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其对高校教育教学——基于浙江省4届毕业生的实证调查

主题:就业质量报告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2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就业质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就业质量方面论文范文。

就业质量论文范文

就业质量报告论文

目录

  1. 就业质量报告:该用什么衡量高校就业质量[中国教育报道]
  2. 一、调查概况
  3. (一)调查方式
  4. (二)调查时间、对象、样本情况
  5. (三)数据处理说明
  6. 二、就业质量的内涵
  7. 三、就业质量基本情况
  8. (一)就业机会
  9. (二)就业时间成本
  10. (三)工资待遇水平
  11. (四)社保待遇
  12. (五)专业对口率
  13. (六)就业地区流向
  14. 三、建议与启示
  15. (一)充分认识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意义,未雨绸缪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16. (二)建立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及专业规模的机制,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造条件
  17.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针对生源变化情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法、学法改革,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
  18. (五)针对毕业生面临的新情况及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区流向的新特点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行针对性指导

摘 要: 就业质量是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浙江省2011~2014届毕业一年后的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统计数据清晰地量化描述了近年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针对调查数据所体现的问题,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更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及专业规模,根据学生特点深化教法学法改革,有针对性地完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等.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建议;浙江省;就业机会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6)04-0100-06

收稿日期:2016-03-03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浙江省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及人才培养改进策略研究——基于4届毕业生的调查分析”(14JDZJ01YB).

作者简介:王向东(1979- ),男,湖南长沙人,教育学博士,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关注点逐步由“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转移至“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1],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矛盾开始由提高就业数量转为提升就业质量,国家、社会及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就业质量,就业质量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2].近年来,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在哪些就业指标上存在优势或不足?如何有效提升我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为对上述情况有准确把握,浙江省教育厅组织对浙江省毕业一年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连续4年的深入调查.

就业质量报告:该用什么衡量高校就业质量[中国教育报道]

一、调查概况

(一)调查方式

本调查由毕业生在网络上进行问卷作答并通过系统自动汇总统计作答结果.具体方式是:首先,调查系统向毕业一年后的浙江省所有大学毕业生个人邮箱发送带有问卷链接的邀请信,然后再通过邮件、短信、微信、论文范文、电话等诸多方式多次提醒毕业生打开个人邮箱中的邮件,点击邮件中的链接进行网络问卷作答.

(二)调查时间、对象、样本情况

调查对象包括浙江省103所高校的全部2011~2014届的毕业生.调查回收的问卷及有效问卷占调查样本的百分比见下表:

(三)数据处理说明

教育部的就业率统计口径中将受雇工作、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升学和参军、支教、支农、支医等毕业生视为就业毕业生,但本文中所论及的就业质量主要针对受雇部分的毕业生.

二、就业质量的内涵

就业质量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从美国的“工作生活质量”到国际劳工组织的“体面劳动”、欧盟的“工作质量”和近期的“高质量就业”,就业质量的概念在不断深化[3],但至今其内涵尚未达成一致结论.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认识到:就业质量是就业结果的综合性评价指标,是一个主客观相结合的概念,既要反映客观的就业状态,又要体现就业主体的主观感受[4].具体而言,反映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客观指标有:就业机会、工作地点、工作的声望、薪酬福利、保障指数、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职业发展前景等;反映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观条件有就业大学生个人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1].鉴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的可能性,本文在国内外学术界对就业质量评价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可比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5],同时考虑到网络调查的实际情况,选择就业机会、就业时间、薪酬水平、就业单位性质、专业对口率、社保待遇、学生个人就业满意度、就业地区流向等指标来测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些指标基本上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

三、就业质量基本情况

如果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反映的是就业在数量上的多少,那么就业质量反映的就是就业岗位在质量上的优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办学水平.

(一)就业机会

对就业质量来说,只有在数量的基础上谈质量才有意义.就业机会实际是指毕业生获得工作机会的可能性,它是谈论就业质量的前提.就业率是用来衡量就业机会的指标,可揭示有多少比例的毕业生可获得工作.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2011~2014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均在96%以上,历年就业率及类型分布见表2.

表2 浙江省高校2011~2014届毕业生职业发展类型比较

届别受雇工作(含参军、

支教、支医等)自主

创业自由

职业升学

深造尚在

待业

2011届82.4%3.8%2.6%7.0%4.2%

2012届81.9%4.4%2.5%7.4%3.7%

2013届81.9%4.6%2.9%6.8%3.8%

2014届81.9%5.0%3.1%6.2%3.7%

注:1.自由职业指没领取营业执照,依靠个人劳动获得报酬的

职业状态.

  2.就业率样本人群以参加并全部完成本项调查的毕业生

人数为准.

(二)就业时间成本

就业时间成本指高校毕业生开始求职到签订真实的就业三方协议或落实真实的全职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就业时间成本可以反映高校毕业生的“畅销”程度.高校毕业生毕业离校时间均在当年7月1号前,本研究也将7月1号作为毕业生就业时间的节点进行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2013届、2014届毕业生在离校前落实全职工作的人数比例较前两届有明显降低,毕业生就业时间成本升高.

