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政治专科论文范文参考 政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政治专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5

政治专科论文范文

政治专科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政治专科论文范文参考:一个西部县农村教师结构五十年的变迁
  2. 第二篇政治专科论文样文: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
  3. 第三篇政治专科论文范文模板: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及其逻辑研究
  4. 第四篇政治专科论文范例: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研究
  5. 第五篇政治专科论文范文格式:民国时期黑龙江高等教育述论

★本文收集了100篇免费政治专科论文范文,都是免费优秀的相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写作相关范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政治专科论文范文参考:一个西部县农村教师结构五十年的变迁

教师结构变迁可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可以满足学生发展之需要,同时可以满足教师个体及其群体发展需要.因此,教师结构变迁具有教育教学发展的工具价值,学生发展的社会价值、工具价值以及教师自身发展价值.但是,教师结构变迁未必能取得其应然的功能效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统计、访谈、历史比较和推理计算等方法,通过对一个西部县农村教师地缘、学历、性别、专业、身份、年龄结构五十多年发展变化情况的研究发现,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特别是相关政策以及社会环境、自然因素影响,西部农村地区外省、外县籍教师比例总体在持续减小,本地教师数量及比重总体在持续增大;中专学历教师总体是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师学历的历史主流,但近十多年其小学专科、本科教师比重总体在持续增加.本专科学历中学教师比重在计划经济时代比较高,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专科特别是本科学历中学教师比重有继续上升趋势.

在社会动荡和单纯追求教育数量快速发展时期,公立中小学正式教师比重呈下降趋势,而且小学正式教师比例下降幅度大、下降趋向明显,中学正式教师比例下降幅度相对小.改革开放和教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以后,中小学正式、非正式教师比例呈相反的发展方向.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女教师增长速度比男教师快,而高中阶段男教师增长速度比女教师快.但不论中学还是小学教育阶段,男教师总量和比例在任何时期都超过了女教师,而男女教师性别比总体呈降低和减小趋向.目前农村地区男女教师性别比达到了历史最小值.高中教师的师范专业化程度高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师范专业化程度高于小学教师.20世纪90年代前,师范专业毕业的小学教师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其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小学教师比例呈相反的发展趋向.2000年前农村中学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其非师范专业毕业教师比重呈现下降趋向;2000年后中学师范专业毕业教师比重呈相反的发展趋向.在教师年龄结构方面:(1)小学教师队伍中25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长期不稳定,但该年龄段小学教师比例长期高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比值长期高于高中教师.(2)小学教师队伍中26-35岁青年教师所占比重一直比较稳定,而该年龄段中学教师所占比例长期不稳定;小学、高中36-45岁中年骨干教师在教师总数中所占比例一直不稳定,但除个别年代外,该年龄段初中教师发展总体平稳.(3)小学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上教师所占比例在20世纪80年代前、初中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上教师所占比重在2000年前持续下滑,从该年之后则开始持续增长,而高中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上教师所占比重一直保持了增长态势.(4)小学教师队伍中50岁以上教师所占比例始终在增加,初中教师队伍中50岁以上教师所占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前持续减少、以后又持续增加,高中教师队伍中50岁以上在教师所占比例一直在下降.表明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师老龄化趋势明显,初中教师老龄化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高中教师中年化趋向明显,但老龄化速度在下降.

政治专科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专科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2000字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政治专科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政治专科论文范文选题

其中,有些农村教师结构呈现向前发展、改善的特点,有些教师结构呈现出倒退状况;有些农村教师结构呈现出积极的正向功能,有些农村教师结构呈现出负向功能.但总体而言,外省、外县籍教师的正向功能总体在减弱,本地、本县籍教师的功能在逐步增强;教师学历发展的正向功能在增加,但教师学历提升的负向功能一直也存在;一个时期、一个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师范专业化的正向功能在增加,而另一个时期、另一个教育阶段教师队伍非师范专业化的负向功能也在增加;女教师数量、比例上的功能在增强,男教师数量、比重上的功能在减小;改革开放前非正式教师的功能总体在逐渐增强,正式教师的功能在逐渐下降.改革开放后正式教师的功能总体在逐渐增强,非正式教师的功能在逐渐下降.但随着师范专业毕业生进入非正式教师行列,非正式教师的正向功能总体在增加;教师年龄结构方面,小学25周岁以下和50岁以上教师因比重上的优势所起的作用一直大于中学教师,35岁以下小学教师因比例稳定一直能发挥稳定功能,40岁以上高中教师也一直能发挥稳定作用,但50岁以上高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一直在下降.因此,一个时期、一个教育阶段的一种教师结构变化具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性,另一个时期、另一个教育阶段的另一种教师结构变化也可能存在发展的不合理性.为促进西部农村教师结构的正向、合理化发展,本文根据西部农村教师结构发展特点预测了其发展趋势,并针对农村教师地缘、学历、专业、性别、年龄、身份结构变化效果制定了教师学历、性别、年龄结构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村教师结构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以及教师教育政策建议与方式.

