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中国大陆小学品德教科书中榜样的嬗变——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和2005年版小学品德教科书内容

主题:学习雷锋好榜样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2

简介:关于榜样版本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榜样版本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榜样版本论文范文

学习雷锋好榜样论文

目录

  1. 一、问题提出
  2. 二、研究设计
  3. (一)研究对象
  4. (二)分类维度
  5. (三)资料量化分析
  6.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7. (一)新旧版本教科书中的榜样统计与分析
  8. (二)同一榜样在新旧版本教科书中的变化分析
  9. (三)教科书中榜样运用的嬗变与分析
  10. 学习雷锋好榜样:舞蹈音乐-学习雷锋好榜样【高品质立体声舞蹈音乐】带朗诵版版本二

张丽敏1 谢均才2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广东珠海519087;2.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香港999077)

摘 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比较新课程改革前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和2005年版本的小学品德课教科书,对榜样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教学方式等20个维度进行纵向分析,考察其演变轨迹.结果发现两个版本教科书中,榜样人物不变的主要特征为“儿童”“中国”现代…‘男性”和“汉族”,但榜样人物在“是否点明”类型”“虚实”职业”“政治面貌”“榜样品质”及“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等维度有着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变化.新课改理念及课程标准是榜样变迁的主要政策依据.新课改之后教科书中榜样运用体现出真实性、主体性、时代性、生活化、多元化等优点.而女性榜样少、趋避明星人物和出现道德功利主义倾向等新旧问题则是日后教科书优化的关注点.

关键词:品德教科书;榜样人物;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298(2016)03-0028-17

DOI:10. 14082 /j. cnki. 167 3-1298. 2016. 03. 004

一、问题提出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因而不能寄希望于某一门课程的教育或归结于某个教师的教学.但同时我们也要看见作为传递文化价值重要媒介的教科书在养成学生品德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教科书是学校课程和教学的重心,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教科书通过建立一个参考标准来告诉大众什么才是认许的知识、文化、信仰和道德,是养成一种责任感、道德和文化正确性的整体系统的一部分.不少中外研究者关注和研究教科书在传递意识形态中的作用,尤其是与品德相关科目的教科书.在我国大陆中小学课程体系中,设置思想品德课的主旨就是希望能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系统的作用,这一点在其课程教学大纲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起着奠基作用”.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的思想品德教科书自然对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榜样法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德育的常法之一,即让学生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和品德来了解行为规范、形塑品格.因而教科书中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重要榜样,更是时常被提及与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相关研究均着重在教科书中主人公的分析研究,或某个领域教科书历史人物分析,关注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如“美好生活”的观念;研究某一主人公或某一类型人物,如雷锋或身心障碍人物;大部分研究集中于中学阶段的教科书分析.在教材的比较研究方面,有对不同出版社的某领域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对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或对某个领域教科书人物形象的跨文化比较,如对内地和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进行比较;或对比不同时期教科书,有学者对新课改前后两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但是较少学者探讨不同时期小学思想品德教科书中榜样人物的演变.

2001年我国大陆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相继印发《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新的教科书.小学德育科的教科书合并原来的“社会”课和“思想品德”课而改成“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带来德育各方面的变化,尤其是榜样人物的选择和运用.在新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社)思想品德教科书出版之前,已有学者对其他出版社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作过研究,发现榜样运用方面还存在如下三个问题:(1)人物形象伟人化,“崇高、伟大、全面”式的人物角色反复作为榜样宣传;(2)职业类型单一化,所涉及的职业种类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职业形象涉及较少;(3)榜样形象缺乏时代感.

新课改实施后,教科书的选择范围虽然增加了不少,但人教版教科书在全国的使用占绝对优势,而且人教社是目前中国编写中小学教材时间最长、经验最丰富的出版社.人教社新版思想品德教科书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出版发行的.那么,与旧版相比,新版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有何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否存在以前的弊病或者又出现其它新的问题?这都是本研究主要的关注点.

