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创业教育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创业教育的三个阶段高校新的历史使命

主题:大学生创业教育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1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创业教育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创业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目录

  1.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阶段
  2. 二、创新创业教育三个阶段的背景、特征
  3. (一)创业阶段(1999—2006)
  4. (二)创业教育阶段(2007—2009)
  5. (三)创新创业教育阶段(2010—今)
  6.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新的历史使命
  7. 1.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
  8. 2.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9. 3. 高等教育自身变革的内在寻求
  10. 4.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
  11. (二)以创新创业引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2. 1.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与重大意义
  13. 2. 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14. 四、结语
  15. 大学生创业教育:袁鸣:大学生需要专门的创业教育

丁俊苗

(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8000)

[摘 要] 以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每年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文件和国家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门文件为材料,梳理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根据其背景、名称、内涵等要素,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创业”阶段、“创业教育”阶段、“创新创业教育”阶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高等教育自身变革的内在寻求、是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各高校要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重大意义,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重建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 创业;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6)01000106

[收稿日期] 2015-12-01;[修回日期] 2016-02-10

[基金项目]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平台建设研究”(2013zdjy143)

[作者简介] 丁俊苗(1974-),男,安徽枞阳人,博士,巢湖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高等教育管理.

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国家的战略决策.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和成效,不仅关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关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多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010 年专门出台《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 号)文件,2015年5 月,国家又出台《国务院论文范文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文件,以落实和推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从最初提出鼓励“自主创业”到如今“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名称、内涵和意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高校十几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几乎走过甚至在有些方面超越了西方半个多世纪以来创新创业教育所走过的历程.

大学生创业教育:袁鸣:大学生需要专门的创业教育

本文以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1994—2015 年每年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文件为主要研究材料,结合国家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专门文件,梳理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根据其背景、名称、内涵等要素,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创业”阶段、“创业教育”阶段、“创新创业教育”阶段.三个阶段的划分,一方面有助于清晰认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有助于高校认识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所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积极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阶段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可以根据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进行阶段性划分.国家政策文件代表国家行为,相对于其他事实和材料,权威性更强,涉及面更广,也更有强烈的实践性,依据国家近20 年来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上可以分为“创业”“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个阶段.表1 按“创业”“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个名称在有关文件的出现及其核心内容,摘 要、说明如下.

二、创新创业教育三个阶段的背景、特征

以上以时间为序,简要描述了“创业”“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个阶段演进的过程和变化特点,下面进一步分析每个阶段的具体特征,见表2.

表2 从背景与目标、认识与行为、范围与层次、内涵与本质4 个方面列述了创业、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个阶段的特征,下面作简要分析.

(一)创业阶段(1999—2006)

中国高等教育1999 年开始扩招,背景之一是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凸显,高校毕业生也是就业困难,另外,也想通过扩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因此在当时毕业生分配体制下,国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其主要目的不在促进创业,而是在缓解就业压力.2003 年,是扩招后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加之当年的非典特殊情况,就业压力巨大,因此国家提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力度更大,措施也更为具体.随后,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因此,2004—2006 年,国家在鼓励、支持毕业生创业方面工作不断加强,在工商、税收等方面出台了诸多具体保障措施.总的来看,在创业阶段,国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提供支持,其背景和目标是毕业生就业压力大,要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目标,从认识和行为性质方面看,当时的“创业”教育主要是一种被动的寻找,基本上是一种不自觉的自发行为;范围也主要局限于就业层面,主体是毕业生.当时中国的创业教育刚刚起步,虽然国家提出“创业”,但什么是创业、创业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实施创业教育,内涵并不清晰,因此当时创业的内涵与要求相对单一,主要还是希望以创业实现就业,同时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

(二)创业教育阶段(2007—2009)

这一阶段,随着毕业生创业工作不断推进,认识不断深化,逐步认识到:一、创业不仅具有解决就业的功能,创业成功还可以新增就业机会;二、要创业成功,仅鼓励、引导和支持毕业生创业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和实际的创业能力,必须把创业和教育结合起来,实施创业教育.因此,2007 年国家提出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求各高校“以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在这样的背景和目标下,创业教育工作已经由当初的被动寻找和自发行为,变为主动选择和自主行为了.相应地,这一阶段关于创业教育的范围也由就业层面进一步拓展到了创业层面,主体由毕业生扩展到了在校大学生.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这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新的命题,因此从内涵来看,这一阶段的创业教育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业”和“教育”结合到了一起成为创业教育,进行创业教育,不仅是要以创业促进就业,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阶段(2010—今)