表3 浙江省高校2011~2014届毕业生离校前落实工作的比例比较(全省、本科、高职高专)

 2011届2012届2013届2014届

全省66.6%62.1%54.5%55.0%

本科65.7%61.1%51.7%52.6%

高职高专67.4%63.2%57.8%57.7%

(三)工资待遇水平

工资待遇水平是社会对大学生认可程度的体现,也是大学毕业生对社会贡献的反映,更是大学生自身价值实现的表现,它是衡量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从侧面反映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个人素质.本文所指月收入含工资、奖金、提成、住房公积金及其它各类补贴等折算论文范文,平均月收入指毕业一年后每月工作收入的平均值.数据显示,浙江省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呈增长趋势,2014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3618元,高于2013届同期363元,2012届同期447元,2011届同期709元.本专科相比,本科院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均高于高职院校的相应水平(见表4).

表4 浙江省高校2011~2014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比较

 2011届2012届2013届2014届

全省2909317132553618

本科3106341234553806

高职高专2713288330183404

(四)社保待遇

社会保险可为劳动者遭遇劳动风险时提供补偿和帮助,是福利待遇的延伸,它对于毕业生安心工作、发挥潜能有重要影响,因此,社保待遇是衡量就业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6].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并不是所有就业单位都会给员工交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公积金等在内的“五险一金”,由于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层次的不同,其享受的社会保险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工作单位社保健全的程度也可反映毕业生就业的质量.根据研究需要,社保待遇的调查包括“有五险一金”、“没有五险一金但有三险及以上”、“什么都没有”三个选项.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省高校2011~2014届毕业生中享受到社保待遇的比例均超过85%.本科毕业生享受的社保待遇水平远高于高职高专毕业生(见表5).

(五)专业对口率

专业对口指毕业生所从事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类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的覆盖岗位群基本一致.它可检验高校专业设置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程度,反映着毕业生是否学非所用.专业对口率是就业质量的重要组成内容[7].专业对口有利于毕业生职业能力发挥及职业生涯发展,也是高校专业性人才培养社会效用体现的标志.高校毕业生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意味着国家对其大学培养耗费的成本没有白费,毕业生毕业后能学以致用,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8].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对所招聘的人才会有一定的专业、学科要求,毕业生自身也会寻找与自身专业相对口的工作岗位.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省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不高且近年受雇工作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的对口情况无明显变化(见表6).

(六)就业地区流向

就业地域一直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就业地区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便利的生活环境、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都直接吸引着大学毕业生,也间接决定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本调查根据中国地区行政划分设置了“省会城市或发达的地级市”、“普通地级市”、“县级市”、“乡镇”、“农村”五个选项.调查结果显示,2011~2014届受雇工作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分布无明显变化,选择在省会城市或地、县级市就业的占绝大多数(见表7).

表7 浙江省高校2011~2014届受雇工作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区比较

2014届2013届2012届2011届

省会城市或

发达的地级市38.9%39.1%39.3%40.1%

普通地级市21.1%22.8%22.8%22.4%

县级市28.5%25.9%26.0%26.0%

乡镇10.2%10.8%10.7%10.4%

农村1.2%1.4%1.2%1.2%

(七)就业单位性质

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他们要综合考虑收入、保障、平台等因素.一般而言,在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大企业或跨国外企中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有全面的社保,可享受到各种福利,工作稳定、地位较高.因此,不管是毕业生家长,还是大学生本人都乐意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跨国外企中工作,在不能进入上述单位后才无奈地选择在小规模私营企业就业,所以就业单位性质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就业质量.比较2011~2014届受雇工作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分布,选择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人数在增长,而作为个体户形式就业的比例则明显降低,其他就业单位的比例无明显差异(见表8).

(八)职业稳定率

“在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相关研究中,就业稳定性问题的重要性堪比失业问题”[9],不稳定的就业不但影响就业者,也关系到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对于毕业生来说,过于频繁地转换工作会浪费大量财力、精力,对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对于企业而言,职员突然地、频繁地离职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及发展计划,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传承也十份不利.可见,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离不开提高就业稳定性.在受雇工作的毕业生人群中,对第一份工作不满意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因此,毕业生初次就业的离职率比较高.根据调查,在毕业后一年内,2011~2014届有过工作经历的毕业生当中分别有45.4%、42.4%、42.4%、45.5%的人发生过离职.其中,离职过两次的分别为9.4%、7.7%、7.5%、5%,两次以上的分别占2.9%、1.5%、1.4%、0.9%,说明受雇工作毕业生的离职率有所提高,但离职次数呈下降趋势.其中,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内发生过离职的人数比例和离职次数都明显高于本科院校(见表9).

