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王小波后现代主义写作的价值追求

主题:日本芽衣小说红线txt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7

简介:关于小说红线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小说红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小说红线论文范文

日本芽衣小说红线txt论文

目录

  1. 1.王小波小说创作的“潜文本”
  2. 日本芽衣小说红线txt:纯爱小说《红线》触动心底的柔情_魅族_720x480
  3. 2.王小波小说艺术的后现代性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29)

摘 要:王小波的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事件.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王小波的小说文本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本文主要分析了王小波小说后现代特征形成的原因、小说具体的后现代特征表现及这种小说美学所构成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王小波;后现代;价值追求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2)12-0024-02

中国当代文坛中后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一些先锋作家那里.后现代主义对于中国文坛来说,是个泊来品.它是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的产物,正式出现在西方的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主要包括垮掉的一代、新小说、黑色幽默、元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流派.

王小波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文坛的一匹黑马.在他生前,主要是以他的杂文写作为中国大陆的知识界所推崇.而他毕生所追求的小说艺术、想象的乐趣却并未引起中国主流文坛的注意.这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智者的宿命.

1.王小波小说创作的“潜文本”

“潜文本”是指一个写作者进行创作时的人生经验和艺术传承.

王小波的人生经验

日本芽衣小说红线txt:纯爱小说《红线》触动心底的柔情_魅族_720x480

王小波生于1952年,在北京的教育部大院中长到17岁.1969年,在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他离开北京,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两年后,因患急性肝炎,被批准回到北京.因没有户口无法就业,他就一直呆在家里养病读书.1974年,他前往山东牟平插队,曾担任民办教师.1975年,王小波按政策回到北京,由街道安排在户口所在地附近的工厂工作.1978年参加高考,考取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商论文范文专业.1984年,王小波留学美国,在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4年后,王小波回国,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1992年,王小波辞去教职, 专事写作,成为中国早期的一名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0日,王小波因突发心脏病在北京病逝.从1992年到1997年,是王小波个人写作的高峰,也是他引起国内知识界和民众关注的5年.在这5年的写作中,王小波主要是以他思想的深度、犀利的文笔引起了国人的注意.而他大量的文学创作却并未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智者,王小波在他的杂文中关注了哪些事情引起了知识界的反响呢?从王小波简短的履历中,我们看到,他经历了二十世纪后半叶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论文范文、知青运动、高考、留学.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对这些重要的事件有着非常严肃的反思.这些构成他生命事件的经历也就成了他进行写作的动因和素材.他的所有文字都是他对生命和存在的哲理性的反思.这些反思在一种开阔的中外文化基础上展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国民性的认知,也有对当代中国热点现象的剖析,此类内容主要体现在王小波发表于《光明日报》、《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中华读书报》等知名报纸刊物上的随笔和杂文.这类文章文笔活泼睿智,观点犀利深刻.许多读者知道王小波,就是从阅读这些文章开始的.而且这些文章也为王小波赢得了在中国知识界的声誉.最为典型的事件便是王小波1997年4月去世后,很快在1998年6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 《不再沉默-人文学者论王小波》的书.文中的作者是来自各个不同领域的知名知识分子,他们中有的是学者,有的是社会学家,有的是经济学家,不一而足.但他们对王小波文章中所体现的智性和知识分子所担当的社会责任是充分肯定的.1992年后,中国社会的商业性因素日渐突出,社会开始呈现出多元的价值取向.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王小波的随笔杂文关怀的是中国当代的精神文化现象,秉承的仍然是“五四”文学的遗产,接续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思索,体现了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

