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硕士论文 > 文章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文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文参考:“新哲学”大众化运动研究
  2.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样文:哲学的民族性研究
  3.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文模板:张如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4.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例:胡秋原思想初探
  5.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文格式:哲学形态的层次及其划分标准研究

★100篇免费优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方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的免费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文参考:“新哲学”大众化运动研究

本文根据大量的原始报刊书籍资料,参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和政治社会背景,对20世纪30年*始的新哲学大众化运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进程进行了详实的梳理和评论.

所谓“新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间的代称.所谓“新哲学大众化运动”,是指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开始,在**文委直接领导下,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为组织机构,社联成员艾思奇、沈志远等作为核心骨干力量,带动一系列进步知识分子发起并推动的一场以大众化、通俗化为特征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思想运动,这场运动在抗战中和建国后一直持续进行.1958年开始的工农兵学哲学用哲学运动是整个新哲学大众化运动的最后一个*.该运动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兴起而结束于20世纪60年代.

这场运动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学理因素.1927年之后,国民党背叛革命,镇压*,并在全国上下推行国民党唯心哲学.此时,中国*领导的*革命处于革命的低潮期,工人运动由盛而衰,武装革命遭遇挫折.*六届二中全会的《宣传决议案》确定了宣传工作中的大众化路线,向大众展开意识形态宣传,准备迎接革命*.而此时的苏联哲学界经过几次斗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新体系,中国的学术界在此前唯物史观传播的基础上,吸纳了这个体系形成了唯物辩证法的研究热潮.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要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脉络在中国*需要向大众展开意识形态宣传的时候汇集起来,终于形成一股新哲学大众化运动的潮流,冲破了国民党唯心哲学的围追堵截.

**文委领导下的中国社联是这场运动的主要发起组织,而艾思奇对推动这场运动走向第一个*的贡献最大.在社联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还有张如心、陈唯实、沈志远、李平心、胡绳、冯定等人.这一时期产生了《大众哲学》、《通俗辩证法讲话》等一批影响巨大的大众哲学作品.随后,日寇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形势的变化迫使大众新哲们离开上海,走向全国,并迎来了这个运动的第二个*.抗战时期的新哲学大众化运动,沿着“社联”时期的道路继续前进,涌现了一批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人和反映这个时代背景的新作,比如胡绳的《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葛名中的《科学的哲学》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主要矛盾又从中外民族矛盾回复到阶级矛盾.新哲学作为工农大众的革命斗争的精神武器,依然需要发挥重大作用.原有的大众化哲学著作仍然在翻印重版,而新的作品也层出不穷.第三个*中的新作更注重新哲学的实际应用,突出了思想方法论和人生观等方面.到了1958年,全国上下掀起了工农兵学哲学用哲学运动的新*,最终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作为一个社会运动的结束.

这场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学界、政坛走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改造了几代人的思想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除弁言外,正文共有八章:第一章“导论”,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正名”,辨析了已有的术语,阐释了“新哲学大众化运动”的名和义;第三章“历史背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分析新哲学大众化运动之所以兴起的外因;第四章“思想渊源”,从哲学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分析新哲学大众化运动之所以兴起的内因;第五至七章分别是“第一个*:社联时期”、“第二个*:抗战中”和“第三个*:新中国成立前后”,详细解析了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作品和特征;第八章“结论”,总结了经验教训,阐发了这场运动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样文:哲学的民族性研究

