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辨证看待网络传播的利弊

主题:百万公众网络在线测试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3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网络公众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网络公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网络公众论文范文

百万公众网络在线测试论文

目录

  1. 一、网络传播,为营造舆论环境聚集正能量
  2. 二、有待完善的网络传播
  3. 百万公众网络在线测试:网络安全周公众展唤醒普通用户安全意识

【关键字】网络传播 舆论监督 话语论文范文

细数近年通过网络媒体最先论文范文的新闻事件,包括“房爷”周伟思、“表哥”杨达才、不雅视频主角雷政富、“90后女副局长”王茜、毒胶囊、虐童老师颜艳红等,事件内容涵盖教育、经济、政治、生活等方方面面.事实表明,网络舆论作为推动舆论监督的新力量,其监督效果与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过传统新闻媒介.

百万公众网络在线测试:网络安全周公众展唤醒普通用户安全意识

一、网络传播,为营造舆论环境聚集正能量

研究显示,“媒体对冲突类型的选择,经济性冲突最常被报道,其次是社会性冲突,与公权力直接关联的政治学冲突最少被选择.”①网络媒介的开放性、平等性以及交互性等特点,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亲身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交流平台.众所周知,大众传播媒介自发展初始就是作为供公众“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②.传播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曾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媒介的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各部分以适应环境,一代代传承社会遗产.③然而,大众媒介在发展的过程中却被政治因素、经济利益等干扰削弱了公共性,沦为某些利益群体的工具.但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人们重新感受到大众传播媒介监视环境的威力.有学者指出,“中国迅速崛起的网络媒体,在为外部世界提供了一个*中国的窗口的同时,更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参政议政、表达心声、申诉冤屈的场所和畅所欲言的空间,营造了一个特殊的舆论环境.”④

第一、传受双方互动性增强.美国媒体研究学者迈克尔·舒德森说过,“电视新闻到底来自何处呢?并非空穴来风,亦非来自于记者,而是来自既有的、论文范文的新闻来源.”⑤传统新闻媒介的记者、编辑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角度一般都是与政治、经济集团保持高度一致的,新闻从业人员的价值判断往往要屈从于政治意识形态.因此,人们接触到的新闻信息往往都是经过层层把关、筛选之后的产物.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突破了传统媒体在传播渠道上的传受双方固定的模式,改变了传受双方身份的限制.这种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人发布信息的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传统媒体人在信息编码时所受的结构性压力的束缚.

第二、受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增多.2012年9月,苏州“秋裤门”引发网友热议.互联网作为一个及时交流互动平台,可以快速收到反馈信息,方便公众的交流互动.尤其是社交网络的发展,论坛的崛起.在这个“全民传播”的时代,公众早已习惯并热衷于通过互联网进行公共交谈活动,公众从最初的被动接受议题转变成主动出击制造话题,在话语权的把握上有了质的飞跃.

第三、网络舆论监督力度加大.公众舆论不仅是给政府施压,让一切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哈贝马斯曾提出在公共领域范围内公民之间享有平等公开的交流互动过程,通过这种互动过程最终可以形成公众舆论.论文范文在2008年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提出“利误论”⑥,即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大众传播媒介作为舆论监督工具,是对党和政府在公共决策制定、实施过程中,确保信息公开、透明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舆论监督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监督,它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Web2.0时代,网络平台的互动性使得受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提高,公众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明显增多,舆论监督力度加大.网络传播是一种全民参与式的、自下而上的、多层次开放型传播方式.

网民是异质的、松散的,分布在全国各地,并且规模庞大.也许他们之间在地理位置上是疏离的,但是对核心议题的关注却是一样的,尤其是那些关乎切身利益的议题.这些议题又将松散分布的网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引导舆论实现舆论监督的作用.

二、有待完善的网络传播

虽然网络世界精彩纷呈,新鲜议题时时更新,却也呈现不少问题.近年来有网络谣言引发的新闻也给社会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包括2011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导致4人遇难、2011年“皮革奶粉”传闻导致中国国产乳制品严重受挫,销量大幅下降、2011年日本海啸引发的中国人“抢盐风潮”等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社会安定,也让中国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需要不断完善.

