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人工智能时代记者的能力挑战

主题:新闻记者证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07

简介:关于记者新闻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记者新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记者新闻论文范文

新闻记者证论文

目录

  1. 新闻记者证:走街串巷卖水果 难道是个“假记者” 每日新闻报 120815_标清

陈小晰

【摘 要】本文从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撰写新闻的角度出发,探讨记者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并将机器人稿件和人类稿件进行文本分析,以探究记者所应具备的专业技术和能力.结合高校教育进行分析,以供读者更好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人工智能 记者 技能 培养

国内学者目前关于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撰写新闻的论文大多集中于机器人写稿对媒体影响的层面,对于记者所需的技能研究不多.笔者在中国论文范文输入“人工智能”“记者”“技能”进行主题检索得到有效结果2条,谈论的是传统记者如何发挥人的本质和机器人记者的本质、模式与意义.笔者由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出发,试阁把公众视线转向如何应对挑战的层面,而非制造不必要的恐慌.

人工智能时代记者的挑战

人丁智能撰写新闻机器诞生,即通过智能的机器进行自动化写作而产生新闻.就新闻行业的这种自动化浪潮而言,早期影响最大的大概要算“Google News”.在2001年,Coogle开发了新闻排序、更新的程序用于论文范文新闻的排版,2006年使用新闻聚集器(news aggregator),通过机器进行筛选、推荐并对新闻进行排序,同时还将新闻翻译成28围不同语言供不同的受众根据自身喜好进行选择,虽然提供给受众很多便利但还停留在信息的搬运工阶段.2014年自动机器写作软件(Autmnaced Insighls)开启了新闻生产新模式,生产的新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乎预期.2014年6月30日,美联社公关主管科福在美联社博客平台发表了一篇随后引起广泛关注和报道的论文范文《季度营收报导方面的一大飞跃》.透露美联社于七月开始采用机器写新闻.据BBC中文网报导,美国加州2014年3月18日当地时间早晨发生4.4级地震,《洛杉矶时报》运用机器写作在短短的三分钟就发布了一条新闻,成为第一时间首家报导该新闻的媒体,在时效性上抢先其他媒体.今年,全世界各大媒体开始运用机器人写新闻的系统,其中包括《纽约时报》、美联社、论文范文社.当前机器人写新闻已然成为一种趋势,《纽约时报》、《卫报》、BBC逐渐设立相关部门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完成新闻撰写,给记者带来挑战.根据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美国的新闻媒体职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加.显示记者的前景有向好态势.例如美国前三十纯数位新闻媒体,提供了三千个职缺,这态势正好和记者裁员的说法南辕北辙.

人机写稿之对比分析

美联社于2014年7月开始使用自动机器写作软件进行写作,以下将根据美联社2015年9月2日人类记者稿件和机嚣人记者稿件来对比人机写稿的差异.

案例:

ABM Industries(NYSE:ABM)周三公布了他们的季度财报.据Ana-lystRatings.NET报告显示,该公司称本季度每股盈余47美分,比Zack普遍预计的49美分低2美分.相比普遍预计的13.3亿美元,ABM In-dustries本季度营业额达13.5亿美元,同比上涨5.7%.上一年度同时期,公司每股盈余47美分.ABM Industries将其2015财年的每股收益指导更新为1.75美元至1.8美元.(人类记者)

ABM Industries Inc.(NYSE:ABM)周三公布公司第三财季盈余150万美元.纽约总部表示,公司每股有3美分净盈余.经一次性收益和成本调整后,每股盈余将达47美分.然而这一业绩未能达到华尔街的预期.接受了Za-cks Investment Research调查的五位分析师普遍预计该公司每股盈余将达到49美分.在此期间,作为给商业建筑、医院及机场提供清洗等维护服务的供货商,公司营收13.5亿美元,超出Zacks调查的4位分析师给出的13.4亿美元预期.ABM Industries预计今年全年公司每股盈余将达到1.75-1.8美元.其股价自今年起已经上涨近9%.截至周三收盘(股市交易的最后一分钟),股价达到31.17美元,同比增长17%.(自动机器写作软件)

这则机器人记者稿件是通过自动机器写作软件对苹果的财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加工,并通过美联社编辑进行核对后发表.经统计,人类记者稿件字符127字,机器人稿件字符241字,由此可见自动机器写作软件通过更多数据把事件交代清楚.