王小波的艺术师承

智性文章只是王小波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之一.他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事业追求--文学创作.他认为那是一种想象的快乐,是为无趣的、程式化的日常生存注入趣味的一项快乐的工作.“最近十年来中国有过小说热、诗歌热、文化热,无论哪一种热都会导致大量的人投身写作,别人常把我看成此类人士中的一个,并且告诫我说,现在都是什么年月了,你还写小说(言下之意是眼下是经商热,我该下海经商了)?但是我的情形不一样.前三种热发生时,我正在美国念书,丝毫没有受到感染.我们家的家训是不准孩子学文科,一律去学理工.因为这些缘故,立志写作在我身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反熵过程.写作是个笼统的字眼,还要看写什么东西.写畅销小说、爱情小诗等等热门东西,应该列入熵增过程之列.我写的东西一点不热门,不但挣不了钱,有时还要倒贴一些.严肃作家的‘严肃’二字,就该做如此理解.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我为什么要写作》?--《时代三部曲》总序》)[1]王小波还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2] 从这两段文字,我们可以鲜明地了解到,在社会已经开始向经济生活倾斜时,王小波始终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放在严肃文学(纯文学)的创作上.他把这种充满想象的作品世界作为无奈的现实的补充,从而构筑起一个诗意的世界.这个虚构的世界体现出了高度的精神自由.那么,作为一个创作者,哪些文本的写作影响着王小波呢?对于这个追问,王小波直言不讳地报出了自己的师门.在《我的师承》中,王小波明确地表示,在现代汉语的运用上,他受影响最深的是查良铮先生、王道乾先生、傅雷先生、汝龙先生,所接受的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是杜拉斯(法国)、米兰·昆德拉(捷克)和卡尔维诺(意大利).[3]在王小波其他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小说创作还受到萧伯纳(英国)、乔治·奥威尔(英国)、图尼埃尔(法国) 和尤瑟纳尔(法国)的影响.这些语言文字的熏陶、文学感觉的训练,加上王小波所接受的罗素等人的自由理性精神,作用于王小波所经历的中国论文范文期间的苦难历史,共同构筑了王小波的小说世界.

 

2.王小波小说艺术的后现代性

从王小波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师承来看,他的小说世界是他运用后现代的叙事手法对论文范文、知青经历的反思和呈现.王小波对叙事一向痴迷.他执意要创建一个充满诗意的文本世界来烛照现实人生.

对文坛权威话语的解构

“后现代主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反叛性与解构性.所谓解构性,就是对既已形成的各种权威性的传统观念、理论范式、原则规范等等,加以怀疑、批判、否定、颠覆、拆解,试图为新的认知和思想理论观念的建立开辟新的空间与途径,这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哲学立场.”[4]我们说王小波的小说写作具有后现代性,首先是从他对“论文范文、知青”话语书写的反叛与解构上来认识.

