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0351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主题:翻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7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翻译能力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翻译能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翻译能力论文范文

翻译论文

目录

  1. 翻译:刘士聪:《读书与翻译能力》

0351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概括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以及国民经济各行业领域所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属于专业学位的一种.专业学位是高等学校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持久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学位类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形成了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为主体的法学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体系.1995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设置法律硕士专业学位.2006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决定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结束试点转人正式实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成为一项正式的以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学位制度.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其中,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和企业法律顾问等法律职业有较为严格的从业准入要求,迫切需要大批高层次的具有复合型知识,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专门人才.有关部门,行业还可以依托专业学位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在职人员职业素养和能力,优化队伍知识结构,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法律硕士生应具有系统的应用性法律实务知识,具有宽口径,复合型,外向型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能够综合运用法律与经济,管理,科技,外语和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相复合的,独立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和有关管理工作.

   法律硕士生教育目前有三种培养类型,即法律硕士(非法学本科)研究生教育,法律硕士(法学本科)研究生教育和在职攻读法律硕士教育.

   法律硕士(非法学本科)研究生教育的招收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力)的非法学专业毕业生,如文,理,工,农,医等学科的学生,主要为各行业领域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法律硕士(法学本科)研究生教育的招生对象是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法学专业毕业生.主要为法治专门机构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专门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是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原则上应当具有学士学位),具有一定从业经历的法律职业人员,以及在政务,各行业领域从事与法律相关工作的人员.主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将会出现以下趋势:

   (1)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将成为我国职业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职业部门和行业需要大批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随着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分工与要求界限的明晰化,培养法学教学研究人才的科学学位研究生需求量将会减少,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法律人才将成为职业法律人才的主体,法律专业学位人才类型比较优势将更加突出,需求规模将大量增加.

   (2)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已明确职业型与复合型的培养目标,并将不断强化职业型与复合型的培养方式.法律实践对法律硕士的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型,复合型知识和应用性能力的要求日趋显着.法律实践要求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把不同的本科专业与法律专业加以复合,把理论知识与实务能力加以复合,探索教学培养经验,在必要的理论讲授之外,会更加注重实务与应用的实践性教学.

   (3)法律硕士毕业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宽,走向多元化.法律硕士面向职业部门后备人才补充与储备需要,还将更多地面向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需要.相关行业特殊的法律实践对法律硕士的技能训练的复合性要求会更加深化.

   基于此,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将以培养法治专门人才为目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创新教学方法为途径,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满足国家,社会尤其是职业部门和行业需求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为建设法治中国做出贡献.

   第二部分 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法律职业*原则和规范;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律语言,法律方法,职业技术和职业*等素养;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具备特定法律职业任职资格,或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能够综合运用法律和相关岗位所需的其他专业知识,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应当形成法学一级学科为主干的专业知识体系,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知识和能力,具备特定法律职业准入资格和任职要求.研究生毕业时应当做到:(1)系统地掌握法律基本原理与规则;(2)具有正确判断与分析法律关系,运用法律思维去发现,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3)具有对法律规则做出理性判断的能力.

   1.专业基础知识

   应当在政治理论,法理学,中国法制史(或中外法制史),宪法学,法律*与方法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还应当熟练掌握民商法,行政法(含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和国际法等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法律硕士(非法学本科)研究生原则上应当修满上述法律专业知识至少36学分,法律硕士(法学本科)和在职攻读应当修满上述法律基本知识课程不少于25学分.

   在政治理论方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熟悉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理论与实践.

   熟悉法理学基本概念,知识,原理,能够运用法的一般原理来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法律问题.

   熟悉中国法律史(或中外法律史)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主要事件,法文化传统.

   熟练运用宪法学的概念,理论和制度,来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宪制实践,解决宪法实施中的实际问题.

   熟练掌握法律*与法律方法,了解法律职业的特性,掌握法律职业*的主要内容和法律职业各角色的道德准则;熟悉法律方法论基本内容,掌握并熟练运用法律解释,法律漏洞补充等方法.

   系统掌握民商法的基本知识,掌握民法的概念,原理,制度和方法,掌握诸如物权法,债与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保险法等专业基本知识和制度体系;能够熟练运用民商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制度和方法解决民商事纠纷.

