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经典论文 > 文章内容

土木工程测量论文范文参考 土木工程测量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土木工程测量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1

土木工程测量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土木工程测量论文范文参考: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研究(1932-1966)
  2. 第二篇土木工程测量论文样文:现代工程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学基础的研究
  3. 第三篇土木工程测量论文范文模板:土木工程结构的性能监测系统与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4. 第四篇土木工程测量论文范例:基于小波分析的结构参数识别方法研究
  5. 第五篇土木工程测量论文范文格式:抗战时期重庆与长春城市发展研究

★100篇免费土木工程测量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可用于土木工程测量方向的硕士论文和本科论文写作参考研究,每一篇都是经典优秀的范文格式模板,【赶紧阅读吧!】

第一篇土木工程测量论文范文参考: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研究(1932-1966)

华南地区建筑的发展,因远离政治中心而又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区位、以及对外交流频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既“得风气之先”,也“开风气之先”,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格.华南地区建筑教育的主线是自1932年由林克明先生在广东省立工专创办建筑工程学系开始,历经勷勤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华南工学院(*期间曾改名“广东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有鲜明华南地域特色的、重建筑技术、重工程实践的建筑专业教育体系,为华南地区乃至全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人才.

华南的现代建筑教育是中国整体现代建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其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教育为主线的华南建筑教育发展历程研究的课题,正是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基础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定位于华南建筑教育从1932年创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这段早期发展历程,是华南建筑教育的创立与探索、定位与起步的重要时期,为华南建筑教育逐渐走向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大量史料的收集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对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产生必然影响的中外建筑教育早期状况,结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背景,从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的角度,厘清华南建筑教育早期经历的创立与探索、定位与起步的历史脉络,力求展示准确、客观的历史进程,填补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史整体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通过对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的研究,总结在林克明、夏昌世、陈伯齐、龙庆忠等老一辈华南建筑教育家的带领下,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所取得的教育成就,归纳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的特点,探寻其发展的内在动因,以期为现在的华南建筑教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开放、融合、务实、创新是岭南文化的基本特点,也是老一辈华南建筑教育家们共同的内在学术品质.在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及建筑创作中,这种文化特质得以充分体现.华南建筑教育在早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基于华南亚热带气候特点、强调基础训练、注重理性分析、重视功能和建造技术以及工程实践的教学思想,初步建立起以学为主,学、研、产“三结合”的建筑人才培养模式,为华南建筑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土木工程测量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土木工程测量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8000字研究生论文、3000字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土木工程测量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土木工程测量论文范文选题

第二篇土木工程测量论文样文:现代工程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学基础的研究

地图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在信息传播上最早的三大发明——语言、音乐和地图,可能最早的还是地图.它承袭大地测量学对地球空间的概念,以可视和度量为一体化的模拟产品形式描绘地球信息,但受制于纸质媒体、计算和度量工具等使用和制作上的局限,采用了地图投影学来实现它的空间表达.地图学这门古老学问上升为科学的最早标志是采用了地图投影的科学方法.地图投影也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近50多年来,计算能力的革命已使地图投影计算从过去十分繁重变得相当轻松.因此,设计并使用更精确的地图投影,是代价最小、有力提升地球信息基础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受到科技界的高度重视.

半个世纪以来测量技术飞速发展,测量精度大幅度提高,已经迅猛提高了近5个数量级.而系列地形图地图投影方案一直没有变化.在大比例尺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特别是精密工程测量实践中,现行高斯投影地图落后于实际工程和测量精度要求之间的矛盾,早就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现代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又使这一矛盾显得十分突出.尽管目前在高铁建设等精密测量工程中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把边长投影变形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但这些坐标系统是割裂和孤立的,不能适合于相当多地物的相互延伸及紧密联系.一些现代化的精密工程,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割裂地、静态地、处理它们是不适合的,并且越来越显得不相适宜.以高铁而言,对于铁路网这种树状延伸结构的高精度坐标系统,只有构建统一的坐标系统,才能达到数据的科学管理,从而科学地统筹勘测、设计、放样、施工、维修及管理众多工程阶段,取得现代工程最佳效益.因此,需要提供适合高精度要求的地图投影系统以适应现代工程大比例尺地图数学基础的要求.

