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

主题:师德与专业同行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5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师德专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师德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师德专业论文范文

师德与专业同行论文

目录

  1. 一、《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2. (一) 尤其注重专业理念与师德[2]
  3. (二)十分重视必备保教实践能力
  4. (三) 重视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5. (一)对“专业理念与师德”培养重视不够,师德教育的计划性、系统性不强
  6.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能力培养仍显薄弱
  7. 三、对提高高师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8. (一)高度重视师德教育,建构较完善的师德教育体系
  9. (二)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0. 师德与专业同行:教师专业标准突出师德强调学生地位

(海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00)

摘 要: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专业标准》对教师的师德和专业态度提出了特别的要求,突出强调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终身学习、自主发展能力,基于《专业标准》反思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主要存在对师德教育重视不够,实践教学仍较薄弱、教学形式方法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等问题.依据《专业标准》重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幼儿园教师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15)01-0055-06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生态海南背景下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与发展研究”(编号:QJY12501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1.丁金霞,女,湖南醴陵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政策;

2.蒋俊华,女,湖南道县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2012年2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专业标准》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指明了幼儿园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对于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由于地域的广大和发展程度的不平衡以及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在将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存在从业者尤其是师资队伍素质状况的多层次性,中专( 职高) 、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并存, 且构成金字塔型的结构.由于研究生批量地进入幼教领域目前在我国尚无法做到,本科学历的从业者就应该处于金字塔的上层,它应该在整个队伍中起带头和引领的作用,代表中国学前教育师资专业化今后的发展方向.[1]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作为当前幼儿园师资培养的前沿阵地,尤其应依据《专业标准》,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以适应高素质专业化幼教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尝试对照《专业标准》,分析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入手,探讨高等师范学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重构的问题.

一、《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幼儿园教师是对幼儿履行保育与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专业标准》正是以幼儿教师职业专业化为导向,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规定了作为专业的幼儿园教师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达到的基本素质要求.《专业标准》包含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共14个领域,62条基本要求,内容系统全面,同时也突出重点,既反映了教师职业所应具有的普遍性专业特点,又突出了幼儿园阶段教育的特殊性,体现了幼儿园教师素质的独特性,并对当前幼儿教师行业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与强调.

(一) 尤其注重专业理念与师德[2]

“专业理念与师德”在《专业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居于首要位置,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基本要求共计20条,占全部基本内容条目的32%. 可见,《专业标准》对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十分重视.专业理念与师德是教师从事保育和教育实践工作的情感和动力基础.拥有不同专业理念与师德的教师,会以不同的热情与态度对待幼儿和各项日常工作,自我发展的意识、积极性以及工作的创造性也会不同,因而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且由于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无论在体力上、智力上、价值观念上都十分不成熟的幼儿,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好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均对其影响重大,因而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教师,幼儿教师的师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将专业理念与师德居于《专业标准》之首,正体现了其“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在对专业理论与师德进行规定时,《专业标准》是将专业理念与师德作为一个大维度,合在一起来阐述的.专业理念与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而且二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专业理念与师德均是属于比较内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都比较稳定,不容易变化.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为其对教育对象、对教育工作的态度与行为,而一位教师对专业的理解和认知,尤其是对专业价值的认同,以及是否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职业道德情感.一位教师越是理解和认同自己职业的价值、意义,就越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自己的工作;一位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越正确,对教育对象及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越清晰,就越有可能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工作持有正确的态度与行为.

(二)十分重视必备保教实践能力

《专业标准》十分重视教师的保教实践能力,在十四个领域中,“专业能力”领域共有七个,占了一半,包括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能力、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的能力、支持与引导游戏活动的能力、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激励与评价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反思与发展的能力.这七个方面的能力紧紧地围绕幼儿园保教工作开展的要求,其中尤其重视教师创设与利用环境、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支持与引导游戏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将其置于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能力之前,突出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幼儿的学习以无意学习为主,他们从环境中汲取养分,蒙台梭利将之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灵”.环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学习与发展的,他指出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创设与利用环境是幼儿教师重要的能力要求,《专业标准》将其置于各项能力之首,而且尤其重视心理环境创设,强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重要性.此外,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决定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园工作需要保教结合,日常生活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实施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能力.《专业标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中,特别强调教师要具备“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能力,要有在一日生活中开展随机教育的能力以及照料幼儿日常生活、保护幼儿安全的能力.“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但幼儿游戏需要环境和条件的支撑.因此,在《专业标准》中特别强调教师应能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提供适宜的场地、材料等,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主动、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并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相反,对于弹、唱、跳、画、写等单项技能,因其只是幼儿园教师创设、利用环境、实施教育活动的基础性技能,并非保教实践能力本身,《专业标准》中没有特别提出.

