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志愿服务的机制驱动探析

主题: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2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活动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活动核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活动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

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论文

目录

  1. 一、理论立基
  2. 二、原则促融
  3. 三、机制驱动
  4. 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大漠深处 2012年度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闻人物颁奖活动 现场版 宋祖英

王 管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300)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具有实践主体的一致性、精神内涵的契合性、功能价值的互惠性、思想内核的发展性等内在关系.两者的深度融入应当遵循科学的原则,提升实效性、突出针对性、彰显嵌入性、追求常态性.并从要素、过程、项目、目标等四个维度,着力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志愿服务的机制驱动.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深度融入;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8999( 2016) 04 -0153 - 05

论文范文总书记在论文范文论文范文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场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行之有效的载体,而志愿服务需要价值支撑和引领.两者的有机融入,既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载体,又为志愿服务平台提供了价值观层面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

深度融入是“度”的概念范畴,是对原有基础的发展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人志愿服务,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志愿服务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层次进一步提升、载体进一步丰富,最大程度地实现目标契合、理念嵌入、过程耦合、效果论文范文.把握理论立基,坚持原则促融,构建机制驱动,对于增强志愿服务的价值自觉、提升助人育人功能,具有指导意义和实际价值.

一、理论立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立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志愿服务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两者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1.实践主体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层面,其中个人、国家、社会是实践主体,而个人是基础性的实践主体.志愿服务的主体不仅包括个人层面,而且包括各级党团组织、社会机构等,志愿者个人是基础.综上,志愿者个体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也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者,两者的实践主体具有一致性.就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对象,又是志愿服务的实践者.由于实践主体的一致性,更有利于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针对性、实效性.

从活动要素看,志愿服务作为活动载体,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鉴于社会活动要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这一普遍规律,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之指向,也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之所趋.从个体来说,个人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素质锻炼和品质锤炼,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无形中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落实.

2.精神内涵的契合性

从内容上看,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本质契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具体融人大学生志愿服务全过程中,既是精神支柱,更是行动向导,体现了其接地气、贴近性、对象化的实践品格.”志愿服务的内在发展滋生新的道德和精神因素,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需求、价值理念.

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志愿服务活动需要通过融入新媒体等要素,无形中丰富并创新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涵在志愿服务中得到深化和完善.

3.功能、价值的互惠性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受社会历史阶段的制约,必然要符合客观条件.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处于攻坚期,加之全世界范围的思潮相互交织碰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基于人民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并结合社会发展特定阶段提出的价值目标.志愿服务项目、活动蕴含着纯洁性、广泛性、实践性等特征,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所在,两者都为社会发展服务,目标具有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通过主题教育、主题宣传、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实现.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效果,在实践中两者实现交织交融.此外,志愿服务活动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指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志愿服务活动的载体支撑、创新实践,两者实现功能、价值的互惠性.

4.思想内核的发展性

理论的丰富需要实践.“实践是价值活动以及价值关系产生的最根本基础.实践决定着价值观的生成、发展与实现,决定着价值观的基本指向.”基于志愿服务本身的实践性,加之两者存在的内在契合性,这种实践养成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觉行动的有效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本身具有发展性和开放性,并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得以丰富和调整.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形式,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新鲜的素材和实践经验,支撑和验证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与价值性,与时俱进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践层面的经验升华,其最终归宿是指导实践,这也体现了其实践性的本质属性.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样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为其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保证了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和践行实效,进一步提升了利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效能.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完善需要实践的推动,价值观的引领功能与志愿服务的承载功能相互融人,推动了二者的完善与发展.

二、原则促融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遵循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将其深度融人志愿服务活动,不是简单的拼接,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深度融合之本:提升实效性

讲究实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实效性原则要求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既要做扎扎实实的工作,也要追求实实在在的效果.实效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原则的具体体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坚持实效性原则就是要在把握二者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内在契合性,依托志愿服务活动这一有效载体,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体验,在加深对其内涵的理解的同时,强化思想认同,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

坚持实效性原则,要将志愿活动目标的导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通过调查研究,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突出活动目标的思想教育功能,克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影响;坚持实效性原则,要将志愿活动过程的丰富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立足于志愿服务主客体的实际需求,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推进并实现活动的项目化、基地化、长期化.规范志愿服务过程,需要融社会评价、组织评价、大学生自身评价于一体,建立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力避形式主义和假大空现象.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目标的导向性、方案的可行性、内容的丰富性、过程的规范性以及运行管理的科学性达到实实在在的育人效果.