表9 浙江省高校2011~2014届受雇工作毕业生 离职率比较

 2011届2012届2013届2014届

全省45.4%42.4%42.4%45.5%

本科35.5%33.6%35.1%38.0%

高职高专55.2%53.0%51.0%54.0%

(九)就业自我满意度

就业自我满意度也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主观指标.大学毕业生综合自身条件及体验、衡量他所处的工作条件后对他所获得的工作岗位会有满意度方面的判断.高校毕业生个人能力和层次的不同,对就业岗位及就业待遇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因而,他们对自已工作岗位的满意度也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如果学生根据个人素质及能力水平对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感到满意,就可以认为其就业是较高质量的.在“您对当前的工作是否满意”的调查中,浙江省高校2011~2014届受雇工作的毕业生中,近八成表示满意;从毕业生自身对就业的满意程度来看,我省2014届毕业生就业满意率(78.6%)较2013届(76.3%)及2012届(74.9%)有所提升(见表10).高职高专院校四届受雇工作毕业生的就业满意率均高于本科院校的相应水平.从调查数据来看,我省高校毕业生对当前工作不满意之处主要集中在薪酬待遇方面.

表10 浙江省高校2011~2014届受雇工作毕业生 就业满意率比较

 2011届2012届2013届2014届

全省79.3%74.9%76.3%78.6%

本科78.0%74.8%74.5%76.6%

高职高专80.7%74.9%78.4%80.8%

三、建议与启示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就业质量,作为大学生培养实施主体的高校理应是提升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责任主体,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改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本文试提出以下建议和启示:

(一)充分认识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意义,未雨绸缪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顺利发展及社会稳定,党和政府一直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包括就业数量不足和就业质量低两个方面,但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稳定及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增加,高校毕业生找一个工作或许不会太难.再者,就业率只能简单评价在就业工作中取得的“量”的成绩,而无法衡量就业工作的“质”,它已经无法全面客观的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大学生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状况,因而,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上.为此,各高校要及早规划好本校的就业指导体系,培育好就业指导的专业师资队伍,提高就业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尽早指导毕业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尽快建立起依据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表现、反馈来优化、调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机制.

(二)建立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及专业规模的机制,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造条件

高等教育不是就业教育,不同于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但我们也要注意到我国高等教育已开始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毕业后要面向基层从事一线工作,要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来“养家糊口”,高校也需要通过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来满足社会需要才能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高校不能改变社会需求,只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高校的专业设置及其人才培养规模一定要充分考虑人才市场的需要.一方面,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高校在专业建设中要努力做到从纵向深入转为横向宽广,这样不但可以增加人才对劳动市场的适应而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且有利于“宽基础”创新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该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反馈的信息,全面、敏锐地把握市场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人才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的迫切程度可通过就业的难易程度、工作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工作岗位与专业的相关程度充分表现出来,各高校要善于捕捉并分析此类信息,并依据此类信息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及专业规模.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针对生源变化情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法、学法改革,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初期阶段,由于高校招生人数的大幅增加,大多高校生源的整体素质和抽象思维能力有所下降,学习毅力也大幅降低,他们偏好“直观形象”、“做学结合”、“轻松愉快”、“自由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但当前的高校管理者和高校教师大多是在传统精英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新变化及对学习方式的新要求,来不及或不愿意及时更新自己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去适应学习主体的新变化.因此,一方面,各高校管理者应当切实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层次和个性特点进行分类分层教学;通过改善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增加数字化课程和网络课程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灵活学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进行改革,通过各种手段降低课程学习的复杂性和难度以增加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要通过强化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来改善实践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各种理论知识,做到活学活用,有效提高毕业生实践能力[10].

(四)在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同时重视毕业生人生观和职业观的教育,以此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并降低离职率

调查数据反映浙江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稳定差即离职率过高.高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我们的教育和就业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及早开展毕业生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和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以此提高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和减少毕业生初次就业的盲目性和过高的离职率.另一方面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总体过高,我们要在毕业生人生观和职业观教育方面要大力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时第一看职业声望,第二看薪酬福利,第三看施展才干的机会的片面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树立起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心态,学会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资质、水平、能力等,从而有效减少盲目的待业和离职行为.

(五)针对毕业生面临的新情况及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区流向的新特点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行针对性指导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差及满意度不高的新情况,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要及早介入,为学生形成合理就业期待及排除就业困扰做出应有贡献.针对大学毕业生在县级及乡镇(村)等基层就业及在民营、个体经济等企业就业数量不断增长现实但这些地方及企业对劳动者的保护及待遇保障可能还不太完善的情况,各高校可以开设相关劳动者权益保护类课程,为毕业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早做准备,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陈霜华,杨智峰.“二本”院校教学工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2(12):155-158.

[2]刘世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

[3]李巧巧.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8.

[4]周睿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2):7-9.

[5]赵灵芝.基于归因理论的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3(1):85-88.

[6]周晓东.浅谈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大学教育,2014(3):78-79.

[7]汪歙萍.2012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3(4):3-10.

[8]李利军.高职院校就业质量评价标准刍议[J].职教论坛,2010(14):94-96.

[9]翁杰,等.发达国家就业稳定性的变迁:原因和问题[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46-152.

[10]师博成,赵刚,张琳.基于提升就业质量的高校就业工作模式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4):9-11.

总结:关于免费就业质量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就业质量报告引用文献:

[1] 如何提升开题报告的质量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模板
[2] 论生活高质量的基础 开题报告范文
[3] 项目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如何写开题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其对高校教育教学——基于浙江省4届毕业生的实证调查》word下载【免费】
就业质量报告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