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写作资料 > 文章内容

成因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政治和国际政治类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政治和国际政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2

政治和国际政治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一 越来越强的国际政治能力
  2. 1、中国具备越来越强的国际政治动员能力
  3. 2、中国具备越来越强的国际政治建制能力
  4. 4、中国成为许多国际热点问题的重要斡旋方
  5. 1、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6. 2、为共同发展作贡献
  7. 三 为世界提供多元机遇
  8. 1、经济机遇
  9. 2、政策机遇
  10. 3、公共物品机遇
  11. 4、发展道路机遇
  12. 四 小结

《中国国际政治影响力的成因分析》

本文是政治和国际政治类有关论文范文与成因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中国不仅仅是一个世界政治大国,更在不断走向一个世界政治强国.这是因为:中国深度融入世界政治,具备较强的国际政治动员、建制等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世界提供多元机遇.

[关键词]中国;世界政治大国;世界政治强国

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国务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也曾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世界大国.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几百年取得的发展成就,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与之相适应,我们有更多资源和手段坚持和平发展,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也有更多能力和条件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推动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①.本文围绕世界政治大国的身份展开论述,重点回答的是:为什么当下的中国不仅是一个世界政治大国,而且在不断走向一个世界政治强国.

一 越来越强的国际政治能力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二十国集团正式成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建交国从18个增加到180个,建立了110对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构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可以说,自世界体系形成以来,中国的世界政治影响力处于史上最强时期.

1、中国具备越来越强的国际政治动员能力

政治动员是指一国号召和说服他国追随自己并支持自己实现特定目标的行为.成功的政治动员不仅可以帮助动员国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更能够将自身的主张、观念变成国际规范,使自己成为国际社会的领导国②.截至2019年7月,136个国家和36个国家组织与中国政府签署195份“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协议,商签范围从亚欧地区拓展到非洲、拉美、南太等地区.即使在某些国家的极力阻挠之下,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仍然有29国元首或政府首脑、1600多名各国代表参加,并形成了5大类279项成果.第二届高峰论坛时,又有38国元首或政府首脑、6000余名各国外宾参会,形成6大类283项建设性成果.截至2020年1月,亚投行已有正式成员102个,可以说除了南极洲以外,有人居住的大洲都有国家加入,这其中包含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尽管这些案例更多地偏向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但重大的经济和金融议程往往也是重大的政治议程,所以这足以说明中国在世界政治领域中的动员能力.此外,在冬奥会申办成功、中国进的宏大规模等事例上,以及根据中国多次主场外交上的各国领导人出席情况,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日益强大的国际政治动员能力.

2、中国具备越来越强的国际政治建制能力

为国际社会建制、立规矩既是一国深度融入国际政治的表现,也反映了一国的实力和道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战略之一就是积极融入而非排斥对抗现存国际体系.150多年来,中国相对于国际体系的最大问题是认同困境.因此,融入国际社会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③.但是,随着中国持续的崛起,除了“融入”之外,“改制”和“建制”也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键问题.中国不仅积极推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改革,倡导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朝着更符合道义(即更加照顾国际社会的“弱势群体”)的方向發展,而且还主动建立一些机制和机构,比如说上合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机制、亚投行、中非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中国—中东欧合作论坛等.此外,中国还通过一系列主场外交,让更多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制度当中.在总结G20杭州峰会的成果时特别提到,在中国的倡导之下,发展成为杭州峰会的一面旗帜.峰会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制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第一次采取集体行动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这三个“第一次”体现了中国办会的独特视角,也反映了中国不断增强的议程设置能力.

3.中国理念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理念

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广受国际认可外,当前中国新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正确义利观等理念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其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外交思想的核心、精髓和支柱,是中国对人类的重大思想性公共物品的供给④.自2017年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相继写入一系列重要国际组织的决议或文件中,如2017年3月17日,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3月23日,写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11月2日,写入联大“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2018年6月8日,写入国际劳工大会决议.由于一切外交理念同时又是理念,因此中国理念影响力的扩大意味着中国逐渐在道德上崛起.有学者认为,无论是经济性、军事性还是制度性崛起,都未必能确保大国崛起的可持续性.在经济性、军事性和制度性崛起与大国的战略性影响之间,存在一个转换的环节,那就是大国的道德性崛起.道德性崛起的核心,就是要准确地判断世界潮流并提出能触及人类心灵深处最敏感神经的口号以指引外交政策.回顾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历程,几乎所有成功的大国崛起都把握甚至引领了当时的历史潮流,提供了先进的思想观念,做出了能得到当时背景下尽可能多地接受的重大创新⑤.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国际政治理念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价值观,中国将成为世界政治强国.

4、中国成为许多国际热点问题的重要斡旋方

首先,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要位置决定了中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参与方.可以说,一旦中国不参与或者否决,不少国际问题将难以解决,比如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苏丹问题,等等.其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2015年3月23日,外交部长王毅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午餐会上发表演讲,他表示:中国积极参与各种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行之道.中国倡导并践行“解决热点问题三原则”:即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强加于人;坚持客观公道,反对谋取私利;坚持政治解决,反对使用武力.中国还倡导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主张朝核问题的解决应坚持“双轨并行”和“双暂停”路径,坚持反恐要标本兼治,反对搞双重标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由于中国是唯一一个既具有超大规模同时又能充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沟通桥梁的国家,作用可谓特殊,尤其是中国坚持的“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原则,应该说极大增强了中国的话语权、权威性和影响力.