本文提出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地图投影设计.针对相当多精密工程系统多为线状或树枝状延伸的特点,在高斯投影基础上,设定*经线长度比为0.9999988~0.9999992,以经差15',分带为特征的新高斯投影——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地图投影,使之投影最大长度变形达到百万分之1.2至百万分之1.6,比3°,分带提高精度2个数量级、比6°,分带提高精度3个数量级,优于精密测量工程的精度要求和发展.传统的高斯投影族研究在分带不变的条件下精度只能微调不能提高级别.在与原来高斯投影3°,、6°,分带进行比较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地图投影的性质.为了其投影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线状目标图幅查找,图幅拼接原理实验.建立一种适合测绘、规划、设计、放样及施工的现代工程大比例尺地图投影系统,它具有长度变形极小且无角度变形,本身又可近似视为欧几里德空间,对于线状、树状延伸的地理要素和中小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带来高精度的全球统一数学基础标准.同时,为了各类工程大比例尺地图数据统一科学的管理,扩展原系列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分幅编号方案,使之原来的1:100万~1:5000延伸到1:2000~1:500的现代精密测量工程与地籍测量地图的比例尺系列.新的经差15',的分带投影,显著提高了其精度.对高速公路、铁路等大型、特大型精密工程、高精度地籍图等用图,提供与大地控制网测量精度相匹配的统一地图投影基础,给精密测量工程以有力支撑.并可在高精度支撑下把GIS与大型精密工程的CAD设计空间紧密衔接,更是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将以往这类树状延伸的地物地理信息的1:5万和比例尺大于1:5万地形图及相应ARCGIS下的全部DLG数据,都可以通过快速投影变换转换为本投影坐标系统中,即完全可视为欧氏空间下的空间数据.它们无角度变形,长度变形又极小,将可无障碍地直接融入欧氏的CAD系统;并且据此新产生的所有CAD下的设计成果数据,也将系统地、无障碍地直接融入ARCGIS中本系统的空间数据中来.

应当指出,解决地理信息度量空间和一般机械和土木工程设计CAD领域所习惯的欧氏度量空间矛盾有两条途径,以方便和有效地适合于不同目标和场景的应用.对于众多以地理信息分析和决策使用的计算机技术系统而言,也就是以海、陆、空、天、磁一体化信息集成和使用为目标的计算机技术系统,那就应把欧氏度量空间数据等价转换成地理信息度量空间数据,统一到地理信息度量空间.只有这样,才是准确的、科学的、系统化的;而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的模拟领域,例如大量使用传统的媒介——图纸的地图和各种各样图件的场合,并且即使在计算机技术系统上,在这个范畸中,人工的度量、形态的分析、判断、美学设计以及决策都是以人在欧氏度量空间下的交互、经验和判决为主的,还是应把地理信息度量空间数据等价转换成欧氏度量空间数据形式,统一到欧氏度量空间.也就是传统地图和CAD领域及其众多交互场合,还是应尽量统一到欧氏度量空间下.这就需要采用传统的地图投影方式,把数据量巨大、而又十分普遍的地理信息,按所需精度和变形,转换到欧氏空间,这就是本文的主题.


https://www.mbalunwen.net/jiazhi/89992.html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大比例尺地图数学基础理论与方法,重点分析目前高斯-克吕格投影及其衍生投影在应用中存在的局限以及解决的方案,包括建立地图数学基础的内容,我国地图大比例尺地图数学基础现状分析,当代精密工程测量和设计对地图投影的精度要求,CAD设计对空间数据精度要求.国内外地形图地图投影比较,并探寻与大地控制网测量精度相匹配的统一地图投影基础,

2.编写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长度变形、子午线收敛角、矢长、裂隙距等计算的程序为分析研究提供数据基础,编写线状地物所在图幅判断程序为其拼接提供了图幅编号,

3.探求优于精密测量工程的精度要求的地图投影方案,提出设定*经线长度比为0.9999988~0.9999992,在1:50000~1:500地形图以经差15',分带为特征的新高斯投影——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地图投影,使之投影最大长度变形达到百万分之1.2和百万分之1.6,若选择*经线长度比为0.9999990,则我国大陆部分区域投影的长度变形一般不超过百万分之一,改革了目前的3°,、6°,分带投影方案,

4.创建了该设计下的新等角投影坐标公式、长度变形公式、子午线收敛公式.深入研究了全球树枝狀犬延伸的高精度地图投影的坐标、变形规律、应用及其性质,论证了该投影系统中,1:5万图幅的经向拓扑和纬向拓扑延续性,从而论证了它的全球树状连续延伸特性,

