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选题 > 文章内容

化疗病人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化疗病人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化疗病人护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8

化疗病人护理论文范文

化疗病人护理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化疗病人护理论文范文参考:清透火热法抗化疗呕吐的机制研究
  2. 第二篇化疗病人护理论文样文:癌症告知策略的研究
  3. 第三篇化疗病人护理论文范文模板: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
  4. 第四篇化疗病人护理论文范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
  5. 第五篇化疗病人护理论文范文格式:术中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100篇免费化疗病人护理论文范文,可用于化疗病人护理论文写作参考研究,为你的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化疗病人护理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化疗病人护理论文范文参考:清透火热法抗化疗呕吐的机制研究

恶心、呕吐是化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这使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受到了限制.所以化疗时控制恶心呕吐是内科医生必须解决的难题.现代医学5-HT_3R竞争拮抗剂(如恩丹西酮)对迟发性呕吐无效,价格昂贵,安全度仍令人担忧.祖国医学防治化疗呕吐方面至今尚没有形成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动物实验研究几乎是空白,机理无法深入探讨,没有在治疗迟发性呕吐方面发挥自身优势.

基于化疗呕吐研究的现状,李士懋教授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现代医学化疗呕吐的病理机制和近年中医文献研究,创立了化疗呕吐火热内郁病机学说,提出了化疗呕吐的治则当以祛邪为主,治疗方法当以清透火热为主.创用清代名医薛生白的名方连苏饮(黄连、苏叶)治疗化疗呕吐,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课题旨在对该学说进行深入探讨和机理研究,为指导临床和开发新药作出贡献.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学习研究古代和近现代的文献,汲取其精华,同时更要看到其不足,然后才能找到研究的突破口,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部分.我们利用现*剂工艺将连苏饮制成胶囊,进行实验研究以深入探讨“火热内郁”病机和清透火热法的现代药理机制.采用左旋多巴导致家犬呕吐和硫酸铜导致家鸽呕吐等模型,观察动物呕吐次数和潜伏期、胃肠运动频率和幅度、胃排空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该药可明显减少左旋多巴所致狗和硫酸铜所致家鸽呕吐次数,延长呕吐潜伏期(P<0.05,P<0.01);可使家兔在体胃运动频率明显增加,胃运动幅度明显增高(P<0.05,P<0.01);可使大鼠胃排空率明显提高(P<0.05,P<0.01),并且具有广泛和很强的抗菌作用.为了化疗呕吐实验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对顺铂所致家鸽化疗呕吐模型进行了改进,将家鸽翼根静脉注射法改为腹腔注射法,操作简便.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家鸽呕吐次数和潜伏期,用放免试剂盒检测胃肠激素(EGF、GAS、VIP);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神经递质(5-HT、DA)的含量.并做了胃肠粘膜组织一般病理和5-HTR免疫组化病理.结果表明连苏止呕胶囊高剂量组能明显升高外周血中EGF的含量(P<0.05),连苏上呕胶囊低、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外周血中GAS的含量(P<0.05,P<0.01),连苏止呕胶囊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外周血中VIP的含量(P<0.05).中枢脑干中连苏止呕胶囊组5-HT、DA的含量变化均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P<0.01),十二指肠中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连苏止呕胶囊能够保护胃肠粘膜、促进胃动力.它可能既是5-HTR的拮抗剂,又是DAR的拮抗剂.十二指肠的一般病理显示,顺铂引起的浆膜层波浪状、肌层内出血、绒毛表面渗出(主要是白细胞)得到明显改善.十二指肠的免疫组化病理显示,连苏止呕胶囊组5-HTR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檗碱、连苏饮复方、~3H-5HT和5-HTR的竞争抑制实验证明小檗碱、连苏饮复方是5-HTR的拮抗剂.

第三部分理论探讨.“火热内郁”的病机导致了机体胃肠本身、胃肠激素、神经递质、5-HT_3R和DAR等发生了病理变化,破坏了机体的平衡状态.清透火热法可以通过改善胃肠局部的病变、调整胃肠激素和中枢神经递质、拮抗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等外周和中枢综合作用,发挥了抗化疗呕吐的良好作用.这种多靶点作用且价格低廉等优点,无疑是令人振奋的.将ZoD人逃法抗化6呕d伪权利对儿会弥补5叫R拾抗剂对迟发性呕吐疗效不佳和价格昂贵的不足,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具有深入研究的意义和开发应用的前景,也必将对中医药抗化疗呕吐的深入研究起到促进作用.当然;该课题还有很多方面如处方、剂型、动物模型、药理研究等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该课题有如下创新点:1.古方新用,衷中参西,创用连苏饮治疗化疗呕吐;2.提出化疗呕吐中医病机的新认识一“火热内郁”说,治疗方法当为清透火热;3.改进了顺铂所致家鸽化疗呕吐模型;4.河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查新结果显示,目前尚无中医药影响化疗呕吐实验动物胃肠激素(VIP、EGF)、神经递质(DA、5-HT)、5-HTR免疫组化、5-HTR竞争抑制等方面的研究.

