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基于传统文化保护视角下的西藏民俗旅游开发新探

主题:民俗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5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民俗文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民俗文化方面论文范文。

民俗文化论文范文

民俗论文

目录

  1. 一、旅游业给西藏传统民俗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2. 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
  3. 民俗:2012上海家化六神品牌端午节民俗文化活动
  4. 三、西藏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赢战略研究

韩富贵

(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院850000)

【摘 要】本文对西藏民俗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对存在的如过度开发等问题展开了详细探讨,力求从保护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推动西藏民俗旅游走向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传统文化;保护;西藏;民俗旅游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中由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其内容涉及生活、习惯、情感以及信仰等各个方面.民俗旅游是以旅游目的地民俗为吸引物的文化旅游形式.游客在游览旅游地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物化的旅游产品体验当地特有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社会内容.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其聚居地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他们体验异域文化的理想之地.尤其是对于外国游客来说,民俗旅游所承载的重要文化资源成为了他们了解中国这一古老而神秘国度的绝佳途径.在56个民族当中,西藏地处地球之巅,严酷的自然环境在漫长的历史中孕育出勤劳、坚韧的藏族人民和独特的文化体系.得益于险峻的高山大川,西藏民俗文化得以在族群内部被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下来,而较少受到外界异域文化的影响.特殊的高原环境赋予了西藏民俗文化淳朴而率真的个性,这些特质进一步强化了西藏的魅力,使其成为旅游者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圣地.近年来,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为外地游客打开了通向西藏的便捷之路,西藏民俗旅游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

一、旅游业给西藏传统民俗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西藏民俗文化借助于旅游活动这一媒介走向世界,有助于实现藏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发展.但是,这种积极性的影响必须建立在对西藏传统文化原真性的保护的基础之上.而目前在西藏传统节日民俗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开发商一心只关注于如何将民俗的商业价值借助于旅游产业在有限的项目存续期内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忽视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的维护,导致在民俗旅游的不当开发过程中,族群记忆被割裂、失真,甚至商品化和庸俗化.

(一)传统节日民俗逐渐被仪式化,丧失了其文化本义.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诸多被赋予了特定寓意的传统民俗活动被彻底仪式化为观赏节目,抛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丧失了文化特征,沦落为发达地区和国家人们猎奇的对象和满足对中国社会想象的途径,这种现象在一些民俗旅游村表现甚为显著.

(二)传统民俗被过度商品化.如八廓街是拉萨最繁华的街区,出售各种藏族手工艺品,近些年来,由于过度商业化改变了当地古朴的民风,许多商人唯利是图,所出售的民族手工艺品不仅在选材、工艺和风格上与民族传统存在很大差别,甚至有些外来的“伪民族手工艺品”大行其道,一方面直接侵犯了游客的利益,此外,也造成西藏民俗被游客误解,在商品化浪潮的冲击下,西藏民俗旅游吸引力正在不断消褪,如若再不采取有效措施,西藏旅游发展前景将不再乐观.

(三)不当开发导致传统民俗的传承出现断层,甚至消失.长期以来,西藏民俗文化主要是以民间自发传承的方式保留下来的,这种代际传承是建立在特定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方式和经济环境之上的,有利于民俗文化保持与时代的同步性,体现族群的发展状态.但是,在文化保护措施缺位的情况之下,旅游业打破了原有的经济格局,迫使当地居民在大规模的建设和搬迁面前放弃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脱离民俗文化存在的环境,变身为“表演者”,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土壤,民俗文化传承难以为继.

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

首先,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族群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保护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其次,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者来说,民俗文化旅游的目的在于体验异域文化情调,因此,旅游过程中所体验的民俗的真实性决定着旅游质量和游客的满意度.旅游业要取得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保持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旅游质量,打造旅游精品,而民俗文化的保护是关乎旅游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民俗:2012上海家化六神品牌端午节民俗文化活动

三、西藏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赢战略研究

综合上述研究,反思西藏民俗旅游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受理论研究的局限以及开发商短期利益的驱动,当前西藏民俗资源的旅游开发和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立足于对民间手工艺品、音乐及舞蹈的浅层次开发,缺乏系统的包装、宣传和科学有序的规划,导致保护措施缺位.

其次,国家和地方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针对民俗旅游进行保护的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导致西藏民俗旅游资源遭受人为破坏.

再次,游客素质有待提高.西藏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过度商业化和仪式化现象,其根源在于大多数游客出游的目的仍在于休闲和猎奇,对传统文化观赏性的要求大大超过了对文化原真性的追求.加上主流媒体和旅游营销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目的性强且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失真宣传,在出发前便给旅游者释放了错误的信息,导致其到达目的地之后,误读了民俗事项所要表达的族群记忆,自愿沦为仪式化的伪民俗的忠实粉丝而不自知.