5.以武汉至广州高铁线路1:5万图幅为实验,建立以经差15',分带的树枝状延伸高精度地图投影坐标系.在ARCGIS中建立以其中一幅图*经线和赤道投影为地图投影坐标系,将其它图幅平移、旋转统一到高精度平面坐标系统中来,

6.为建立大比例尺工程图统一的数学基础,提出1:2000~1:500的分幅编号方案,将目前1:100万~1:5000地形图分幅编号延伸至延伸到1:2000~1:500地形图分幅编号,即建立1:100万~1:500的地形图分幅编号方案,

7.对论文的创新点、成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对其应用前景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总之,本文提出设定*经线长度比为0.9999988~0.9999992,以经差15',分带为特征的新高斯投影——全球树状延伸的高精度投影;研究其性质与应用;提出新的地形图分幅编号方案.在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上,对椭球面空间较为广泛的树状延伸的线性类地物,以高于1/80万的精度,提供了全球范围内可供测量、设计、放样、施工、检测、管理等广泛使用的欧氏度量空间,也即是第一次把GIS和CAD两大成熟领域统一、完整地链接在一起.为现代大比例尺精密工程测量与设计提供与大地控制网测量精度相匹配的统一地图投影基础.

第三篇土木工程测量论文范文模板:土木工程结构的性能监测系统与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随着大跨度结构和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大型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重视.本文系统地开展土木工程结构性能监测系统和损伤识别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可用于测试结构动态响应以及监测交通流的新型水泥基压电传感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结构损伤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从而发展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与方法.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水泥基压电传感器,实验检测了传感器的频率独立性、线性度等基本性能,并使用标定程序确定了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灵敏度、线性度、滞回度和灵敏度界限等使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水泥基压电传感器具有很好的频率独立性和高度的输入输出线性关系,适用于大型土木工程结构的性能监测.

(2)建立了包括水泥基压电传感器、专门开发的小型电荷放大器、多通道数据采集仪和监测软件的水泥基压电传感系统,并将其应用到短柱和框架结构的动态响应测试以及交通流的监测等方面.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水泥基压电传感系统不仅可以准确地测试结构或构件的动态应力响应,还可以准确地监测交通流(包括人流和车流),并可以通过计算水泥基压电传感器的脉冲响应幅值来区分交通流中车辆的种类.

(3)在结构随机振动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结构动态响应的统计特征与结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以结构动态位移响应方差作为结构损伤识别的损伤指标,分析了使用该损伤指标可以部分消除测试误差的原理.数值模拟了一三跨连续梁在白噪声激励下的动态响应,观察了在不同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下结构动态位移响应方差的变化,从而评估了选择结构动态位移响应方差作为损伤指标的可行性.

(4)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结构损伤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人工神经网络结构中,以结构动态响应方差和协方差的变化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以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数值模拟了一三跨连续梁的损伤识别过程,其中包含单损伤和多损伤两种损伤工况,每种损伤工况中又分为损伤位置识别和损伤程度识别.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可以准确识别出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结构损伤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5)采用所提出的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结构损伤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一组两端固结的模型梁进行了结构损伤识别的模型实验.模型梁由铝合金型材制作,模拟带翼缘的薄壁箱梁.在实验中,分别采用单损伤工况和多损伤工况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可以基本准确地识别出结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结构损伤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第四篇土木工程测量论文范例:基于小波分析的结构参数识别方法研究

结构参数识别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目前的识别方法大多数是在时域和频域上进行的.但是实际工程结构所受激励大多为非平稳的,实际测试信号的信噪比低,且大多数土木工程结构为非线性结构,一旦结构出现损伤,其刚度降低,表现为时变结构.对于非平稳信号和非线性时变结构振动响应,时域法和频域法不能满足信号在时频两域同时进行局部分析的要求.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利用小波分析对结构参数识别中的测量噪声和非线性时变结构辨识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提出了线性系统物理参数的分频段加权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利用小波分析多分辨分析原理,建立线性系统多尺度动力平衡方程.将系统输入输出信号用离散小波变换分解到不同尺度上,由各尺度上小波系数构成参数识别方程的系数矩阵和输入向量,根据不同频段上的信噪比大小确定不同的权值对结构参数进行加权最小二乘辨识.对于白噪声和有先验知识的有色噪声情况,分频段加权最小二乘辨识均能较大地提高了参数识别精度.

