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技师论文模板湖南,技师论文模板学校

主题:实践教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8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专业教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专业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专业教学论文范文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06]32号)等文件精神,在黑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建设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及学院"十一五"建设规划,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制定了建设方案.

   一,学院的工作基础与办学特色

   (一)工作基础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1998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的我省第一所独立建制的职业技术学院,有59年论文范文史.2001年7月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列为全国31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单位之一.2005年12月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评估优秀.

   学院形成了以建设类专业为主体,以建筑类专业为特点,土建,建材,纺织,艺术等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拥有国家教育部高职教育精品专业创建单位1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2个,省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2个,国家建设行业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基地和全国建筑类一级资质培训机构,已有4.9万多人次参加了职业培训.

   学院现有占地面积1592亩,教学行政用房18.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946万元,各类图书48.57万册;拥有现代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12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8个,设施先进的校园网,共有计算机1385台,其中学生用计算机1212台,教学设施条件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

   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8087人,其中高职生7687人;拥有专任教师430人,*教师80人,在专任专业教师(讲师以上职称)具有"双师型"(含双师素质)的占98.9%;在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6.3%;在中青年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及研究生学历的占44.2%;近三年涌现了省级教学名师3名,获得省级高职教育研究成果获1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专利6项,其中2项已转让;编写出版国家"十五"规划高职教材63部,自编出版高职教材40部,并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立项高职教材32部.

   学院招生和毕业生就业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当年平均就业率连续7年超过90%;近三年学院招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年平均超过280%,录取新生报到率年平均超过93%,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率均居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十五"期间,学院荣获"省级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国家建设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为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办学特色

   1,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办出学校的特色

   学院根据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始终坚持至少让学生到施工生产一线去综合实践,顶岗实习1年,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开始阶段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校友帮助安排学生1年的企业实践,用亲情启动了这项工作.接着马上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到现场实践的实施管理办法,建立校企双方共赢的机制,使这一培养模式坚持多年稳定实施.许多企业已经把校企合作作为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已在全国建有178个校外实训基地,一半以上学生的企业实践是企业主动向学校提出计划安排的.随着"2+1"培养模式的展开,校企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企业已经介入到从设置专业直到毕业就业这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入到校企广泛合作,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企业中蕴藏着大量优秀的教育资源,我们利用它办出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良好效果,呈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2+1"已经成为黑龙江建院的特色和品牌.

   2,企业实践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实现高质量就业

   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安排学生的企业实践,是校企双方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原则.学校从学生有可能在实习企业就业的角度安排企业实践,企业从深入了解学生补充优秀人才的角度安排学生实习,学生则从严格要求自己争取留到实习企业的角度在企业刻苦努力,三个角度瞄准一个目标,实现了高水平的企业实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70%以上的学生在实习的总承包企业就业,20%以上的学生在实习项目的专业承包企业就业,就业的岗位专业对口,福利待遇令人满意,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实现了三方共赢,实现了"2+1"模式的良性循环,带动了学院方方面面的改革和发展.

   3,推行"双证书"教育,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建设行业一直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和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只有文凭没有职业资格证书便不能在施工现场的项目部做技术与管理工作.为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工作,学院各专业都把职业资格培训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组织学生在学期间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除个别学生外,绝大部分学生毕业时都能拿到1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也是毕业生就业好的重要原因.

   4,构建了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2004年以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在学院实施,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各重点专业率先与全国同行共同开发了40余门明确围绕某(几)项能力培养的新课程,揭开了课程改革的序幕,为在建设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彻底摆脱学科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学院各重点专业又集中力量在开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课程中做了有益的探索,由我院牵头组织编写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5门实训课程已作为主干课程列入全国指导性培养方案,改变了学科教育中用实习大纲,指导书来规范实践教学的粗放单薄的状况.在课程改革中,各专业编写了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材10余门,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以注册师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

   建设行业已经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注册师执业资格制度,注册师就是国际上承认的某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注册师必须具备合格的工程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取得.学院制定了鼓励在校教师到工程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考取执业资格的管理办法,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学院专业教师中具有注册师资格的已占40%以上,是学院"双师型"队伍的骨干力量.

