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出路

主题:小学教师资格证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0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资格证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师资格证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教师资格证书论文范文

小学教师资格证书论文

目录

  1. 一、“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之试行
  2. (一)“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缘起
  3. (二)“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改革
  4. (一)国家统考与地方适用的矛盾
  5. (二)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与准入难度大造成对优秀教师资源排斥的矛盾
  6. (三)因取消师范生免试资格所带来的师范院校发展被动
  7. (四)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灵活度不够且易流于形式
  8. 三、“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问题解决及完善
  9. (一)增强融通性和适用性,细化教师资格的种类
  10. (二)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11. (三)师范院校化被动为主动,在改进中提升竞争力
  12. (四)增强注册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发挥注册作用
  13. 小学教师资格证书:郑州鑫舞国际舞蹈培训学校 河南郑州瑜伽培训 瑜伽教学视频 瑜伽教师资格证书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济南250014)

摘 要:相较于“省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而言,“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体现出对报考者学历条件要求更高,考试内容和科目增加,难度增大以及取消师范生免试资格和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等特点.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出台及实行,提高了对教师职业资格准入的要求,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打破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有利于树立教师职业危机意识,促使其实现自我蝶化发展和专业化成长.但在其试点过程中,仍然存在国家统考与地方适用的矛盾、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与准入难度大造成对优秀教师资源排斥的矛盾以及师范生因取消免试资格所带来的师范院校招生被动等诸多问题.立足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办法,对于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教师整体职业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问题;反思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14)09-0005-06

收稿日期:2014-08-1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我国县域基础教育政策评估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BFA120035).

作者简介:1.刘信阳,女,山东诸城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2.张茂聪,男,山东青岛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政策评估.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为保障从事教育职业者具备基本从业资格而实行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从事教师职业、专业或教育教学活动的人所应具备的条件或身份的一种强制性规定[1].从1993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以来,该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并对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提高和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因起步较晚,各区域情况复杂,问题暴露较多,仍需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为此,针对目前试行的“国考”教师资格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积极寻求改进策略,有利于该制度在发展完善中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使教师任用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实现教师发展专业化[2].

一、“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之试行

(一)“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缘起

1.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是时论文范文展的需要.在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初期,受特定时代条件制约,教师学历普遍较低,资源相对稀缺,且多由师范院校培养,所以对申请者要求较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教育水平提高,高校不断扩招,加之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开放,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3],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的热潮不断高涨,教师资源逐步增多.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不再只是寄希望于数量的满足,而是对师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抬高入职标准,严把教师入门关,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就需要适时改革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2.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也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从制度上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的需要.从入职方面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改革提高了入职门槛,对教师的素质、能力及师德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将不合格的教师拒于教育领域门外,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催生了教育信息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仅靠教师固有知识的积累,不足以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实践、反思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则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助推力.

3.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是制度自身完善的内在规律.制度的发展总是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制度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会有论文范文和公众等对其作用发挥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测量.近年来,由于原有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制定时间较早,经论文范文评估和公众评议,在作用发挥过程中逐渐暴露出门槛过低,不能体现对新时代教师素质的要求,已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为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基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该制度进行不断完善,改革则成为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发展完善的必然.

(二)“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改革

国家试图通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改进考试内容,强化职业道德、心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改革考试形式,加强考试管理,完善考试评价,引导教师教育改革,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结合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教育部统一部署,从2011年起首先在浙江和湖北启动了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试点工作,截至到2013年底,已有上海、广西、河北、海南等十几个省陆续加入国家统一考试.同时,政府也于2013年8月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计划于2015年实行全国统考.