首先,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与匿名性让激进分子见缝插针.作为网络传播公共表达的主体——网民,并非作为公民的真实身份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从严格意义上说,至少在目前,网民并不完全具有确切的法律意义,网民在网络上的参政身份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或者说对其身份的界定是难以确定的,而且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并未被明确的法律所赋予,这是公民与网民的重要区别之一.”⑦虽然各大社交网站已经要求实名制认证才能进行注册并发表言论,但是“实名制”的要求不带强制性,公众最终以何种身份进入网络传播世界仍旧依照网民的个人意愿而定.个人、企业、群体等的权益和名誉经常遭受到网络不实信息的损害.艾瑟·戴森曾指出:“数字化的世界是一片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⑧

其次,低准入门槛,信息接收依旧存在顺序差.“知识沟”贯穿整个网络传播链:普通网民对于新资讯的接受速度落后于精英群体,新信息在网络传播中的广度又与传播者的身份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网民对历史、国情、文化传统的了解限于自身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中权利意识、政治法制观念不够明确的条件下,这种私人角色对于公共话题的讨论大多是从私人经验出发进行公开批判.这种私人体验对于整个公共事务的适用性也是有限的,尽管网民想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却很难超越个体或少数集体利益的局限性.”⑨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中提到自最初形成的文化公共领域起,处于公共交往中的公众已带有批判性.虽然说网络媒体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和辩论的场所,但是批判精神作为实现论文范文的必备条件,却由于网络媒体的包容性特点,无法普及到全体网民身上.所以说,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公共交往平台,但是交往主体的性质却始终存在天然缺陷.“‘一眼的讯息适用于全体’只是理想.”⑩

第三,看似开放的网络却充满“人为因素”.网络媒介信息海量储存,方便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不用担心版面或者播出时间的限制;电子图书馆、RSS等网络资料库的建立,方便受众随时查阅、订阅所需资讯.多媒体技术的便利性似乎让人以为网络媒体并没有对每日议题进行设置,其实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功能是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操控受众.虽然网络媒体的资料是海量储藏,但是储藏的内容仍旧是由专业媒体人所决定,那些不利于某一利益群体或者政治集团的信息总会被刻意的删除.最终网民获取的信息,只不过是媒介筛选后的结果.

综上所述,网络传播是把双刃剑,网络媒介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只是被操纵它的人赋予了人的情感,网络世界的乱象丛生并不完全是互联网络技术的缺陷,但网络媒介总体发展趋势是乐观的.

第一,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低准入门槛曾带来许多诟病,但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诟病逐渐转变成一种激励机制,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和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试图通过互联网络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网络世界让政府和公众听到了多元声音,看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极乐与贫苦,感受到民众开放的思维方式以及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第二,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正在加强.在信息传播全球化时代,必须尊重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只有充分体恤民意才能完善论文范文制度.不同知识群体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语言使用技巧都各有特色,只有做到包容不同的话语声音,才能让公众享有平等的话语权.正如哈贝马斯所说:“本来意义上的公共性是一种论文范文原则,这倒不是因为有了公共性,每个人一般都有平等的机会表达其个人倾向、愿望和信念——即意见;只有当这些个人意见通过公共批判而变成公众舆论时,公共性才能实现.”⑾哈贝马斯对于社会公共交往互动的实现,从来都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话语论文范文本质就是一种协商论文范文.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政府部门也应该带着一颗包容的心面对来自互联网的各类信息,积极参与、应对每一个突发性事件,保证信息公开透明,让公众享有知情权与参与权.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论文范文建设,才能驶向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康庄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①夏倩芳、王艳,《“风险规避”逻辑下的新闻报道常规》,《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4)

②The Commission on Freedom of the Press,A Free and Responsible P-

res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7

③[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士·坦卡德 著,郭镇之 主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76

④王润泽、丁学梅,《互联网:民意表达新通道》,《国际新闻界》,2004(4)

⑤[英]詹姆斯·库兰、[美]米切尔·古尔维奇 编,杨击 译:《大众媒介与社会》,论文范文出版社,2006:174

⑥论文范文:《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6-21

⑦李斌,《论网络政治中的政治主体》,《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6)

⑧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海南出版社,1998:17

⑨胡玲,《网络的公共表达与话语论文范文》,《当代传播》,2009(5)

⑩陈力丹,《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国际新闻界》,1998(6)

⑾[德、哈贝马斯 著,曹卫东、王晓珏、刘北城、宋伟杰 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252

(作者: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传播学201*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总结:本文关于网络公众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百万公众网络在线测试引用文献:

[1] 主站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在线测试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5000字
[2] 论文相似度在线测试
[3] 网络在线测系统开题报告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辨证看待网络传播的利弊》word下载【免费】
百万公众网络在线测试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