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微课程的建构

主题:小学生德育活动记录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3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德育学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德育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德育学生论文范文

小学生德育活动记录论文

目录

  1. 小学生德育活动记录:广州中学提倡发掘学生德育潜能
  2. 一、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微课程的教学准备
  3. 二、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微课程的教学进程
  4. 三、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微课程的教学评价

【摘 要】构建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微课程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和整合教育技术资源,从教学准备、教学进程、教学评价三个维度,谈建构开放性、生成性的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微课程,创新德育发展思路.

【关键词】德育实践活动;微课程;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12-03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从知识传授式逐步向知识探究式转变,更注重师生的互动与反馈.笔者尝试以建构主义和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从教学活动设计到协作学习、个性化指导、教学活动评价等方面,转变传统教法,建构开放性、生成性的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微课程.

小学生德育活动记录:广州中学提倡发掘学生德育潜能

一、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微课程的教学准备

基于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教学形式和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教学目标设置、微课程录制及微活动设计,为微课教学作准备.

1. 明晰德育目标

明晰德育目标,才能准确选择课堂的学习内容.根据学习目标,我们需要分析哪些内容适合通过课堂的方式直接传递给学生,哪些内容适合通过课堂师生合作探究才能获得最佳教育效果,以避免德育实践活动的盲目性.

例如,学生道德行为的发生植根于自身的主体性认识与情感基础,是其主动选择的结果.作为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首位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对人生与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它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课堂中,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育活动应安排在活动实践中,也可通过课堂中师生的高效思维对话来实现.

而认知目标的设计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目标可分为5个领域:生活常识、社会领域、经济领域、历史领域及地理领域.在课堂中,认知目标的设置要体现德育学科的综合性,注重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以及前沿知识的交叉领域,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和领悟.

2. 微课程录制

在德育实践活动课微课程录制中,我们尝试以综合性为基础,用六大板块组建微课的基本框架,使学生拥有“更加聚焦的学习过程”.首先,重视活动单元设计.根据德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微课设计为“健康成长”“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认识国家”“共同世界”6个板块.其次,各板块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难度,细化为“活动组”,并针对“活动组”进行课前微视频录制.同时,缩减单个视频的长度,使微课设计精细且有针对性,便于学生观看理解并对其内容进行更深入地思考,践行微型学习、生活学习与碎片化学习.

为提升微课程的创造性、情境性,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实景录制,让学生成为微课的主人公,并要注意用语、巧用案例、以例言知.为提供更全面的微课材料,教师可借助微博、微信及互联网等媒介搜寻教学资源,以备学生选择.同时,针对不同年级设计不同内容难度的微课,做到“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3. 微活动设计

知行统一是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目标可通过德育微活动落实.教师应坚持生活性、综合性原则,设计各种课后德育实践活动任务,并在每一阶段的微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参与情况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汇总表彰,起到鼓励与监督作用.微活动用于学生完成课程之后,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参与微活动不仅是形式上的参与,更要体现情感、态度上的参与.所谓“一分活动,三分讨论与分享”,教师不仅要关注活动是否得以圆满进行,更要关注学生是否深刻地“卷入”活动,是否将道德体验、道德探究、情感表达视为一个整体.

可针对微活动任务的不同知识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本体类知识可以创设情景化实践活动任务;认知类知识可创设真实性任务或面向真实世界、真实问题的假设性任务;现象类知识可以创设交流性、分享类或协作类任务.”根据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中具体活动内容的不同,可将微活动任务分为参观访问式、社区服务式、活动表演式、联谊竞赛式、综合式活动等.

二、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微课程的教学进程

1. 组建德育践行小组,德育回归生活

学生完成学习后,可以基本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但此时,这些学习内容仍然是孤立的、与现实相分离的、不具现实效用的惰性认知.要把这些内容转变为学生的德性与德行,还需落实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组建德育践行小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小组以3至4人为宜,学生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获得经验与体验.

对于学生来说,践行探究学习需要一定的知识底蕴和能力基础.因此,小组活动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人、事、物,及可能产生的系列问题,据此设计活动,以回归到德育生活化的本源.例如,小学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会开始感受规则的制约.为此,教师在组织“生活中的规则”(人教版三年级)学习时,有意将课间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将游戏中由于学生不遵守规则而导致游戏无法继续的问题,在课上与学生一同讨论,重温课堂中学到的规则概念,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

2. 创设多元课堂互动,内化学习内容

重视课堂环境创设,渗透隐性德育.在德育实践活动课堂中,班级就是一个“德育场”,教室的布置、教师的言行、班级的气氛等都是隐性德育的体现.除了传统的张贴格言与板报设计外,教师还可在德育实践活动课堂讨论中,将教室布置成家庭或咖啡屋,配以垫子、抱枕、鲜花、彩笔,甚至添加一点轻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谈谈心”,让品德教育更贴近生活.同时,讨论中教师的言行与集体舆论产生的班风也会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行为.而良好道德气氛的建立需要老师的言传身教、论文范文精神以及对班级团体舆论的正确导向.