二、研究设计

研究以新课改前后小学社会和思想品德教科书作为分析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设计榜样人物的分类标准,以此分析教材文本并建立榜样人物数据库,然后作系统的频度等统计分析;同时,纵向比较新旧版教科书中的榜样,考察榜样的演变轨迹;进一步分析榜样在新版教科书中运用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内容分析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研究对象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研究对象,选取新课程改革前后(以下简称“新旧版本”)两套思想品德科教科书,其详情见表1.

(二)分类维度

本研究榜样分类维度的设计是以榜样的相关研究和理论为依据.榜样或榜样教育主要基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类习得的许多东西,是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来习得行为与规范.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其中,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点,也是榜样教育的基础.学生置身于大量的榜样示范影响之中,在注意过程完成观察、知觉和提取.榜样的特征以及观察条件是影响注意过程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对榜样分类维度的设计包括榜样本身的特征和交流媒介等两大方面.第一,榜样的特征.(1)榜样人物的自然属性,包括姓名(是否指明)、人物类型、是否虚拟、年龄、性别、国家、时代、民族等.(2)榜样的社会背景或身份,即榜样人物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具体可以包括职业、政治面貌.(3)榜样的行为的性质以及品质.研究表明,榜样的吸引作用,不仅同其相似性、地位或身份有关,而且与行为的性质有关,侵犯行为容易被模仿.根据行为的性质,研究者界定了正面和负面两种不同的榜样,即积极榜样和消极榜样.本研究的榜样行为性质主要分为积极榜样和由消极榜样转变为积极榜样.榜样的品质类型则根据教科书所指明道德品质分类.第二,信息交流媒介等观察条件.教科书作为榜样品质和行为的载体,其呈现榜样的媒介主要为文字和图片.而榜样教育的实施则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实现的.故这一维度主要包括对榜样的文字叙述和插图的类型、数量和反映内容,以及教学方式.

研究者根据以上分类维度,并结合已有文献分析,遵循内容分析类目设计的基本原则划分具体类目.首先熟悉和分析有关文本材料,在此基础上制订初步的分析类目;然后进行试用,了解其可行性、适用性,试用后再进行修订如下表2.

(三)资料量化分析

阅读教科书,根据类目表对30册教科书文本中相关信息作分类记录,得到1 184个相关的榜样数据库.对榜样数据库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主要采用SPSS描述性统计的交叉列联表,描述各分析类目特征,并根据研究目标进行新旧版本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课改前后版本各维度指标进行比较,呈现出榜样的嬗变情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新旧版本教科书中的榜样统计与分析

1 184个榜样中,新旧版本教科书大概各占半数,旧版本为552个(46.6%),新版本为632个.从分析可见,榜样数目的年级分布较不一致,旧版四年级(高年级第一年)榜样数量是三年级的两倍多,而新版则在三年级榜样数量最高.总体看来,新版中高年级与低年级的榜样分布均匀,高年级占50. 31%;而旧版本高年级的榜样分布明显高于低年级,高年级占60. 14%,分布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0<,0. 05).

1.榜样人物的点明与类型

“点明”指榜样在教科书中是否直接表明其姓名或身份,如雷锋、教师等.比较发现新旧版本在这一维度上的分布明显不一致.旧版本中454个为点明的榜样,这一比例超过八成;而新版本中点明与不点明各占一半.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新旧版本的分布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0<,0. 001).

本研究中教科书中的榜样类型包括动物类、传说类、人类和组织机构类.分析发现,总体来看两个版本均以人类为主,比例都接近90%,其次是组织机构类.具体在四个类目上分布,两个版本榜样在这四类分布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4<,0. 01),旧版使用动物类以及传奇类榜样均超过新版,而新版中组织机构类要多于旧版4个百分点.

2.榜样的虚实情况

真实和虚拟榜样在榜样教育过程中有各不相同的功能.分析发现,新旧版本均以虚拟人物作为主要类型,但旧版本中虚拟人物比例为53. 44%,新版则为60. 92%.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新旧版本中这一指标上的分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一0. 009<,0. 01).

