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投资项目决策的行为金融学

主题:项目中止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6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项目终止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项目终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项目终止论文范文

项目中止论文

目录

  1. 一、行为金融学的四个要素
  2. (一)前景理论:心理账户
  3. (二)根据前景理论对心理账户进行评估
  4. (三)后悔厌恶
  5. (四)自我控制
  6. 二、终止项目:哪些机制可以做到
  7. (一)承诺的两面性
  8. (二)后悔与自控
  9. (三)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
  10. (四)奖励与惩罚
  11. (五)局外监管者的政策实施
  12. (六)项目的善后
  13. 三、结论
  14. 项目中止:上海中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化项目终止[上海早晨]

(河南大学 经济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摘 要:行为金融学是关于不确定情景下决策行为的描述性理论.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一种普遍趋势,即具有激励性质的承诺变为对陷阱的固执追求.对固执的承诺行为的控制可以从公司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建立有效的机制.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项目决策;控制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6-0094-03

标准金融理论给管理者提供了正确的决策规则,管理者按照这些规则选择方案,确保公司利益最大化.其核心规则规定:投资项目的选择、继续和终止要依据其净现值,尤其在考虑项目是继续进行或是终止时,必须比较两种情况下项目的净现值.事实上,面对效果不好的投资项目,许多项目的管理者往往继续投入,陷入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陷阱,投入的资源和金钱越来越多,但项目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即使对聪明的经理人来说,能够王佐断臂,做出认赔出局的决策也是很难的.那么如何解释和阻止这种“一旦投入就继续投入”的现象呢?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研究对解决该问题有很多启发.

一、行为金融学的四个要素

行为金融学是关于不确定情景下决策行为的描述性理论.包括四个因素,一是前景理论中的心理账户概念;二是根据前景理论对心理账户进行评估;三是后悔厌恶概念;四是自我控制.

(一)前景理论:心理账户

管理者对项目的启动、继续和终止所做的选择,事实上是依据不确定的论文范文流所做的博弈.按照标准金融理论,管理者遵循净现值规则,应该把这些论文范文流框进经济账户中.然而,事实上管理者将其框进心理账户.这里,区分二者的重点在于经济账户中忽略了沉没成本,而在心理账户中没有忽略.

前景理论把决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框定产生了心理账户,第二阶段涉及心理账户的评估和抉择.试看下面的例子.

一个人卷入了一项商业冒险,已损失2000元.目前他面临这样的抉择:确保获得1000元,或者赌一把,赢了可获2000元,输了就一无所得.他怎么选择呢?

(二)根据前景理论对心理账户进行评估

不论经济账户还是心理账户,都很像支票户头.一个人运用经济账户规则构建两个账户.第一个账户记入损失了2000元;接下来如果他选择确定获益选项,第二个账户中将记入获得1000元;如果赌一把,记入账户的也许是2000元获益,也许是0.原先损失的2000元是沉没成本,反映在已结清账户中,对后来的选择没有影响.假定某人是风险厌恶的,他会选择稳获1000元,而不去冒险博弈那2000元.

卡尼曼和特维斯基认为人们不会轻易承认失败,接受损失.人们用心理账户记账,不轻易接受2000元损失的事实,他的眼里只有一个账户,而且没有结清,里面记载着损失2000元.换言之,沉没成本没有被忽略.这个人对其选项是这样框定的:要么选择损失1000元(原来损失2000元-获得的1000元,实际损失是1000元),结清账户;要么选择接受2000元的损失(当然博弈的结果也可能是最终没有损失).卡尼曼和特维斯基认为,当人们面临确定的损失和博弈机会时,往往表现出风险寻求行为.所以,这个人很可能选择博弈而不是接受1000元的损失.