2.深度融合之要:突出针对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呈现出的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丰富性,教育主体认知水平、实践能力、道德层次的差异性以及志愿服务活动载体内容、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要求我们在利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坚持针对性原则,就要做到注重因材施教、与时俱进、载体创新.一是要注重因材施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入,要根据主体因素、活动因素、形式因素等适时调整,做到因人、因地、因时、因势制宜.要基于其内涵的广泛性,结合对个体政治价值、信仰价值、道德价值选择主导需求,将其宽厚的理论与当前实际相结合,将其内化体现到志愿服务的具体形式等多个方面,在主题中融合、在实践中融合、在过程中融合.二是要坚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从教育内容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个人、国家、社会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要在志愿服务活动的结合上下功夫,切实体现时代性.从方式上来看,要紧密结合新手段、新方法、新技术,开拓志愿服务活动的新渠道,增强教育的感染性.三要注重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选择的恰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丰富性,加之实践的发展,志愿服务的形式、内容需要不断创新.依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切实按照“教育形式为教育内容服务”的原则,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工作、贴近生活.可以通过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吸收新媒体传播等新的理念,项目化实施助推等途径,通过载体创新,在拓宽志愿服务空间的同时,增强了教育效果,丰富了教育内涵.

3.深度融合之核:彰显嵌入性

“嵌入”本身表现为一种事物内生于、植根于或渗透潜存于它事物的一种现象.嵌入性揭示了两个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密切度,反映了作用双方嵌入后与嵌入前的变化趋势,并呈现出某种共同体的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与志愿服务精神的一致性以及志愿服务活动本身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为将两者相互嵌入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坚持嵌入性原则不是机械性的生硬嵌入,而是灵活有机的融合,是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志愿服务活动这一稳定、有效的载体系统之中,有机融合到活动目标设定、过程运行、活动评价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从而实现教育的有序发展、稳定发展、持续发展.

坚持嵌入性原则就要体现教育融入的渐进性和全程性,要结合活动主体的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开展渐进性的教育,渐进性的融入到志愿服务活动的整个过程;要体现教育融入的渗透性和隐蔽性,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潜入”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通过环境的创设让教育主体在参与志愿活动的实际体验中,在志愿服务对象的评价中,感受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与价值性;要体现教育融入的多样性与合力性,志愿服务活动是一个双主体受益的过程,志愿者作为自我教育的主题在这一过程中接受了教育,志愿服务对象作为活动的客体,需求得到了满足,志愿服务活动需要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运用多样化的内容、多样化的载体,多样化的方式,多样化的情景共同形成教育的合力来提升教育的实效性;要体现教育融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基于志愿服务能够承载丰富的教育内涵,要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加以融入,保持教育的弹性,择机而发,因势利导,实现二者的有效承接,避免生搬硬套,适得其反.

4.深度融合之固:追求常态性

“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参与和体验的过程,是获得一种精神、一种立场的不懈追求的实践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人大学生志愿服务这一过程,正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典型写照.一方面,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作为一种外在的思想观念,深深植根于人的头脑之中需要认识、内化、积极的评价、外化、再认识等循环往复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也不能“一劳永逸”.在参与过程中,志愿者对自己已有的价值观念的检验与反思,在外界的肯定与赞赏中树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等都不是一次或一个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不是凝固不变和静止不动的,决定着人的思想观念的确立需要经历反复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过程.志愿服务活动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催生了对志愿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的新要求,志愿服务客体需求的满足也不是短期就可以完成的,这些都需要志愿活动坚持常态性的原则.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指导下,通过真功夫、苦功夫、长功夫不断跟进,用长期实际成效体验来激励和教育志愿者.

坚持常态性原则,要强化机制建设.要加强管理、强化保障、注重激励,在加强组织自身建设中坚持核心价值观指导;坚持常态性原则,要注重宣传.要将宣传实践同志愿服务精神的弘扬结合起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在营造志愿服务活动良好的氛围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坚持常态性原则,要进行精心组织.志愿服务要在确立科学目标的基础上,在项目化实施中深化服务内容,在专业化发展中提升服务水平,在社会化运行中拓宽服务范围,实现活动平台与实施效果的统一.

三、机制驱动

论文范文论文范文论文范文2013年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高校应不断着力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人志愿服务活动的路径,立足要素、过程、项目、目标四个维度建构推动深度融合的驱动机制,推动系统化、科学化.