进一步对年级分布的分析发现,新旧版本在低年级均用大量的虚拟榜样,而到了高年级真实榜样比例开始增加.新旧版本各年级中的运用情况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0<,0.01).相比新版本,旧版本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差异更为明显和突然,在低年级运用大量的虚拟榜样,到了高年级突然增加大量真实榜样;而新版本中真实榜样运用比例则随着年级增长呈递增趋势.

3.榜样的性别和年龄

性别和年龄是教科书人物研究的常用指标.从榜样的性别来看,新旧版本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00<,0. 01).除了一定比例的无性别榜样形象外,相对于旧版本,新版本的男性榜样的比例从61. 23%下降到48. 1%,而男女均有的比例则从7. 79%上升到21. 2%,但是女性榜样比例仅仅上升了4%.

从表8中可以看出,新旧版本榜样的年龄分布几乎一致,经卡方检验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 253>,0. 05).两个版本中儿童均为榜样的主体,比例分别达50. 18%和51. 90%,其次为中年,占榜样总数的35%左右;新版本中老年榜样比例上升了近1倍.

4.榜样的国籍、时代和民族

国籍和时代是人物背景特征分析常见的两个维度,国籍划分为中国与非中国,而时代则包含古代与现代,两者以1840年为分界线.结果表明,新旧版本榜样国籍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p—0.282>,0. 05),新旧版本中榜样的国籍均以中国为主,比例均为93%~95%;而时代维度上,两个版本均以现代为主,但还是有显著性差异(p=0. 033<,0. 05),新版本的现代人物比例比旧版本高4%,而古代人物则降低了4%.

进一步分析两个版本共同的非中国榜样为爱迪生(Edison)和马拉松(Marason),其余都是不相同的外国人物.其中,旧版本以各个著名科学家为主,如伽利略( Galileo)、居里夫人(Madame Curie)、巴甫洛夫( P论文范文lov)和布鲁诺(Bruno)等,以及与中国革命密切相关的马克思( Marx)、恩格斯(Engels)、白求恩( Bethune)和柯棣华(Kotnis)等,而新版本中分布比较均衡,未见明显的分野.

进一步分析新旧两个版本的中国古代榜样的分布情况,两个版本共同的榜样包括唐太宗、司马迁、孔子、康熙大帝、李时珍等16名,其中帝王将相8名,科学家5名,文史类2名.新旧两个版本各自独有的榜样分别为33名和22名,数量有明显减少.

研究将榜样的民族分为汉族、非汉族以及非华裔和未知.对比发现新旧两个版本榜样人物的民族并未有明显的差异(p=0.099>,0. 05).两者均以汉族为主,比例分别为87. 5%和91. 93%,其次为非华裔,最小为中国的非汉族,比例仅为1.3%左右.

5.榜样的职业和政治面貌

本研究依据教科书中的榜样职业情况,将此维度划分为15类,分析发现新旧版本中榜样人物的职业分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00<,0. 01).旧版本中榜样职业的前五位分别为学生、革命或政治家、军警、科学家和文史哲家;新版本中前五位为学生、革命或政治家、军警、服务工作者和文史哲家.差异较大的职业一类为旧版本要多于新版本,包括军警、运动员和科学家和工人,另一类为新版本多于旧版本,包括影视明星、艺术家、服务工作者,以及未写明职业者.

本研究中政治面貌类型主要包括群众、少先队员、论文范文员、论文范文党派、外国论文范文员和未知.结果表明新旧版本榜样的政治面貌分布旧版本中依次为论文范文员、少先队员和群众,新版本中依次为群众、少先队员和论文范文员,两个版本的分布变化差异极其显著(p=0. 000<,0. 01).

两个版本中的榜样大部分未直接点明政治面貌身份,少部分直接点明,比例分别为31. 7%和26. 2%,旧版本直接点明党员等政治面貌身份的要多于新版本,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 000<,0. 01).