   6,社会服务在全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全国建设行业一级资质培训机构","十五"期间完成了10000人次的培训任务.对提高行业职工队伍的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牵头学校,卓有成效地发挥了"研究,指导,咨询,服务"的作用,受到全国同行的赞誉,得到教育部和建设部领导的多次表扬.

   (三)问题与差距

   八年多来,我们在不断改革中办出了特色,实现了跨越发展,但距离办成真正意义上的高职学院还有很大差距.(1)在实施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如何使企业主动全面介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出校企互惠的长效机制;(2)在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开发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距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完整课程体系,还要走很长的路:(3)在探索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做了有益的尝试,但仅仅是刚刚起步,还要做艰辛的努力;(4)加强了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5)"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滞后于学院的发展,急需采取得力措施,建立有效机制,使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满足学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6)实训基地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远远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要,必须加大力度研究建设思路,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

   国家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为我院思考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存在的差距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要站在新的高度加强内涵建设,迅速提升实力和水平,为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贡献我们的力量.

   二,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和"学生毕业既就业,就业既上岗,上岗既顶岗"的"三坚持"教育理念;从为建设行业生产一线培养"施工型","能力型"和"成品型"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出发,以校企互利互惠为原则,建立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通过企业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全面介入,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办好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途径,在全国建设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抓紧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实践教学的管理,健全校企齐抓共管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迅速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建设行业企业输送一批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对路人才,为加快建设行业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才素质提高的步伐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探索总结出可供全国借鉴的经验.

   (二)建设思路

   在"三坚持"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为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引领带动作用,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如下:

   1,以紧密结合建设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搞好专业布局为基础

   建设行业在两规(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四建(工程建设,住宅建设,城市建设,城镇建设),四业(建筑业,勘察设计业,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承担着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从业人员5000万以上,其生产一线急需补充大批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作为建设类高职院校要随时掌握建设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动态,科学合理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灵活安排招生专业,以紧密结合行业需求的专业布局为基础,主动为提高建设行业的人才素质服务.

   2,以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为特色

   从培养适用对路人才实现高质量就业出发,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人才战略,进一步建立在校企合作培养高职人才中双方规避风险,互利互惠的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教育委员会和校企合作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作用,以优秀的企业为依托,利用优秀的工程现场做课堂,聘请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教师,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3年期间,前2年主要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和接受专项能力训练,后1年到企业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并顶岗实习).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与企业的需求完全吻合,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标准的零距离对接.探索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成功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特色之路,在挖掘社会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中,为我国的教育经济学战略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还要在"2+0.5+0.5",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供全国高职院校借鉴.

   3,以创建突出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内容新体系为切入点

   紧密结合企业对毕业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具体需要,开发与诸如工程图识读能力,材料管理能力,技术交底能力,抄测定位能力,施工组织能力,造价管理能力,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资料管理能力等一项项职业能力对应的新课程,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课程体系,重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创建职业教育特色突出的课程内容新体系为切入点,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职业岗位标准紧密融合,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4,以建立突出考核岗位职业能力的学生评价新体系为突破口

   配合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课程的开发,抓紧制定各项职业能力考核的内容,标准和方法,建立突出考核职业能力的学生评价新体系,扭转目前尚在职业教育中流行的主要以学科成绩评价学生的不利局面,使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与企业生产一线的用人标准完全吻合起来.在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中,这是一项革命性的创新工作,工作量大,任务艰巨,要校企合作共同做,与兄弟院校联手做,做出一个个专业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做出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新贡献,

   5,以抓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教学设施为重要支撑

   制定对"双师"素质教师在收入分配,职称评定,进修提高,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完善鼓励现有教师取得注册师执业资格,提高现场工作能力的激励机制,尽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行业中选聘一批技术与管理专家做学院的客座教授,制定对*教师在职务报酬,兼课酬金,评优奖励,学院荣誉职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和在现场指导学生实践;建立一支即富理论又善实践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现实需求.

   按照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需要,依照不同教学模式对实训条件的不同要求,选购现场适用设备,借用现场管理规章,引进企业文化,配合5个重点专业建设计划,配置满足教学需求的工程背景鲜明,真刀论文范文真题真做,或模拟仿真度高的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一批集教学,培训,检测,鉴定,技术开发于一体的生产性或高仿真实训基地,以满足学院发展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校内实验实训设施的需要.