针对上面两则新闻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机器人写作对于大数据的收集能力、整合能力比人类记者更强,人类记者共反馈出8个有效数据,而相同一个事件,我们能看到机器人记者能反馈出12个有效数据,多出了4个有效数据.能更全面地涵盖事件的数据信息.而且,在上文的分析对比中,我们能发现,机器人写作不单单收集了ABM的财务数据,而且还收集了华尔街对ABM业绩的预期,更加匹配人工智能时代对大数据的需求和数据反应反馈能力,促进事件在新闻传播中的数据影响力.

人机写稿的优势分析比较

通过以上人机稿件的对比案例及新闻题材分类匹配分析,可以总结出,机器人写作和人类记者写作分别存在的不同优势,可分别归纳出以下结论:

自动机器写稿软件优势:数据收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新闻写作速度.人类记者写稿优势:新闻洞察力、敏感性、新闻信息深度挖掘能力、信息处理加工能力、人文关怀、舆论点评、创新性.

基于机器和人类都存在优劣势,在人工智能时代对人类记者和机器人提出了更明确的工作需求,机器论文范文人类在新闻报道中的分工更精细化,机器人将被要求更快、更准、更广,而人类需要更深入、更精细、更人性化、更创新,从而发挥双方最大的优势,产生更高的新闻价值.

记者需要具备的能力

由于目前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机器人“记者”的加入,也让原来记者的分工将更加明确.若按工作性质对记者分类,可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网络记者等,但本文阐述的人工智能时代对记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文字领域,首当其冲的便是文字记者和网络记者.根据上一章节中提到,人工智能时代中,人类记者需要有更高要求,我们将文字领域接触更多的文字记者和网络记者更精细的划分为编辑型记者、评论型记者和采访型记者.而每一类记者将针对其工作性质及需求,强调其需要具备的能力.

1.编辑型记者,新闻撰写的“把关人”.

编辑型记者将主要负责动态新闻、典型新闻和综合新闻的二次编辑和内容复核.

在人工智能时代,动态新闻和典型新闻的基础数据性写作可以由自动机器写作软件完成,而人类记者将承担更多的二次编辑和复审复查工作.由于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一定政治属性,新闻记者还需要充当“把关人”的角色.

机器人写作的数据处理能力及快速编辑能力,使得新闻在生产数量上剧增,但在新闻质量上,还有很多内容需要人类记者把控,这需要人类记者有更好地二次编辑能力.由于自动写作软件通常是根据新闻事件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导入相应新闻类型的模板进行编辑,其总结能力、分析规律能力及指导人类生活和实践能力依然缺乏,因此编辑型记者协助自动写作软件,快速对新闻事件进行提炼、升华,从而提高新闻的指导性意义.人工智能时代编辑型记者更像是目前主编的工作,对写好的稿子进行二次编辑和复审修改,通过复核后再快速发表.

除此以外,自动机器写作软件的错误率较低,是因为使用了常规新闻事件的模板,但为了保持新闻的新颖性和媒体的公信力,减少因长期相似的新闻稿件,导致阅听者对新闻报道的阅读疲劳,编辑型记者还应该提高自身对新闻写稿的创新能力,协助自动机器写作软件进行模板的迭代更新,以保证自动写作软件产出的新闻质量.

2.评论型记者,新闻舆论的“引领者”.

评论型记者将主要负责述评新闻和批评型新闻的撰写,引导社会对新闻事件的评述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人工智能时代,虽然智能机器人可以代论文范文类记者撰写动态类新闻,但述评新闻和批评型新闻将更需要人类记者产生观点和激荡思维,而这类新闻的撰写工作,自动机器写作软件还暂时无法胜任.同时,述评新闻和批评型新闻的稿件由于加入了评述意见,社会评述意见的差异化,很大程度上会激荡起社会舆论,而评论型记者将会是引导这类舆论的意见领袖.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总结、经验积累来预判新闻事件的舆论方向,并根据所受的相关教育和自身从业经历形成自己的评述观点,充当好舆论导向.