第二篇化疗病人护理论文样文:癌症告知策略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癌症已经成为全球首要的疾病死亡原因,我国每年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由于癌症的治愈困难和预后差,使得向患者告知癌症诊断和病情不亚于向患者宣布“预期死亡”.这样,是否告知以及如何告知癌症病情一直是社会颇为争议的问题.在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下,临床医护人员通常是先将真实病情告知家属,再根据家属的意见决定是否告知患者.且家属普遍高估患者获知真实诊断的负性情绪,不主张将实情相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医疗坏消息的告知是可行的,且癌症患者对知情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国的这种告知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且,在癌症告知的过程中,人们对死亡有许多的不接受,达到或超过50%的治疗费用被用于延长晚期癌症患者痛苦的死亡过程.这些均不利于癌症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获得真正的舒适、尊严和满足,不利于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本课题对此进行研究,为更好进行死亡教育和开展癌症告知奠定理论基础,让癌症患者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的历程,既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又能勇敢正视疾病,坦然面对死亡;为更好尊重和满足癌症患者知情同意权,努力实现从“尊重家属的意见”到“尊重患者的权利”的转变提供科学依据;寻求最佳的告知人员、时间、内容、程度等,让癌症病情告知更温情、更人道、更科学、更理性,在“告诉事实”和“避免伤害”的冲突中取得最大的平衡;摸索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在不多的时间内达到一种生存的相对较高质量;为制定科学的医疗服务政策和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满足癌症患者的需求,更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利益.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检索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专题小组讨论法等,探讨我国死亡观以及癌症告知的相关理论,研制不同人群死亡态度和癌症告知的问卷调查表.对某*甲等医院医护人员634名、门诊患者307名、住院癌症患者302名、癌症患者家属305名,共计1548名不同人群进行现场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双录入法进行资料录入,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包括一般统计描述性分析、Wilcoxon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应性分析等.全部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值<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三、研究内容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专家小组讨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死亡观和现代的死亡观对我们现代医学的启示以及癌症告知策略的研究,从理论上探讨我国死亡观以及癌症告知策略的相关理论:探索不同人群(医护人员、普通患者、癌症患者和其家属)的死亡态度和癌症终末治疗态度,比较不同背景资料人群死亡态度和癌症终末治疗态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开展癌症告知和进行死亡教育奠定理论基础;调查不同人群对癌症告知的态度,让医护人员和家属从“告知”与“不告知”的两难处境中解脱出来,为制定科学的医疗服务政策和制度奠定基础.比较不同背景资料人群对癌症告知策略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适合癌症告知的人员、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和程度等,寻求科学的癌症病情告知策略;研究癌症患者和其家属在获知癌症诊断后心理变化,为科学开展护理干预提供依据;分析死亡态度和癌症告知态度之间的关联,摸索增进和完善癌症告知策略的途径.

四、研究结果

1.大部分患者既赞同无痛苦、有尊严地安乐死亡,又表现强烈对生的留念,希望医护人员和家属进行积极救治;能够接受死亡,但同时存在否认或侥幸心理.年龄、家庭住地、重病接触经历、丧礼经历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对癌症患者的终末治疗和死亡态度的评分有一定影响(P<0.01或P<0.05).

2.癌症患者家属赞成终末期淡化治疗,但对安乐死态度模糊;能够平静接受生命终结,但对死亡仍显忌讳.性别、婚姻、文化程度、丧亲经历、重病接触经历和宗教信仰等对癌症患者家属癌症终末治疗和死亡态度问题的评分有一定影响(P<0.01或P<0.05).

3.医护人员对癌症终末期患者的治疗存在矛盾心理,对死亡持有回避和拒绝的态度;有危重患者接触史、丧亲经历者更倾向于不赞同“患者应坚强活下来”;有处置死亡经历者更倾向于赞同“减轻痛苦和提供尊严”、“建立治疗遗愿”(P<0.01或P<0.05).