1.要素维度:主题化驱动

要素是深度融合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内化于心,更需要外化于行.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需要通过实践层面的载体创新,让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理化的概念通俗化,通过志愿者的广泛参与,在融入其中实现自我教育的同时得到自我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志愿服务的主题驱动体现在主题化融入、主题化教学、主题化推动三个层面.一是主题化融入,即志愿服务活动的主题要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元素.要根据活动目标、形式、内容科学确定活动主题,如进社区理论宣讲活动主动融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主题,唱响主旋律,增强吸引力,影响力.二是主题化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两课”的重要内容,要在传统的课程讲授、理论灌输的基础上,增加志愿服务实践教学等环节,在提升教育效果的同时,调动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命力、感染力.三是主题化推动,即通过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集中一段时间,分别围绕其内容体系的一个部分作为主题,集中化、系列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扩大教育的影响力、震撼力.主题化推进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需要学校层面重点做好宏观设计和督促检查,也需要二级学院党、团、学组织重点做好活动组织与实施.活动结束后要注重总结凝练和成果固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2.过程维度:全程化驱动

基于其长期性、系统性等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理论上的认同,而且需要实践的体验,做到知行合一,知行统一.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才能发挥好志愿服务的引导、保证、育人等功能.一是在过程中引导.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我体验、认识国家、了解社会的过程,让个人层面价值追求、国家层面价值认同、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落地、落小、落实.这也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确立科学的奋斗目标,明确科学的行为规范,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二是在过程中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功能体现在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属性和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其底蕴深厚,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定时期的思想共识和目标追求.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找准切入点、契合点,通过深度的拓展以及广度的延伸,实现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工作上的联系与沟通,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三是在过程中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是通过培养、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来实现的.”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个人的理论素质和综合素养,而且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价值认同.通过服务活动的深度参与,在培养他们思考能力的同时,提升了组织能力,也提高了他们与人沟通、社会实践等技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大漠深处 2012年度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闻人物颁奖活动 现场版 宋祖英

3.项目维度:品牌化驱动

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项目是推动志愿服务深度、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品牌理念不仅适用于企业、消费者市场领域,同样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既需要扎实细致的基础性工作,也需要通过品牌项目的打造、品牌创建的开展、品牌宣传的加强,达到夯实基础、强基固本的日标.一是打造品牌项目.围绕志愿服务的基本要素,进一步整合资源,围绕主题,打造与之适应并体现一致性的品牌项目.通过品牌项目的实施带动辐射,推动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二是开展品牌行动.品牌创建不仅是一种活动形式,更是一种推进举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丰富要内化到具体的活动要素上,以主题化的品牌创建,“‘让志愿服务成为时尚生活方式’、 ‘我志愿,我快乐’、‘我志愿,我健康’等语言在青年大学生中逐渐流行”,从而让志愿服务文化得以弘扬和发展.三是加强品牌宣传.不断总结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志愿服务的特色做法,通过报刊、媒体等宣传途径,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实现志愿服务活动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借助媒体的力量,进一步达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增强贯彻落实的主动性.

4.目标维度:奖扶化驱动

科学完善的机制是目标实现的必备条件,也是重要的保障.要建立志愿服务的健全机制,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融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协同与指导并重.志愿服务是涉及到政府、社会、学校、企业等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统筹与指导,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局加以规划,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实践中建构完备的工作体系.二是激励与扶持并举.基于志愿服务中蕴含的“自愿、不求回报”等属性,社会组织、高校应着力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如开展优秀项目评选、志愿者表彰等,“让志愿服务归入常态,让更多的社会人群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并享受志愿服务”.此外,各级政府、学校应加大活动扶持力度,通过开展立项资助等,确保志愿服务顺利开展.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发挥企业在志愿服务中的扶持支持等功能作用.三是保障与管理并行.必要的保障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前提,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场地资源、资金投入等,需要各级社会组织加大活动投入,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正常开展.要加大过程督促检查、终期评价考核力度,最终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全过程育人”.

总结:这是一篇与活动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

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引用文献:

[1] 综合实践活动和核心价值观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和核心价值观方面论文范本10000字
[2] 活动课程和核心价值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关于活动课程和核心价值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0000字
[3] 核心价值观相关论文选题 核心价值观论文标题怎样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志愿服务的机制驱动探析》word下载【免费】
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