   系统掌握行政法基本知识.掌握行政法总论的概念,原理和制度,能够熟练应用行政法专业原理,制度和方法解决各类行政案件,熟练运用行政诉讼法基本知识和制度,能够组织并主持行政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掌握经济法基本知识.熟悉经济法基本原理和制度,掌握诸如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财税法,金融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与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知识和制度,能够解决经济法实务中的主要问题.

   系统掌握刑法基本知识.掌握刑法总论的概念,原理,制度和方法,掌握刑法分论中的主要罪名的规定,能够熟练运用刑法概念,原理,制度和方法解决各类刑事案件.

   系统掌握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和制度,掌握诸如司法制度,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刑事诉讼等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与规范组织并主持民事诉讼,仲裁,刑事诉讼等程序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掌握国际法基本知识.熟悉国际公法基本知识和制度,熟悉国际私法中的国际冲突法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熟悉国际经济法知识和制度,能够运用国际法基本知识和制度来解决国际法实务中的主要问题.

   三种不同类型学位在基础知识教学和训练方面应当各具特色.

   (1)非法学本科法律硕士.教学内容应当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联系当代社会法律实践.鼓励系统性原理与应用性能力相结合,加强案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当有不少于四分之一的案例教学内容.所有课程教学应当注重教材或教学资料的课外阅读(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

   (2)法学本科法律硕士.教学内容应当深化法学理论,密切联系当代社会法律的实践,强化特色方向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要注重体现案例分析与法律实务专题的特点,加强案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当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案例教学内容.所有课程教学应当注重教材或教学资料的课外阅读(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

   (3)在职攻读法律硕士.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应当注重进一步提高法学理论水平,强化对专门领域内的法律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能力.教学内容应当体现专题性与理论性.

   2.特色方向知识

   为使研究生熟练掌握某个专门法律领域的知识和职业技能,各院校可根据各自的条件和特点,按照法律职业和相关行业法律实践的需求,自主设置培养板块或方向课程组,如政府法务,司法法务,国际法务,金融法务,公司法务或企业法务等.

   特色方向知识原则上属于选修课.每个特色知识板块或方向课程组应当由不少于3门的课程组成供研究生选择.如人权法实务,法律实务外语,证据法实务(或案例),商法实务(或案例),票据法实务(或案例),国际投资法实务(或案例),知识产权法实务(或案例),环境法实务(或案例),资源法实务(或案例),税法实务(或案例),社会保障法实务(或案例),劳动法实务(或案例),矿产法实务(或案例),能源法实务(或案例),供公司法实务(或案例),旅游法实务(或案例),食品安全法实务(或案例),财政法实务(或案例),税收法实务(或案例),金融法实务(或案例),会计法实务(或案例),房地产法实务(或案例),农业法实务(或案例)等.其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开设与法律实务密切相关的非法学专业的课程.选择每个特色知识板块或方向课程组的研究生,应当修满至少12学分.每个特色板块或方向课程组的课程,不同于"实践训练"环节.

   研究生通过上述特色知识的学习,能够培养和强化其在特定行业领域内的法律实务能力.教学可聘请有教学经验的职业法律人员担任或由本院校有实务经验的教师担任.

   三,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在实践训练教学中,应当加强特定职业技能和职业*的训练.

   对于全日制法律硕士生的培养,提倡聘请实务导师与本院校教师合作指导研究生.全日制法律硕士生获本专业学位应当接受的实践训练是必修课,不少于15学分,其具体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案例研习课.在教师指导下,研究生直接研讨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案例研习课要突出知识和技能重点,可在民事法案例,刑事法案例,行政法案例,非诉讼案例等相关内容来设计案例研习课的教学内容或方案.

   (2)法律文书写作与文献检索课.含起草合同文件,公司章程,诉讼文书,仲裁文书以及其他非诉讼法律文书和法律信息检索等的训练.法律文书写作除了掌握法律文书写作基本格式,更应当注重法律文书内容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规范性及法律分析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的技能培养.

   (3)模拟法庭训练.

   (4)法律诊所,法律援助或法律谈判训练课.

   (5)专业实习课.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或其他法律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的时间为3至6个月,可以累积计算.

   以上(1)至(4)项课程的教学,提倡聘请有教学经验的职业法律人员担任,或与本院校有实务经验的教师合作担任.