德育话题以小见大,深入生活.传统的德育课堂倾向于“大课堂”,不仅参与人数众多,教授内容更是过于抽象与宏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教师如果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知学生,必然难以引发情感共鸣.而应从生活细节与身边小事入手,让学生领悟到,爱国不仅指向维护祖国统一、同仇敌忾、抵抗外辱,更指向关爱学校的一草一木、升旗庄重、努力学习等.德育实践活动课堂要为解决教学中的“小问题”而开发,以“德育生活化”为宗旨,遵循生成性目标.教师可围绕一个“知识点”,在学生的“已知”中发掘与探寻“未知”,通过合作探究与实践获得“新知”,设计不同的课堂讨论形式,基于问题学习,基于情境学习,基于案例学习.

小组讨论与班级特色活动相结合.传统的课堂讨论,小组成员在一次话题中多是固定不变动的.这样的讨论只能达成“小组合作”而非“全班交流”,尽管随后的分组汇报会展示各组成果,但学生更易于对自己亲身参与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德育课堂讨论可采用“世界咖啡”的形式,四人一桌为一小组,围绕课堂问题进行10分钟讨论;每一轮结束后,一名同学仍留在此桌当主持人,其余三人分散到其他桌子.主持人欢迎新的参与者并与他们分享此前的讨论精华,新参与者则叙述带来的话题线索,展开更进一步的讨论.教师可根据话题的难易程度安排多轮讨论,在最后一轮,初始小组集合在一起,分享并探究自身的领悟与学习结果,并以图片或图表等方式,展示小组智慧.在此期间,教师从讲台走到组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火花,采用鼓励、追问等形式,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实现全班互动.

此外,教师还可将情景剧、辩论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带入课堂,针对具体的德育内容设计具有班级特色的课堂活动.例如,“我们的共同世界”模块的学习,可让班级开展“国际联合会大会”.学生通过微课程学习与课下搜集资料,自行组织大会.学生扮演各国代表,并提出自己的议题,如环境保护、疾病预防、文化传承与民俗展示等.针对各组不同的议题,教师可在后续的“联合国大会”上引导学生互动讨论.

三、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微课程的教学评价

课后评价与课前准备是无缝衔接在一起的,其教学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繁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课后,教师结合学生参与课程、践行小活动的成果以及课堂讨论交流的情况,针对具体学习内容给予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每一阶段完成学习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并以内容独特的报告或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予以呈现,从而提供个别化的矫正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哪些道德行为是自己已经掌握和践行的,哪些尚需努力.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确定下节课的探究问题.

1. 组建多元连续性评价体系

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塑造人内心世界之真、善、美的课程,将生活的过程视为道德生成的过程.因此,评价也必然是生活的、连续的,无法量化评价一个在不断成长与变化的儿童.德育实践活动课堂评价,应从多维度入手,组建多元连续性评价体系.

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学习体验,如举行展览会、报告会、辩论会、小型比赛等;另一方面,教师不但要注意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通过建立学生德育档案,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其内容涉及学生独立学习微课程、践行活动中的表现、学习计划与时间安排、结果表达与成果展示等.学习过程评价强调学生在生活道德场域中的各种原始数据、活动记录表、访谈表、反思日记等内容中的表现,如栽培植物、养育动物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如果评价侧重于学生对植物成长周期的认知,而非关注学生后续的培育结果,就放弃了一个极佳的生命教育机会.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可从学生的观察记录、日记等入手,根据学生的记录表达,给予适当的反馈评语,从师生的日记对话中,提升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关爱,锻炼其坚持观察并记录的毅力.这样的连续性评价远远超越了认识植物生长周期本身的教学价值.

2. 开设在线小组互评平台

德育课堂评价体系是多维度、多方式的,评价主体不再单纯是教师,还包括学生、同伴及家长等,尤其是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可在课后开设在线小组互评平台,让学生自由表达与相互交流,通过思维碰撞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与过程的反思,实现学生互评.在线互评的结果会直接反映在课堂上,并成为课堂互动的重点.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提升教学针对性,还有助于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注重自身的德行.学生互评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在互评中促进双方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差异内评价的良好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文萃,郑航.品德与社会翻转课堂教学建构[J].中小学德育,2015,(5):25-28.

[2] 卢强.课程学习活动设计重审活动理论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12,(9):95-101.

[3] 何颖.主题事件学习:品社课的新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5,(2):85-87.

[4] 刘光照.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新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4,(22):96.

[5] 武宜娟.品德与社会课程结构的特点及其改进与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3,(22):61-66.

(编辑:张 婕)

总结:主要论述了德育学生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小学生德育活动记录引用文献:

[1] 小学生德育论文选题范文 小学生德育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2] 容易写的小学生德育工作论文选题 小学生德育工作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3] 小学生德育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生德育教育专业论文题目如何拟
《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微课程的建构》word下载【免费】
小学生德育活动记录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