   6,以加强素质教育,全过程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为首要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热爱建筑业,立志在施工现场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首要任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营造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在校企合作协议中明确双方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上的任务,实行校企合作共同负责,增强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意识,遵纪守法理念,全面提高学院的育人水平.

   2007—2017年期间,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总投入8000万元,其中:论文范文财政投入2500万元(其中:用于论文范文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245万元,占49.8%;用于师资队伍建设375万元,占15%;用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880万元,占35.2%);地方财政投入3000万元(其中:用于论文范文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681万元,占22.7%;师资队伍建设202万元,占6.7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32万元,占1.07%;用于论文范文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所属专业业群750万元,占25%;用于非论文范文财政支持专业及专业群900万元,占30%;用于校园网建设80万元,占2.67%;用于图书资料及图书馆配套设施建设205万元,占6.83%;用于科技研究与开发100万元,占3.33%;用于国际交流与合作50万,占1.67%);学院自筹资金2500万元,用于实验实训中心基本建设.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黑龙江省和全国建设行业高等职业院校的牵头学校,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深入探索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校企深度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完善成熟的教育成果;重点建设好5个由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指导,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标准完成吻合,课程体系紧密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学校与企业在教学全过程密切合作,学生成绩主要由诸项能力考核结果评价,在全国领先的品牌专业;5个重点专业每个专业要开发5门以上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首先开发供综合实践使用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实训课程,创建全新的以培养职业能力课程为主体的课程内容新体系;5个重点专业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其中一部分全国建设行业的一流施工技术与管理专家,一部分全国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一流教育科研专家;建成5个设施与现场相同,职业环境与现场一致,集教学,培训,检测,鉴定,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开放性,生产性重点实训基地.

   2,具体目标

   (1)"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进一步总结"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8年来取得的经验.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高度重新审视它,从深入了解分析施工现场各技术与管理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出发冷静检验它,从建立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内容新体系进一步丰富它,从校企全过程合作培养人才的深度分析出发再次完善它,从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体的学生成绩评价新体系来充实它.由此构建"2+1"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使之科学化,系统化,成为探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果.

   (2)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和重点专业建设

   在持续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取得显着成效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按照建筑产品生产过程技术含量和管理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变化,确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资格标准;围绕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开发课程,尤其是培养岗位综合能力的实训课程,重构课程体系,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新体系;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体系为基础,研究开发每一项职业能力考核的内容,标准和方法,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的学生成绩评价新体系;按照校企全过程合作的"2+1"培养进程编制新的学院所设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育标准,编写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搞好新的配套专业教学文件建设.

   在全院进行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进程中,建成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等5个重点专业;带动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给水排水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等13个相关专业群的协调发展;力争到2017年把建筑工程技术等5个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成为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全面介入教学全过程,办学条件好,培养质量高,特色鲜明,全国领先的品牌专业.

   在进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开发中,搞好教材建设.力争到2017年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39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 校级精品课程22门,扩大学院课程改革成果在全国的辐射力;编写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28部,完成教育部,建设部高职教育规划教材32部,形成一批在全国建设类高职教育领域广泛使用,影响力大,引领课程内容改革的高水平教材.

   (3) 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 健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一支由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以鼓励在校教师取得注册师执业资格引领"双师"素质队伍建设,支持中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尽速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考取执业资格;重点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论文范文骨干教师,积极支持教师参与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使他们在建设行业即是职业教育专家又是有影响的技术专家 ;以有效的机制吸引行业的专家到学校*,建立*教师库,实行动态组合管理,增加从企业选聘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数量,力争到2017年在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中,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22名,骨干教师40名,具有注册师执业资格的专任教师占专业教师的85 %左右,选聘到学校任教的*教师132名,使校内*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同时,全院在全国建设行业聘请500名以上水平高,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从数量上,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形成以*教师为主要成分的专兼结合的新型教师队伍结构.