(三) 重视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专业标准》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与能力.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幼儿园教育工作复杂性所决定的,是幼儿园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应然选择.这是一个快速变革的社会,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因而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把握时论文范文展与教育改革的动向,使教育适应现代社会乃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身心稚嫩却又发展迅速,且每一位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其在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不平衡的,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工作是十分精细而复杂的,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一样,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为水平、个性、能力各异幼儿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此外,终身学习也是幼儿园教师自身持续专业发展的应然选择,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因此,《专业标准》特别重视幼儿园教师终身学习与持续专业发展的能力,“终身学习”为《专业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在“专业理念与师德”和“专业能力”中均提出了对教师反思与自主发展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勤于学习,不断进取,在教育工作中应“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同时,应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从而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专业标准》反思当前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

《专业标准》是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以培养优秀幼儿园教师为目标任务的高等师范院校,其人才培养是否能较好地满足《专业标准》对人才的要求呢?笔者基于本人所任职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搜集国内高师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并与相关教师访谈等方式结合,对当前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照《专业标准》的要求,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专业理念与师德”培养重视不够,师德教育的计划性、系统性不强

虽然绝大多数高师院校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均提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目标,或者明确提出要培养“师德高尚、热爱儿童”的高素质幼教工作者,但在实践方案设计与实际培养过程中,却并未将学生的师德培养视为最重要的部分,对师德教育的重视严重不够,主要表现为:(1)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程建设十分薄弱.目前绝大多数高师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程,少数的高师院校在《专业标准》出台之后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新设置了师德教育课程,但课时数也很少,有的是每周一节,最多的也只有每周两节.在第一批“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拟立项建设课程名单”中,很多专业课都有不同层次的几所学校同时申报获得立项,而师德教育相关课程却一项也没有.目前在各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系列的高师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中,也还没有专门的师德教育教材,相关的教材也很少.与此相应的是对于师德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等的研究还很缺乏,对师德教育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也很不足,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程建设十分薄弱.(2)对师德教育缺乏完整清晰的体系建构.师德培养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不同,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师德是什么,知道在保教工作中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且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做到并且自觉、自愿地去做,涉及的主要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是一项比知识与技能培养要复杂得多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已经步入成年的大学生,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已基本定型,要植入新的东西或对原有的东西加以改变都非常不容易.因此,师德教育不是通过设置一门专门的课程就可以完成的任务,简单的说教更不能解决问题.开展师德教育,除设置专门课程外,还需要多种途径、多元方法的综合运用,需要建构一个完整清晰、内容丰富的教育体系.而在当前高师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还普遍缺乏对这种系统化师德教育的思考与尝试:首先,师德教育的目标层次不明确,总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层次,不同层次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否具有次序性,不同阶段培养的重点是什么,当前这些问题大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常用“师德高尚”笼统地概况师德教育的目标;其次,师德教育的途径单一零散,缺乏系统设计.如上所述,仅通过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程难以达到师德培养的目标,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开展师德教育.但在当前高师院校的培养中,大多是通过在专业课教育中渗透专业理念与师德的教育,师德教育的途径单一,而且这种教育往往是比较零散的,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最后,师德教育的方法简单,忽视实践、体验,实效性差.目前在师德教育的方法上,多是以简单的说教形式为主,或者辅之以讨论,因此,大多也就停留在让学生“明白道理”的层次,而比较忽视实践与体验,从道德教育“知、情、意、行”四个层面而言,大多只停留在“知”的层面,而未能上升到“情、意、行”的层面,因而,师德教育的实效性较差.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能力培养仍显薄弱

《专业标准》十分重视保教实践能力的培养.高师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之前的培养目标一直主要定位在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学科的教师、幼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及幼儿教育科研人员上, [3]因而具有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师教育体制改革后,随着论文范文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 中等幼师正在慢慢萎缩进而淡出历史舞台,因此,高师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在发生变化,从重理论轻实践到理论与实践并重,[4]甚至用实践来整合课程的培养模式,[5]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在教学计划中实践课时增加,实践基地建设得到加强,但从总体上来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仍较突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刚入职的学生往往也感觉学的理论用不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实践教学的系统化不足.大多数高师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并未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实训目标太空泛,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操作性.以本人所在的单位为例,在培养计划中从大一到大三每个学期都安排了一周的幼儿园见习,见习的内容主要是以专业课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布置一些见习作业为主,仍然是以理论学习为核心,见习主要是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未能从保教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明确每一个阶段见习的目标、重点,制定系统、合理的实践教学大纲.(2)高校与实践基地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共建共赢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实践工作的配合度低.当前实践基地建设仍以单向式推动为主,高校需要基地来配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但作为接收实习生的基地,他们很难从这样的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效益,因而往往把接收大学生来园实践当作负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沟通,往往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幼儿园不了解高校的教学计划和实训要求、实训具体内容等,而高师院校也不了解实践基地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特色等,造成实际指导过程中配合度较低.(3)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十分匮乏.往往幼儿园有经验的老师一般理论水平不是很高,而高校的专业教师则实践经验少,有的学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实践教学的双导师制,即一位理论导师,通常由高校专业教师担任,一位实践导师,通常由实践基地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担任.双导师制对于解决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匮乏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高校教师与幼儿园一线教师之间平时在一起研讨、交流的机会不多,常常会存在高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观点不一致的情况,也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教学形式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自主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培养不足