通过试点和政策文件的发布,可以看出,教师资格考试制度除了将“省考”变为“国考”外,还有诸多亮点,如报考条件相应提高:在学历条件上,幼儿园教师由幼师(中专)毕业变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由中师毕业变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初中及高中教师由高等师范大专及以上学历变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在具体要求上,自2015年起,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报考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必须有在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学校修习规定的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程的经历,并考核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报考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必须有在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学校确定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进行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经历,并考核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资格,必须有相应专业学习经历和在生产一线从事本专业半年以上工作经历,其工作经历可代替教育实践经历.考试内容增加,笔试在原来作为补修的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两门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察,对初中及以上报考者还增加了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考察.相应地考试难度也加大,考核内容更加全面,包括对教师教育理念、基本素质技能、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考核.考试形式更加多样,除笔试和面试外,还欲增加机试,如让考生看一段视频,分析其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现象等,更切近教学实际,容易考出报考者的教育教学能力.认定程序更加严格,笔试单科合格成绩有效期由5年缩减到2年,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的教师资格认定权也由县级教育部门上收到设区的市教育行政部门.此外,突破较大的两点是:取消师范生免试资格,由双轨走向单轨;取消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5年一审核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二、“国考”教师资格及其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本次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力度较大,在提高入职门槛,破除师范生免试制度和教师资格终身制度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因改革而带来的问题.

(一)国家统考与地方适用的矛盾

虽然从全国范围讲,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和绩效工资的实施,教师资源在数量上比较充裕,但不能忽视我国东、中、西部的差距.目前考证热现象多集中在经济及教育比较发达、教师待遇较高的地区,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及部分农村地区,教师资源在数量上还是相对稀缺.全国统考制度的实施,教师资格入职门槛的抬高,可能造成经济及教育薄弱地区的教师资源更为匮乏.这些地区的学校不得不启用代课教师.而代课教师质量因为没有一定的规范,水平参差不齐,曾使得教育事故频发.

教师资格证不仅是对教师资格的一种认证,也是对教师教育能力的一种认可和肯定.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必然处于边缘游离地区,艰辛工作可能得不到认可,相关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这就必然影响工作热情,进而对教育事业发展不利[4].

再者,实行全国统考,全国统一制定考试标准,虽然有助于减少各省各市因各自为政而导致的考试、培训、认定机构三位一体带来的腐败现象和考试标准不一而引起的混乱,但是没有很好的兼顾少数民族等地区教师所应具备的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说新疆等开展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在国家统一考试中就很难顾及,可能造成选拔出的教师不适应该地区的教育状况,不利于这些区域教育的发展.

(二)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与准入难度大造成对优秀教师资源排斥的矛盾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考试要求的提高,比如说2013年9月份颁布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及认论文范文度改革工作实施办法》中指出的“自2015年起,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报考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必须有在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学校修习规定的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程的经历,并考核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报考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必须有在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学校确定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进行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经历,并考核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的确有利于提高教师入职门槛,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但是,仅为入职第一步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就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紧接着到来的教师招聘考试也使竞争愈发激烈.教师职业是否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使得证书考取者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而在所不惜?仅就山东省出台的这一办法而言,国家鼓励非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也鼓励非师范生积极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来,教师教育体系理应愈发开放,而要付出如此代价,收益与成本不相符合的考试,是否会把很大一部分优秀的非师范生拒之门外呢,这是否与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性背道而驰呢?事实也证明,当下教师队伍中优秀的理科男教师还是相对缺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企业单位相较于教师岗位工资高,入职难度小,没必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去获得教师一职.即使有学生原本对教师职业感兴趣,又是否会因付出代价过高,而对此望而却步呢?优秀的非师范教师资源,尤其是理科男教师,是否会更加稀缺呢获得上述如此多的学分,得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呢?这些课程的学习和岗位实习在什么时间完成呢?如果在专业学习期间可完成,是否会因为需要获得这些额外学分而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呢?如果毕业以后再去学习,传统意义上,毕业后理应找工作,工作之后是否还有心力再去选修课程?如果不工作,大家是否会宁愿花费额外时间去进行这项学习?准入难度大造成对优秀教师资源排斥是否与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性构成矛盾呢?这些问题都是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思考的.