   (4)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实行校企共建,建设资源共享的校内实训基地.发挥校企合作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按照"营造真实性环境,进行生产性实训"的原则,加大专项投资力度,更新教学仪器设备,2007至2017年期间新建一座由16个实训车间,36个实训室,1个实训平台,2个检测室,1个检测中心和1个实验室组成的实验实训中心楼;营造与建筑企业生产一线相一致的职业环境,满足将课堂建到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资格培训的需要.力争到2017年建成覆盖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集教学,培训,检测,鉴定,技术研发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

   通过持续向建设行业企业输送高质量高职毕业生,面向企业员工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增加与企业的联系渠道,实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校企共赢,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群建设力度.3年内在全国建成200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

   (5)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把立德论文范文,为建设行业生产一线输送一批批立志在施工现场实现人生价值的毕业生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让素质教育进课堂进现场,使素质教育成为每一个专*教师的自觉行为,完善校企合作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建筑企业人才观的先进理念与学院以人为本的育人传统有机结合,发挥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各自优势,在学校和企业都要坚持对学生诚信敬业的教育,让学生在施工现场感受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吃苦耐劳,严谨认真,把理想和事业与建筑业融合在一起的行业精神,受到热爱建筑业的良好教育,使黑龙江建职院的毕业生以其"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现场能力强,团队精神好"为品牌,受到建筑施工企业的欢迎.

   (6)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

   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善院系(部)两级管理的管理体系,健全教学信息运行反馈体系,制定更好发挥督导作用的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建立实践教学的有效管理体系,制定以培养目标所需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形成科学规范,行之有效,职业教育特色突出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7)基础设施建设

   学院自筹资金2500万元, 2007年至2017年期间建成一座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集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性训练,职业培训,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实验实训中心楼,满足5个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教学的需要.

   学院利用地方财政的部分经费,改善学院图书馆和校园网的配套设施,适应教学,科研,培训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学院利用论文范文财政和地方财政的部分经费,更新和增加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到2007年部分设备安装到位,2017年全部设备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确保5个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实践教学需要.

   (8)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

   继续发挥"全国建筑类一级资质培训机构"的功能,面向企业员工和高职学生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扩大社会服务能力.到2017年完成5000人次的职业资格培训的任务.

   继续发挥教育部,建设部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示范指导作用的同时,加大对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西部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育教学建设的支援力度.2007——2017年派出骨干教师8名,与西部有关高职院校实行对口支援,每人工作1——2个月,进行专业课程示范教学,教学经验交流;同时接纳西部有关高职院校进修教师10名,促进行业内同类院校教师水平的提高.

   (9)科技研究与开发

   学院投入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开展技术研究和教育科研,在2007——2017年期间,使50名以上的专业教师参与30项技术研究各种工作,100名以上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同时学院建筑工程设计院计划完成建筑工程设计5项;学院城市规划设计院计划完成城市规划,城镇规划2项;学院装饰公司计划完成国内装饰工程施工6项,国外装饰工程施工1项.

   (10)国际合作与交流

   继续加强学院与英国南岸大学联合办学;进一步加强中德合作4个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到2017年合作建成供热工程与锅炉房设备实验室,通风与空调工程实验室,卫生工程实验室,管工,钳工,通风工实训车间.

   学院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国际交流合作,与国外同类院校互派学者讲学,考察学习,派出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学习,拓展视野提高水平.

   三,组织机构

   (一)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小组

   组 长:王凤君

   副组长:裴 杭

   成 员:于学同,董志斌,袁洪友,石美友,高明学

   (二)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办公室

   主 任:裴 杭

   成 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马松雯,孔青南,孔祥华,王 刚,王林生,申雄飞

   孙景芝,齐汉武,刘君政,吴明瑞,张 朋,张德君,

   张秀霞,邢玉林,谷 峡,段铁城,赵国发,赵 研,

   胡立波,郭晋普,程 梅,隋良志

   (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监控小组

   组 长:赵 敏(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常务副组长:杨春敏(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

   杨春青(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王凤君(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副 组 长:张永平(黑龙江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处长)

   单伟利(黑龙江省建设厅人事教育处处长)

   吴晓滨(黑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

   成 员:裴 杭,董志斌,袁洪友,石美友,高明学

   秘 书:吴明瑞

   四,建设项目

   (一)论文范文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

   项目建设组:

   组 长:赵 研

   副组长:王林生,罗向荣,李顺秋,汪 绯

   成 员:王秀兰,南振江,于 英,张 力,王洪健,谷学良

   关秀霞

   1.1项目建设概述

   本项目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带动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造价和建筑工程监理专业群的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工学结合,案例教学和动态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按学科划分的课程体系,重构以基本知识及技能,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三个平台为基础,按训练项目划分的课程体系.深度融合课程内容,开发建设优质核心课程的教材,数字化学习包,编制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教学文件和管理文件,并构筑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在原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专任教师和聘用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骨干,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教学素养高,职业岗位能力突出,科研技术服务能力强的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完成与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国内领先的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训,动态示范教学,开展社会服务等功能的需要.