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大贡献

一个世界政治大国或世界政治强国一定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国.“大国拥有更多的资源,具备更强的能力,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更大作用,为人类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多贡献.”⑥

1、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把“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的国家.永不称霸和决不扩张成为历届中国政府的战略抉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没有主动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始终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到目前为止,中国主动裁减军队员额400余万.中国签署或加入《不扩散条约》等20个多边军控、裁军和防扩散条约,反对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中国深入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安理会五常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贡献的维和经费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中国加入联合国新的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建立8000人的维和待命部队,设立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中国军舰连续7年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先后为6000多艘中外船舶安全护航.中国还派遣军队参与人道主义援助和国际灾难救援.由中国设立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已经于2016年正式投入运行.

2、为共同发展作贡献

一方面,中国积极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当前,中国在这方面做的事包括:推动发展中国家减贫,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减免部分国家的债务,积极参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率先发布落实议程的国别方案和进展报告,设立基金(如南南合作援助基金),要求发达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在全球治理问题上要求增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等等.总书记说:“长期以来,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今天,成千上万的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技术人员、医务人员、教师、普通职工、志愿者等正奋斗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广阔的土地上,同当地民众手拉手、肩并肩,帮助他们改变命运.”⑦另一方面,中国也努力促进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共赢,比如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寻求与西方发达国家开展三方或四方合作,在全球公共卫生、气候变化、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合作.

三 为世界提供多元机遇

1、经济机遇

首先,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2013-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28.1%.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认为,2000-2017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综合依存度指数从0.4逐步上升至1.2,中国贡献了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35%⑧.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据IMF测算,2009年至2018年,中国对全球GDP增量的贡献率高达34%.当前,在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不断上升,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背景下,中国发展已然成为国际社会的信心之源.其次,中国是全球最大规模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之一.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市场”.中国有近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庞大的消费需求必将为世界各国提供巨大的市场机遇.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就表示:“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⑨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提供的市场机遇只会更大.

2、政策机遇

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将促进中国与世界进一步融合,也将为各国分享中国红利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各国企业青睐的“更低的关税水平、更短的负面清单、更便利的市场准入、更透明的市场规则、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都会在中国扩大开放的政策中得以实现.开放政策辅之以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量大质优的劳动者、完善的基础设施、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各国企业得到的只会更多.比如中国的气候变化政策,中国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落实《巴黎协定》,坚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2019年11月27日,中方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是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最多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球的30%,在全球增量中占比44%,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3、公共物品机遇

处在近代以来最好时期的中国,越来越有能力为国际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物品,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多次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已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总书记说:“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是“通、融、荣”,即互联互通、深度融合、共同繁荣.总书记这样推介“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一带一路’是多元的,涵盖各个合作领域,合作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⑩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写入了联合国大会决议和安理会决议,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开放合作、改善治理体系、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的全球性公共物品.

4、发展道路机遇

首先,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本身就体现了道路机遇.王毅这样阐释中国道路在外交上的积极意义:

“中国外交的特色,植根于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理念.坚持这一道路和理念,要求我们对外主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坚持这一道路和理念,要求中国的外交摒弃任何丛林法则,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坚持这一道路和理念,还要求中国的外交必须坚定有力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拓展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权益.”其次,中国道路启发每个国家都要独立自主地作出道路选择.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就指出,“及其主要伙伴们的最独特之处,还有他们对中国思想的最大贡献是‘中国化’”,他“坚持倡导根据中国的特定国情和具体实践决定中国革命战略,坚决抵制将共产国际的革命普遍主义加诸中国”,

这其中蕴含的根本哲理是“各国人民的未来主要取决于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具体情势的自主实践,谁也不能代替或主导各国人民确定本国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道路,谁也不能声称对自己好的就必定对别国和全世界一样好.中国走自己的路,各国人民也要走自己的路”,

这是“中国现当代历史留下的一项最宝贵的精神和思想财富”.这方面被广泛引用的一句话就是: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珍惜同其他国家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而总书记这方面最通俗的比喻就是“鞋子论”,他始终坚信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中国自己的事情归根结底由自己说了算.最后,中国道路的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让世人更加明白现代化不等同于西方化,更不是美国现代化的翻版.

四 小结

中国不断走近世界舞台的蕴含的基本要义之一就是中国正在不断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当前的中国不仅深度融入世界政治,具备较强的国际政治动员、国际政治建制能力,而且不断为国際社会提供先进的国际政治理念.同时,中国一直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大贡献,并根据不断增强的实力为世界提供越来越多的机遇.这些都说明,当下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世界政治大国,更在不断走向一个世界政治强国.这是中国在内政外交中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的身份定位.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总书记国际秩序观研究”,课题编号:16CKS009

注释:

①《奋力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访外交部部长王毅》,《人民日报》2017年8月30日,第6版.

②李巍:《制度之战:战略竞争时代的中美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页.

③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3期.

④杨洁勉:《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求是》2016年第1期.

⑤张春:《中国实现体系内全面崛起的四步走战略》,《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5期.

⑥《王毅:坚持合作理念作出正确抉择——在第53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演讲》,2017年2月17日,https://www.fmprc.gov.cn/web/wjbz_673089/zyjh_673099/t1439588.shtml.

⑦:《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15页.

⑧《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理解变化中的经济联系>报告》,2019年7月11日,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3908221.

⑨:《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6日,第3版.

⑩《谈“一带一路”》,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24、80页.

时殷弘:《中国历史之中的连续和变革与中国现当代民族主义》,《外交评论》2010年第1期.

《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第2版.

(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 王 玉)

此文总结,上文是一篇关于成因方面的论文题目可用作有关论文提纲和政治和国际政治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

政治和国际政治引用文献:

[1] 国际政治学论文选题 国际政治论文题目哪个好
[2] 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论文题目 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3] 国际政治外文文献 国际政治参考文献有哪些
《成因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政治和国际政治类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word下载【免费】
政治和国际政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