再者,评论型记者需要保持自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包括对自我的反思和外界的批判.首先评论型记者应对自己有清晰全面的认识,明确自身立场,保证不被舆论与对立者影响.其次,应能清晰对新闻事件进行批判性分析.新闻事件的发生,总会有其两面性,由于立场的不同,最终发表的评论往往只能是单一方面的评论,为了保证视野的开阔与高度,应该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3.采访型记者,新闻事实的“挖掘者”.

采访是采访型记者的核心竞争力,采访型记者将主要负责深度采访和暗访的工作,而且这也是自动机器写作软件无法取代的核心工作.

随着阅听人知识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阅听人已逐渐不满足于新闻表象的简单叙述,他们更希望知道新闻背后的故事及新闻事件的深层原因,这便需要采访型记者能够深入一线进行深度采访,挖掘出真正具有深度的新闻背景.还有一部分新闻是需要采访型记者通过暗访完成的,例如儿童诱拐类案件、毒品论文范文类案件、灰色交易类案例等,采访型记者需要通过暗访,摸清事件的来龙去脉,通过揭示被刻意掩藏的社会现象,挖掘新闻的客观事实,引起公众及政府部门的重视.而深度采访和暗访的工作,往往要求采访型记者具备相比其他记者更强的深度采访技能和新闻洞察力.

对于深度采访技能,深度采访不是简单的机械式发问,需要记者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挖掘更有价值更具深度的信息,而人工智能目前很难在深度采访上战胜人类记者.因为深度采访既是一门理性的学问也是一门感性学问,既有规律又无定则.理性是因为采访有固定的框架和采访问题,但是对于采访对象回答的内容却是捉摸不定的,记者在采访时须把控采访进程,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灵活增减采访问题或调整采访框架,同时也须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进行响应,人工智能机器的回应方式很难准确拿捏,不利于激发采访对象表达欲和彰显应有的人文关怀.而深度采访技能的培养,也将决定一名采访型记者的挖掘能力.

同样对于采访型记者的新闻敏感力,其包含了选择新闻角度的敏锐和对信息把握敏感,选择新闻角度的敏锐指的是迅速捕捉新闻事件、迅速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生产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不仅阅听人转向更多元的人工智能,还摇身一变成为内容生产者,但他们更多的是描述新闻现象,在新闻内容的呈现上停留在表层写作阶段,记者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新闻眼敏锐的找到独特的报道角度吸引眼球.信息把握的敏感即是在信息洪流中经过记者的信息筛选,选择出对受众有帮助、有价值的新闻报道进行信息呈现,不做信息的搬运工,形成各类信息拼凑的报道.

新闻记者证:走街串巷卖水果 难道是个“假记者” 每日新闻报 120815_标清

记者的培养之路

人工智能时代对记者的精细化分工,对记者的要求更加明确,如果再过十年就进入全面的人工智能时代,那么依目前的发展速度和应对方式,若不积极采取行动加以应对,恐无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记者的专业技能要求.传统高效的教学模式聚焦于新闻学教学体系下基础新闻采访与写作,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记者培养显得支撑不足,为了培养更专业及精细的记者,高校应进行教学优化.

1.培养具有编码能力、创新思维的新闻人.

人工智能时代编辑型记者除了要对新闻稿件进行二次编辑和新闻复核外,还需及时对新闻的写作模版进行优化升级.对模版的优化升级可减少读者因长期阅读类似稿件而产生的视觉疲劳,使新闻样态多元丰富,而编辑型记者就应当为自动机器写作软件更新模版,促进机器的迭代升级.高校应弥补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缺口,满足业界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积极培养具备编码能力的新闻人.