   四,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法律职业通用技能的培养.法律职业通用技能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和企业法律顾问等法律职业群中体现出来的共性的法律知识和技能要求,兼及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技能要求.法律职业通用技能具体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律语言,法律方法,执业技术五个方面.具体要求内容是:

   (1)能够熟练地运用法律术语阐释法律事实与法律意见;能够运用法律职业思维和法律原理来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法律问题.

   (2)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法律解释,漏洞填补,原则性条款和不确定概念的适用方法,能够在个案中进行法律推理.

   (3)基本掌握各类诉讼程序,能够组织,熟悉民商事,刑事和行政诉讼程序,熟悉调查,取证和证据判断的一般规则和方法.能够熟练地制作各类司法文书.

   (4)能够熟练地从事民商事和行政*以及刑事辩护业务,较熟练地从事非诉讼法律事务(如法律咨询,谈判,起草法律文件或合同等).

   上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当融入各门课程和实践性教学之中,可通过课程教学,实践,专题讲座与研究等形式来培养,并注重其综合应用.

   培养院校在特色板块的法务人才培养中,还要注重培养特定职业领域的法律职业能力,学位获得者能够较熟练地解决特定领域的法律事务.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综合反映法律硕士生在某一法律领域内综合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其专业特长和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应当以法律实务研究为主要内容,提倡采用案例研究报告,调研报告,专项调查报告等.提倡在职攻读学生从本职工作所需要研究的法律问题中确定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和内容应当着眼实际问题,面向法律实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理论与实务难题.法律硕士生通过学位论文写作来体现其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与知识综合解决法律领域中某一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单位应当根据法律硕士生的选题方向,确定其导师(和/或实务导师)负责其论文的指导工作.

   学位论文的完成原则上应当包括以下程序:选题,开题报告及导师组评议,开题报告修改与反馈,资料的收集与调研,论文撰写与修改,论文学术规范检查,匿名评阅与答辩.学位论文的准备(开题报告)应当设置相应的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评阅标准应当相对统一.学位论文的写作要突出问题意识,鼓励运用案例分析,立法例分析和定量分析等科学论证方法.论文篇幅一般不少于2万字.

   第三部分 编写成员

   王少峰,王红,王利明,王健,付子堂,叶青,孙笑侠,朱勇,李力,李学尧,杨春福,郑少华,姜晶,胡鸿高,费安玲,赵大程,夏论文范文,贾丽群,董文淮,韩大元,潘剑锋,霍存福.

   0352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概况

   社会工作(social work )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秉持专业*和价值,运用科学的助人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困难群体解决其困境问题,调适其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服务活动.在国际上,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个专门职业,即帮助有需要群体解决其生活问题的服务行业和职业.许多国家都以立法形式为推动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保障.作为一个专业教育领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国际上也已有110多年的历史,至今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发展.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是不同于以学术研究为主的学术学位的应用性学位,它培养的是秉持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1.服务领域

   社会工作有广阔的服务领域.从服务人群的角度划分,包括为儿童,青少年,老年,残疾人,妇女等弱势群体和其他有需要人群提供的服务;按服务机构的性质划分,社会工作包括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等;按服务方法划分则分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政策等;按服务性质和功能划分,可以分为治疗性社会工作,预防性社会工作和发展性社会工作.

   2.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在世界范围内特别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服务困难群体,促进社会公正,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得到较快发展,这与我国社会转型,改革发展中出现众多社会问题,党和政府强调改善民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有关.随着我国社会快速转型,社会现代化和社会的进步,民生改善及福祉提高的需求日益提高,我国需要一大批有较高职业能力的社会工作高级专业人才,在相关领域从事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我国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部分 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专业素养

   应具有牢固的为有需要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服务的价值观,秉持社会工作专业*和价值,追求社会正义和社会进步,提升人类福祉;熟悉社会政策,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善于运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熟练掌握和科学运用专业方法和技能开展社会服务,连接,动员和合理配置各种社会资源,并在服务实践中解决问题;有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2.职业精神

   要有强烈的以人为本,竭诚服务,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职业精神,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立志借助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和方法服务社会;关注有需要人群,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活境遇,追求社会公正;致力于解决他们的困难,增强其能力,促进改善他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进步与社会和谐发展;有合理利用现有社会政策解决困境群体的问题,并通过实践完善和改进社会政策的责任担当;遵守职业道德,热爱和宣传自己的专业.