最后,西藏当地居民民族文化保护意识薄弱.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目的地居民是利益相关者中的弱势群体,在强势的投资者和开发商面前,其往往容易丧失或者放弃(或由于缺乏对开发项目的了解而自愿放弃,或迫于经济压力而被迫屈服)文化保护的权利,最后沦为“旅游附属产品”.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所涉及的关系错综复杂,要打造一个能经受时间考验和推敲,经济利益和文化保护兼具的精品项目非常不易,尤其是作为文化旅游中的特殊成员,民俗旅游所涵盖的内容全面而又敏感,稍有闪失便容易激化各方矛盾,使项目开发折戟沉沙.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旅游一直备受学者关注,也有不少业界专家就目前的民俗旅游开发误区提出改进的建议,但是缺乏对传统文化保护实践探索成果.多年来,笔者利用在西藏工作之便,从旅游者和研究者的角度对当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现将其一一陈述在此,以期抛砖引玉,有利于西藏民俗旅游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对西藏传统文化的科学研究.学术研究是认识和了解民俗文化的根本途径,旅游业要取得可持续发展需要学术研究的支撑.进入旅游内容中的民族歌舞和手工艺品等,应保持其原生性和古朴性,只有深入研究藏族文化和历史,才可能进一步突出其原生性和古朴性,因此,要保持西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真性和可持续性,必须投入相当的科研力量,加强西藏民俗的科学研究,做好发掘、整理、研究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丰富民俗文化内涵,提升民俗旅游的品位,引导当地旅游业进入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此外,将西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引入教学过程,通过书籍、影像等途径使民族文化、歌舞、美术等得以传播,将有利于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此过程中,西藏当地政府要明确在科研中的职责与功能,为科考和民俗研究提供各种有利条件.

(二)建立民俗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权责,防止西藏民俗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建立合理的旅游资源产权制度的核心在于明确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权利,让藏族同胞、旅游者和旅游经营管理者等各利益方认识并分享旅游资源的价值,建立民俗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关键在于提升藏族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设立民俗保护委员会,选贤任能,以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保护者的身份参与旅游项目开发与策划的决策.通过外部性成本内部化,防止投资商和开发商的搭便车现象和短期利益行为,延长民俗资源的生命周期.

(三)设立文化缓冲区和核心保护区,探索民俗旅游开发新模式.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双向出发,将西藏民俗旅游地区划分为文化试验区、文化缓冲区和文化核心区.

文化试验区是开放式的旅游商业聚居地,来此观光的游客所接触到的旅游事项是经过艺术处理的商业化民俗旅游产品.设立文化试验区的目的在于吸引游客品味藏族风俗民情,拉动旅游经济增长;

文化核心区是封闭的文化保护空间,远离文化试验区,此地,保存有当地世代相传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为了保护文化的原真性和古朴性,当地政府和居民委员会要根据环境容量严格控制游客进入并控制游客的行为;

在文化试验区和文化核心区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文化缓冲区,这相当于一个“绿化带”,隔离文化试验区的商业气息,为文化保护区缔造优质的环境.在文化缓冲区内,商业开发要适度,并要增设文化保护设施,有意识地引导游客进入民俗文化的真实“语境”,潜移默化地形成自我行为约束,如建立具有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的民俗博物馆,为参观者了解民俗文化内涵提供场所.民俗博物馆作为静态保护民俗文化的代表,难以及时体现旅游目的地民俗的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这为后一阶段,也就是对高素质游客对文化核心区原真性民俗的反思和凝视埋下伏笔,从功能上说,民俗博物馆犹如一个“筛选器”,自动鉴别出观赏性游客和体验式游客,后者对文化真实性的追求远远超过对文化娱乐性的观赏,因此,其对旅游商品要求较低,而愿意自觉遵循当地民俗保护制度,深入探访核心区域的原生态生活方式.

据相关学者调查,西藏游客中大学以上学历者占近70%,且以20至50岁的中青年为主,这些游客在旅游产品的选择上,以追求高品位、高质量、有特色和富于挑战的深度旅游产品为主,他们对旅游活动的体验性和参与性有更高的期待.由此看出,不论是出于保护族群记忆和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角度,还是为了满足西藏旅游市场需要,都应该将保护脆弱的民俗文化放在第一位,依据旅游资源特色,开发高品质、可持续的旅游精品.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李涛,江红英.西藏民俗[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2.

[3]李雅清.《中国经济时报》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氶待加强[EB/OL].(2009-08-24).http://fo.ifeng.com/zhuanti/sajia/fywh/200908/0824_424_57578.shtml.

总结:此文是一篇民俗文化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民俗引用文献:

[1] 民俗文化论文选题范文 民俗文化论文题目怎么取
[2]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选题范文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题目如何取
[3] 民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民俗文化参考文献有哪些
《基于传统文化保护视角下的西藏民俗旅游开发新探》word下载【免费】
民俗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