第二篇政治专科论文样文: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

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主体与骨干,是国际与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焦点.近20多年来,世界政治形势剧烈变化、全球化浪潮影响日甚、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本科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大学正在积极进行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但对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清,对本科教育任务与功能认识模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严重趋同,阻碍了本科教育改革.

本研究将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放到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背景下,系统梳理与总结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本科教学的影响,分析不同时期本科教育的成因及其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本研究从高等教育内部全面分析了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及内在结构与功能的变化,重点是本科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的转变, 外部从高等教育与社会互动规律出发,深入分析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深刻变革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从而明确大学本科教育在新的形势下新的任务与使命.最后提出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新理念及其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探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本研究从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两个方面考察分析了本科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清末大学“造就通才”的理念,其实是一种以大学预科为基础的高级专门教育理念, 大学本科教育要培养的是“明体达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多为高级精深的专门课程, 高等学堂(大学预科)的课程以普通基础课程为主.“硕学闳才”是对高级专门教育理念的继承,但这种理念下的本科教育一方面注意培养学术专才,另一方面也强调培养*政治需要的通才, 大学本科的课程分通科与专科,通科部分有基础课、概论课等, 预科年限与课程缩减,分属各科, 呈现出教育理念转变的趋势,是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一种教育理念.通才教育理念自192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逐渐兴起,通才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培养,注意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平衡,强调培养眼光远大的社会人才, 课程体系上由博返约,由通入专,大学各学院共同必修科目不仅为高深专门学术奠定了广博的知识基础,还具有文化陶冶与人格培养的价值.专业教育理念适应了建国以后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国家建设需要,专业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是按专业招生、培养、分配,以专业为教学的中心,围绕专业构造课程体系, 专业教育模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后来却成为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桎梏.厚基础宽口径教育理念是在改革开放后针对传统专业教育模式的弊端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种理念的特点是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增强适应性,强调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应的,在教学改革方

第三篇政治专科论文范文模板: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及其逻辑研究

在以教育和知识立国的今天,高等教育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已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高等教育应当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布局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影响高等教育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程度.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结构,是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依据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与环境关系的集中表现,社会历史环境往往直接通过社会结构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当环境对高等教育系统提出新的功能期待之时,高等教育功能的变化又会促进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的诸功能之间既具有融合性,又存在竞争性,这种竞争性对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影响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人口、地理状况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分战略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往往采取不同的思路、方法、策略对高等教育布局进行相应的调整.