   3.学术道德

   要比较熟悉以实践为导向的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中应恪守学术道德;在研究过程中,要恪守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和不能对研究对象造成伤害等研究*;在研究成果中应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严禁以任何方式漠视,淡化,剽窃他人成果.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1)关于国情,社会价值,政策方面的知识.要有较丰富的关于中国国情,社会文化和国家政策,特别是社会工作政策方面的知识,这是从事社会工作的基本的宏观层面的知识基础;要有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社会进步,人民福祉方面的知识,这是社会工作专业面对有需要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价值基础;要有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治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2)基本的学科知识.要有较丰厚的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提供了了解,认识和分析有需要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问题的视角和工具;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包括社会研究方法论,较熟练的研究设计,研究实施,资料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3)关于社会组织及管理的知识.要熟悉我国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的法规和政策,要有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有机构治理方面的理念和基本知识.

   2.专业知识

   (1)社会福利哲学与社会政策方面的知识.要了解社会工作哲学和社会福利哲学,了解社会福利制度和福利文化;熟悉我国的社会政策;了解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反映社会进步的社会政策理论和思想,具有比较社会政策的能力;有进行政策分析和提出政策建议,政策倡导的知识和能力.

   (2)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和方法的知识.要掌握社会工作实务(实践)理论,熟悉社会工作实务(实践)的模式;要掌握高级社会工作实务方法,有治疗性,预防性和发展性的视野,掌握整合(综融)社会工作方法.

   (3)社会服务管理的知识.要有较熟练的社会服务需求评估与方案设计,资源筹集与配置,项目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机构经费预算与财务管理,员工督导,机构治理与发展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社会服务评估与研究的知识.要有较丰富,熟练的社会服务评估和社会服务研究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包括方案评估,项目评估,机构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有关社会服务的定量研究,定性(质性)研究和行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有提出改善服务和政策倡导,政策建议的知识.

   三,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1.社会工作实习与实践

   应该接受足够的与职业发展相匹配的实践训练,包括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社会服务实践.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是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与服务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工作硕士未来从事社会工作职业活动的先导实践.硕士生要求有在专业教师和有资格的实习导师督导下完成培养计划所要求的800 h的实习,实习要求在宏观,微观层面至少各一个领域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要求研究生在专业教师和有资格的实习导师指导下合理设计实习计划,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专业实习应有系统,完整的实习日记,专业教师和实习导师对之应该认真督导.在专业实习中,学生应恪守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应表现出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应具有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策划服务项目,执行项目的能力,以及对社会工作实践进行评估的能力,满足创造性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要求.

   2.参与案例教学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硕士生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强自己对现实社会及社会问题的了解,学习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在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硕士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将实习和实践中的问题带入课堂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充分利用社会工作实验室和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开展的教学活动,积极提升自己实际设计和推动服务的能力.

   四,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应当善于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得所需的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其观点,了解重要实践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有效地收集与社会服务相关的资料;熟练掌握社会研究方法和技能,科学分析资料,开展社会工作研究.

   2.实践研究能力

   应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尤其是在社会服务实践中进行研究的能力.在社会研究方面,能够独立开展研究设计,研读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独立思考,独立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在实践研究各方面,能把社会理论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用于实践;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行动研究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并通过研究推进社会工作实践的开展,提炼概念和理论.

   3.发现问题的能力

   应该具备发现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个人,群体在基本生活方面和社区,组织运行方面的问题,以及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本专业硕士生不但有从宏观层面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应具备发现服务对象个别问题的能力,既能发现问题的制度原因,也能分析导致问题发生的个人层面的心理,人生经历方面的原因.本专业研究生应该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在跨民族,跨族群工作时具有文化敏感性.

   4.建立关系的能力

   必须具备较强的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和介入服务的能力,顺利地开展社会服务,与服务对象一起解决困境问题.必须具备与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建立工作关系的能力,动员资源,连接网络,促进服务对象问题的解决.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与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和媒体建立良好的支持关系.

   5.组织协调能力

   应当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包括社会服务机构内部的协调能力和社会服务机构与政府,其他社会组织的协调能力,善于寻找各方的共同点和结合点,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实现和促进与多方的合作,促进社会服务的升展.

   6.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具有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着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正确地识别和连接改善服务对象不利的生活状态所需要的资源,有效动员资源,运用资源,改善他们的困难处境,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增强他们面对问题的能力,改善他们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秩序.要能够和善于在政策层面上分析问题,提出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建议.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应是以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实务和实践为基础的研究论文.内容可以是社会工作实务和实践的具体做法和模式分析,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实践分析,具体的社会政策(制定或实施)的调查和分析,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梳理,分析和改进等.