(三)因取消师范生免试资格所带来的师范院校发展被动

且不说教育学等师范专业在现实中已面临去中师职教存在政策、学历阻碍,去中小学职教面临学科、技能阻碍,影响力逐渐减弱,致使有人提出要取消此类专业等问题.仅说取消师范生免试资格后,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吸引力.目前,虽不能说人们走向讲台,不再是为了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但是相信更多的人选择教师职业仅仅是为了生计.如果想到师范生毕业后要与非师范生在一个起跑线上,重新参加教师资论文范文,又有多少人会选择报考师范专业呢?取消师范生免试资格后,师范生远不具有专业优势,甚至被认为缺少综合素质,其就业等优势远低于非师范生.由于教育成果被社会所否认,师范院校尤其是师范专业的招生将处于被动地位,也有学者说师范生免试资格的取消会倒逼师范学院进行改革,比如说增加实践类课程,提高教学及育人质量.但是,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各院校是否会为了迎合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而突出要考的科目,相应地忽视其他科目的教学.而作为师范生,习得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提高自我反思能力是相较于仅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扎实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能力是师范生在日后的教学及自身发展中后劲十足的重要原因,这是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非师范生所很难具备的.因此,不能为了迎合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考试而忽视了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如果在教学中不突出要考科目,那么在仅凭记住就能得高分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中,师范院校的学生是否会因考试通过率过低而使公众否认学校的教育成效呢?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合格率是否会成为评价各师范院校优劣的又一标准呢?

(四)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灵活度不够且易流于形式

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打破了教师资格的终身制,使该资格具有实效性,不仅成为新入职教师必经的门槛,而且成为激励在职教师实现持续专业发展的标杆,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成长是有益的.但是,由于注册机构单一等原因,难免会流于形式.根据《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规定,注册主管部门为县级以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即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机构与办学单位或学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教育同盟”关系,单纯由“教育同盟”的一方——教育行政机构负责教师资格的注册工作[5],就可能会招致公众对教师资格注册专业性的担忧.此外,由于一些教师资格注册机构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对教师资格的再注册可能存在着不公平甚至是腐败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从注册所需材料看,需“所在学校出具的师德表现证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教师培训证明;5年的各年度考核证明”,证明多由学校出具,由于学校要求及发展状况不一,又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会出现同一个教师在优质学校被考核为不合格而在薄弱学校则被考核为合格等现象.学校对教师考核并出具证明,往往碍于社会关系等原因会使证明不具真实性,使注册流于形式.再者,定期注册制度在时间上不够灵活,对于尽职尽责的优秀教师来说,5年一注册未免太累赘.

三、“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问题解决及完善

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寻找有效的改进策略,有利于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更好的发挥其选拔优秀教师、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师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进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一)增强融通性和适用性,细化教师资格的种类

融通性问题是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实施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国家统考与地方适用方面存在矛盾,教师资格在学科和高低级别的融通问题上也被广泛质疑.为解决该问题,使教师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能够适应实际的教育情境,即适应具体地区、年级、学科、岗位的要求,必须细化教师资格的种类,在解决国家统考和地方适用的矛盾问题上,可以增加教师资格证书的类别,对个别地区如少数民族地区和师资较为短缺的地区,准许其实行“国考+省考”的形式,省考资格证书的考试需在国家的严密管理和监督之下实行,省考突出地域教育特色,较国考难度低,省考教师资格证书仅在本省内有效;国考教师资格证全国通用,通过加试的形式,省考证可转为国考证,省考证和国考证在教师工资待遇等方面无区别.

细化和增加教师资格种类,根据岗位类型设置教师资格,如除普通任课教师岗位证书设置外,针对特殊教育教师设置特殊教育资格证书,为校长等教育管理人员设置教育管理和服务证书等.将教师资格与职称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区分教师资格证书的级别,可分为临时教师资格证、初级教师资格证、中级教师资格证、高级教师资格证等,根据教师的发展情况,逐级晋升.

(二)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为使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的收益与成本成正比,使教师职位更具吸引力,真正把具有潜质的教师吸引到教育领域中来,真正体现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待遇.一方面要增加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国家可通过一定项目如免费师范生等吸引一批优秀教师到师资相对匮乏的地区和学校任教;对于优秀的理科男教师可适当增加部分绩效工资,另一方面,还需通过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增强教师职业的普遍吸引力.要提高教师职业地位,需要社会重树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学校也要尊重教师,给教师更多的情感关怀,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使教师能够在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教师更需提高自身能力,加强师德修养,严于律己,以使自己真正配得上教师称号.