https://www.mbalunwen.net/jinri/94357.html

自清末洋务学堂发端至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走过了精英阶段百余年的沧桑历史.晚清以降,洋务学堂从沿海“登陆”,开启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新的篇章.民国时期,分区设置高校的重要设想和大学区制的试行初步奠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的基本格局.抗日烽火中,国民政府对于高校内迁重组与复校回迁的规划与调整,使得西北西南地区的教育落后状况大为改观.上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是建国初期高等教育布局调整中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事件,改革的结果至今仍在发挥着影响作用.“大跃进”后的大调整结束了高等教育无序膨胀的混乱局面,之后的“三线建设”加强了内地和中小城市高校的建设,改善了高等教育的布局.“*”时期提倡“搬迁就是革命”、“分散就是路线”,高校“越办越大,越办越下”,高校迁往农村以及一系列的迁停并转,我国高等教育布局调整陷入有史以来最混乱最荒唐的状态.“*”结束后,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在从沿海到内陆梯度推进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形成了东强西弱、从沿海到内地差距逐渐拉大的态势.精英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布局调整是在社会重大转型时期所进行的有破有立、以立为主的战略性调整,其着眼点在于通过建立新的结构秩序来代替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的结构秩序.总体说来,其具体的调整行为是典型的“国家模式”,即通过政治变革和政治动员,以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为主导,自上而下推动实施的,具有强烈的国家主义、功利主义的特征.在改革开放以前,高等教育是实现国家目标的直接工具,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布局很少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及需要,各地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很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行业经济向区域经济的转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逐渐加强.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大众化.以高校数、每万人口中在校生数等指标,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等角度,于规模、层次和新的办学形式等方面来分析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在大众化早期的变化与特征,实证研究表明:从横向上看,大众化早期我国高等教育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和改善,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但加强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紧迫性也日益凸显;部分省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未能适应和满足其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不同地区本专科结构的趋同性日益严重,这说明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协调现象.从纵向上看,随着大众化的快速推进,高等教育地方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心进一步下移,地市州域高等教育在数量上迅速增长,在办学层次上逐步提升,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新的地方高等教育亚中心发展起来了,地市州域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改变了高等院校过分集中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布局状况;高等教育由省会城市向地市州延伸的速度具有区域差异,不仅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制约,也因此未能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在省际间的均衡布局.地市州域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意味着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而且意味着高等教育功能的下移和拓新,使得高等教育更贴近民间,能更有力地服务于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大众化早期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是高等教育系统自成体系的适应性调整,其着眼点在于通过自我调整维持布局结构间的合理比例关系,以适应规模的持续增长.与精英阶段相比,大众化早期高等教育布局的变化及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大众化早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高等教育原有的布局结构特征、国家的政策调控和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以及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等因素,也在影响着大众化早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发展变化.

未来的2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加速演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推进等基本环境和主要任务,这对于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合理调整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契机.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来看,大众化中后期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应以追求均衡发展和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目标,并要处理好非均衡发展的手段与均衡发展的目标、整体优化与自成体系、增量调控与存量盘活、集中布局与分散布局等四种关系.为此,必须重塑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关系,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重构公共教育权力体制,科学区分各级政府的责任与权限;加强制度建设,巩固布局结构调整的效益;实行积极差别政策,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地方化,大力发展地市州域高等教育.

第四篇政治专科论文范例: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生长点,但其在学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中高职教育的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纵向多层并与普通高等教育横向沟通的确定,固然受经济、科技、人才结构的要求所制约,高职院校办学者和求学者的价值取向也是不能不考虑的重要因素.高职教育学制的理论基础在于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市场化理论、人才结构理论,以这些理论为指导,有助于提高我们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的自觉性.

高职教育学制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改革高职教育学制必须具有历史眼光、全球眼光、未来眼光,进行通盘考虑.清末以来,我国学制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其改革的致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它既受社会经济状况的制约,又受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的左右.目前,我国以专科为最高层次的终结性的高职教育学制直接制约了我国中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向更高阶段延伸的态势及其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横向衔接的高职教育学制发展趋势相违背.

总结我国高职教育学制发展的成败得失,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职教育学制的发展经验并使之中国化,笔者认为我国高职教育学制至少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应是独立的体系,第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和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相平行的体系,第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高等教育体系是相沟通的,第四,高职院校类型和学制灵活多样,有长有短,第五,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各层次教育应易于与成人高等教育结合.

建设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的我国高职教育学制,需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策略:健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高职院校有必要开展多证制教育并力求多证制教育的有机整合,设置各类教育之间的桥梁课程,建立开放的高职教育体系,以灵活多样的高职教育学制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对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第五篇政治专科论文范文格式:民国时期黑龙江高等教育述论

近代以来的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多有变化,本文所阐述的黑龙江高等教育是指现在黑龙江省的区域,因为当时这一地区的高等教育主要分布于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城市,故以这些城市的高等院校为主要考察对象.

