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打破中国经济形象的“哈哈镜”

主题:媒体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3

简介:关于报道媒体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报道媒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报道媒体论文范文

媒体论文

目录

  1. 媒体:韩国女团T-ara孝敏否认恋情 男方称将起诉报道媒体

“关于中国,过去的印象不复存在,人们的看法已经发生转变.这个正在成长起来的经济巨人既让人为之着迷,又让人感到害怕.经济学家们的看法不足为怪:他们认为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日子其实跟发生‘9·11’事件的9月11日同样重要.”法国《世界报》曾刊登文章这样描述中国的经济发展.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确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以近10年为例,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47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为10.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其中,有6年实现了10010以上的增长速度,即使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中国经济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稳步提升,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欣赏与敌视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如此之快,自然吸引着世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的媒体把对华报道的重点转移到了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报道.统计美国《时代》周刊2000年至2010年的对华报道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对中国经济的报道量在其对华报道的总量中排第一,占31.4%(见右图).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让西方国家眼花缭乱,一些国家开始对意识形态与其有别的中国的崛起有了各种猜测.西方舆论从最初的感兴趣、欣赏,转变为蔑视,有的甚至公开敌视,“中国威胁论”喧嚣尘上.

2011年2月,法国《论坛报》前主编、现《世界报》编辑部主任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EricIzraelewicz)的著作《中国的傲慢》一书出版,作者认为中国在经过快速发展后,其自我审视的态度已从自信到了傲慢.他在书中指出,中国已成为一个傲慢的经济强国,它开始报复,有意向世界强加中国标准,如在大学评级领域使用上海标准,在金融领域使用其比西方还严格的信用评级标准,在国外到处设立孔子学院,在政治领域推进“亚洲价值观”等.此外,该书还批评中国不履行国际义务,如在气候问题上坚持维护自己利益,在G20会议上坚持人民币汇率不变等.

而就在2005年,伊兹拉莱维奇还在其著作《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中写道,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史上,人们还从未见过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13亿),在如此长的时期内(25年),有过如此迅猛的发展(年增长率达到了8%~9%).另外,也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如此依靠外部世界——依靠外面的的市场、技术和资本——的帮助来实现自己的起飞.书中流露出作者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好的发展成功的案例”的极大兴趣.

这两本书在法国舆论界引发了巨大反响,激发了法国各界有关中国发展议题的广泛争论.作者在两本书中体现出对中国视阈的反差,从侧面反映出,一方面,发达经济体承认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又不乐见中国这样快速发展下去.

担心缘何而来

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从来就是不一致的,各种“中国威胁论”从来就没有间断过.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指出,近期西方世界各方面描述中国的关键词,多是“自信”( assertiveness)、“进攻性”( aggressiveness)和“威胁”( threat)等,这些都具有负面意义.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麻省理工学院政治系教授爱德华·斯坦菲尔德( Edward Steinfeld)总结了担心、抨击、唱衰中国的人士所表达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带来了全球威胁;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增长已明显变得反常,比如政治与经济转变的脱节.

为什么中国跻身世界经济大国让西方感到不知所措?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他们对中国固有的偏见.海因茨·哥尔维策尔( Heinz Gollwitzer)在《黄祸论》中写道:“过去和现在都把经济方面的状况用比较普遍的‘黄祸’的提示作底色.”吴建民先生认为,西方习惯用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固有模式来预测中国的发展.“人们拿前苏联套中国,前苏联强大起来后,去搞霸权.苏联是论文范文领导,中国也是论文范文领导,你为什么不会?这就是人们对中国论文范文的偏见.”

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势必会打破现有世界的经济格局,经济利益是是国家利益的根本,利益格局的改变自然会让原来的主导者不悦.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如此庞大国家崛起的先例,外界对中国的担忧会因此越来越甚.自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经济发展依旧,而西方多国一蹶不振,更使得西方自信心受到负面影响.

郑永年先生认为,尽管中国的发展不会因为西方的担忧而延缓,西方的担忧也是西方的心理调整问题,不过,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有很大的责任来创造条件,使西方理解自己.

如何诠释中国经济

中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改善国家形象,传播自己的经济发展理念,让西方接受.而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强势,为其输出价值标准、预设立场、设立评价体系、形成话语霸权打下了基础.多年来,西方国家通过媒体的内外传播,已经构建起了关于中国形象的一张“网”,尤其在欧美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形成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形象的塑造方面,西方媒体传递的“嘘声”远远大于“掌声”.中国在国际传播中所处的地位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真实、生动、多元的中国经济形象构建,需要中国主动积极地实现“话语突围”,打破西方掌控的话语体系,建立相对公允的对话平台.

近些年,我国的对外传播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以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为主的立体对外报道格局,建立起了以中国外文局、论文范文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英文版、论文范文电视台外语频道等为主的对外报道机构.这为向世界诠释中国的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但是,目前中国的对外经济报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自说自话”的报道方式和世界脱轨.中国对外经济报道的传播声音较一致,且宣传味过重,常常报喜不报忧.国内大多数媒体在进行对外经济报道时,不自觉地以自我为中心,对不同国家的受众特点和文化习俗不甚了解,找不到或故意回避不同国家受众的关注焦点.

其次,利用新媒体对外报道中国经济的意识还不强.在各种新媒体相继出现、发挥功效的今天,中国对外经济报道的途径仍显单调,除了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外,并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博客、微博( facebook,twitter)等新媒体的潜能.

媒体:韩国女团T-ara孝敏否认恋情 男方称将起诉报道媒体

最后,国内媒体的国际传播力有待提升.目前,中国媒体的话语权和话语影响力还不能扩展至全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报道传播力(至少包括新闻的到达度和接受度)反而不如远在异国的国外媒体.中国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建设和国际公信力有待提高.

未来,要想更好地向世界诠释中国经济发展的形象,中国媒体应该对传播策略有所思考,特别是,要注意对外经济报道方式方法.

第一,对外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及时、客观、真实,尤其是经济领域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西方媒体,尤其是对中国崛起有偏见的媒体,看问题时喜欢捕风捉影,如果国内媒体对突发经济事件报道不及时、不客观,不能深入地解析现象背后的问题并主动引导.舆论,则会让西方媒体有更多从他们自身立场误读的空间.

第二,对外经济报道中要突出“经济符号”,弱化“政治符号”.媒体要善于巧妙地将政治元素融入对外经济报道之中,改变过于直白、刻板的报道方式,让人们更容易地接受“中国和平崛起”的主张和观念.

第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影响,使互联网、微博等传播媒介成.为对外经济报道的重要渠道.互联网传播已渐渐超越了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成为现代人了解信息、’传播观点的主要方式.它传播迅速、传播氛围自由的特点使其成为公众发表个人见解、评论时事的主要场所.中国要拓宽传播渠道.,培养公民的媒介素养,使每个公民都能成为自己身边经济生活的报道者.树立良好的经济形象,公民和社会团体同样肩负着责任.

(作者系《国家电网》杂志记者)

责编:吴奇志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报道媒体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媒体引用文献:

[1] 媒体报道和投资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媒体报道和投资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2万字
[2] 法律和媒体报道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法律和媒体报道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5000字
[3] 媒体报道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媒体报道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10000字
《打破中国经济形象的“哈哈镜”》word下载【免费】
媒体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