这一阶段,时代背景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经济转型升级,国家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已大大超越了前期以创业实现就业和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目标,成为了国家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改革推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伟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以来,国务院连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五个系列重要文件,引导、支持全社会创新创业工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仅要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更要提供人才引领.因此,从认识和行为性质角度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是一种国家、时代层面的战略决策了,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就业、创业层面,而进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展创新层面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也不再是局限于毕业生了,扩展到了高校全体学生.内涵与本质方面,在创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创新的内容,并明确了创新、创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内涵更加符合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创业”阶段,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起始阶段,其中2002 年以前为发端阶段,2003—2006 年为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为“创业教育”阶段,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时间为2007—2009 年;第三阶段为“创新创业教育”阶段,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阶段,其中2010—2014 年以前为深化前期,2015 年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创新创业教育”阶段划分已有相关研究,钟汝能认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从自发—自觉—主动的过程,从响应程度、战略定位、教育理念、阶段内容、推进策略和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估,建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高校自主探索阶段(1997—2001),典型特征是创业教育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第二阶段是试点阶段(2002—2009),典型特征是侧重于创业教育.第三阶段是全面实施阶段(2010—至今),典型特征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并重,鼓励创新创业被纳入国家就业方针”[21].王莉方从创新创业政策发布、研究成果和实践方面三个角度,将创新创业教育划分为自发性探索阶段(2001 年以前)、多元探索阶段(2002—2009 年)和全面推进阶段(2010 年至今)[22].与上述研究相比,本文主要以国家相关文件为材料,深刻剖析背景和内涵,依据不一样,因此得出的结论也不完全一样.

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新的历史使命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校来说,既是一项实务,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必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甚至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新的历史使命

说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新的历史使命,这根源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与目标追求,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

1.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是高校的四大功能,其中人才培养是第一位也是最根本的任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最终都要依托人才培养来实现.人才的标准有很多,归根结底是两条,一是“人”,一是“才”.“人”的标准是人作为社会人的本质属性,“才”就是才能,也就是一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时代在不断发展,人才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当下的人才标准与50 年前甚至10 年前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当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一方面各国经济、科技等方面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方面经济、科技等又在竞争中水平不断拉近,在一种水平不断接近的激烈竞争中,最终谁能胜出,取决于创新驱动发展,这一点与追赶阶段的学习、模仿和改进在本质上是有天壤之别的.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在世界上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方面的重大创新突破是密切相关的.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这是顺应时代的伟大战略抉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必然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那就是人才的特质中要有创新,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创新型人才.

2.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高等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一定的自足性和封闭性,有“论文范文塔”之誉,但高等教育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度也是一个关注度非常高的问题,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最重要的问题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学校与社会脱节.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接口主要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途径主要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主要是学科专业知识体系,而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则是已有知识理论化、体系化的结果,因而事实上,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独立性的内部循环系统,与现实社会发展是有距离的,学生所学知识老化,毕业即失业的诟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是知识与应用脱节.高校注重知识传授和学习,这是基础和前提,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学富五车,不去应用,也是徒然.知识和应用之间脱节也是高校的一个重要问题,应用教学主要是依托课程设计、实验、学科竞赛等进行,范围有限、层次较浅,验证性、虚拟性强,创新性、真实性弱,很多比赛一结束,应用也就结束,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及成果较少.

三是成果和商品脱节.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各高校对科研都极其重视,但高校的科研具有明显的“科研性”特征,一是注重理论探索和实验,二是成果论文化和专利化.应用研究不足,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不足,实践成果转化为商品或服务更是不足,因此高校的科研与市场和社会之间距离很大,研究成果要转化为商品或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创业,就必须走出校园,关注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需要;要创业,就必须把知识应用于真正的实践,真刀论文范文地干;要创业,就必须有市场思维、商业意识,把研究成果最终转化为有形的可以消费的商品或服务.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之“创业”,因其特质,将会很好地打通学校和社会、知识和应用、成果和商品之间的三重壁垒,为高等教育提高服务社会的贡献度架起一座桥梁.

3. 高等教育自身变革的内在寻求

高等教育走过了规模和数量扩张阶段后,转向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方面,但如何实现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呢?为此国家提出了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措施,宏观上是要调整、优化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而最终的本质,就是要适应社会发展,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出高校服务、贡献社会的能量.另外,教育的信息化、大规模在线课程平台的建设与发展等,资源获取和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知识传授将不再需要教师年复一年、班复一班的重复劳作,学生学习也将不再需要按时间进课堂学习,这样释放出来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等必然会向新的方向集聚.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与困境,将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一种必然的自觉的选择和追求.

