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艺术的和技术的理论

主题:*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4

简介:该文是关于艺术和文化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艺术和文化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三、结语

摘 要:艺术与技术上是“道与技”的拓展阐释,“技”在上升到临界点后,追求自然的万物规律,即“道”转变.在彼时“技”作为承载体与“道”互相交融合而为一,“技”是外在的表现,“道”是内里的精神,此时的“技”不再是单一层次上的“器”与“形”,而是人性的,社会的,修养的显现.版画做为一门“技”为“艺”升华的艺术方式,本文将通过版画“技”之“艺”的探源,讨论技术的“”与艺术的关系.

关键词:版画技术之美艺术之美形式

中图分类号:J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008-3359(2020)10-0059-02

艺术的起源众说纷纭暂且不论,然艺术的发展却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艺术的进步,离不开技术的革新,技术的革新也离不开艺术的幻想.达芬奇的艺术与科技兼顾的身份,到照相术发明改写的艺术的创作模式,到之后形与色的有意味的形式成了艺术的评价标准.立足双层含义的看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传统哲学的“道”与“艺”便可同义而语,也同于庄子的“得天之道 ,失天之道”,艺术与技术也映射于“道与技”,即“技”在上升到临界点,又回到自然的万物规律,即“道”.

20世纪80年代至今,发展与成长的中国当代版画在创作中的语言上始终保持着多元化与艺术的自律性,创作中“道”与“技”的互相博弈,却又相辅相承.“技”的发展促进“道”的建立,“道”的发展促进了“技”的精湛,此二者辩证统一存在着.想对中国当代版画创作过程中的“技”“道”做一个合理的解释,还需要对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进行处理和正确的理解.那么“技”便是一个客观的衡量.

一、版画中的“技”与“艺”的演变

老子讲道法,庄子继承发展提出“道”“技”的美学概念,“道”为万物之源;“技”为生活之本;《庄子》为古今传唱经典著作,其中“庖丁解牛”的故事便是小学教科书里重要篇章,熟能生巧的概念也深入肺腑.从西方美学看,柏拉图的理念说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论,再到美学根本中认为的艺术与智力的活动也是技术与艺术的演变.古汉语中,“艺”是一个跪着或者栽种的形象,其本义是“种植”.“艺”本指一种农业技术,“艺”与“术”两个词素结合,指现代具有“非功利”性质的审美艺术,在具有审美含义的艺术观念诞生之前,东西文化都倾向于将艺术看作是一种与人类其他产生能力结合在一起的技术.

版画历史在书本中多以汉画像石起源,循石造型、减底平调阴刻线与木版画的技法确实如出一辙,汉画像石仅是少了转印过程的版画.纸作为承载物推动了版画的发展,且不论《金刚经扉页》《淳化阁帖》《十竹斋画谱》的历史价值,仅看这些名篇的技术高超到达的审美高度,那么所传达的正是“道”的体现或可称作为“艺”的显现,是“道技合一”的最高境界.

“技”入“道”,“技艺合一”,可以说是版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在版画创作中真正做到“合一”是有很大难度的.版画《改造二流子》,时值抗日的热潮中,作者依然坚持艺术本源问题的探索,思考如何能够提高艺术创作的内在,提升艺术作品的品质.以延安生活作为艺术源泉的母体,创作了这幅仅仅只有17.2×26.4cm 的版画,耗费5年经历两次重刻修改,作品的原版为厚重的木板.此时,版画是年画的概念,对版画的认识还在单线木刻时期,借线穿插体现时空、空间的变化,不是当下的西方块面版画形式.创作之始,单纯的主题创作心态,结合着自己的艺术经验.借用二流子的不屑形象传达思想,将那种生活的升华凝聚于刀尖之上.“技”的高低决定“道”的表现,人们的指点与嘲笑与二流子的不适反应出当时的思想.版画的技术精湛体现出思想的传达,精纯的版画制作技术也就是“技道合一”的重要因素.同时,只有围绕着“道”进行创作才能真正的达到技道一体.

二、“技”与“艺”的并进

审美性是艺术的本质特征,必然渗透在艺术活动的方方面面,也必然贯穿于形象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中.艺术源于技术,艺术美高于技术美,18世纪中叶法国人查理斯巴托提出“审美艺术”一词以来,“美”似乎就成为了艺术区别于其他技术活动的本质特征,艺术属于一种有意识的人类活动.艺术活动的目的在于表达人的某种特定感受,而技术则一般不具有这种内涵.技术工人不必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多少情感.因此,许多人在艺术领域内排斥,或者看扁技术.“不论画幅大小,以情造景,顷刻可成”清代孔衍轼的此句“以情造景”也是对“道”的追求,而“画幅大小”“造”却为“技”的轻描淡写.那么,审美便成了“聊以自娱”的艺术创作的真谛.