4.“临终关怀”和“安乐死”等生命*学观念已经能够被相对部分的人群所认可和接受;住地、年龄、性格、性别、家庭收入和住院经历等因素对普通门诊患者的终末治疗和死亡态度的评分有一定影响(P<0.01或P<0.05).

5.医护人员较其他人群更倾向于不介意谈论死亡和对终末治疗更理性,家庭人均月收入是谈论死亡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理性治疗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6.癌症患者非常希望了解真实病情,他们认为保护性医疗会导致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让他们得不到真正的心理关怀;男性、既往有住院经历和丧礼经历的患者对待重症疾病的告知态度更积极.获知疾病时间≤1月者比>1月者更倾向于对医护人员的欺骗产生不信任感;已婚者、男性比未婚者和女性更倾向于对隐瞒重症病情十分不满.

7.大多数家属主张在征求他们同意后,将真实病情告知癌症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获知亲人患癌时间、文化程度、重病接触史、丧亲经历等因素对家属的癌症病情告知态度的评分具有一定影响(P<0.01或P<0.05).

8.医务人员对癌症病情告知所持的态度较慎重,不十分赞同将真情完全告知患者,其告知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知情愿望,他们比较认同家属拥有决策权,且普遍认为患者不是充分知晓病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科室、职业、职称、文化程度、重病经历、住院经历、重病接触史、处理死亡经历是影响医护人员对癌症病情告知态度的主要因素(P<0.01或P<0.05).

化疗病人护理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化疗病人护理文章 大学生适用: 2000字学位论文、5000字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化疗病人护理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化疗病人护理论文范文选题

9.普通患者对癌症告知的态度比较模糊,对待癌症告知过程中医护人员、癌症患者和癌患家属三者之间的冲突,仍有相对部分的人群将矛头指向医护人员;住地和住院经历对普通患者的癌症病情告知态度的评分有一定影响(P<0.01或P<0.05).

10.背景资料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充满矛盾,仅不同角色人群的态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癌症患者告知态度和知情愿望最积极,知情程度自评最高;家属并非告知主要障碍,普通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告知态度最为保守.

11.大部分癌症患者主张在确诊时,有家人陪伴,由肿瘤专科医生面对面地直接将真实病情完全告知,并让患者获得治疗的希望.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已婚、性格外向和介意谈论死亡者更支持家属参与告知;有既往住院经历和自觉病情较轻者更主张及时告知;文化程度高者更赞同医生直接告知.

12.癌症患者家属首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承受力的评估、十分强调自身在告知过程中的作用、特别讲求医护人员的告知艺术、比较赞同采取选择性部分告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住地、职业、重病接触史、知情时间、丧亲经历、丧礼经历、宗教信仰以及谈论死亡的态度等因素对家属选择癌症告知策略具有一定影响(P<0.01或P<0.05).

13.医护人员对癌症告知前准备的评分较高,比较赞同确诊时,在家属的情感支持下,在一个安静的私密环境中,由医护人员和家属组成的告知小组,共同商讨,进行有计划分步多次告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经历、重病经历、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丧礼经历、危重病人接触史、处置死亡经历、职称和工作科室是医护人员癌症病情告知各项策略评价与选择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


https://www.mbalunwen.net/kejidaquan/82447.html

14.普通公众对告知时家属的同意与参与较为认同.有危重病接触史者比无重病接触史者更赞同癌症告知时“有家属陪伴”以及“面对面直接口头交流”.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更加主张癌症告知时“避免让与疾病不相关的人知道病情”.

15.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适应期,大多数患者和家属都可以平静地接受患癌现实;获知癌症诊断后,绝大多数癌症患者及其家属都存在不良情绪,且无论是癌症告知当时,还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家属组均较患者组倾向于拥有更多的“不良情绪”;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丧礼经历等是癌症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不良情绪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