   该项目分三年建设完成,计划投入建设资金总计1495万人民币,论文范文财政投入700万元(用于内涵建设的资金350万元,用于硬件建设的资金350万元),省财政投入795万元.其中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资金为1245万元,用于专业群建设的资金为250万元.项目完成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将大幅度提高,在全国高职教育领域同类专业中达到领先水平,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我省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2项目建设思路

   (1)项目建设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业的生产总值,竣工面积和施工面积等逐年稳步增长,并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文化,技术和综合素质总体水平偏低的现实,已经成为阻碍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有4000多万人,其中农民工占80%以上,从事技术和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只有350万人,占整个从业人员比例的8.75%,其中具有中职或中职学校以上学历及初级或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约有150万人.也就是说,从事技术和管理岗位工作的专业人员中,能够被认为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只有42.8%.这种局面是导致我国建筑业长期以来处于从业人员多,综合素质低,建筑产品质量粗糙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整个建筑业,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整体素质是当前建筑业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建筑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当中约有90%是建筑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业的主干专业,承担着建筑工程总量70%左右的生产份额.具有生产任务量大,人才需求量大,适应岗位多的特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建筑生产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是工作在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质量检验,施工安全管理,工程投标和造价,建筑材料检测和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等基层专业岗位上的技术与管理人员.他们需要具备"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满足岗位工作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

   面对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需要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大胆的改革.结合我国的实际,构建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建筑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随着建筑业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的持续进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不断充实到建筑生产的最基层,将大大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这对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项目建设的思路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服务建筑生产一线,校企合作培养技术与管理人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类职业院校的主干专业,主要是为建筑企业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他们要掌握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有关技术,并具有以专业技术为依托的管理工作能力.根据本专业人才规格和专业的特点,采取开放式办学的理念,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与企业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与企业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就是以校企互利互惠为原则,建立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通过严密的运行与监控手段,保证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企业要全过程的参与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和特色教材,制作数字化课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企业还要参与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工种操作和综合实践等校内外的全部教学过程.前2年的校内教育阶段以学校为主导,企业积极参与,学生在校内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训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项能力,最后1年在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通过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两个阶段的训练,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项能力,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体会真实的企业文化,最终形成就业所必须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出成品型人才,实现"零距离"就业的办学目标.

   2)构建"三个平台,多项能力,轮岗实践,一专多岗"的课程体系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适应市场面广,就业岗位多的特点,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三个平台,多项能力,轮岗实践,一专多能"的课程体系.

   "三个平台,多项能力"是前2年校内教育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三个平台"是指基本知识及技能平台,专业技术平台和专业管理平台."多项能力"是指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多项能力.以三个平台为基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化的教师队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工程化与高仿真的校内实验实训对学生进行培养.

   "轮岗实践,一专多能"是最后1年企业实践应完成的教学任务."轮岗实践"是指学生用四个月的时间在企业的多个专业岗位通过轮岗的方式进行综合实践,在已经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项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多个岗位的工作能力,为顺利过度到顶岗实习阶段打下基础."一专多能"是指在四个月的综合实践过程完成后,根据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就业意愿,以及将来的发展规划,选择与就业岗位相同或相近的1~2个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最终达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紧紧围绕这一思路,使学生在三个平台的支撑下,具有专业识图能力,建材应用能力,构件检验设计能力,施工测量能力,施工管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质量检验能力,资料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微机应用能力和工种操作能力等专项能力,并以专项能力为依托,通过综合实践,初步具有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测量员,材料员和安全员等多个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最后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具备1~2个职业岗位"零距离"上岗的职业能力.