进一步分析两个版本中的点明的党员和少先队员身份的榜样情况,两个版本共同的榜样,按出现的频次依次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红军、论文范文、边防战士、刘少奇、华罗庚等21名,其中革命政治类10名,军警类7名,科学类和体育类各2名.新旧两个版本各自独有的榜样分别为53名和27名,数量减少了一半.

6.榜样行为的性质

榜样的性质包括积极榜样和由消极转换为积极.新旧版本榜样性质的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p=0. 008<,0. 01),相对旧版本,新版本中积极榜样的比例从上升3百分点;而转变的榜样比例则下降3个百分点.

7.榜样的道德品质

研究将榜样所反映的道德品质划分为26项,经分析发现新旧版本榜样人物的品质分布表现出极大的不同(p=0. 007<,0. 01).旧版本中反映比例在5%以上的有7个,依次为“热爱家乡、爱国拥军、民族团结”(15.34%)、“勤劳节俭”(9.71%)、“团结友爱”和“文明礼貌”(8.54%)、“热爱学习、勤奋刻苦”(6. 4196)、以及“辛勤工作、工作态度…‘诚信勇敢”;新版本在5%以上有8个,依次为“热爱家乡、爱国拥军、民族团结”(11. 78%)、“热爱学习、勤奋刻苦”(11.45%)、“辛勤工作、工作态度”和(6.9%),以及“勤劳节俭”“团结友爱”“论文范文合作”“热爱家庭”.从表17中可知,旧版本多过于新版本的为“兴趣爱好”“团结友爱”“自信自爱”“勤劳节俭”“诚信勇敢”“文明礼貌”“热爱家乡、爱国拥军、民族团结”“社会公德和责任”;新版本多过于旧版本的为“爱生命、爱健康”“热爱家庭”“论文范文合作”“世界和平”“爱护环境”.

8.榜样的叙述情况

叙述类型能反映出榜样人物在教科书中的比重.教科书中榜样采用的叙述类型,包括无文字叙述、字词叙述、句子叙述、段落叙述和篇章叙述.从表18可以看出,新旧版本教科书采用的叙述类型主要是句子和段落,比例分别为69%和76%.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新旧版本叙述类型分布的差异极其显著(p=0.000<,0. 01),旧版本采用篇章叙述比重大,比例达到35. 51%;而新版本的无叙述情况大量存在,无叙述榜样超过10%.由此可见,旧版本以大量的文字叙述为特点,而新版本则以“少叙述”为特点.

新旧版本中榜样的叙述数量的差异也极其显著(p=0.000<,0. 01),从表19可知,除了主要用1句或者1段叙述外,旧版本用2句和4句的情况也近20%;而新版本无叙述的比例超过10%.

教科书中榜样的相关叙述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动机、行为、结果、品质,或者引发读者的疑问与思考,当然也存在一些与品质及行为无关的叙述.分析表明,两个版本中榜样叙述反映的内容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 000<,0.Ol),两者虽然均主要反映道德行为,但旧版本行为的比例为18. 12%,而新版本这一比例达到52. 53%;同时,旧版本通过叙述来反映2个以上内容(例如动机和行为)的比例达到59. 96%,并且存在与主人公品质和行为无关的叙述.

9.榜样的插图情况

由于低年龄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论文范文处于低水平,因此在低学段的教科书中常会运用大量的插图.首先,从插图数量来看,新旧两个版本插图数量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0<,0. 01).旧版本以无插图和1幅插图为主,比例超过70%,新版本则以1插图为主,旧版本中无插图的占比例为25. 91%,而在新版本中比例仅为5%;新版本中有1幅插图的比例达到79. 59%.

其次,从插图类型来看,包括卡通图片、照片、画像.分析发现新旧版本所采用的插图类型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 000<,0. 01),旧版本中无插图比例高达到25. 91%,此外主要采用卡通图片,比例将近一半;而新版本中无插图比例非常小,主要是采用卡通图片和照片,其中采用照片的比例达35. 87%,是旧版本的三倍之多.

