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孟子义利之辩对当代环境保护的意义

主题:保护环境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0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环境保护私利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环境保护私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环境保护私利论文范文

保护环境论文

目录

  1. 一、义者,人之路也
  2. (一)何为义
  3. (二)如何行义
  4. 二、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5. (一)何为利
  6. (二)个人私利
  7. (三)社会公利
  8. 三、义利之辩对当代环境保护的意义
  9. (一)环境保护中义与利的辩证关系
  10. (二)环境保护中要做到先义后利
  11. 保护环境:【一拳超人怪人也疯狂】环境保护大使疫苗人那未能说出口的话

桑秀锦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450001)

摘 要: 义利属于道德的两个范畴,一般看来,义就是正义,应该做的,符合道德的,是向善的;利是指好处,对个体或集体有益的.在儒家所讲的利中,一般都是指个人私利,如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有时利也指社会公利.但是,利和义孰先孰后,孟子指出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他的义利之辩不仅在当时有助于个人的修齐治平,对当代我们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孟子;义利;道德;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X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2187(2012)10-0022-03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利益是空前的,但是,我们分析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到经济发展所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它所带来的不利后果.经济发展使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人们盲目的追逐利益,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我们的生存环境却越来越糟,出现了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浪费严重等现象.目前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了环境破坏的制约,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环境污染的影响,在道德与利益面前我们究竟该怎么选择?怎么做?

孟子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当代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本文将从孟子的义利之辩的分析出发来阐明当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义者,人之路也

(一)何为义

义是人应该走的路,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客观上都是人所应当坚持走下去的路.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这里的义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意思:一种是一般的道理,正确的道理.如“非礼之利,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离娄下》);一种是指人伦之理,礼仪之理.如“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也有一种是指道德之依据.如“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孟子·尽心下》).

义不仅仅要求行义的人坚持正道、正义,而且也要求行义的人学会灵活变通、因地制宜.《中庸》里讲:“义者,宜也”所谓义,即适宜、适合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做事应按照做那件事的最好的办法去做,以求最好的结果.所以孟子说:“大人者,不必言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二)如何行义

每个人都应当做应该做的事,都应当行义,但是,孟子认为不同阶层不同对象义对他们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首先,义对君主来讲,他们不仅要实行仁政、行王道,以民为本、取信于民,不肆意发动战争、破坏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且要注重生态保护.如此,才能使国家安定,繁荣昌盛.有一次,梁惠王对孟子诉苦说他对国家已经很尽心了,一个地方糟了荒,他就把那个地方的百姓移出来,还调给他们粮食吃,但是他国家的百姓并不增加,而邻同的百姓也并不减少,他很是想不通为什么.孟子说他只是五十步笑百步,他施行的并非王道,真正的王道是这样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

保护环境:【一拳超人怪人也疯狂】环境保护大使疫苗人那未能说出口的话

这种使社会和谐,人与自然亦和谐相处的治国方法就是君主行王道的体现.

其次,孟子在义的方面更为看重士,认为无论遇到什么状况,也无论自身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以义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惟能.”(《孟子·梁惠王上》)在孟子看来只有士才能做到坚守义.曾经,王子垫问孟子:“士何事?”孟子日:“尚志.”日:“何谓尚志?”日:“仁义而之矣.”(《孟子·尽心上》)(《孟子·告子上》)士的一生都在坚持行义.

最后,孟子谈到老百姓.虽然治理国家的人要施行仁政,爱护子民,以民为本,并不是说百姓就可以只享有各种权利而不行使应尽的义务.孟子继承了孑L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认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普通的人要以礼行事,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尊老爱幼,于人为信,做到“入则孝,出则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尽心上》)等.对君主则移孝尽忠,做应该做的事.对于自然则应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如“斧斤以时入山林”,“鸡豚狗彘之事毋失其时”等.

二、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何为利

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一是自然境界,处于这种境界的人的行为一般都是出于冲动,比如有人因一时冲动动手打架.一是功利境界,在这种境界的人的行为都有他们所确切了解的目的,他们所追求的利都是个人私利.一是道德境界,这种境界里的人都是以义为行为标准.一种是天地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处于此境界的人对宇宙人生有一种完全的高层次的觉解.但是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为自己的利的行为,都处于功利境界.所谓利,一般都指个人私利.但不排除利他、利社会的公利行为.”

利字在孟子一书中出现了39次,共14章.有三种基本的含义:一是“锐利”之利,指“兵器的坚固锋利”.如“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孟子·公孙丑下》).二是“有利于”的意思,如孟子见梁惠王,王日:“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于吾国乎?”(《孟子·梁惠王上》).三是“利益”的意思,但是这里面的利益包括个人私利和社会公利.在孟子思想中利主要是指私利,也有指社会公利的利.