哲学以其深刻的反思性和批判性成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任何一种哲学观都是以民族性的存在方式、时代性的内容、人类性的追求和个体性的风格去追求和探索关于世界本原和人类生活意义的“终极关怀”问题.哲学总在寻求普遍和超越,却又最个性化,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性内容和形式.哲学以民族为载体而存在,其形成是特定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和政治结构、民族交往、文化传统、科学宗教语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没有民族性的哲学是不存在的.民族性是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哲学以民族性为存在方式和基本属性,总是特定民族在特定时代、特定社会实践和特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最高理论概括,是系统理论形态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特定民族的哲学集中反映了该民族特有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人生观以及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终极根据,凝结了该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民族语言、民族心理、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从民族自身的发展来看,哲学是民族之魂,各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哲学,没有形成本民族哲学的民族是很难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世界三大哲学传统印度哲学、中国哲学和古希腊哲学各有自己独特的内容范畴和表现形式,从哲学特质来看,印度哲学本质上是宗教哲学,中国哲学是*和人生哲学,希腊哲学则为科学和理性哲学.发端于古希腊哲学的西方哲学“同源分流”而出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法国的启蒙和唯物主义哲学,德国的古典和理性主义哲学,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等西方哲学形态.而东方的印度哲学、中国哲学和阿拉伯哲学则泾渭分明,其他东方民族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其哲学就深受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两者的共同影响.深入考量哲学民族性的不同形态,可以看出不同民族哲学各具独特差异个性,并无优劣之分,但却各有长短,哲学民族性之中总是蕴含着世界性的品格和趋势,哲学世界性又需要通过民族性加以体现,当代“去西方哲学范式”的多元共识和互补格局成为哲学共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5000字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文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哲学,是最科学的哲学体系和最伟大的认识工具,它源自西方哲学,但却超越了以往哲学狭隘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局限,以其世界性、普遍性和人类性的哲学品格而成为无产阶级和解放全人类的学说,成为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作为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自己的任务不仅在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在于现实地改变世界,其普遍原理被运用于世界各地被压迫民族和国家的具体革命实践而由此赋予了不同的民族特色、民族禀赋和民族性格,其与不同的民族性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其走向世界性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活的学问和行动指南,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内在要求和表现方式,只有在与各个被压迫民族和国家的具体革命实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形成缤纷异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特色,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才能得以真正体现.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性不是单一民族的哲学民族性,而是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高度的民族性,真正实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中华民族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够从古代文明延续至今的民族,其强大的民族生命力植根于悠久而独具中国魅力的传统哲学和文化之中.但自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现代性的世界历史进程打破了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原有的历史逻辑,形成了传统的断裂,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呼唤着传统哲学和文化的现代转型.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康庄大道,“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中国的未来”成为时代的呼唤.当今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挑战和机遇同在,对东方文明古国中国而言,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无不显示着经济腾飞的奇迹.18大吹响了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征程,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造就了新时期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构建共有的精神家园理应成为当今中国哲学民族性的主题和时代呼唤.对哲学的民族性研究将有助于以哲学的高度思考和引领民族国家的特色发展之路,寻求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和发展,指导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彰显“哲学自我”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哲学使命,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实现伟大复兴之梦的民族使命.