   专业平台,专项能力,职业岗位对照

   3)实现教师队伍职业化,教学方法动态化,教学文件数字化

   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打造一支具有丰富职业岗位工作经验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职业化,就是培养现有专任教师具有施工生产的工作经验,充分体现教师的职业性特征,形成以注册师为骨干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同时,在施工企业聘请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能够适应教学要求的技术人员作为*教师,全方位的参与专业教学工作.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要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要以注册建造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为骨干,使工程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双师"素质教师成为实施新课程体系的推动力量.

   二是要建立水平高,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实现开放式办学,保证专业教学应用性,先进性,工程性的重要条件.要通过有效的机制,吸引行业和企业的专家到学校*,并逐步扩大*教师队伍的规模和水平,使其在专业教学与现场实践指导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要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的领军人物,要在推动专业建设的进程,提升专业建设的水平,继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骨干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在深化课程改革,推动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发挥促进作用;青年教师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后备力量,关系到专业发展的后劲,要在师德修养,教学水平,工程经历等方面进行精心的培养和扶持.

   教学方法动态化,就是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现场教学,多媒体动态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

   由于建筑施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严密的程序化,过程不可逆等特点,而且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较大,因此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建设,对于推进专业改革和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文件数字化,就是配合优质核心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制作图文并茂,具有动态演示功能的电子课件,同时在特色教材,评价体系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建立数字化文件,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形成资源共享,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教学资源库.

   4)建设工程化,应用化,情境化特色鲜明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为了适应工学结合,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全面支撑课程教学.实现实训车间工程化,实验项目实用化,仿真教室情境化的建设目标.

   实训车间工程化,就是再现建筑施工及其过程,关键节点等核心的内容和场景,通过静态观摩,动态示教及学生动手操练相结合的方法完成项目教学的有关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与技师进行有机的配合,技师动态操作演示,教师配合进行技术讲解和指导.为了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设的具体内容考虑多项目(课程)的共用性和相关专业群的共用性,充分发挥其效益.

   实验项目实用化,就是按照工程建设的实际,设计检验,实验项目和内容,达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原有的实验室在实验教学方面与本科的实验教学差别不大,主要是没有区分应用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本项目建设的实验内容要删除验证性实验,强化实用性,应用性和工程性的实验.

   仿真教室情境化,就是通过完整的工程实例,模拟工程的实际场所和工作氛围,学生以员工的角色进行工作和训练,教师以部门负责人或工程师的角色进行培养和指导.学生在仿真实训室完成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专项能力.

   5)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新体系

   为了使新的课程体系得以有效地实施,本着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原则,着手制定各项职业能力考核的内容,标准和方法,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质量评价新体系,彻底改变目前以学科成绩为主评价学生质量的不利局面.

   1.3 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

   (1)校企合作教育"2+1"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1998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伊始首批设立的四个高职专业之一,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用人需求"零距离",是本专业的办学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与今后从业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从事建筑主体工程施工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由于建筑的生产周期长,产品的体量大,耗材多,不可逆,生产过程受诸多法律,规章和周边环境的制约,因此具有在校内不容易模拟真实工作氛围的特性.即使能够在校内模拟建筑工程施工关键节点的技术过程,也不可能在校园内营造与施工现场生产和工作氛围相同的实践环境.在学校内部,只能通过课程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初步解决专项技能和专项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问题,而无法使学生系统地参与建筑生产的整个过程.

   根据我国教育资源的实际状况和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基础条件,并结合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需求,本专业在首批招收的学生中即采用了校企合作教育"2+1"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把高中起点入学三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知识归类与知识转移的规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两年时间,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接受基础能力,基本技能和专项技术能力的学习和训练,其中的部分课程采用了案例教学模式;第二个阶段为一年时间,采用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到建筑企业生产一线亲身参与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了企业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学校和企业存在互动与双赢的合作意愿和条件,企业在深层次上参与了教育教学的过程,学校也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和掌握了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为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亲身参与岗位工作,感受施工现场的工作氛围,体会企业文化,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由于学生实习的周期长,为企业全面考察学生的和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提供了宽广的时空条件.据统计,每年约有70%以上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解决了就业问题,为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教学目标提供了有力保证.