现实中的“技”貌似不具备“艺”的特征,但艺术活动中的技术与艺术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试想一个音乐家完全不懂音乐技巧,又如何创作出美妙的作品?事实上,从画家精湛的创作技巧中是能领悟其创作动机的.当无法清楚明白知道画家想要表达的内容时,一切欣赏的手段都是经由作者的精湛“技”所唤起的社会生活体验、丰富文化修养的体现.

时代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艺术创作中,“技”的因素对艺术创作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技与艺的齐头并进也促使艺术进一步的发展.那么,当代艺术的欣赏并非是观者在忘记“技”的存在时才可以领会到的,恰恰正是在你对“技”的欣赏中呈现出来的.就此,艺术创作中存在一种“技术艺术化”的倾向.事实上,无论是“艺术技术化”还是“技术艺术化”,所体现的都是当代“艺”与“技”之间的深度契合.

正确认识当代艺术活动中“艺”与“技”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即老庄哲学里面的“道”与“技”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纠正一些关于技术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一般说来,技术靠的是积累,体现为可以传承的技巧;而艺术靠的是灵感,体现为不可模仿的创造.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必然对立,恰恰意味着两者可以相互依存.

其次,对艺术活动中技术性因素的重视并不等于认为技术本身就是艺术.如何才能使技术性因素摆脱单纯的手段、角色,真正融入艺术活动当中.笔者认为,一是对相关技术的熟练掌握;二是要有较高的精神境界,避免堕入低级趣味,使高超的技术能够体现出精妙的艺术韵味.

20世纪初,鲁迅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在黑白之间寻求视觉的冲击力、刀法.现实主义木刻创作开始关注社会民生,揭示社会的阴暗面,传达人民群众的内心呐喊与诉求.强烈的黑白对比是当代版画的主要特性之一,作为“技”的外在表现更容易贴近强烈的心灵感触,朴实的刀法组织能更直接的体现艺术家的文化底蕴与现实社会的碰撞.李桦的《怒吼吧!中国》,粗壮的肌肉奔放于刀与版之间,局部的观看是抽象语言表现形式,但回到画面整体却又是民族危亡的真实写照,强烈的黑白对比衬托了力量的输出,以木版画独有的肌理表达,在木刻的创作过程中,找到“中国的怒吼”.

“道”是版画创作的最终体现,任何艺术的诞生都是经过艺术家的反复斟酌而成的.艺术家创作之初都会考虑材质、构图、内容等等,依靠点、线、面色彩的雕刻碰撞叠加过程,体会审美的趣味.这个过程无疑就是“艺”的转换.“任何一张画都是一个未知的旅程”不断的尝试,追寻“道”的存在是艺术创作的真谛.当代版画里王華祥的《贵州人》现实生活的积累,加上对版画套色的语言的认识,“无主版套色”的技术与“贵州人”的朴实性,表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艺术家借用这种和谐的“技”来追求艺术的自然之“道”.

时代的发展,促使艺术家体会艺术本体语言的觉醒,精湛的技艺曾经成为“学院版画”追求的标杆.中国版画技艺的不断发展,促使版画家逐渐体现自我的世界,在他自我的作品中流露出内心的探求.张桂林的丝网版画的水墨性,隐藏在丝网版画技术躯体下的艺术观,通过技的层次使欣赏者联想后体会到“艺”之乐.

三、结语

“技”是当代版画创作过程中的必要元素,“道和艺”是当代版画的最高境界.自古“技”与“道”博弈就从未停止过,当代版画更是不能分开理解,审美是艺术的本质,“道”是传统思想的本质.“道”的不断发展,促使“技”的逐渐成熟,而“技”的逐步成熟,又推动了“道和艺”的不断演变.我们用哲学的辩证眼光看待“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不能偏重于其中一方,而是依“技”入“道”“艺”逐步达到“技艺合一”,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提升到更高的审美层次.

参考文献:

[1]殷双喜.改造与重塑——王式廓《改造二流子》再研究[J].美术研究,2011,(04).

[2][魏]王弼注,楼宇烈校.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英]克莱夫贝尔.艺术[M].重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总结:综上资料:这是大学硕士与艺术和文化本科艺术和文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方面论文范文.

*引用文献:

[1] 艺术和文化论文范文集 艺术和文化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
[2] 艺术和文化论文怎么写 艺术和文化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8000字
[3] 艺术和文化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艺术和文化论文例文2万字
《艺术的和技术的理论》word下载【免费】
*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