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精神文化论文范文 精神文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精神文化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9

精神文化论文范文

精神文化论文

目录

  1. 一、手机媒体内涵及其特性
  2. 二、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及其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
  3. 三、手机媒体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
  4. (一)手机媒体给大学精神的炼铸提供开放的平台
  5. (二)手机媒体为办学理念及校训的传播创设宣教的平台
  6. (三)手机媒体为校风的形成搭建良好的建设平台
  7. 四、手机媒体推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发展的构想
  8. (一)加强手机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凝炼与重塑大学精神
  9. (二)用好手机媒体宣传教育作用,把办学理念与校训内化到师生行动中
  10. (三)借助手机媒体平台,丰富校园精神生活,推动校风建设

《手机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本文是精神文化类毕业论文怎么写和高校和校园和建设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使手机媒体成为当下最主要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它凭借其便携性,多媒体融合性,信息快速传播性,以及交互性的特点,深受广大高校师生的青睐,并影响着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手机媒体在大学精神的炼铸、办学理念的传播、校风的形成这三个方面对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发挥作用,借助手机媒体的优势,积极探索手机媒体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手机媒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019-02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络的完美融合,使手机媒体成为当下最为主流的一种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手机媒体早已深深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中,研究其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冲击,以及如何利用手机媒体的特点推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等问题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热点.

一、手机媒体内涵及其特性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属于大众传播媒介范畴,被公认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1]

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具体呈现出几个特点:第一,手机媒体具有移动便携性.第二,手机媒体具有多媒体融合性.它可以实现传播方式立体化、双向性、多元化、互动性等功能.第三,手机媒体具有信息的快速传播性.第四,手机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二、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及其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

华南师范大学的卢晓中教授指出大学精神、理念、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等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2]笔者认为,校园精神文化应聚焦于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校训、校风这四大基本要素之中.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元素,大学精神体现大学的价值诉求;而办学理念彰显大学的教育理念.校训则是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的本质直接呈现.校风展现大学的精神文化品位.这四个基本要素紧密联系,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居于核心层,形成大学精神文化的灵魂;校训处于外圈层,它以直接可感的形态传递着精神与理念这一文化之魂;校风则充盈于核心层与外圈层之间,滋养着师生的精神家园.[3]

基于上述的校园精神文化的四大基本要件,梳理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首先要铸造大学精神和明确办学理念,其次要凝练体现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的校训,最后是师生身体力行、持之以恒,从而蔚成风气,形成独特的校风.

三、手机媒体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手机媒体给大学精神的炼铸提供开放的平台

大学精神与大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实践、优良传统和文化积淀是密不可分的,大学精神往往通过大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实践、优良传统和文化积淀体现出来,并通过一定的大学文化载体进行传载、传递和传播,在历史向现实的发展变迁中得到传承与创新.[4]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把历史积淀下的大学精神传导、渗透到每个大学人中.手机媒体作为新的载体,能够更快速、便捷、立體、鲜活地把学校的历史发展、优良传统,以及历史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传递给每位师生.大学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一代代大学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继承中扬弃与创新,有其包容性和开放性.手机媒体给师生提供大量的文化资源会冲击学校一贯以来的价值诉求,促使师生们反思、批判、探索.

(二)手机媒体为办学理念及校训的传播创设宣教的平台

手机媒体的多媒体融合性,让学生在可视化、立体化、交互性中轻松愉快地了解学校的动态.学校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等平台,将图片、声音、文字有机结合,将抽象的思想、晦涩的语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传递出来,有利于校园精神、校训、理念得到广泛传播.手机媒体的强互动性,不仅可以把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便捷快速地传递给受教育者,而且借助手机应用搭建平台,可以使得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更畅达,思想传导更到位,共识达成更快速.

(三)手机媒体为校风的形成搭建良好的建设平台

学校领导及管理者的作风,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是校风形成的核心要素.一校之风气,首先取决于校长的精神气度,校长的学识风范与人格魅力.除校长外,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对一校之风养成有其重要作用,特别是学识卓越、乐育英才的教授群体,对一校风气之养成作用甚大.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所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正是对校风养成的绝佳注解.[5]信息化时代,校长、教授、老师借助手机媒体,把个人的见解、主张发布在微信、微博等平台,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其魅力,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引导自身行为和思想的改变.

四、手机媒体推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发展的构想

(一)加强手机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凝炼与重塑大学精神

手机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让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创造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学校应该做好“把关人”和“引导员”的角色.学校要加强舆情信息监控,培养一批网络管理与监控队伍,管理校园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学校利用手机平台开设“微讲座”,把当前的教育热点问题,按照特定的主题分解为不同的小专题进行十分钟的“微讲座”,让师生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观看学习,并同时开辟评论区,引导他们对学校治学育人的思考.

(二)用好手机媒体宣传教育作用,把办学理念与校训内化到师生行动中

理念内化于行动,关键在于认同.让富有批判性、独立性的大学老师,及有个性、追潮流、开放、功利性强的大学生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需要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有温度地传播办学理念.理念是抽象的,难以触摸的,借助手机媒体的数字化功能,把学校的历史发展、办学理念、校训,以及学校的历史名人事迹、知名学者的讲座、校长的演讲与主张,借助微博、微信等手机APP,用音频、视频等方式传播给学生,把干瘪的说教、抽象的解读变幻成多重感官的视听盛宴,让学生在其中既能感触到历史的厚重感也能体味到时代的新鲜感.二是有触碰心灵的交流平台.手机媒体跨越时空的距离,有效地缩小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师生更乐意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得彼此间的互动在广度、深度和密度上得到极大地推进.学校管理者可以利用手机媒体平台,比如在微信公众号中设立“校长说”“学者论”“教师谈”“学生议”等互动区域,让师生间在思想的涤荡与观念的碰撞中,通过否定之否定达到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同.

(三)借助手机媒体平台,丰富校园精神生活,推动校风建设

教风是校风建设的基础.学校通过手机媒体宣传高教展现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开设教风讨论板块,开展师德微论坛、师德微讲座、教师成长纪实等活动,让教师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可以参与互动.

学风是校风建设的重点.学校通过手机媒体平台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把握其发展趋势,利用易班这一平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其进行干预和引导.利用微信的“微功能”,把学生关注的专业信息,名家学者的文章,国家时事动态等信息,以推送的方式传递到各个学生,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卢晓中.大学精神文化刍议[J].教育研究,2010,(07):82-87.

[3][5]向仲敏.论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元素[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7):69-70.

[4]骆郁廷.注重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2,(44).

该文总结,上文是一篇适合高校和校园和建设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精神文化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精神文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精神文化引用文献:

[1] 比较好写的精神文化论文题目 精神文化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2] 精神文化外文外文 精神文化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有哪些
[3] 精神文化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精神文化论文框架怎么写
《精神文化论文范文 精神文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word下载【免费】
精神文化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