16.死亡态度和告知态度关系紧密:能够接受死亡的人更倾向于对癌症告知持积极态度,对接受死亡处于模糊态度者更倾向于癌症告知的含糊态度;持不接受死亡的态度者更倾向于不主张癌症告知.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向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真实病情是可行的;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让男性、已婚、有住院经历和丧礼经历的患者或家属享有充分的知情同意权,充分认识和理解癌症患者的矛盾心理,咨询他们对终末治疗的遗愿,护送他们在舒适、尊严和满足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2.对初期确诊的癌症患者,一定要遵循“不欺骗”原则;人性化癌症告知策略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人背景、个性特征、患病史和对待死亡的态度等;需要评估癌症患者的知情愿望,明确告知的对象;建立单独的谈话室,确保不被干扰的告知环境;需要家人的陪伴,提供情感的支持;需要医生充分履行告知的职责,及时告知病情诊断和变化;需要计划、分步、多次告知,并留下余地和希望;告知真实病情后,需要注意观察和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

3.避免与家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的医疗关系,医护人员应该重视家属的人文关怀,因人而异地对他们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充分认识和理解癌患家属对癌症终末治疗和癌症告知的矛盾心理,征询家属的意见,尤其是对学历高、阅历深的家属,与他们或协商合作、或教育引导,且最好在家属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适应期之后,再向患者告知癌症真实病情,同时鼓励家属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提供充分的心理和社会支持.

4.医护人员要努力克服在癌症告知认识上的误区,以优化生命全程为己任,积极开展癌症告知策略的研究,自觉加强与医疗有关的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加强同行交流与沟通,注重自身人生经历和工作经历的丰富和积累,努力培养对生死的自然达观态度,不断提高癌症的告知技巧;开展病人角色扮演等方式的教育,建立临终关怀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规培训制度等是增强医护人员对生命死亡认识和癌症告知责任感的可探索途径.

5.实现从“尊重家属的意见”到“尊重患者的权利”的转变,实现治疗向照料的转变,需要营造一个对死亡和癌症告知更加开明的氛围,需要早期针对性死亡教育的干预,需要城乡差别的不断缩小,需要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发展和提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需要广大医护人员的积极引导.采用大众传媒多渠道地进行生命死亡教育能够改变人们对待癌症告知态度,改善患者对癌症的知情现状.人生经历少的、年轻的、农村的等特点的癌症患者医护人员进行死亡教育的重点人员.

6.“临终关怀”和“安乐死”等生命*学观念正逐步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国家应大力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以满足广大癌症患者的需求并加大宣传,努力促成全社会“无病则防,有病则治,治不好则临终关怀”的共识.

六、创新之处

1.本研究从死亡态度和癌症终末治疗态度这一崭新的角度,探寻癌症患者的病情告知策略.

2.在癌症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癌症告知、癌症终末治疗和死亡态度等敏感问题进行调查.

3.本研究多维度研究癌症患者的病情告知态度和策略,普通门诊

第三篇化疗病人护理论文范文模板: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

护理是一门“以人的健康服务”为主的专业,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卫生保健体制革新,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护士队伍从以中专为主体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然而,现存护理教育4个培养层次(即,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之间尚未实现无缝衔接的教育体系,由于培养目的、课程设置等原因,高职专科毕业生通过考试、职业资格准入等的学习上升路径被阻断,高职专科护理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这不.仅阻碍了我国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效率,造成了重复性培养的资源浪费,也不利于集约行业及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全国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60%.但是,护理人员职业流动性大、护理队伍结构层次参差不齐、护理教育培养目标单一课程设置不科学合理等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护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

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从护理教育体系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策略指导的文章十分有限.为了科学合理地对护理教育发展给出政策性、策略性指导,并保证护理教育实施的质量和效率,需要认真调查、分析、研究和解决护理岗位人才需求和护理教育之间的矛盾,把他们转换成有力的支持力量.

本研究以我国护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点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国内外护理教育制度和模式比较;了解典型区域护理队伍现状和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我国护理教育层次体系、规模与质量、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差距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促进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思路.

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阐述健康的内涵和社会价值、界定护理的概念、护士角色定位和护理教育的起源、探讨了护理教育的特征.

2、护理教育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是保证我国护理发展的制度基础.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的保障下,学者开始关注护理教育的科学性发展,对现有护理教育研究进行了分类归纳.

3、借鉴美、英、日、澳四国护理教育发展经验,从培养目标、教育制度、课程改革和质量监督四个环节出发,对护理教育发展进程进行剖析,并探讨了四国护理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4、选取全国东中西部20个省市37所开办高职护理专业的院校以及相对应300家教学医院,分别进行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护理专业教学现状调研,以便为我国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

5、从护理教育层次体系、人才培养与需求适应机制和构建贯通课程体系等三个维度对我国护理教育的改革形成标本兼治之策.