在本科阶段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和新闻基础写作之外,还应加开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例如机器新闻、计算机基础编程等,目前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香港大学开设了机器新闻的课程取得不错的成果,但毕竟高校在面临这类转型时存在暂时的师资缺口,若师资一时不能满足此类的培养模式也可采用双学位培养的模式,通过鼓励学生选修计算机相关专业作为第二专业,以跨越学科间的障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研究生阶段,开设记者相关专业的硕士院校在招生阶段可适当招收学习计算机相关背景的学生,结合掌握的相关编码技能,加之研究生阶段新闻写作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除此之外还应当培养编辑型记者的创新思维,这里的创新思维是指在原有模版的基础上具备微创新能力,即保证他们在面对固定模版的写作模式时能抽离模版进行创新.编辑型记者首先需要牢固掌握基础新闻写作的结构和基本技能,例如SWIH、倒金字塔写作等,从而对模版有较透彻的认识.同时,编辑型记者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和判断力来评判稿件质量,不拘泥于稿件模版,在模版的定期更新升级中,保证新闻的新颖性,避免受众每次打开新闻前都可以预想到新闻的内容和模版而失去新鲜感,营造耳目一新的观感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受众的阅读需求.

2.提升学生新闻评论和批判思考的能力.

由于自动机器写作软件的局限,目前机器暂无法胜任评论型记者的工作,评论型记者需要通过自身所受教育和相关经验在新闻评论中充当舆论导向,但随着受众知识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新闻评论记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评论型记者需要具备批判思考的能力,及时对当下的新闻事件做出反应,并能透过现象辩证的看待事情本质.首先,应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评论型记者需要通过阅读书籍和观看大量有质量的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丰富自身积累,才能在面对新闻事件时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有理有据的阐述自身观点,在阅读和观看相关作品时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最终整理成读书笔记或阅读报告类的作品呈现.其次,利用开放性的平台让学生展示作品,通过实战的作业来检视成果,例如在喜马拉雅或蜻蜓FM上开设相关的公众*,让学生结合当今时事、社会现状和热点难点进行评论,并将相关作品上传至公众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更多元视角的评判并享受自己的节目被别人倾听的乐趣.同时增设国内外具体评论节目的案例分析课程,培养学生对不同评论进行思考并形成判断标准,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以激励他们产生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3.加强深度采访报道技能和新闻敏感.

人工智能时代采访型记者的采访报道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应当挖掘潜藏在新闻表象背后更多的新闻点.高校在目前学科课程设置中应逐渐由基础技能培养向深度转化,深度采访报道是一门感性加理性的学问,如何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很大的技巧,而这不是基础新闻采访课程就能满足.

在深度采访技能的培养上应理论和实践并重,在初级阶段的学习中注入基本采访技能的培养,包括如何制定采访计划、正确的采访步骤、开放式采访和封闭式采访的区别等,加强学生对采访报道的认识和了解,以免在采访的实践过程中一头雾水,像只“无头苍蝇”.建立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后,应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在校内校外挖掘有意义的新闻现象、人物等进行采访,并通过纸质的新闻采访报道稿件或视频版的采访录像提交,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深度采访报道需要采访者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利用新闻敏感找到新闻线索和判断新闻价值,利用罗丹的话改编就是“世界上不缺少新闻,缺少的是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记者能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到的新闻,找到独特的报道角度就取决于新闻敏感.同时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还需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灵活删减和变通采访提纲上的问题,并顺着采访对象的回答挖掘更多具有深度的信息.具备多方面观察思考以及准确把握事物核心的能力.在采访的过程中面对采访对象的回答,不仅倾听他说什么,同时也应该注意他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话题的转向、语气语调的变化和体态语等,具有新闻敏感的记者能“嗅到”采访对象心中的顾虑,在采访的过程中随着资讯的交换和信任的建立有意识的解开采访对象的顾虑,根据采访大纲的设置由点及面逐个击破,挖掘出更有价值和深度的信息.

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记者要把握阅听人的心理需求,机器人写稿在未来的新闻报道上会更频繁的使用,这对记者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带来新的挑战,记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多元的报道视角.虽然目前没有造成记者岗位大量被机器替代的情形,我们不必杞人忧天,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在此期间积极提升专业技能,以更开放的视角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挑战.

(广州大学研究生)

总结:主要论述了记者新闻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新闻记者证引用文献:

[1] 记者采访毕业论文怎么写 关于电视新闻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3000字
[2] 比较新闻相关论文题目 比较新闻论文标题怎样定
[3] 财经新闻方向论文题目 财经新闻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人工智能时代记者的能力挑战》word下载【免费】
新闻记者证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