4.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

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小而言之,要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以立身、显父母,大而言之是要服务社会造福他人,国家对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足可说明就业对学生的重要性.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学生毕业后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是与国家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背道而驰的.当前大学生就业最大的问题一是就业方向目标不明确,二是没有足够的就业能力.很多学生不明白自己所学专业在市场上的需求情况,不明白所学专业所属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更没有为将要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结果造成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错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就要思考自己的专业目前市场上的需求状况和所属行业的发展状况,就要不断思考、寻求在哪些方面或哪些点可以进行创新创业.因而,创新创业教育就能很好地解决就业方向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如果再有创业训练和实战,就能进一步解决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创业促进就业的意义远不只是通过创业,少数学生自己实现了就业,同时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就业,而更重要的意义则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更多的学生明确了就业方向和目标、提高了就业能力,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

(二)以创新创业引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针对高等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新的历史使命,高校必须积极思考、面对,作出无愧于时代要求和自身发展的回应.

1.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与重大意义

创新教育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只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到了新的高度,但创业教育却实实在在是一个全新的而且是极具有颠覆性的命题,在教育思想观念和实际教育能力两方面对高校都是极大的冲击.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这绝不是两种“质”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化合,创新以创业为指向,创业以创新为基础,生成了一种新质,其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这种新质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也高校创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各种创业教育的本质之所在,李家华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不是简单的大学生创业实体的数量判断,当然也不是创业项目成功与否的质量评判,而应该是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所获得的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职业精神培育的高等教育人才质量判断.”[23]如果说创新型人才是社会、时代的追求,创新、创业是创新型人才的两翼,那么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助推创新型人才奋飞的动力之源.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等教育和国家建设就具有双重意义,李家华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战略视角就包括了两个基点:一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推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推进创业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认清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战略视角,对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23]

2. 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从开设创业课程,到把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再到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开设创业课程是在高等教育中注入了一点新的元素,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而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则已经远不是新元素的注入和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了.而是发展方向和目标追求的重新确立,带来的必然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新建构,甚至是整个高等教育业态的变革(如新型创业型大学的建立),其意义和影响将会超出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已进入深化阶段,将逐步走向成熟阶段,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一、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决策和部署,各高校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实践模式;二、在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狠下功夫,各高校要切实成就一批富有说服力的创业成果和创新创业人才;三、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建立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甚至涌现出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型大学.

四、结语

很多人认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很困难,在制度、资源、条件以及师资等诸多方面存在障碍,最终会难以有成效,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一种理想.如同富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一样,正是因其难以培养,所以才具有极大的价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正是因其困难,所以才值得付出努力去实现.在经济全球化和提质增效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也需要顺应时代不断改革与发展,各级各类高校如何不断改革和发展,不断超越自己,胜出别人,发展壮大,甚至站到国内外的前列,这对于高校来说,实质上也是在创新创业.“中国高等教育之业”如何创,在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的时代,各高校甚至整个高等教育必须深思,作出选择,付诸行动.

注释:

① 该文件是2008 年就业工作的通知,但发文时间为2007年11 月,因此后文将2007 年作为创业教育阶段的起始之年.

② 该文件在全面加强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条款中出现了一次“创新创业教育”的表述,但文件没有阐释说明其内涵,因此本文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不是始于该文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做好1999 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1999]2 号)[Z].

[2] 教育部.关于做好2000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0]1 号)[Z].

[3] 教育部.关于做好2001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1]2 号)[Z].

[4] 国务院论文范文.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9 号)[Z].

[5] 国务院论文范文.关于做好2003 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 号)[Z].

[6] 国务院论文范文.关于进一步做好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5 号)[Z].

[7] 教育部论文范文.关于做好2005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5]4 号)[Z].

[8] 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6]8 号)[Z].

[9] 国务院论文范文.关于切实做好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 号)[Z].

[10] 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7]24号)[Z].

[11] 国务院论文范文.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 号)[Z].

[12]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9]15 号)[Z].

[13] 教育部.关于成立2010—2015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教高函[2010]3 号) [Z].

[14]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 号)[Z].

[1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 号) [Z].

[16]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12 号)[Z].

[17] 国务院论文范文.关于做好2013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 号)[Z].

[18] 国务院论文范文.关于做好2014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 号)[Z].

[19]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 号) [Z].

[20] 国务院论文范文.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Z].

[21] 钟汝能.转型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J].学术探索,2015(2): 152-153.

[22] 王莉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阶段论[J].石油教育,2015(02):82-85.

[23]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0.

[编辑:汪晓]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创业教育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业教育引用文献:

[1] 大学生创业教育专业论文题目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题目如何定
[2] 大学生创业教育外文文献 大学生创业教育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提纲如何写
《创业教育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创业教育的三个阶段高校新的历史使命》word下载【免费】
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