以上分析对工程的继续或者终止也适用.假如人们是风险厌恶的,经济账户就会命令要忽视2000元的损失,就是说工程应该被放弃.而事实上人们按照心理账户来框定问题,不忽视沉没成本.在那样的情况下,损失2000和一分不损的机会均等,就相当于工程继续进行,确定接受损失1000元的现实,相当于放弃工程.因此按照标准金融理论的解决方案应该放弃工程,而按照行为金融学观点就会继续工程的实施.

(三)后悔厌恶

对损失耿耿于怀的个体会陷入继续实施工程的泥潭,他把损失分为纸上的、还没有兑现的损失和已经兑现的损失,并且只有当损失兑现以后,他才死心.卡尼曼等人认为,人们不愿使损失兑现,因为这会引起后悔.卡尼曼认为,后悔是一种特殊的挫折,个体希望改变的事件是一种行为,该行为是个体已经实施的、或者没有实施的的行为.如果某人想象自己当初如采取了某种行动,或许会是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了减少后悔,人们往往放手一搏.

泰勒指出,当个体必须对最终结果负责时,后悔的程度就大,泰勒解释了士兵不愿交换巡逻任务的现象,即使交换对双方都很方便.如果两人交换了巡逻班次,而且一人阵亡,另一个就会一直想,厄运本来应该是自己的.抵制交换就会减轻由此带来的自责困扰.即使任务交换对双方均有便利,也会遭到反对,说明交换的潜在责任成本是很大的.

(四)自我控制

当工程终止,损失兑现时,后悔的痛苦十分强烈.人们为了对抗损失,往往倾向于拖延,从而使痛苦的感受也延后出现.

拖延很像这样的困境:先交完了税,还有欠债要还.在前面的例子中,管理者不愿使2000元的损失兑现,希望工程继续实施,他也许已经意识到经济账户支持终止项目的决策,然而他要在行动上与经济账户保持一致是很难的.自我控制问题可以用泰勒(Thaler)和谢夫林(Shefrin)的理论框架来分析.按照该框架,终止项目还是继续项目被视为决策者头脑内部进行的理性的、有远见的委托人与激动的、目光短浅的*人之间的*冲突.理智的委托人把利益与标准金融理论的解决方案联系在一起.然而行动只能由激动的*人采取,随损失兑现而来的后悔痛苦也只能由他来承受.拖延使*人的痛苦也延期.自我控制问题会导致不愿损失兑现,这种观点得到了支持.因为对最初的决策负责与随后的不愿损失兑现之间有密切联系.

二、终止项目:哪些机制可以做到

(一)承诺的两面性

行为金融学实验研究所得结论与人们反对工程终止的倾向一致.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倾向,因此,组织中的重要部门和金融机构试图对付它.

人们兑现承诺完成工程而不是破坏承诺中途而废的倾向普遍存在,而且社会也很看重兑现承诺.我们赞赏那些不畏困难,不怕失败,百折不挠争取胜利的人.一方面承诺是激励人们攻坚克难,超额完成任务的动机因素;另一方面承诺也是诱人陷入失败泥潭的因素.这就是承诺的两面性.

为了避免人们在有些工程建设中越陷越深,有一个可行的补救措施就是,教会人们区分值得坚持的项目和不值得坚持的项目.具体讲就是教人们忽视沉没成本,按照经济账户解决方案对项目进行判断.对那些有积极净现值的项目继续实施,反之则及早撤出.这样的教育内容对商学院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对学生的大贡献.然而,即使教育学生要忽视沉没成本,但是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为完成承诺的倾向是根深蒂固的.看来,光靠说服、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建立机制,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倾向.

(二)后悔与自控

教会人们区分值得坚持的项目和不值得坚持的项目,在智力上没有困难,标准金融理论的净现值解决方案很简单,容易理解.困难主要体现在自我控制问题上.终止项目意味着一个心理账户已结清,结果是损失,即损失被承认为事实.理性的内在委托人深知终止失败项目的好处,但他发现很难促使激动的内在*人采取所需的行动.