   目前,本专业与建设部泛华集团,中建一局,二局,六局,八局,中建中益公司,中建宝华公司,中建土木公司,中建东北公司,中海监理公司,电子部希达监理公司,苏州二建公司,青岛二建公司,黑龙江省建工集团,长城集团,东方集团,恒达建筑公司,农垦建工集团,黑龙江华岩岩土公司,哈工大空间钢结构公司,哈市振阳建筑公司等中直及地方建筑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建有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学生的实习地点遍布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实习项目包括奥运工程,北京国贸二期工程等大型在建施工项目.由于学生的质量好,业务规格适应企业的要求,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高就业率同时促进了招生工作的开展,本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去年招收的学生中,在本科三表录取的人数达到录取总人数的90%以上,专业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2)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初步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指导精神,制订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此方案的指导下,构建了适应高职教育特色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本着突出课程的目的性,实用性和工程性的有机结合,提高课时效率的原则,对《建筑制图课程和房屋建筑学》课程,《建筑力学课程和建筑结构》课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及《建筑施工机械》课程,《电工学基础》课程和《房屋设备》课程进行了整合.新开设了《高层建筑施工》,《计算机辅助施工管理》,《建设法规》等应用课程,并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引入专业软件辅助教学.目前共开设课程19门,其中整合课程3门,课程设计(大作业)和实践课7门,实习(实训)与实践4项.

   (3)八年的专业改革历程是专业建设发展的强劲动力

   自1998年创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来,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倡导下,我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及时转变了办学理念.把为建筑施工生产一线培养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人才作为本专业的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掌握从事岗位工作的能力与技能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在这样一种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专业发展的正确轨道.2001年本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精品专业"创建单位.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和"精品专业"建设项目的启动,对本专业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决定性推动作用.经过八年的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本专业在明确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教学文件和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4)拥有一只爱岗敬业,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业务范围广的专*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是保证办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多年来,本专业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队伍的构成,专业方向的分布,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的发挥,年轻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近八年来,结合学生的企业实践,每年安排3~4名年轻教师到建筑企业实习,鼓励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到学校或社会的施工,设计企业*工作,并积极参与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安全员岗位培训的教学工作.通过实习,参与工作实践和社会服务工作,使教师的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教学工作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具有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教师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教师10人,讲师职称的教师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校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具有一级注册建筑师1人,二级注册建筑师1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人,国家监理工程师1人,国家造价工程师1人,一级建造师1人,二级建造师2人,"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占讲师以上职称教师总数的70%.

   (5)教师科研能力强,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本专业的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三年教师主持和参加国家级教育科研项目2项,省级教育科研项目10项,获国家级专利4项,目前还有5项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和省高教学会的教育科研项目正在研究中.

   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参与由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规划教材编写工作.其中: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2部,教育部规划教材3部,其他规划教材15部;参编教材12部;主审教材8部.目前12部由本专业教师担任主编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正在编写过程中.

   近三年教师科研项目一览表

   项 目 名 称 主持或参加人员 立项及获奖情况 《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及建设的研究与实践》Ⅱ22-2――子课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研究报告》 赵研(主持)

   李顺秋,罗向荣,王洪健,杨庆丰(参加) 教育部课题,已结题 《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教高函(2004)283号――子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研究报告》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赵研(主持) 教育部课题, 已结题 《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赵研(执笔人) 全国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 《高职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15c-514 于英(主持) 省高教学会立项,已结题,获三等奖 《土建类高职毕业生质量评价的方法研究与实践》15c-511 罗向荣(主持) 省高教学会立项,已结题,获二等奖 《应对建筑行业需求加强高职大学生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15B-221 南振江(主持) 省高教学会立项,已结题,获二等奖 《引气混凝土变形性能研究》 王影 (参加) 大兴安岭开发项目,已结题 《横道河子历史街区保护规则及旅游规则》 张力(主持) 省建设厅项目,已结题 《基于路面除雪功能的导电混凝土研制与性能试验研究》黑科成鉴字(2005)第340号 王秀兰(参加) 省科技厅立项,已结题 《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未来教育问题的研究》15E-116 张力(主持) 省高教学会立项,已结题,获二等奖 《高职高专建筑管理类课程立体化建设》 汪绯(主持) 已结题 《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 汪绯(主持) 省高教学会立项,已结题 手控电控两用卷扬机ZLO2211000.3 王春宁(主持) 国家专利局 钻孔,振拔,振动冲击基础大头桩三用桩机ZL02211001.1 王春宁(主持) 国家专利局 《钻孔机出土传送装置》ZL2005 2 0020200.X 王春宁(主持) 国家专利局 《长螺旋钻孔充气钻进装置》ZL 2005200216163 王春宁(主持) 国家专利局 (6)初步形成了与专业教学需求相适应的校内实验,实训体系