   2.学位论文形式和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可以是项目设计与评估,实务研究或政策研究等.

   要求以研究生自己的,比较系统的社会工作实习(实践)为资料基础,展开资料,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包括一般理论,服务模式或理念的阐释),并能提出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见解或建议.

   论文要结构完整,逻辑清晰,文字流畅,有理论分析和观点概括;行文,图表,引文,注释,参考文献要符合学术论文要求.

   3.学位论文水平要求

   学位论文应该具有较高学术质量,应当观点正确,表达清晰,资料充分,论证合理,逻辑严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在某一社会服务领域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或理论价值.该研究应对社会服务,社会政策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提供较强的指导意义.

   第三部分 编写成员

   王思斌,田毅鹏,关信平,向德平,张友琴,张文宏,李培林,李路路,沈原,周晓虹,柳拯,赵孟营,徐永祥,桂胜,顾东辉,谢立中,雷洪,蔡禾.

   0551 翻译硕士 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概述

   1,概述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缩写:MTI)是200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批准设置的一个专业学位类别.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和语言服务行业的需求和发展,培养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双语能力,跨文化能力,口笔译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口译和笔译为主要类型,以汉语与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德语,朝鲜语等外语组成不同的互译语对,以商务,科技,法律,教育,政治外交(外事),文学文化等为主要翻译活动领域.

   根据不同的翻译类型,语对或翻译领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可设不同专业方向,如翻译硕士(英汉口译),翻译硕士(英汉笔译),翻译硕士(法汉口译),翻译硕士(法汉笔译),翻译硕士(国际会议传译)和翻译硕士(文学翻译)等.

   2.专业内涵

   翻译是以跨语言,跨文化信息传播与知识迁移为核心内涵的新兴专业领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借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跨文化交际学,对外传播学等理论,考察和研究中文和外国语言的口,笔译活动及其规律,考察和研究文学和文化跨越语言,跨越民族,跨越国界的传播,接受和交流的规律及相关应用问题,包括口笔译实践能力,语言服务能力,口笔译过程研究,口笔译产品研究,翻译教育,翻译理论,翻译史,翻译批评,机器辅助翻译,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等领域.

   本专业研究口译或笔译的过程和译语或译文的产生,探讨提高译语或译文质量和功能的途径.本专业重视专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随着语言服务业的兴起,本专业领域从传统的语言转换和跨文化交流扩大到翻译与本地化管理,语言技术工具开发与应用,语言服务与企业国际化,语言服务业人才培养,多语言会议的组织与管理等应用范畴.

   3. 服务领域

   翻译是一门跨学科,跨文化的应用型专业,其服务领域十分广泛,涵盖需要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各个领域.

   翻译以尊重文化多样性,达成交流互通为己任,在国际文化互通与传承,国际学术交流,经济,科技,教育合作等方面成为沟通的桥梁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4.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语言服务业逐步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性行业和现代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翻译作为语言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国家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发动机.国家对高质量,专业化,多语种的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第二部分 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应具备学术道德,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三方面的基本素质.

   1.学术道德

   要求在学术活动中应坚持独立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在翻译实践中,恪守翻译标准和规范,坚持职业译员的道德操守,确保译文的产出质量和传播功能.在撰写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时,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要如实注明出处,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成果时,要如实注明转引出处,自觉杜绝学术抄袭和学术论文范文.

   2.专业素养

   要求具备良好的

翻译:刘士聪:《读书与翻译能力》

;语言素养,人文素养,跨文化交际素养和百科知识素养.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3.职业精神

   要求遵守科学诚信的职业道德,在翻译活动中尊重原作的知识产权,在译文中注明原文的出处和版权所有人;保守翻译工作中涉及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不承担超出个人能力的口笔译任务;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应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翻译知识,百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

   1.基础知识

   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

   语言知识:母语和目标外语的语言知识,母语和目标外语的文学文化知识,母语和目标外语不同文体和语域的写作知识,比较语言学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等.

   翻译知识:翻译的概念和理论,翻译实践的要求和方法,语言服务产业的运作机制和行业标准与规范.

   百科知识:母语和目标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历史,文学,科技等领域的知识,相关行业翻译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等.

   信息技术知识:用于语言服务行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包括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语言文字识别,信息检索,文本转换,术语管理等.