最后,从插图所反映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主人公的道德动机、行为、结果或者与主人公品质及行为无关的图片.结果发现,新旧版本插图所反映的内容还是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的(p=0.000<,0. 01),两个版本插图均以反映行为为主,但旧版本的比例为57%,低于新版本16个百分点;另外,旧版本中主要是无插图比例较高,为25. 91%,而新版本与主人公品质及行为无关的图片也占较大的比例,为18. 67%.

10.榜样的教学方式

教科书中榜样的教学环节包括阅读类、听、说唱类、讨论类、思考类、表演实践类等.新旧版本教学方式选择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 000<,0. 01).旧版本主要采用阅读类(50%)、说唱类( 21. 38%)和讨论类(11.05%);新版本主要采用阅读类(47.31%)、综合类(30.85%).从表24可以看出,听、讨论类、说唱类以及比较类这四种方式在旧版本中运用要远远多于新版本;而附录材料(例如嘹望台等)、思考类和实践表演类则主要在新版本中运用.

(二)同一榜样在新旧版本教科书中的变化分析

选择频次大于3的积极榜样并且按频次高低排序,并通过对比发现,两个版本运用最高的实名名称均为“小学生”,使用较高的还有“我们”“大家”“爸爸”“妈妈”;其次为“我”.两个版本的差异在于旧版本中伟人形象占据较大的比例,如周恩来、论文范文、朱德、孔子、论文范文和雷锋,而新版本中无一个伟人形象引用超过3次.旧版本中多用小明、小刚、小华等代称来指代他人,而新版本中直接用“路人”和“他”来指称,并且新版本中的“我们”“大家”引用频次要高于旧版本.另外一点重要的不同,新版本引用的人物中出现“海外华人”.

以实名榜样“周恩来”为例,分析其在新旧版本的运用中的变化.从引用频次上的比较来看,旧版本在《社会》的第四册以及《思想品德》的第二、三、五、七、九、十、十一册,共引用9次之多,是所有实名名人榜样里引用率最高的,而在新版本中仅在《品德与社会》的六年级上册和下册用各引用1次.再进一步分析榜样的内容和呈现方式,旧版本中分别以《爱惜生活用品》(《思想品德》第二册)和《礼貌待人暖人心》(《思想品德》第九册)都以全文实例配以照片和画像的形式呈现周恩来勤俭节约和文明礼貌的好品质;在《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中以一段话和照片体现周总理对尊重各民族风俗、团结民族的品质;《我们爱领袖》(《思想品德》第三册)和《八一南昌起义》(《社会》第四册)、《热心公益劳动》和《饮水思源》(《思想品德》第九册)和《有事大家商量》(《思想品德》第十册)和《勤劳节俭》(《思想品德》第十一册)《从保护古城墙说起》(《思想品德》第七册)的“读一读”以简单文字和照片表现周恩来为国家的牺牲奉献、高度社会责任感、关心集体以及勤劳节俭等多种品质,几乎塑造出一个从少年到老年并且品质从个人到与他人关系、与社会关系和与国家关系都是道德典范的“完人”形象.但是,在新版本中仅在六年级上册中的<,共和国的缔造者》中以文字配照片的形式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以及在六年级下册中《放飞和平鸽》中以文字配照片的形式表现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为世界和平所作贡献.由此可见,新旧两版教科书在榜样,“周恩来”的道德品质选取、文字和插图呈现等方式上都有巨大的差异.

(三)教科书中榜样运用的嬗变与分析

1.新旧版本教科书中榜样运用的整体模式

上文对人教社1999年版和2005年版教科书中榜样的多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事例描述.总结来看,在某些方面,两版教科书并无差异,即新版书延续和传承了旧版书中榜样人物的特点.两个版本均以儿童、中国人物、现代和汉族为主.这与其他研究者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刘黔敏分析人教社初中德育教科书中的榜样发现榜样在以中国为主、以汉族为主并且以现代为主.