   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可以分解为专业技能,专项技术能力,技术管理能力三个方面的特点.把专业技能和专项技术能力的培养作为在校内必须要解决的实践教学目标;把建设应用性强,仿真度高,设施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把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任务.通过校内的培训使学生基本具备有关的专项技术能力,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为最后一年的综合实践,顶岗实习作好铺垫,为缩短顶岗实习的适应期打好基础,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几年来,不断的加大对校内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建,扩建实验室和实训室,购置新型和先进的设备仪器,不断完善实验,实训条件.目前,本专业拥有建筑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专业微机教室等校内实验,实训设施,设备总计463台(套).

   1.4项目建设目标及内容

   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主,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文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建立校企深度融合,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机制,在全国高职教育领域同类专业中达到领先水平,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专业建设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以建筑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构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师资队伍,校内教学实验实训基地等方面建设,努力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精品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群要求的技术及管理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

   (1)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强化"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实现"教,学,做"合一.

   (2)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采用以工学结合,案例教学和顶岗实习为主的教学方法."2+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2"采用工学结合,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完成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专项能力的学习与训练任务;"1"采用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综合实践掌握相关的综合能力,然后通过顶岗实习达到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的目的.

   (3)彻底打破传统的按学科划分构建的课程体系,重构以训练项目为主的课程体系,深度融合课程内容,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把各学科的主要内容在新课程体系的框架下进行有机融合.开发建设优质核心课程的教材,数字化学习包等特色鲜明的教学文件.

   (4)在原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打造一支教学素养高,具有职业岗位能力,名副其实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5)建设完成与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实训室,实训车间等,满足学生操作实训,动态示范教学的需要.

   1.4.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深化校企合作教育,完善企业全方位参与教育的机制

   1)为了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与专业带头论文范文骨干教师一起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本着基本理论"必须,够用",专业技能和能力与岗位对接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对学生基本知识,专业素质,专项能力和岗位能力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编写教学大纲,探索教与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结合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为了保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实效,建立委员更新换届制度,例会活动制度,制定学院经费投入计划.每次例会的活动内容应有记录并存档,及时向学院主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

   2)按照革新办学理念,努力构建开放式的专业教学平台的思路,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素质的一线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团队中,同时聘请企业专家同专任教师一起组成若干个课程项目组.课程项目组的划分要打破以专业或学科特征划分教研室的陈旧局面,按新课程体系中的各训练项目对应组建.各项目组安排一名组长,主持本组工作,确定对应训练项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课程项目组主要负责2年的校内教学,实训指导工作,同时定期开展组内的研讨活动,提炼出集体智慧用于教学之中,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成立建工系校企合作教育办公室,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掌握企业人才资源的信息,建立引进人才,聘任人才的机制.

   3)完善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长达1年的企业实践,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的重要过程,同时又是学生就业的主渠道.由于这个教学环节是周而复始进行的,而且参与的学生人数众多,如果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就会使合作企业感受到额外的压力,麻烦大于效益,使"校企双赢"成为一句空话,将影响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因此,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使校企合作教育保持长期稳步发展是当前的重要课题.项目建设要制定校企合作教育互利互惠政策,制定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实习安全管理等系列文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约束校企双方的行为.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企业实践阶段的教学计划,要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实践顶岗实习,使学生学习

总结:本文关于专业教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实践教学引用文献:

[1] 实践教学改革论文题目集 实践教学改革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2] 实践教学和农学专业论文范本 实践教学和农学专业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
[3] 实践教学和财务管理专业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实践教学和财务管理专业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2500字
《技师论文模板湖南,技师论文模板学校》word下载【免费】
实践教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