   2.专业知识

   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翻译理论和实践知识,语言服务产业的相关专业知识,与所翻译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

   翻译理论和实践知识:翻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流派,翻译史,翻译过程中语言的转换,翻译质量控制,翻译实践的形式和要求.

   语言服务产业的相关专业知识:翻译职业化的发展历程,未来趋势及影响因素,语言服务产业的运作机制和职业价值观.

   与所翻译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一般翻译活动经常涉及的相关行业领域知识,如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文化,财经,法律,科技等;与某些特定行业翻译所需的相关知识.

   三,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翻译硕士生的教学要与口笔译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课外学习与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翻译硕士生的实践训练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实践教学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总学分应有不低于70%来自实践或实训课程,包括以大量翻译技能训练和翻译案例分析的口笔译实践课程,突出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应在教师的组织下,在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等场所进行口译和(或)笔译的实践学习,并由教师进行评估;要求学生在学期间至少有15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400磁带时的口译实践,对国际会议传译方向的口译实践教学时数还应有更高的要求.

   2.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必要环节,需结合具体的培养目标精心组织,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政府部门和(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过程中需有教师或导师指导,确保实习生能获得规范,有效的培训和实践,提高翻译技能和职业操守.学生应按照要求完成与课程或专业相关的教学活动,熟悉,体验和理解本专业内涵,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专业实习包括认知实习和岗位实习,可在校外实习基地或其他实习场所完成.其中,翻译硕士口译方向的学生应有不少于25个工作日的口译实习,形式可为展会联络口译,接待陪同口译,会议交替传译或同声传译等,并能提供活动组织单位的实习鉴定书.翻译硕士笔译专业的学生应有不少于10方汉字或外文单词的笔译实习,形式可为文学作品翻译,字幕翻译,公文材料翻译,商业宣传材料翻译,学术论着翻译等,并能提供译作采用单位的实习鉴定书.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将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交给学校,作为完成实习的证明.

   3.学术活动

   学生自主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种课外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研究小组,论文答辩,参与课题,编辑刊物,参加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学术活动的成效由活动组织单位或指导教师进行评价,纳入实践训练考核.

   四,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要求具备以下基本能力:语言能力,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百科知识获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1,语言能力

   翻译既要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又要通过语言传递信息.本专业硕士生应熟练掌握母语和至少一门外语,掌握两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法和句法,形成两种语言的良好语感,娴熟地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

   2.翻译能力

   翻译能力是本专业学位教育通过职业翻译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发展形成的主要能力.专业翻译能力可分为笔译能力和口译能力.笔译能力包括双语转换能力,双语文本能力,双语体裁能力,笔译策略能力,译前准备能力等.口译能力包括双语口头转换能力,记忆能力,笔记能力,口译策略能力,心理生理调节能力,译前准备能力等.

   3.跨文化交际能力

   翻译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是文化传播的使者.获本专业学位者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能够充分地将这种跨文化交际意识贯穿翻译过程的始终,使得自己的译语或译文能够充分地传递出原文中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成为中外文化传播的使者.

   4.百科知识获取能力

   翻译能力与译者的相关知识能力密切相关,译者的知识面越宽,翻译能力就越强.本专业硕士生应具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吸取知识和扩大知识面的能力,并具备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强化某一相关领域知识的能力.

   5.团队协作能力

   在语言服务行业中,翻译是一项需要沟通协作完成的工作.本专业硕士生应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包括商务沟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项目管理能力.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是获取本专业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完成本专业学位论文需经过选题,撰写与修改,送审和答辩等环节.

   1.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突出实践性,鼓励学生从真实的口译,笔译实践或语言服务实践中寻找选题,可选择一般翻译活动较多的领域,如政治外交,商务,旅游,文学,文献,法律等,也可选择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翻译,也可以在语言服务行业中选题,包含翻译,技术,管理等相关方面,也可以选择翻译市场分析,翻译和国家战略的关系,翻译项目管理,翻译技术应用等方面调查或研究.

   选题不宜过大,应与翻译职业和行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突出选题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走入社会,走入行业,在实践中搜集资料,进行调查,展开分析,并对翻译专业和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见解.