自主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是新时期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也是《专业标准》予以重点强调的.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仍多以应试教育为导向,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基本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基础能力很弱,因此,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应该成为大学培养的重点.然而当前高师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仍然是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发展意识与能力的系统培养,学生普遍缺乏好学、善学、乐学的良好学习品质,对将来持续的专业发展十分不利.这表现在:(1)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比较缺乏.当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多是由做学生工作的部门统一来做,比较缺少针对本专业的个性化的指导.虽然有的学校在学生入学时也会进行一些专业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特点、就业前景等,但多是比较零散的,缺乏针对不同阶段的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2)教学形式,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偶尔加之以课堂讨论,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自我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更不能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确立目标、自己寻找信息开展学习的能力.

三、对提高高师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专业标准》的出台,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高师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幼教人才的基地,更应率先根据《专业标准》对新时期幼教人才素质的要求,调整培养方案和策略,提高培养质量.

(一)高度重视师德教育,建构较完善的师德教育体系

师德是教师之魂,先进的专业理念和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保障.因此,在职前培养阶段就应高度重视师德教育,将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第一,应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及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新特点与新要求,制定师德教育的目标,并将目标进行分解,形成具有不同层次发展目标、不同阶段发展目标的师德教育目标体系.第二,要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一般道德发展水平,研究师德教育的合适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专门师德教育与渗透性师德教育相结合、正规师德教育与非正规师德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中的师德教育与实践教学中师德教育相结合的师德教育策略体系,尤其要重视通过渗透性的师德教育这种非正式途径,如通过学生社团活动、讲座论坛、辩论会、电影赏析等多种形式渗透师德教育的内容,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师德,注重师德教育的实践性、体验性,避免简单说教.第三,重视专门师德教育课程的建设.在师德教育体系中,专门的师德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幼儿园教师师德的意义、目标、内容及师德修养的方法等,是开展师德教育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加大专门师德课程建设的力度,如适当增加师德教育课的课时,对师德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策略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编写高质量的师德教育教材,建设师德教育资源库存等.第四,要加强师德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师德培养与一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不同,其更重视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些往往是比较内隐的,因此,对师德教育效果的评价也就应该不同于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核评价.而应该以师德教育目标及道德发展的特点为依据,建立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手段综合运用的师德教育评价体系.

(二)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学前教育工作者要求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7]《专业标准》对保教实践能力也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因此,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第一,要遵循“整体规划、融合贯通”的原则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要在培养计划制定时突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明确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互融合贯通的目标;第二,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进行整体规划,根据幼师生专业成长规律尤其是保教实践能力发展的规律明确各阶段实践教学的重点,并以此为依据,调整理论课程设置的次序与进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走向真正的整合,而不是根据理论教学的需要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第三,要遵循“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探索高校与实践基地合作共建、院园共同发展的机制.在实践基地的选择上,除了对实践基地办园理念、保教质量、师资队伍状况进行严格把关外,还应尽可能使实践基地类型、层次多样化,以利于培养学生在不同类型层次机构中开展工作的能力;搭建高校与实践基地之间资源共享、多向互动、共同发展的平台,以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教学研讨等形式加强高校教师与幼儿园一线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高师院校专业教师积累经验,也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实践指导教师.

师德与专业同行:教师专业标准突出师德强调学生地位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发展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新时期专业化的教师一定是具有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能够持续获得专业发展的教师.《专业标准》也对教师自主学习、实践反思的能力提出了特别要求.因此,高师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其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获得终身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做到“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在这方面,第一,是要加强专业教育,了解、喜欢、热爱自己的专业,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第二,要对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增强其学习的目的性与计划性;第三,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多开展专题讨论、研究性学习,并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第四,要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从注重结果评价到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尤其注重考核其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考查其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等,更好地促进其自主学习、终身发展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5):20-24.

[2] 庞丽娟,刘占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说明.中国教育报[N],2011-12-14

[3] [4]杨莉君,康丹.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2-83.

[5] 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 2006(1): 47-51.

[6] 顾明远. 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 2004(6):3-6.

[7] 杨莉君,康丹.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6(5):70-74.

Reflec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in Higher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andards(Trial)”

DING Jin-xia, JIANG Jun-hua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571100)

Abstract: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andards(Trial)(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is the national basic requirements for qualified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the main basis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training. Professional Standards puts forward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moral and professional attitude, highlighting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capacity of lifelong learning.The main problem of the curren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in higher normal preschool education lies in that attention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to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is still relatively weak, and teaching methods is against student’s ability of lifelong learning. Reconstructing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according to Professional Standards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education reform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ization.

Keywords: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andards(Trial);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for undergraduates; personnel cultivation

总结:这是一篇与师德专业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

师德与专业同行引用文献:

[1] 大学师德专业论文选题 大学师德论文标题怎样定
[2] 弘扬师德学论文题目 弘扬师德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3] 教师师德师风专业论文题目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题目哪个好
《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word下载【免费】
师德与专业同行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