此外,多个维度的变化均极其显著.其一,见于在榜样人物的名字、类型和虚实方面.在“点明”方面,旧版80%以上直接点名,而新版中不直接点名的方式比例大大超过旧版,新者多使用“大家”“我们”“我”“路人”等模糊代称的形式.在类型方面,两版虽然均以人类为主,旧版中动物榜样和卡通神话传说人物的比例较之新版高,如松鼠、小鹿、小猪等以及仙女,而新者中机构类的组织榜样有所增多,如宝钢、海尔等企业.在虚拟人物和实名人物上,旧版本多用实名人物,而新版本多用虚拟人物.并且两个版本榜样在年级的分布虽然均为高年级较多实名榜样,但旧版高年级实名榜样突然增多,而新版变化较为缓和.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结论有不一致之处,如“本次新课改以后,(新版本)榜样人物的覆盖范围开始集中于高年级.”这可能与研究者选取研究对象以及分析方式有关.由此可见,旧版中存在动物与传奇卡通人物等非真实的榜样类型,而且旧版中榜样较多运用直接点名和实名榜样为主,由于“英雄”人物多采用实名,而“普通人”则多用虚拟名称或模糊代称,因此,也可以看出新课改前后榜样逐渐“去英雄化”和“去理想化”,更接近“普通人”.

学习雷锋好榜样:舞蹈音乐-学习雷锋好榜样【高品质立体声舞蹈音乐】带朗诵版版本二

其二,在性别、职业和政治面貌方面.新旧版本榜样性别均以男性为主,但两版比较发现分布差异显著,新版中男性比例有所下降,而男女均有的比例有一定上升,但女性上升比例较低.男女榜样比例的巨大差距,这与新中国建立以来标榜的男女平等、妇女翻身等倡导观念相悖,同时也表明了尽管女性的地位在新时代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教材呈现上女性仍处于弱势的位置.而且教材人物中不仅女性形象较少,且充斥着女性性别的刻板印象.相比旧版本榜样职业单一,新版本教科书榜样职业更加多元,影视明星、艺术家、服务工作者等的比例上升.政治面貌方面,旧版本中榜样人物以论文范文员为主,而新版本则群众较多,且旧版本中的党员人物一般都直接指明.由此可以看出,新旧版本教科书在性别方面变化并不令人满意,而在职业和政治面貌方面改变较大.

其三,在榜样行为的性质与品质方面,新版中积极榜样明显增多,而由坏转变好的榜样减少.这与国家教材编写的“传递正能量”的理念较为一致,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提出“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发展的特点,在初中阶段,主要以正面教育,即以优秀的传统、先进的文化、正确的理念、积极的行动以及社会发展的光明趋势等来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在榜样人物的道德品质方面,除了都强调的热爱家乡、爱国拥军、民族团结,热爱学习、勤奋刻苦,辛勤工作、工作态度,勤劳节俭,团结友爱以外,旧版比较强调和文明礼貌,诚信勇敢;新版本还提倡论文范文合作,热爱家庭,爱生命、爱健康,论文范文合作,世界和平,爱护环境.由此可见,榜样道德品质嬗变也体现出社会环境变化和时代性.

其四,在“叙述”“插图”“教学方式”这三方面,两版教科书有极其显著的差异.总的来看,旧版多用叙述来呈现榜样人物,采用篇章叙述比重也远远超过新版;而新版鲜少采用篇章叙述,并且无叙述而仅有插图情况大量存在,88. 7%的无叙述榜样都出自新版本中.同时,旧版仅有文字而无插图的占比例是新者的五倍之多;新版中近八成的榜样都有1幅插图,甚至有4幅以上的插图.在教学方式上,除了共同采用的阅读类以外,旧版还运用说唱和讨论的方式;而新版主要运用综合的方式,并且还运用如附录材料、两难思考和实践表演等新形式.