   2.学位论文形式和规范要求

   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论文撰写者的兴趣和特长,本专业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任何一种形式:

   (l)翻译实习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翻译实习(重点关注语言服务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译员和项目审校等相关岗位),并就实习过程写出不少于1.5万个外语单词的实习报告;项目经理实习报告应包括项目背景介绍,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评估,技术应用总结,团队合作评估和用户满意度调查等内容;项目翻译实习报告应包括翻译任务背景介绍,需求分析,时间管理,工具使用,翻译质量控制,重点总结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何题,采取的措施,以及获取的经验等内容;项目审校实习报告应包括本次任务的质量标准,时间管理,工具使用,质量监控,质量评估等方面.翻译实习报告可以就实习过程写出观察到的问题和切身体会,并提出改进建议等.

   (2)翻译实践报告.笔译专业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从未有过译文的文本,译出或译入语言不少于1万个汉字,并就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个外语单词的分析报告;口译专业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承担的口译任务进行描述和分析,其中应包括不少于1万个汉字或外语单词的口译录音转写,并就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个外语单词的分析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的内容包括任务描述,任务过程,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等.

   (3)翻译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笔译或语言服务业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5万个外语单词的实验报告,内容包括任务描述(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手段等),任务过程(假设,变量,操作性定义,受试的选择,实验的组织,实验数据的收集),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总结与结论等.

   (4)翻译调研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对翻译政策,翻译产业和翻译现象等与翻译相关的问题展开调研与分析,内容包括任务描述(调研目的,调研对象,调研方式等),任务过程(受试的选择,调研的组织,调研数据的收集),调研结果分析以及调研的结论与建议等,不少于1.5万个外语单词.

   (5)翻译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翻译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写出不少于1.5万个外语单词的研究论文,内容包括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理论框架,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3.学位论文水平要求

   学位论文要求在选题上体现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性特点,针对翻译实践,翻译管理,翻译市场与行业,翻译技术与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研究结果能对翻译学科的建设,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翻译行业的管理,翻译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有所贡献,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

   论文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技术使用,文本选择,分析视角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创新性.论文设计正确,周密,能准确把握所要研究问题的现状,并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所发现的问题.论证过程完整,分析符合逻辑,结论或结果可靠.

   学位论文应用外语撰写,要求语言表述正确,清晰,流畅,条理性强,无语法和拼写错误,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错误;翻译客践和翻译案例要求译文正确,表达顺畅,无误译,错译现象;论文结构完整,图表清晰,格式排版,引用标注和参考文献等符合学术规范.

   第三部分 编写人员

   平洪,仲伟合,许钧,何其莘,赵军峰,黄友义,穆雷.

   1251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概况

   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教育于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工商管理教育的主流模式.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在我国设立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并于1991年开始招生.目前,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EMBA).EMBA教育是面向高层管理人员招生的工商管理硕士教育.

   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性管理人才,学生在入学前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各种专业背景的大学毕业生都可以报考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工商管理硕士培养院校通过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或与企业联合培养,保证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工商管理硕士教育通过各种课程和案例教学,企业实践项目等环节培养学生从事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战略眼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决策和应变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工商管理硕士核心课程包括经济与管理理论和方法课程以及与企业管理职能相联系的专业课程.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具有团队学习的特点,强调案例教学与互动教学,学生通过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不仅可以学到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专业知识,还可以与同学分享管理的实践经验,增长才干.

   近年来,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在全球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企业家精神,强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训练,强调商业*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教育;(2)强调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与跨文化管理能力;(3)强调工商管理硕士教育贴近企业实践,通过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4)开设综合性的整合课程,为学生提供整合多学科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训练;(5)强调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特色,个性和差异化,以适应多元性的市场环境.

   管理教育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制度,文化密切相关.我国的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与时俱进,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改革与创新,培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既有国际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既有开拓创新能力又有社会责任意识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部分 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应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商业道德;具有企业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应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掌握企业管理所需要的基本分析方法与工具,如统计分析和决策分析.

   2.专业知识

   应掌握与企业职能管理相联系的专业知识,如会计,财务,营销,运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还应掌握与企业综合管理相联系的专业知识,如领导,决策,创业,公司治理,战略,商业*与企业社会责任等.

   由于管理人才涉及不同的行业领域和岗位,鼓励工商管理硕士的专业课程体现行业特色和岗位特色.获得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应该掌握能胜任某个企业综合管理或职能管理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三,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强调采用案例教学,核心课程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采用案例教学.会计,财务,营销,运营,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管理等课程必须有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授课.

