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为什么是日本人写出了经典的中国通史?

主题: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3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汉学史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汉学史学方面论文范文。

汉学史学论文范文

汉唐间史学的发展论文

目录

  1. 汉唐间史学的发展:顾颉刚 中国史学入门 05 经学汉学 02

撰文 承进

在阅读官崎市定著作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感叹一一以宫崎渊博而又深入浅出的学术功力,同时代的中国学者可以相抗的几乎没有

汉唐间史学的发展:顾颉刚 中国史学入门 05 经学汉学 02

宫崎市定是20世纪日本著名的史学家,是公认的世界汉学重镇“论文范文学派”第二代“掌门人”,更是二战后日本史学界的领军人物,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历史学家.他专治东洋史,实际上中国史占了绝大部分.

《中国通史》这本通史,官崎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实际上是作者对一生所研究的中国史的一次总结.而他写作的方式也很有意思,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尽可能不看任何他人或自己的类似之说,全凭自己的记忆”,而作者的用意在于“头脑里没有忘记的知识,或许是重要的东西”,当然,为了证明自己记忆无误,有时也要查如《二十四史》之类的原典以核实.官崎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写通史呢?我想,他是避免自己陷入考证史学的窠臼,即“仅是断定,而不能进一步的描述”,使历史沦为文献学,而这是写通史所忌讳的.

纵观官崎的治史,尽管有《论文范文官人法》这样见局部功力的作品,但终归是喜欢“宏大叙事”的,他所擅长的就是将琐碎的史料整理、提炼出来,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如世界史)以比较,然后陈述自己的看法.从某方面看,雷海宗的名作《中国的兵》是这个风格,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也如是,但无论是雷作还是钱作,仅仅涉及一个方面的问题,而官崎的格局则更加恢宏,用无数类似《中国的兵》的专项梳理方法——如盐、煤、铁、乡村等原材料发展史,用政治材料加以“搅拌”,最终砌成一部中国历史的通论.而他的通史风格是大开大阖的,在史料间纵横阖捭,绝不纠缠于细节,几乎都是以论代史.他的“学胆”极大,经常有大胆的推论,有时觉得他不够严谨,但绝不是胡说八道,因为很少有学者具备他那样对历史的敏锐的洞察力.

值得一提的还有他的文笔,我读了他上百万字的著作,没有丝毫晦涩沉闷的感觉,像是听一个老者在拉家常、说故事.无论多么复杂的理论,在他笔下就变成了通晓明白,无论多么深奥的史料,他总能用最平白的语言解释给读者.他的通史几乎没有引用史籍原文,我想,这是为了减少非专业读者的阅读障碍而有意如此吧.应该说,自幼有意投身文学的官崎,深谙文字之道,文字表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艺术性地创作,具备美学性质的,其受众也只能是有一定欣赏能力的小圈子;另一种以传道解惑为目的,文字必须要平易近人,不可卖弄文采,但这种朴实无华是建立在深入浅出的学术功力之上的.官崎无疑符合后者.读宫崎的著作,除了史学知识的收获外,文字上的启示也是重要的.

通史向来不易作,难在一个“通”字.其涵义有二,一是“贯通”,二是“通畅”.贯通需要学识,通畅需要文字能力.在历史学科的研究越来越细化的今日,能搞清一个朝代、一个问题就是专家了,学者很难有精力、有勇气去尝试“贯通历史”.但只在自己的领域精雕细琢,研究成果只是供专业人士欣赏,却不能普及大众.而日本汉学界从明治后的论文范文范文始,即有一良好风气——研究成果必须以最好理解的形式介绍给最多的人看.第一代的内藤湖南、桑原骘藏等大师都放下身段,撰写过通俗的中国史作品,官崎也算是秉承师教,而他的学识与文笔,都保障了通史的水平.我不知道今论文范文本还有没有这样的作品,但“圣学”虽不绝,而大师已难求,至少最近国内引进的“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已非—人所能完成.而官崎这本个人风格极鲜明的中国通史,或许在日本也是绝唱了.

在阅读官崎市定著作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感叹——以官崎渊博而又深入浅出的学术功力,同时代的中国学者可以相抗的几乎没有,日本汉学的整体水平实在是令人佩服!他们有着很好的传承,从明治后开创现代史学以来,他们的第一代内藤湖南、白鸟库吉、桑原骘藏等人就是第一流的大师,当年陈寅恪曾有诗句“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胡适与陈垣也感叹“今日汉学的中心,不在巴黎就在论文范文”,可见日本学者的水平是在中国之上的.

这个说起来有点让人难以理解——当时中国还没发生“论文范文”,许多硕学论文范文还在世,四书五经、二十四史滚瓜烂熟,怎么会不如日本人呢?与官崎市定同时代的日本史学家石田干之助,擅长介绍世界汉学动态,他曾说“东洋人的东洋研究逊西洋人_筹,不用说,西人之知识未必常深,彼等的判断也未必常中肯,然而在治学方法上,东洋人所不及处甚多”,而西人方法精良,成果显著,“已到了如不利用其成果,就不能展开有意义的新研究的地步”.石田这段话,很精辟地点明了东西治学的差异与差距,而日本的汉学研究之所以能够领先中国,就在于更早地引进了西方的研究方法.

日本近代的第一代史学家,多有留学欧洲的背景,深受当时流行的德国兰克史学的影响,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史学”开始流行时,他们又很快地跟进,宫崎市定在经济史研究的突破,无疑有此痕迹.从方法上看,老一辈的中国学者在接受西方理论方面,无疑是落后于东邻的,而1949年以后的“与世隔绝”,学术就更谈不上交流了.但日本学者与西方学者不同是中国的典籍他们要熟悉得多.这是因为日本的论文范文传统深厚异常,朱子学、阳明学历来不逊于中国,即便是明治时期,儒家的官学私塾到处皆是,许多汉学家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一样精通四书五经,只不过,他们没有科举考试而已.

在中西兼并吸收的同时,日本汉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或许可以说是自己法宝.一是文献的搜集,绝对的“上穷碧落下黄泉”,用力之勤,令人咋舌;二是承袭中国乾嘉以来的学术传统,必须精于文字的训诂;三是对于所研究的对象,如东亚各族或中国的少数民族,尽量掌握其语言文字.老一代的日本汉学家,治学无一不符合以上三项,如论文范文派的羽田亨,精通十几门外语与古文字,不亚于陈寅恪,可见天下的聪明,并非为中国一家所尽占.这三大法宝又催生出两大强项:尤其精于北方和西域民族史,尤其精于中西的交通史,直至今日,日本汉学的人才虽不及老辈,但仍可以看出这两项的深厚积淀.至于宫崎市定,他的功力或不及第一代学者,但从其著作中,仍可以看出他具备相当的常识;而他自认为没有语言天赋,所学过的阿拉伯语虽不成气候,却仍具备运用英、法、中等外语的能力.

由此,我不由想起了我国史学大师陈寅恪.若论天赋与根基,陈寅恪无疑是在官崎之上,但中日学者的差距又在第二条体现出来了,就是中国学者没有日本稳定的学术环境,不能尽展其才.官崎的学术高峰期是在二战后,而那时我国正经历连宫崎都没有预料的“大变局”,多少有才华的学者在新时代的要求下,被迫改弦更张,削足适履.

总结:这是一篇与汉学史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引用文献:

[1] 城市建筑史学论文题目 城市建筑史论文标题如何定
[2] 关于法史学的论文选题 法史学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3] 社会学史学论文题目 社会学史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为什么是日本人写出了经典的中国通史?》word下载【免费】
汉唐间史学的发展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