中学教师群体教科研论文发表量对学校美誉度的影响,分别以初、高级中学各年度的论文分值为自变量,以初、高级中学的声誉值为因变量,进行两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分析时,偏相关系数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时才将该自变量引入回归方程.表4显示,对于初级中学而言,2002年度论文分值能够正向预测学校声誉值,其解释率达到85%;对于高级中学而言,2002和1996年度论文分值能够正向预测学校声誉值,其解释率达到95%,其中,2002年度论文分值能够解释学校声誉值变异的81.4%.

三、讨论

㈠关于中学教师科研论文的计量标准

关于科研论文的计量分析均为针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业研究人员的,且尚无公认的计量规则和标准.因此,本研究对中学教师科研论文的计量尚属探索性的工作.然而,本研究所确立的计量标准由于既考虑到我国中学教师教科研论文发表的实际情况,又参照了有关高校科研论文的计量方法,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依此核算出的科研论文发表分值是准确可靠的.其理由主要有:首先,本研究将中学教师刊发的论文归并为教学案例、工作经验、调查与实验、文学作品、教育对策、宏观理论及科普读物7大类型,各类型之间界定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种分类与陈桂梅等人对教师论文发表的综述分析较为一致,比较符合我国中小学教师教科研论文发表的实情,是对中学教师教科研的对象与内容、方式和方法的适当概括.其次,鉴于中学教师所发表论文的主题和风格各异,学术规范性及写作手法不一,难于制定适合于所有论文的形式、质量及研究价值的客观化评判标准,本研究采用模糊量化思路,在评定各类型单篇论文基准分的前提下,再依据作者贡献度、刊物级别及出版规格等要素核算单篇论文分值,这种做法是可行的.21名教科研管理人员在评定各类型单篇论文的基准分时,严格参照本研究确立的《教科研论文的常见形式和判别标准》及有关样例,增强了评定结果的一致性,而“以教学案例100分为参照点,在0—200分范围内对各类单篇论文赋分”,则属于教育和心理评定量表编制中的“锚定点”惯例,最终依据16名高信度评分者赋分结果核算出的各类单篇论文基准分客观可靠.再次,本研究在核算单篇论文分值的过程中,采用了通用的作者排序、刊物级别及出版规格3种权重计量法,因中学教师论文以中短篇论文居多,故此本研究未采用篇幅权重.在确定作者排序权重时,也未采用Howard等人的计算公式,因为该公式存在鼓励合作性而导致合作论文中第一作者权重偏低的缺陷,依据该公式,三人以上合作论文第一作者分派的权重在0.4上下.这不符合我国中学教师撰写论文时,第一作者实质性贡献最大并偏爱联署其他作者的实情.所以,为了合理起见,本研究将2—6人合作论文中的第一作者分摊0.6—0.7的权重.此外,本研究在核定单篇论文刊物级别与发表规格权重时,折衷了国内多所高校“科研论文量化赋分”的做法,将普通期刊对中文核心期刊,增刊、专刊或特刊对正刊均予以权重折半,即均按1:0.5核算权重.

㈢关于教师群体教科研论文发表量对学校声誉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初高级中学的10年论文发表分值的高低排名与市民对各中学的美誉度的排序高度一致,初高级中学10年论文发表分值与社会声誉值分别呈现0.908或0. 855显著性相关,初级中学的2002年度论文发表分值和高中学校的2002和1996年度论文发表分值分别能显著预测各自的社会声誉值,其解释率分别高达85%和95%.这些结果均证实,教师科研论文发表量是初高级中学美誉度的有效预测因子.发表论文看似是教师的私事,何至于影响到社区民众对学校声誉的外部评价?我们分析,教师教科研成效主要通过“自然影响”和“主动宣传”两种机理作用于学校声誉的.其一,教师通过研究改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其客观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和口碑宣传,自然而然地扩散至家长和其他社区民众,从而影响到民众对学校的整体评价.从理论上讲,如果一所学校“研究型”教师越多,开展教学研究越频繁,教师群体论文发表就越多,获得的民众评价就越高.其二,在招生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学校向社会“主动宣传”各自的竞争优势,在各校教师学历达标持平的情况下,加大对教师从事科研课题研究及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公开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的推介,成为各校师资宣传的重中之重.因此,透过“主动宣传”,民众有了解和比较各校教师论文发表情况的可能.

四、本研究的启示和不足

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教科研活动对其教育教学效果具有优化作用.比如,耿文侠报告,教师论文发表数量与其“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等6项教师职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然而,教师的教科研活动仅仅只作为他们改善自身课堂教学的个体职业行为吗?教师群体的科研能力对学校的发展有何影响?或者说,对学校而言,教师的论文发表是否具有社会效益?等等疑问,已有研究均未能给予很好的回答.“科研兴校”在上世纪90年代曾在我国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时至今日,仍无研究能够证实科研何以兴校.基于实证视角,本研究深度揭示了学校教师群体科研论文发表量对学校声誉的影响,为科研荣校和科研兴校的机理提供了有证据力的诠释.

在实践上,本研究结果给不太重视或虚假重视教科研的中学领导和教师敲响了警钟.尽管提高学校声誉有多样种途径,但提高教师的群体教科研能力,增加论文发表数量和提高发表质量,不失为提升学校声誉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尤具生态效度的证据是,在10年论文发表量为零的4所初级中学中,有3所已被论文发表量排名第一、第二和第三的初中学校所兼并.

当然,因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也存在若干不足.其一,教师群体的论文发表量与学校声誉并非单因单果对应关系,因此,本研究在分析二者关系时,没有考虑更广泛的因素,无意中可能会夸大论文发表量对学校声誉的贡献率.若连同学校的考试成绩,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教师获奖和荣誉等要素一起分析,教科研论文发表量对学校声誉的解释率肯定会降低.其二,很多中学教师发表论文还有其它方式,比如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本研究仅考虑学术界公开刊物发表的惯例,因此,所得结论可能对不重视到正规刊物发表论文的学校不太公平.若考虑中学教师更多的论文发表类型,将更有助于揭示学校教师群体科研能力对学校声誉的影响.其三,本研究从普通市民中随机取样而获得学校声誉值排名,可能不如单纯从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教师群体中取样更为合理,因为普通民众可能对各校的了解并不全面.总之,后续研究应向多变量综合考察,抽取教师更广泛的研究成果样本,以及从专业的熟知人群中取样等方向发展.

总结:这篇论文发表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职称论文发表引用文献:

[1]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八大经验 法律职称论文发表发哪些刊物比较合适
[2] 职称论文发表心得体会 总结中怎么介绍自己发表论文
[3] 职称论文发表条件要求 中级工程师发表论文要求
《教科研文发表量中学社会声誉关系的实证》word下载【免费】
职称论文发表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