   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强调密切联系企业管理实践,学生在学期间至少要完成一个解决实际

   问题的分析报告.

   工商管理硕士的学位论文必须结合管理实践.

   四,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应具有在全球视野下把握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分析能力;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决策能

   力;具有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管理实践,要求从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中发现问题,提倡问题导向型研究和案例研究.

   2.学位论文形式和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半年;论文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可以是调查研究报告或企业诊断报告,也可以是企业管理案例及分析等.

   3.学位论文水平要求

   学位论文要综合反映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和文字表达的能力,要求内容充实,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论可靠,写作规范.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第三部分 编写人员

   王方华,王重鸣,仝允桓,吴世农,张宗益,李维安,陈晓红,徐二明.

   1252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概况

   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专业学位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从事公共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研究分析等方面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产生与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1924年美国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率先开展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自1998年起步以来,在有关党政部门和高等院校的支持和努力下,发展迅速,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办学基础和经验.在培养模式方面,制定了比较成熟的培养方案,初步形成了一套基本适应公共管理硕士生需求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在师资队伍方面,建立了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党政机关学者型领导干部组成的复合型,应用型师资队伍;在质量监督方面,己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工作办法;在教育管理服务方面,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逐步加强了引领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服务作用,各培养院校也相应成立了专业的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管理及服务部门,发挥了很好的教学质量保证和教学服务保障作用.

   自创办以来,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报考人数不断增加,涵盖面持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

   第二部分 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应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在政治素质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范文思想,论文范文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忠于国家,忠于宪法,服务人民.

   在学术道德上,树立法治观念,坚守学术底线,严守学术诚信,恪守学术规范.坚决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等违反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行为.在职业素质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吃苦耐劳,联系群众.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在心理素质上,要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要意志坚定,自信有度,能正确面对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具有宽广和包容的胸襟,乐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应完成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核心课程的学习,建立完整的公共管理领域基础知识结构,掌握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技术,能够交叉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发现,分析,解决公共管理领域问题.

   2.专业知识

   应在完成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完成该专业方向的系列课程,以熟练掌握公共管理专业技能及研究方法,并完成一些完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和陶冶情操的选修课.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方向由各公共管理硕士培养院校根据自身优势,地域特点和办学条件,结合所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学科背景及其工作单位需求,经过充分论证后开设.一般地说,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方向的开设应与公共管理有关领域和具有共性的公共事务等密切相关.

   公共管理硕士生根据自身工作需要,特长和兴趣,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在完成有关系列课程后,应能掌握相关专业方向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相应的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工作能力和工作潜力得到切实提高,为日后成为通才型的政策分析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奠定坚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三,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的要求和质量标准,区别于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践训练是体现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特色的重要方式.

   应完成两方面的实践训练:一是要参与相当课时的经过设计的案例教学课堂训练;二是要在公共部门完成有专门实践导师指导的公共管理实践训练.

   1.案例教学训练

   应完成相当课时数的案例教学训练.通过案例教学的训练,在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学习形式中,获得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真实"体验",培养在面临矛盾,问题和困境时作出科学决策的思维方法,提升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公共管理实践

   应完成达到培养方案规定时长的公共管理实践训练.公共管理实践是公共管理硕士生掌握一定的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后,在政府部门或非营利组织机构等公共部门进行的实践训练.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以提高工作效果,提升工作技能.实践形式可以多元化的,包括参观,考察,参加课题研究等.

   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公共管理硕士生可以在原单位完成公共实践训练.不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公共管理硕士生须到公共部门完成公共管理实践训练.公共管理硕士生完成公共管理实践训练后应提交符合所在学位授予单位质量要求的实践报告.

   四,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完成公共部门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能应对突发事件,解决新问题.具体如下:

   (1)具有公共服务的能力.具有服务意识,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善于运用现代公共管理方法和技能,注重提高工作效益.

   (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通过研读资料和实践等渠道,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与经验;能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发现和分析问题,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测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

   (3)具有沟通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尊重他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4)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公共领域问题的复杂性和难以复制性要求公共管理硕士生必须具备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具备新观点,新思维,为提高国家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支撑.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翻译能力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翻译引用文献:

[1] 翻译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范文 翻译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怎么定
[2] 翻译学位学论文选题 翻译学位论文题目如何定
[3] 最新翻译学士论文选题参考 翻译学士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0351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word下载【免费】
翻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