(二)个人私利

功利境界中的人行为的目的均是为了个人私利,孟子并不反对追求个人私利,他认为以正当的手段去追求个人正当利益是一个人生存之基础,如果自己的生存都不能保证还谈什么公利.如《孟子·滕文公下》一书中对仲子的评价:“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等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仲子是齐国的贵族,世代禄田,他哥哥做大官俸禄十分丰厚,但仲子认为那些俸禄都是不义之财而拒绝去吃,那房屋是不义之屋不去住.有一次,有人送他哥哥一只鹅,他母亲杀了给他吃,他知道后硬是跑出门把吃的肉都吐了出来.孟子认为如此廉洁的人自己的生命都不保,还谈什么推广仁义.

利是人生存之基础,人不追求利就无法生活下去.但是,孟子又说人区别于禽兽的根本是人有道德,人性是趋善的,按照义的标准做应该做的事是每个人的道德要求,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不能超过道德准则的要求.没有义对人的行为进行制约和规范,人就如同禽兽,甚至连禽兽都不如.所以孟子讲了一则“齐人一妻一妾”(《孟子离娄下》)的寓言故事,通过对那个齐人不耻行为的讽刺来批判那种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反对他们的不择手段攫取利益的行为.那则寓言是这样的:从前,齐国有户人家,家中有一妻和一妾,她们的丈夫每次外出必吃饱了酒肉才回来.她们问他都和什么人交往,他每次都说是有钱有势的人.但有一次,其妻悄悄跟在他身后,在城里没论文范文他说话,一直跟到城门外的一片墓地里,发现自己的丈夫在向祭祀的人讨要剩下的酒肉,直到吃饱为止.回到家中,其妻告诉其妾,俩人相泣于中庭.那人回家后不知其情继续像往常一样炫耀自己,不知羞耻.

这则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一些人为了攫取一己之利,而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及,不以羞耻为羞耻,令人汗颜.在当代社会这种无耻之人及其无耻之事仍然存在,如在我家乡的一些造纸厂,国家有关机关三令五申指出它们排污超标,责令它们停产修整.但是,这些企业的大烟囱每天仍然不断地吐黑烟,旁边的河流在记忆中没有清澈过,始终是一抹令人悚然的黑.空气中那种难以形容的气味令人窒息,严重影响着周边人们的生活!人心本善,为何如此不顾他人死活,概括来说就二字——“为利”.

(三)社会公利

所谓社会公利,即追求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他人利益、社会集体利益.在孟子眼里,这种求利行为其实就是行义.义具有社会道德价值,是人们必须而且无条件要做的,是每个人的责任.追求个人利益要在义的许可范围之内,只有将义作为行为标准才能使个人利益的实现成为可能,如“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当个人私利与社会公利发生了冲突,孟子认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生存固然重要,但是面对大是大非、事关生死的考验时,义要重于利.当道德与利益只能选一时,我们要保存善良的本心,不能被一己之私蒙蔽淳朴至真的本心.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不应只顾眼前经济的发展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破坏自然环境,而是应该把眼界放长远一点,多做一些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事情.

三、义利之辩对当代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环境保护中义与利的辩证关系

义与利的辩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在当代社会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对立的,经济发展为人们的生存提供物质保障,没有经济的发展人类就难以生存下去.但是,这势必会造成环境的破坏;而环境保护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又相互依存,经济的发展使环境保护成为可能,为其提供物质技术保障;环境保护又能够保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提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但两者发生严重冲突时应以环境保护为重.

(二)环境保护中要做到先义后利

首先,政府应当出台一些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在工业方面,控制高污染、高投资、高消耗产业的工业排污量,依靠科技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及工业产品质量,节约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整治重工业,合理规划工业布局,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在文化上,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不断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大力宣传并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而非带头言利.如果治理国家的人带头追逐利益忽视仁义,则社会就会出现人人言利,其后果就会如孟子所说:“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国家的治理者不能一味沉迷于GDP的一路飙升的喜悦里,应该看到GDP的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在政策法律上,国家应制定相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以确保环保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

其次,企业应当在注重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要以大局为重,不应以牺牲环境和人们的健康为代价.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走绿色环保的发展道路.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努力做到环保与发展并重.企业管理者应在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真正做到不为利益所驱使时,也要鼓励员工在提高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再次,保护环境个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不仅关系着我们的环境好坏,也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个人德行的问题,因为一个人有很好的修养,有较高的德行会使他自觉的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保护环境应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慎独”.我们自己做到的同时也要将这种“义”的行为“推己及人”,自觉遵守国家保护环境的法则.

参考文献:

[1]金良年,孟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杨泽渡,孟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冯友兰.冯友兰谈哲学[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5]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总结:本文关于环境保护私利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保护环境引用文献:

[1] 保护环境政治方向论文题目 保护环境政治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2] 热门保护环境地理论文题目 保护环境地理论文标题如何定
[3] 保护环境政治小论文题目范文 保护环境政治小论文题目哪个好
《孟子义利之辩对当代环境保护的意义》word下载【免费】
保护环境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