2.课程标准等政策文件中的榜样变迁依据

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前的教科书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97课程标准”)编写的.这是我国着眼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首次把中小学德育课程作为一个整体设计而呈现的.在课程性质上:“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在课程地位和作用上:“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97课程标准”中提出:“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责任感.”具体分析“97课程标准”的文本,德育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依然是以“认知”为主,以“掌握课本知识”作为学生习得道德的手段.虽然经历前7次课程改革,在“97课程标准”中品德课程的已经逐步“去政治化”,但该品德课程依然要求“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系统进行初步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把逐步确立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贯穿始终”,还是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并且着眼于德育的社会性价值,强调德育的外在功能,道德理想化色彩浓厚.另外,在其课程笔试考核中,要求考察学生“正确的道德观点”,对“典型的事例”、“模范人物”的再认、再现能力,可见其目标直接指向道德知识技能的习得.课程标准的政策当中体现出榜样的期望,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旧版教科书中“点明”“实名”的榜样呈现;以“论文范文员”为主的榜样群;以及大量的文字叙述和以阅读和说唱为主的榜样教学方式.

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入了第八次课程改革时代.同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实验稿)》颁布,正式在小学德育课程中倡导生活化新德育理念.“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形成基本框架,三条轴线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即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此阶段德育课程目标既不是要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或“社会主义建设者”,也不是简单地靠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或知识体系而培养学生的品德,而是将德育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从这一总目标来看,德育课程要培养的就是“儿童”自身,不是知识,而是从儿童的态度、行为、情感、能力、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对德育课程目标的界定.课程的设计要立足于儿童的生活世界,从儿童生活出发;提倡儿童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自己的道德;强调德育的综合性.由此看出,小学德育回归生活,生活化、人本化取向是学校德育课程新的指导思想.由于课程标准中对“生活化”“人本化”的强调,因而教科书中选取的榜样的特征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与上文新旧版本对比分析中所得的结果较为一致,例如从虚拟人物的增多、榜样职业的多元化等.

3.新版教科书榜样及运用的优点

从上文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运动为德育科教科书的编写内容提出了体现真实性、生活化特色、贴近学生生活等要求.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新版教科书中的榜样以及运用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

第一,榜样人物的真实性和个体的主体性得到彰显.旧版教科书大量采用虚拟人物或者僵化的文字表述为主,配以插图为卡通人物或者画像,而新版中榜样人物的插图大量运用拍摄的照片,甚至新近照片,让学生更能生动地感受到榜样的真实性.另外,新版教科书榜样的新增的道德品质中有珍爱生命、幽默风趣等,其中主要倡导“热爱生命、热爱健康”,而对旧版中反映的无私帮助他人、甚至牺牲生命而奉献他人的英雄式人物大大减少.新版的榜样品质更加彰显了道德个体的主体性.

第二,榜样贴近学生实际,体现生活化.两版教科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榜样从完人(周恩来式)和伟人(论文范文式)走向普通人,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过去故事主人公,如论文范文、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论文范文、张思德、邓颖超,等等,这些伟论文范文英雄无不是将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这种“无我”的境界与学生正常生活的轨道有距离.课改新的教科书榜样体现出合作、亲孝的道德品质,榜样更贴近学生.例如《品德与社会》2005年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一课中出现的另一个偶像性重要他人是《小主人》这本儿童读物中的主人公撒拉,这个人物并没有圣人的道德和英雄的事迹,看似普通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榜样更为生动、可爱,因为同年龄区间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接近,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内心的情感体验,形成长久稳定的价值.

第三,榜样人物体现时代性,日趋多元化.旧版教科书中的榜样中政治家、革命英雄以及科学家在书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榜样人物较为单一,不适应当今日益多元的时代变化.新版榜样的道德品质也随时代变化,更加倡导保护环境、热爱和平以及论文范文合作等道德品质.另外,榜样人物的职业更为多样化,并且分布更为均匀.政治领袖人物和革命英雄这些人物数量逐步减少,运动员、艺术家、影视明星、普通的服务业工作者等出现.例如《品德与社会》2005年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中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的三位农家妇女.她们创办了妇女学校,节假日学校格外红火.村民可以到学校看书、唱二人转、学养殖知识,这里成了周边农村里姐妹们丰富文化生活的好去处,原来这里的多数妇女自从出嫁几乎一辈子看不上书、读不上报,农忙土里刨,农闲打论文范文.妇女学校的创办改变了她们的生活方式.