在项目终止中很有用的两个规则分别是:第一,按照经济账户原则给出明确限定,只有具有积极预期净现值的项目才被接受;第二,对每个项目都进行多次阶段性评估.通过每次评估,发现净现值大于终止价值时,该项目可以继续实施.这些规则可以由内部的项目管理者强制实施,但面对自我控制问题,内部强制实行起来也很困难.

(三)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

当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失灵时,外在的规章制度相当有用.公司可以专门设计由项目经理之外的职员组成的小组,通过这些小组定期的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评估,根据经济利益的衡量来决定项目应该跟进还是终止.事实上,这种对项目定期性的核查在公司中很普遍.项目中的“财务标准”是大部分项目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项目的进展往往要拿来和财务标准进行对比.

跟财务标准进行对比,是一种能够有效辨别出需要被终止的项目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必须严格执行才能起到判定作用.其有效性必须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事先承诺才能得以实现.事先承诺是指,一旦项目计划被判定不符财务标准,那么即使项目终止的决议未被达成,项目也要执行事先承诺好的自动终止.

在某些情形中,太严格的事先承诺反而不是最佳选择.因为信息不可能一次性完全地被收集,后来收集的信息有可能影响到财务标准的修订或推迟其发布.但是,依据事先承诺而做出的决策仍优于依据带有偏见的信息所做出的决策.具体而言,我们知道那些陷于困境中的项目经理更倾向于跟进他们的失败的项目,同时假报或不上报那些负面信息.

项目中止:上海中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化项目终止[上海早晨]

财会人员往往是精准的项目信息的来源,但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项目更加全面的了解使得他们分析的更加准确.其实,项目经理也许才是对项目的各方信息了解最全面的人.然而,项目经理同时也是项目的提倡者,这使得他们更易陷入对项目的固执投入而隐瞒负面信息.

财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性质是财会并不参与到项目之中.财会人员只要没有陷入盲目投身于项目的恶性循环中,就能保持“客观”.他们作为“反对者”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当然,扮演反对者并不容易.项目经理常常抱怨道财会人员不懂得“团队合作”;他们都是和项目拥护者对立的项目反对者.对立固然令人不悦,所以财会人员总是被试图卷入项目之中.然而,良好和文明的对立视角在推动项目终止的过程中作用重大.

当总裁赋予财会人员和项目支持者相同的权力时,财会人员可以有效的扮演反对者的角色.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总裁都会授予财会人员同等的权力.财会人员常常只能扮演“吹毛求疵的会计”这样的角色.

也有其他方法能避免项目拥护者对失败项目的固执坚持.例如,有些银行成立了应对不良贷款的“解决”小组.贷款人员更倾向固执于最初的放款决定.他们更愿意接受哪怕是不利的项目安排,也不愿手足无措的关闭他们的心理账户,承认他们的贷款是一个失误.然而,“解决”小组中的职员和贷款决策几乎没有牵连.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敦促贷款的偿还,尽管如此积极地敦促可能会揭露出起先的贷款根本就是失误.

(四)奖励与惩罚

尽管除了项目参与者之外,没有人知道项目必须终止,项目参与者还是会感到痛苦的后悔.尽管除了股东之外无人知晓他进行的股票买卖,但是当股东发现自己的账面浮亏时仍然悔恨不已.而且,当他人得知项目终止的消息时,项目参与者的痛苦和悔恨会更加强烈.随着公司采取处罚措施,如降级或减薪,这些感觉会进一步加深.可观的公司惩罚机制会导致项目拥护者变得“双倍投入”和更加固执,不愿承认失败而继续投资于失败的项目.

从这里我们能明显看出,对项目的承诺具有两面性.成功带来的高额奖励和伴随失败而来的巨大惩罚增大了对项目的承诺.这些奖惩不仅强化了承诺所带来的内在奖惩,同时也增加社会奖惩的程度.高度的承诺于项目增加了完成项目的可能性.人们往往只强调对承诺的奖惩所带来的益处,而忽略了承诺和陷入陷阱的区别.也许我们需要更好的权衡两者.