对论文范文和知青生活的书写,是中国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许多像王小波一样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作家进行创作时的一个情结.因为那个年代对于他们来说正是人生中理想、论文范文飞扬的时期.王小波的小说被人们注意之前,在当代文坛上已经出现过了“伤痕文学”和“知青文学”,代表作品如卢论文范文的《伤痕》、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梁晓声的“北大荒文学”等.这些作品对论文范文和知青生活的叙写,采用的是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作品世界或是对现实的控诉(如《伤痕》、《本次列车终点》),或是青春理想对现实苦难的超越(如“北大荒文学”).这已构成了当代文坛对论文范文和知青生活书写的权威话语.与之形成对照,在王小波的小说创作中,他采取的叙事出发点是反思的、批判的、戏谑的,他的文本世界也就迥异于文坛的权威话语.如他的小说《黄金时代》.小说写的是知青王二在云南插队时的生活.作品呈现的是知青生活中的苦难与荒谬.小说中写到的开批斗会与写交代材料,这在论文范文、知青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但王小波却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叙事角度.他在小说中以王二和队医陈清扬之间的*故事为切入点,以最纯洁、自然的*来映衬习俗的虚伪和人性的扭曲.小说文本世界中,王二和陈清扬之间的*是自然的、发乎本性的.那个年代的云南农村,性既是道德禁忌,又是人们窥视谈论的乐土.陈清扬就是因为虽然结了婚却依然非常漂亮,即被称为破鞋.陈清扬陷于极度的苦闷之中却无法辩驳.于是王二告诉陈清扬,“假如你不想当破鞋,就要把脸弄黑,把论文范文弄下垂,以后别人就不说你是破鞋.当然这样很吃亏,假如你不想吃亏,就该去偷个汉来.这样你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个破鞋.别人没有义务先弄明白你是否偷汉再决定是否管你叫破鞋.你倒有义务叫别人无法叫你破鞋.”[5]王二的话虽然没有道理,却是对那种动辄扣帽子、搞批斗的生存环境的嘲讽和反抗.于是,在这种生存环境中,王二和陈清扬之间产生了“伟大的友谊”,高压的政治和道德环境,促成了他们之间最自然、最性情的*.二十年后,(他们早已各自返城),陈清扬说,“那也是她的黄金时代.虽然被人称做破鞋,但是她是清白无辜.她到现在还是无辜的.”“我们有伟大友谊,一起逃亡,一起出斗争差,过了二十年又见面.”“她不知道为什么人家要把她发到云南那个荒凉的地方,也不知为什么又放她回来.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把她押上台去斗争,也不知道为什么又说她不是破鞋,把写好的材料又抽出来.这些事有过各种解释,但没有一种她能听懂.她是如此无知,所以她无罪.”[6]生活被抛入荒谬和痛苦之中,王二和陈清扬以自然、本性加以反抗,他们的行为即是爱、是美.知青生活中的愚昧、专制被王小波以“另类”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文本的狂欢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文本的狂欢性.王小波文本的狂欢性特征体现在他对前人作品的戏仿与改写上.王小波的第一部小说集《唐人故事》即是建立在对唐代传奇的改写之上.《时代三部曲·青铜时代》是这种狂欢体的成熟.我们以其中的《万寿寺》为分析的文本.小说《万寿寺》涉及到了三个文本:莫迪阿诺的小说《暗店街》、身为万寿寺历史研究所工作人员“我”的手稿以及唐传奇中的《红线传》.莫迪阿诺的《暗店街》是一个失忆和寻找身份的故事;“我”在一次车祸中失忆,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失忆之前写的手稿成了“我”找回自己的凭据.我阅读手稿、修改手稿、续论文范文稿.手稿的内容又带出了唐传奇《红线传》;在唐传奇《红线传》中,红线是潞州节度使薛嵩家的一名婢女,懂音乐、通诗书,薛嵩让她管理各种文书.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想要造反,吞并潞州.薛嵩没有确凿证据,不敢轻举妄动,十分焦虑.于是红线夜入田宅,没有杀伤一个人,只取了田承嗣床头的金盒而回.薛嵩把金盒退还给了田承嗣以示警戒.红线成功地化解了薛嵩的危险.在王小波的《万寿寺》中,小说文本世界的展开是与《红线传》的互文.在“我”所写作的文稿中,主要是两个地点:湘西凤凰寨和长安城.虽然“我”的手稿中也出现了薛嵩、田承嗣和红线,但是他们与《红线传》中的主人公已然大相径庭.在“我”的手稿中,薛嵩先是生活在长安城里,后来为了给大唐开疆拓土,他带领一些散兵游勇到了湘西,建了凤凰寨.唐传奇中的堂堂节度使,在“我”的手稿中的功业追求是失败的,同时也是荒诞可笑的.手稿中的红线也从唐传奇中带有神秘色彩、知书识理的女官变身为一个刁蛮可爱、天真野性的苗家少女.手稿中也安排了一次由田承嗣派出的一次对薛嵩的刺杀,但根本没有唐传奇中的政治野心,整个刺杀过程闹哄哄沦为了一场滑稽剧.

文本的狂欢性的另一个鲜明的体现是王小波对叙事本身的痴迷.王小波认为小说世界是一个自由的想像世界,是充满诗意的存在,是与平庸现实形成根本对照的有趣的存在.所以,小说世界中也就充满了无数可能性.小说的叙事也就是对这种无数可能性的探求与展现,小说创作的价值追求便不再是传统现实主义作品所给定的一种价值核心,而是多元的存在.我们仍以《万寿寺》为例.在《万寿寺》中,王小波的叙事开启了多种可能性.关于薛嵩、红线、刺客、两个论文范文,他们的身份在叙事展开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作者多次让叙事“重新开始”,整个故事文本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个想像自由转换的多重话语.而一旦回归到现实,想像的自由结束了,小说也就结束了,正如《万寿寺》的结尾“明天早上,我就要走上前往湘西凤凰寨的不归路.薛嵩要到那里和红线汇合,我要回到万寿寺和白衣女人汇合.长安城里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7]

王小波的小说创作无论是他自觉的艺术追求,还是小说文本的存在本身,都向读者打开了一个自由知识分子充满大胆想像的艺术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小波后现代主义写作(上接第25页)的价值追求本身便是自由.

参考文献:

[1]王小波.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我为什么要写作?[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1.

[2]王小波.时代三部曲·青铜时代[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246.

[3]王小波.时代三部曲·青铜时代·序·我的师承[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3-6.

[4]赖大仁.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文艺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2007,(11)

[5][6]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 [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4,45-46.

[7]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青铜时代[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246-247

总结:这篇小说红线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日本芽衣小说红线txt引用文献:

[1]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专业论文选题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论文题目怎样取
[2] 热门历史小说论文选题 历史小说论文题目哪个好
[3] 文学小说学论文题目 文学小说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王小波后现代主义写作的价值追求》word下载【免费】
日本芽衣小说红线txt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