本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下,护理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转向“整体人”,涵盖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健康需求,护士的角色也相应地从护理的实施者,拓展为教育者、咨询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等.护理模式转变可以促进护理人员职业发展、实现护理教育自身发展、落实“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

2、医疗改革过程中,护理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涉及医疗机构管理、妇幼与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等),给护理教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从国家层面上指明了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发展方向.而有关护理教育的研究内容也有所拓宽,如护理法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培养,各热点领域的研究视角更加贴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操作层面,更加有利促进护理教育体系的建立.

3、尽管美、英、日、澳四个国家护理教育发展各具特色,但均形成了完善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并且各层次之间的无缝衔接成为其发展的共同趋势.培养目标多元化、教育制度体系化、课程改革市场化和质量监督健全化等共同构筑了西方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

4、分析调研数据发现,我国护理教育与专业人才需求存在差距:护理教学尚无统一规范;培养规模大、质量不高;各层次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单一;课程设置偏重学科性质与岗位细化不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忽视;缺乏科学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和体系.

5、为实现“三层多元”的护理教育体系,使护理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职业类型教育,而非学历终结教育,论文提出了“建立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实施全面整体护理为教学标准、相互衔接可持续发展的护理教育层次结构体系.既有高端学术型教育、中间层次技术型教育,还有基础实用型教育,配合各种人文素质培养和在职继续教育,以培养护理行业的决策层、管理者和实施人”的策略思路,并列举了相应的措施:①治标之策:科学制定护理教育“十二五”规划,明确护理专业层次性培养目标,对接岗位任务设置护理课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护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②标本兼治之策: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动态适应机制,完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护理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院校有效衔接合作育人的管理体制,参照国际理念制定中国护理教育标准,积极营造促进护理教育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化疗病人护理论文范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

背景:临床实践是决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MNS)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MNS研究生今后能成为某一专科或专病领域的高级实践护士的重要阶段.由于我国MNS教育刚起步,国内尚无可供借鉴的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招收MNS的院校各自按照对MNS临床实践培养的理解,在临床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实施存在较大差距,有的甚至与本科生实践教学无明显差异,导致我国MNS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为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国情和护理人才发展规律的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是我国MNS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的:了解和分析国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实践培养情况,找出我国目前MNS临床实践培养环节存在的不足,探讨MNS的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探索临床实践培养环节的组成及运行规律;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并验证模式中提出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性.为我国MNS临床实践培养提供较为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促进我国MNS教育质量的提升.

研究内容与方法:

1.中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的比较研究:应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比较研究法,对中美4所大学护理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实践培养进行深入剖析,了解各院校临床实践的具体实施情况.应用比较研究法从临床实践各环节要素出发,对专业方向、临床实践目标、临床实践安排、临床实践内容、临床实践教学指导、临床实践评价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MNS临床实践培养与国外的异同及存在差距,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构建提供依据及方向.

2.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构建研究:①应用文献研究法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②应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调查全国15所护理院校的MNS研究生,了解学生期望通过临床实践学习达到的实践能力及对临床实践过程的看法;通过对我国6所大学护理学院及临床附属医院的13位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专家的深度访谈,初步了解专家对MNS研究生应具备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实践培养目标、实践内容、实践方式等的看法,为构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奠定基础.③应用文献研究法、模式研究法,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并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MNS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

3.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策略研究: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对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中提出的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该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结果:

1.MNS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内涵及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即MNS研究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以医学、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为指导,全面考虑服务对象包括个体、家庭、社区的健康需求,有效地解决临床或专业服务范畴内的复杂护理问题,并为其提供适宜、经济及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行动能力.MNS临床实践能力的内涵,是由多种能力要素构成的集合体;灵活运用系统知识的能力;侧重于在多变的护理工作情境中有效解决临床复杂护理问题的能力.MNS临床实践能力的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的运用是植入到不同的临床工作情境之中,具有情境性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体,具有动态性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具有可评价性特征.

2.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在模式中的逻辑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核心价值,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MNS临床实践培养目标建立的理论指导,能力本位教学理论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环节要素构建提供了基本原则,个性化教育思想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环节要素构建提供了基本要求,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学习环境提供了基本理念.

3.MNS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该体系主要由临床实践动机、临床一般实践能力、临床专业实践能力、临床情境实践能力4个基本构成要素组成.其中临床实践动机包括实践兴趣、成就动机、实践压力;临床一般实践能力包括护理基本操作技能、交流沟通与协作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临床专科实践能力包括专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专科护理操作技能;临床情境实践能力包括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决策力、临床执行力.