本文以“概念构建→发展历程→内容和形式→当代时空境遇→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国视域”为研究脉络,首先探究了哲学的民族性在学理溯源、概念内涵、生成机制、发展历程、本质特征等方面的一般规定性,考量了东西方哲学等不同哲学形态的内容范畴和表现形式,比较了哲学民族性不同形态的异同,探讨了现代性、全球化、民族主义等当代时空境遇下不同民族哲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应对;其次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特色在内涵、合法性依据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一般规定性,从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基本要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鲜明中国特色;最后落脚到中国视域,结合当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总结了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经验,反思了中、西、马三哲研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提出了对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前沿思考.总体来说,本文从理论、实践、价值等三个层面对哲学的民族性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特色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第一,理论层面:从学理溯源、一般规定性、内容范畴和表现形式、异同比较等各方面全景分析了哲学的民族性,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特色的一般规定、理论和实践要义等进行了基本阐述,以期在理论层面构建哲学的民族性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特色的学理框架.第二,实践层面:针对中国视域的经验、问题和前沿思考,引发对当代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的思考,以实践建构理论,以理论引导实践.第三,价值层面:面对现代性、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当代时空境遇,哲学应该诉诸价值层面的反思,根据民族国家的不同具体国情和世情,思索和寻求最适合本国的发展之路和哲学之路,以独具个性化的民族特色的价值诉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文模板:张如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篇论文研究的主题是张如心及其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等方面所作的贡献.张如心是从20世纪20年*始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代表人物.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很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不同,张如心的贡献特别明显地体现在他的哲学才华上,而且贯穿了其一生.他是一个爱思考的学者,也是一个多产的理论家,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也将他与其他同时代的学者,如李达、艾思奇、沈志远等人进行了对比分析.张如心是中国*的历史上一位重要理论宣传和教育家,著名的“红色教授”之一,他的活动轨迹也和中国*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密切联系着.张如心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他的上海活动时期,延安时期及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这一历史过程.本篇论文的主体是分三个时期来阐述张如心的理论研究活动及成果,即前期,中期和后期,并对其各阶段的学术活动给予了相应的评价.张如心的前期学术生平活动指的是他从留苏归来回到上海至进入*苏区以及延安初期这段时间(1929年至1940年).1929年秋,张如心从苏联回国,由于受到过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他开始积极研究和撰写相关理论作品,至1932年7月连续出版了四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专著.张如心撰写的这些哲学著作,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历史,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张如心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丰富的材料,论述也比较充分,不但引用了许多经典作家的论述,也有自己的理解,应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是难能可贵的.在进入*苏区后,张如心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品格来从事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这一时期保存下来的材料虽然不多,但从可以见到的材料上来看,张如心是一个爱思考、敢说真话,勇于坚持原则的理论家.张如心的中期学术活动指的是从延安时期经历华北和东北时期,到进入马列学院工作之前这一时期(1940年至1952年).张如心这一时期的主要贡献特别体现在对*思想的研究和宣传上.这一时期,张如心对宣传和研究*思想作了许多非常重要的贡献:无论是率先提出“*同志的思想”,还是对*思想科学体系的初步概括,又或是第一本宣传*思想与作风的作品,张如心都无愧是在党内研究和宣传*思想方面的*.此外,张如心十分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盲目崇拜,对*个人与全党的关系认识也比较合理,没有把*放在全党之上,而总是从*个人再延伸至全党,特别是对党领导的革命实践的强调,应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张如心的后期学术活动是指他从进入马列学院(即后来的**高级党校)工作到被调离党校这段时间(1952年至1958年).张如心在这一期间研究和撰写的文章,主要是围绕着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些焦点问题展开的.其中包括对*的两论,即《实践论》《矛盾论》重新发表后的研究和阐释,对过渡时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解,对胡适思想的批判等,这些都带有比较典型的时代色彩.《论*的群众路线》是张如心在这段时期比较好的一篇理论文章,特别是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总结,反映出张如心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是深刻的、全面的.他能做出这样的总结,离不开他对理论的探索,也离不开他经历的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和切身体会.在每章的最后一部分,对张如心在该时期的学术活动都作了评价.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与同时期人相比,张如心在上海从事哲学活动的时间要比他们早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研究和传播贡献也是比较突出的.在中期的学术活动中,张如心在政治上、思想上都逐步走向成熟,并担任各类干部培训机构的领导职务,这也有利于他从全党全局的高度关注和思考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这一时期,张如心的学术活动使他成为党内研究和宣传*思想的*.在后期的学术活动中,张如心除了从事教学工作外,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的研究和阐述上,在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上,在党的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上都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张如心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革命与斗争的时代,很多在斗争条件下合理的现象,若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能显得不那么合适,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张如心取得的成就,不但与其个人努力有关,也跟历史的大潮流相关,国共两党的斗争客观上也决定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命运选择及其理论成果.总的说来,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张如心以坚强的革命毅力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对我党我军的理论宣传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党在训练和培养干部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是一个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


https://www.mbalunwen.net/gui/86008.html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例:胡秋原思想初探

本文是以历史哲学为中心,对胡秋原思想的初步探讨:一方面梳理了胡秋原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另一方面又以问题为中心,分析其思想的内在逻辑.就理论历史学的整体架构而言,哲学人类学是其基础;社会学是其主要的诠释路径;史学方法论与价值判断论是其主要内容;将理论历史学应用于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探求其出路,所得到的答案即是文化的超越前进.本文分为五章.

导论部分结合现实处境的变化,论述了胡秋原思想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回顾其践行人格、民族、学问三大尊严的一生,指出胡秋原又是立身于道统的公共知识分子.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胡秋原的史学方法论与价值判断论.本章首先遵循时间的线索,清理了胡秋原如何从科学到文艺,最后到哲学的发展过程,进而论述了胡秋原历史哲学所经历的三个时期的发展变化,即自由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的文化史观、理论历史学.接着,本章从历史及其性质、史学方法论、价值判断论、同时比较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理论历史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清理出了胡秋原文化思想的发展线索,指出胡秋原文化思想,即哲学人类学构成了理论历史学的基础,分析了历史与文化的同构关系;而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精神活动与创造活力及其成果,则构成了历史与文化的主体.将理论历史学应用于中国历史,形成了胡秋原的秦汉历史模型,秦汉以来历史公式,中国史、世界史的九大时期的思想.