*战争后,中国开始近代化历程,东北社会各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清末新政前后,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学习日本经验,黑龙江地区也逐渐出现高等教育雏形,但在此期间,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沙皇俄国在中东铁路附属地尤其是哈尔滨地区开设了一些教育设施促进了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使该地区的高等教育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北洋政府时期,实际上长时间控制黑龙江地区的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对于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倾注了一定心血,但由于基础薄弱,民国初年黑龙江地区仅有黑龙江法政专门学校、黑龙江优级师范学堂、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等为数不多的高等院校,而且办学规模小,入学学生少.20年代后俄国控制的中东铁路当局为俄国移民创办的高等院校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超黑龙江当地政府,实际上构成了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的主体.此期间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虽然比不上关内一些省份发展迅速,却一直在逐步发展建设当中,至九一八事变前,黑龙江地区已经建成了东省特别区法政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东省特别区俄文师范专科学校、东北商船学校等十几所高等学校,学校规模和入学学生人数都大大超过民国初年.

九一八事变之后,黑龙江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之下.一直到1945年苏军解放东北,黑龙江地区被日本帝国主义视为殖民地.随着1935年3月23日,苏联与伪满双方在*签订了《苏满关于中东路转让基本协定》,苏联将中东铁路出售给伪满洲国,原先中东铁路局创办的学校很快失去依靠,很快被日本接收,整个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已经没有俄国侨民教育的痕迹,而黑龙江地区其他高等院校除内迁外,均已被日伪强行接管,高等教育完全受到日伪的控制.在日本殖民统治的这一段时间内,推行殖民奴化教育的方针政策,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作为奴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殖*义的影响,在高校教学中强化日语教育,抹杀学生的民族性;宣扬皇道主义,忠君思想;强化实务教育,轻视文化教育;抬高高等教育门槛,高等院校中的中国学生只占少数.通过这些方式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磨灭中国青年的民族性.日伪当局在推行殖民奴化教育的同时,也在黑龙江地区设立了一系列新的高等学校:哈尔滨农业大学(1940年创办)、佳木斯医科大学(1939年创办)、北安开拓医学院(1940年创办)、龙井开拓医学院(1940年创办)、齐齐哈尔开拓医学院(1940年创办)等等.日伪虽然建立了一些高等院校,但是规模不大,学校招生人数并不多,而且学科偏废,以工科、医科、农科为主,突出体现了日本帝国主义在高等教育方面采取急功近利违背规律的政策和措施,为其殖民掠夺目的服务.

在抗战胜利之后,黑龙江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城市在日军投降后由苏军占领,国民党军接收不久便*领导的东北*联军赶走,实际上从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开始之前整个黑龙江地区便处于*领导的东北*联军直接控制之下.此后*对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造与建设,在1948年8月之前,*以原先根据地高等教育的经验来改造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将其变为干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造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的同时,还创办了一批新的高等院校:东北军政大学,东北大学、东北鲁迅文艺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大学、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东北行政学院、东北铁路学院、东北农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省农业专科学校、哈尔滨工业专门学校等等.1948年8月之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整个东北地区即将解放,当时的中心任务是生产建设支援战争,而从事建设必须拥有大批知识分子干部,因此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开始了新型正规化的过程,逐渐确定了新的学制、新的课程标准等等,在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新型正规化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在高等教育的改造过程中,苏联模式的深刻影响.在具体学习方面,*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切制度都要采用苏联高等学校的制度,本科教学计划及课程也全部按苏联高等学校决定,并全部采用苏联高等学校的课本.并且要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实行苏联教育制度的全部经验和采用的教材有系统的全部介绍给全东北的高等院校.

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在三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成绩显著,从几乎零基础发展到具备一定规模,在这三十余年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1912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为第一阶段,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寇投降为第二阶段,1945年日寇投降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第三阶段,在这几个不同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特征完全不同.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除了受到政治的影响外,还受外来因素影响强烈,早期受俄国教育影响,后受日本影响,在解放战争时期*对高等教育的改造与建设又借鉴了苏联模式.1912年至1949年,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看成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的严重影响,政府主导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总体上是伴随着社会近代化的过程产生,呈现出强烈的近代化趋向,并为近代化服务.

该文是政治专科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政治专科引用文献:

[1] 政治专科论文题目大全 政治专科论文题目怎么定
[2] 优秀政治专科论文参考文献 哪里有政治专科参考文献
[3] 政治专科论文提纲范文大全 政治专科论文大纲如何写
《政治专科论文范文参考 政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政治专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