4.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由临床实践培养目标、临床实践内容、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临床实践考核、临床实践保障机制5个实践环节要素构成.各环节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临床实践培养目标是导向性要素,临床实践教学过程是进程性要素,临床实践评价是检验性要素,临床实践保障机制是依托性要素.根据我国生源不同的特点,形成了适用于两类不同生源的临床实践模块.

5.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教学策略研究证实:该策略有助于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对激发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兴趣和调动MNS研究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教学策略的应用模型.

结论:

1.界定了MNS临床实践能力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提出了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各理论在模式中的逻辑关系,丰富了MNS教育的理论研究.

2.建立了由4个要素及15个次要素组成的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为制定MNS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3.构建了由5个临床实践环节要素组成,且体现不同生源特色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为开展MNS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式运行框架.

4.验证了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性,该策略可作为MNS临床实践教学的优选教学策略之一.

第五篇化疗病人护理论文范文格式:术中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中晚期病例,治疗效果不满意.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腹腔内复发及肝转移.而腹腔内复发大多是由于脱落的癌细胞在腹腔内播散引起的.现代胃癌根治术包括足够的胃切除范围,合理的区域淋巴结清扫以及完全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其中腹腔游离癌细胞是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大量文献报道腹腔脱落细胞的阳性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浆膜侵犯程度和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密切相关.对于腹腔脱落细胞手术毫无意义.

对于胃癌理想的化疗方法应该是能够针对切除区域、腹膜种植和肝脏等常见复发和转移部位进行有效地治疗.腹腔内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IPC)作为一种选择性区域化疗同外周静脉化疗相比具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优势.药物渗透性差是有些腹腔内化疗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改善肿瘤组织对抗癌剂的吸收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近来,在发现低渗溶液增强某些抗癌剂对肿瘤细胞杀伤效应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一种以低渗化疗液腹腔内给药治疗腹膜转移的方法—低渗腹腔化疗.持续温热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温热对肿瘤的杀伤机制包括:(1)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杀伤肿瘤细胞;(2)对化疗的增敏作用;(3)提高血浆内和肿瘤局部的免疫因子活性和浓度.

腹腔内化疗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术后癌细胞处于活跃期,肿瘤细胞生长的倍增时间短,增殖比率高,对细胞周期性药物敏感,因而此时化疗药更易于对腹腔内微小转移灶和播散的癌细胞进行杀伤.另外术后早期腹腔粘连不重,药物可充分与腹膜接触.由此可见,腹腔内化疗的时机比剂量更为重要.

目的:(1)探讨胃癌腹腔脱落细胞与其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病理类型、TNM分期以及部分相关基因产物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到胃癌腹腔脱落细胞阳性率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2)通过检测胃癌患者开腹时、手术结束后以及腹腔化疗后各时段腹腔脱落细胞阳性情况以评价手术和腹腔化疗对脱落细胞的影响.(3)探讨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的应用价值和具体实施方法,评价其不良反应.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6例胃癌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术中即时低渗温热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 要 腹腔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组(治疗组),单纯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组(对照组1),未行腹腔化疗组(对照组2),共三组.通过腹腔冲洗液常规细胞病理学检查检测胃癌腹腔脱落细胞.并在治疗后对三组病例进行随访.

结果:(1)胃癌腹腔脱落细胞阳性率与其肿瘤部位、Bomnann分型、病理类型、TNM分期、Inn23以及手术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2)治疗组化学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3)治疗组二年、三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4)治疗组和对照组1肝转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

结论:(1)胃癌腹腔脱落细胞阳性率升高存在相关的危险因素.(2)手术操作是造成腹腔胃癌细胞脱落的重要因素.(3)在应用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时化学性腹膜炎的防治不容忽视.(4)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对腹腔脱落细胞阳性的病例有确实的疗效.单纯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证实.(5)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对于腹腔脱落细胞阴性ma和n肠期的病例同样有确实的治疗效果.(6)腹腔化疗对胃癌术后肝转移有确实的预防效果.

为您写化疗病人护理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化疗病人护理引用文献:

[1] 化疗病人护理论文选题范文 化疗病人护理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2] 化疗病人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化疗病人护理英语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化疗病人护理论文提纲模板范本 化疗病人护理论文框架怎么写
《化疗病人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化疗病人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化疗病人护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