4.新版教科书中榜样及运用存在的新旧问题

课程改革政策的变迁对教科书中榜样的嬗变有一定的影响.在时代变化,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新版教科书在延续旧版本中榜样人物选择的部分特点的基础上,也出现一些独特的变化,体现出某些优点,但也可能仍然延续着一些旧弊病,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女性榜样人物过少.教科书中榜样的男女性别比例有很大差距,男性榜样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并且男性不仅在数量上多于女性,男性所从事的职业也更加广泛,表现出独揽全局的权威,比如政治领袖、革命家、科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作家、行业精英、运动员等,而女性所从事的职业种类相对较少,局限于运动员,比如乒乓球冠军邓亚萍,女排教练郎平;或者是革命英雄江姐、秋瑾.在新版中,男性榜样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男女均有的比例有上升,但是女性比例几乎没有变化,这与当今女性日益提高的社会地位和层出不穷的女性著名人物的状况不相适应.第二,影视明星榜样的运用过于谨慎.追星族在中小学生中大有人在,每个学生基本上都有自己喜欢的影视明星,而明星及其作品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未必是消极的,如周杰伦的《蜗牛》.但教科书对影视明星一直趋避,新版中虽然已经有所改观,但是仅仅选取了零星半点的影子.

此外,新版教材的编写也可能出现一些新问题.第一,出现道德功利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道德的有用性.这主要指教科书中分析某一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时,倾向于以做道德的事情可能带来某种好处作为理由.如由于诚实待人而最终受到了很大的好处.这样的倾向暗含着人们之所以要道德,是因为道德能带来好处,不道德将会给人们带来恶果.这样的取向过于强调了道德的外在作用,而忽视了道德的本体价值.(2)选取事例的金钱化.这主要指教材在论述道德品质时,所运用的例子过多地涉及到了金钱.反应榜样的品德可以有很多例子,并不一定非要用以钱为主题的例子.第二,课程改革走向中有“过犹不及”之处.体现在:(1)从走向集体的极端到对自我的过于强调.在很多例子中,榜样人物都首先考虑这样行为的结果给自己造成什么影响,再考虑别论文范文其他,可能强化了学生的自我中心.(2)从旧版的长篇叙述,走向有插图而无叙述.文字和插图的功能各有不同,两者不可偏废.而新版教材为了生动活泼,大量运用插图,这无可厚非,但是也出现一些极端,许多有大幅插图而无一字叙述,从图片上理解容易造成误导.例如,一幅图片上,一个男孩在马路上骑自行车.图片上获取的信息为“小男孩靠右骑自行车,遵守交通规则”.而教师用书中的分析却为“男孩未满12岁不能骑车上马路”.仅仅靠图片很多信息是无法完整传递的,并且在高年级的教材中,应该提倡文字阅读能力而非图片式的阅读.(3)教学方式走向“建构”的局限.新版教材的走向强调教师教学方式的综合性、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在具体教学方法上也围绕“儿童”展开一系列综合活动,诸如扮演、话题讨论、辩论、采访活动、竞赛活动、设计活动.但是否新课改的“建构”和“活动”理念适用于所有学科?适用程度如何?榜样的品质如何在活动中“建构”呈现,而学生又如何在活动中习得道德品质?以上都是日后优化教材时的关注点.

总结:本文是一篇榜样版本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学习雷锋好榜样引用文献:

[1] 热门版本学论文题目 版本学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2] 榜样相关论文题目 榜样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3] 比较好写的党校学习论文选题 党校学习论文题目哪个好
《中国大陆小学品德教科书中榜样的嬗变——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和2005年版小学品德教科书内容》word下载【免费】
学习雷锋好榜样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