第三章通过对“现代”概念的分析,以及对现代西方兴起过程的考察,指出以*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论断并不能成立.胡秋原着重批判了所谓封建社会论及东方社会论,指出这两种论述都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再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两种叙述模式的考察,分析了胡秋原对判断近代史开端之标准的厘定,论述了胡秋原以元代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意义.

第四章论述了胡秋原的民族主义及民族主义史学的思想.胡秋原是20世纪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重镇.在胡秋原的思想体系中,“民族”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概念,但他并没有囿于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而是分析了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帝国主义的关系,主张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主义结合起来;他通过对中国的道统—天下、政统—国家的深入探讨,分辨出了古今中西民族观念的异同.胡秋原承继梁任公的“新史学”,通过对中国历史的重新叙述,来彻底唤醒民众的现代“民族意识”.

第五章考察了胡秋原有关近代以来二重文化危机及其出路的思想.胡秋原认为文化危机的根源是文化内部和外部的不平衡.近代文化内部与外部的不平衡,分别表现为科学的帝国主义与政治的帝国主义,而且二者是紧密相关、相互依存的.胡秋原将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的西化派称为新西化派,他们唯美国马首是瞻,鼓吹美国的现代化理论.胡秋原认为现代化理论并不足以解决中国问题,其本质仍是殖*义、西方中心主义.在胡秋原看来,只有超越传统派、西化派、俄化派而前进,做到文化的平衡发展,才能真正拯救文化的危机,实现文化的复兴.

结语部分考察了有关胡秋原学派归属及思想定位的问题,并将胡秋原的思想看成是儒学在当代的开展,属于广义的当代新儒家.文中指出胡秋原与当代新儒家的不同,主要就是思想进路的不同,或者说对中国传统文化诠释范式的不同.熊十力和牟宗三是哲学的进路,他们二人显然与同为历史进路的徐复观和胡秋原不同.徐复观和胡秋原虽然同为历史的进路,但是亦有不同.其一是关注领域的不同;其二是历史观的不同.附录部分还整理出了胡秋原先生年表简编.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文格式:哲学形态的层次及其划分标准研究

本文在确立哲学形态划分的原则、标准、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改变把哲学上的“两个对子”作为哲学形态划分和评价的四种最基本的形式的传统模式,坚持把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表现形式——“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作为划分当今世界的各种哲学形态的最高标准,在哲学的“两个对子”之上进一步划分出两大基本的哲学形态——传统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以及“朴素哲学”和“传统形而上学衍生形态”两个过渡形态.把中西方传统哲学、现当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哲学基本形态的高度上区别开来,从而形成全面、系统、严谨的世界哲学划分新体系.

关于哲学形态的层次及其划分标准,作者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表现形式’——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是划分哲学形态的最高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在哲学形态的最高层次,古今中外的一切哲学,都可以划分为“传统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两大哲学基本形态.其中,传统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是局限于“纯粹的思想领域”,从纯粹概念出发,依靠逻辑推论,建立绝对体系;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是:面向现实,从实际出发,实现理论与实际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统一.这两大哲学基本形态是哲学划分的最高层次.但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划分,哲学两大基本形态之外还有哲学过渡形态.哲学过渡形态是由两大哲学基本形态衍变而成,往往是以某一基本形态为主,辅以另一基本形态的某些特征,’但划分标准仍然是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比如,现当代西方哲学当中的“反形而上学”、“后形而上学”和“后现代主义”等哲学思潮,就均属于同一种哲学过渡形态——传统形而上学的衍生形态.哲学基本形态及其过渡形态之下,是不同层次的具体哲学形态.不同层次的具体哲学形态,都是由某一基本哲学形态衍生而成,全部或基本具备这哲学基本形态的根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不同的哲学形态,在当今的世界哲学大厦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各自发生作用的领域和途径不同.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古典哲学、西方现当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隶属于不同的哲学形态,具有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社会功能,不能相互取代,但可以相互补充,在现实生活中各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现实中,我们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又要重视和加强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促进马哲中哲西哲的共同繁荣和相互融合.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哲学形态的层次及其划分标准.第二章论述作为哲学形态的传统形而上学.第三章论述作为哲学形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第四章论述哲学过渡形态.

本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引用文献: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专业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提纲怎么写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摘要怎么写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范文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