资格考试后,还要有配套的上岗培训,建立后续的跟进检测乃至监督淘汰机制.并不是说教师资格证书实行统考了,教师入职门槛提高了,教师的素质问题就解决了,相反,要围绕教师资格考试形成一整套教师养成系统[6].考试只是手段,真正要做的是鼓励优秀青年满怀热忱地投入到教育领域,通过教师养成系统将其培育成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三)师范院校化被动为主动,在改进中提升竞争力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重要基地,理应承担起教师教育改革的职能,面对取消师范生免试资格的被动局面,师范院校更应该认清发展方向,找到并突出师范专业发展优势,实现化被动为主动的内涵式发展,而不是采用消极方式对待,如缩减师范类专业,减少师范生的培养.

传统意义上的师范院校培养的是中等学校的教师,大部分学校的师范生毕业后发放的是中等学校的教师资格证书.随着对教师学历的要求提高,大部分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会面向中小学就业,因此,各师范院校需在重新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把培养中小学优秀教师作为己任.准确定位后,师范院校应立足传统优势,加强特色发展,增强育人能力和竞争优势,如华中师大的“论文范文教育”理念、西南大学的“顶岗实习支教模式”、浙江师大的“三个课堂”育人体系,首都师大的“教师发展学校”等[7].师范院校还需对招生和学制进行改革,积极探索“3+2”专升本、五年制双学位、“4+2”本硕连读和开展州校合作等模式,意在打破招生困难的局面.在微观的课程与教学方面,借取消师范生免试资格这一契机,在加强原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促进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微格教学,加强师范生技能训练;加强网络学习和网络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强化实习,提高学生实际教学水平[8].

(四)增强注册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发挥注册作用

要切实发挥教师资格注册制度在教师终身发展、专业成长中的激励作用,首先,要打破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单一的教师资格注册机构的局面,突出第三方——专业团体的作用.政府机构应适时减少行政干预,由大包大揽的直接管理走向以协调服务为主的间接管理,建立让专家、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和评审监督机构.提高各专业团体的专业自主权,从教师资格标准的制定到教师资格审查、注册与评估,都应积极鼓励专业团体参与管理,实现认定主体的多元化,从而保证资格认定和注册结果的公平性和权威性[9].与此同时,加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公众对专业团体在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落实工作中的监督和评价,防止工作中的疏忽和偏差.

在注册的时间上要注意灵活性,可根据教师资格证书的等级划定注册年限,如临时教师资格证有效期1年,1年后既可通过考试升级为初级教师资格证也可通过注册合格,继续拥有临时教师资格证;初级3年;中级5年;高级教师资格证书持有者可免注册等.在注册内容上,为更好地体现教师的过程性成长,突出对师德的考察,可采取档案袋的形式,将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成长,教师的成长,师生的合作,家长、学校对教师的满意度等情况的材料及时的放入档案袋,以便考查及注册.

总之,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教师队伍,提高师资质量.规范教师资格证制度,离不开考试考核,但不能一考了之,更不该舍本逐末,热衷于如高考一般的技术层面的追求,而淡漠或遗忘了教师队伍的人文关怀和改善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评价[10].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

小学教师资格证书:郑州鑫舞国际舞蹈培训学校 河南郑州瑜伽培训 瑜伽教学视频 瑜伽教师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76.

[2]王柳生.教师资格制度简评[J].基础教育研究2002(12):9-10.

[3]国家教委论文范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要览(1949~1996)[Z}.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77.

[4]尹苛鉴.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制度刍议[J].文学选刊,2011(9):91-92.

[5]王奇.关于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几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增刊):184-186.

[6]陆一.教师是养成的,不是考出来的[N].中国教育报,2014-5-22(2).

[7]刘建银,毛宇.论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教学特色的建设——基于34所本科师范院校特色项目报告的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1-115.

[8]蓝秋燕.教师资格证国考下师范类教学法课程变革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4(3).127-129.

[9]李洁,陈宝娟.反思与改革: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4(1):138-140.

[10]李奇勇.教师资格,为何而考?[N].中国教师报,2014-4-2(5).

总结:本文是一篇教师资格证书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引用文献:

[1] 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论文题目推荐 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论文选题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论文题目怎样定
[3] 新颖的小学教师职称论文选题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题目如何拟
《“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出路》word下载【免费】
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