(五)局外监管者的政策实施

即使是顶级经理人也不会常遇到陷入陷阱这种问题.事实上,有时那些需要被终止的项目是顶级管理层制定的全面战略.这种情形下就需要外界的干预.正如Jensen所说,更换项目主管是一种终结失败的策略和项目的方法.

经理人常常不愿放弃他们设计和实行了多年的策略,尽管这些策略已经不再对企业的生存有任何意义.这些变动往往包括放弃主营项目,搬迁设施,管理层人员变动和一些设施或部门的关闭或出售.对于新任顶层经理人来说,由于和现有的员工或团体没有任何关联,做出变动的决定也就更加容易.

新任顶级经理人起到的作用和顾问、“解决”小组的作用相似.他们更容易成功的处理失败的策略或项目,不是因为他们比前任经理了解更多信息;他们更容易成功是因为他们和现存的策略和项目没有任何瓜葛.

(六)项目的善后

当意识到损失时,悔恨和痛苦随之而来.但是损失并不完全是损失.即使是失败的项目也有可取之处.例如,这些失败的项目让公司进一步理解科技或更加了解消费者.仅关注于收益而对损失轻描淡写,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种嘲弄并不懂得,损失也是一种收益.相较于终止一个带来损失的项目,终止一个带来收益的项目就更容易让人接受了.

员工因项目终止而痛苦不已,这种情况各家公司早已了解.多数公司对解雇的员工提供“向外安置”服务.提供向外安置服务的前提是,因项目终止而被解雇的员工在面对收入损失的同时,受到了极大的心里痛苦,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被公司帮助以渡过难关.讽刺的是,公司注意到了被解雇员工的痛苦,却忽略了在职员工的痛苦,比如项目被终止但仍在职的项目经理.项目被终止的项目经理在公司中往往会逐渐被孤立、受排挤,尽管有时他们并不该为项目的失败负责.也许公司可以利用向外安置服务的技术来帮助这些项目失败的经理.

三、结论

承诺具有两面性.一面具有激励的作用,帮助我们鼓足力量克服那些看上去无法解决的困难,实现那些貌似极其遥远的目标.承诺的另一面则十分浪费资源.承诺很容易变为错误的固执,从而不停的将钱投入无底洞,去追寻一个不可能的目标.

行为金融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一种普遍趋势,即具有激励性质的承诺变为对陷阱的固执追求.尤其是公司项目被定义为心理账户,其中负面心情带来的成本也被考虑入内.当项目的终止带来损失并使得心情沮丧,就会产生对陷阱一味的错误追求.因为项目的终止会带来悔恨和痛苦,而将项目继续下去可以推迟这种痛苦的到来.

个论文范文公司都已经认识到陷入错误的固执中所带来的麻烦,并且创立了一些能够及时终止项目的机制.例如,顶级管理层通过阶段性地进行项目标准对比来控制项目经理承诺程度的范围.由财务人士和外界顾问进行项目审计,可以防止项目经理隐匿和改写负面信息.最后,如果公司没有充足的的内部资源来终止项目,更换项目主管往往是终止项目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庄锦英.决策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B.M.Staw and J.Ross. Commitment in an Experimenting Society: An Experiment on the Attribution of Leader-ship from Administrative Scenario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June 1980), pp. 249-260.

[3] H.M.Shefrin and M.Statman.Explaining Investor Preference for Cash Dividend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une 1984),pp. 253-282.

[4] C. A. Russell. Problems in Ending a Project: Theory and Case Study.Term paper, Santa Clara University, (November 1983).

[责任编辑:文 筠]

总结:该文是关于项目终止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项目中止引用文献:

[1] it项目管理方向论文题目 it项目管理论文标题怎么定
[2] 新颖的mba项目管理论文题目 mba项目管理论文题目哪个好
[3] 传统体育项目专业论文题目 传统体育项目论文题目哪个好
《投资项目决策的行为金融学》word下载【免费】
项目中止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