2提出了结构物理参数的多尺度参数卡尔曼滤波辨识方法.以小波变换为基础分析信号的多尺度表示和动态系统状态方程的多尺度分解,将结构动力学系统辨识方法与多尺度系统理论相结合,在不同尺度上运用参数卡尔曼滤波对系统参数进行了有效辨识,提高了识别精度.

3提出了结构物理参数的多尺度非线性最小二乘辨识.针对实际工程测量信息有限的情况,利用静力凝聚方法得到框架结构简化层模型,利用积分算子变换法获得变换空间完备信息,结合多尺度辨识思想对框架各层柱、梁弹性模量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辨识.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比单一尺度上更多的信息,提高识别精度.对一个4层1跨2开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在顶点白噪声激励下的各层响应进行分析.运用随机减量法得到模型自由振动响应,进而识别模型的各阶自振频率和阻尼比.运用多尺度非线性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对框架模型的层弹性模量进行了有效识别.

4研究了基于Morlet复小波变换的弱非线性系统识别方法.用Morlet复小波变换对弱非线性系统自由振动响应进行分析,通过小波脊线对应的尺度和脊线上的小波系数识别其瞬时频率和瞬时振幅,由识别的瞬时振动参数进一步识别弱非线性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系数和非线性系数.比较了短时傅立叶变换、希尔伯特变换和Morlet复小波变换识别弱非线性系统自由振动瞬时频率的结果.推导了考虑材料非线性时钢筋混凝土梁的自由振动方程,为类似于Duffing方程的弱二次非线性方程.完成一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在不同损伤工况下的锤击振动实验,证实了梁微幅弯曲振动存在类似于软弹簧的弱二次非线性,并用Morlet复小波变换识别各种工况下梁的固有频率、阻尼系数和非线性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梁的固有频率随着损伤的增大而减小,阻尼系数和非线性系数随着损伤的增大而增大.

5研究了基于改进L-P小波变换的结构时变模态参数识别方法.针对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出现损伤的情况,用改进的L-P小波对其各层加速度进行小波变换,由能量较大的频带所对应的尺度识别结构基本频率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结构是否出现损伤以及损伤出现的时间,由各质点在各阶频率对应尺度上的小波系数识别结构的各阶振型,通过由识别的振型计算得到的各层相对变形与无损伤时的变化值,可以确定损伤的位置.该方法不需要知道结构模型,不需要激励信息,有较好的抗噪声能力,有利于对结构进行实时监测.运用该方法对美国加州强震观测计划中的一栋建筑的实测强震记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伤情况.

6研究了基于小波基函数的结构时变物理参数识别方法.运用小波分析的Mallat算法可以得到时变函数的小波展式,将时变结构动力方程中的时变刚度和时变阻尼用其小波展式代替,由已知的正交尺度函数和系统输入输出信息运用最小二乘辨识识别小波展式中的系数,再由识别的系数重构系统的时变刚度和时变阻尼.理论分析和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的识别剪切型框架结构的时变参数.分析了阻尼大小对识别方法的影响,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较好地解决噪声下的识别问题.

第五篇土木工程测量论文范文格式:抗战时期重庆与长春城市发展研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中国近代建筑史突变性地由兴盛期进入萧条期,整体上建筑活动停滞,城市与建筑遭受战争破坏,但1937-1942年间上海、天津租界区仍有少量建筑活动;全国性抗战期间陪都重庆等城市有所发展;1931年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城市,尤其是长春开展了城市规划和建设活动.

论文定位于研究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与伪满洲国国都“新京”(长春)城市发展,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法规体系的建立.

论文梳理相关历史文献及既有研究成果,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界定了论文中“抗战时期”和“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等基本概念.

论文回顾抗战时期以前重庆与长春城市发展史,包括重庆1891年开埠、1921年设商埠督办、1927年重庆建市等时期城市建设管理与城市建设史;以及长春宽城子老城、俄国宽城子铁路附属地、“满铁”铁路附属地、商埠地等区域城市建设管理与城市建设史.

论文首先剖析抗战时期重庆和长春城市政治地位的突变,及其引发的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变化.其次以相关历史文献,尤其是当时颁布的城市建设法规为资料源,论述抗战时期重庆和长春不同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包括城市建设管理机构的变迁、城市规划与建筑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最后论述抗战时期源于不同政治目的、不同投资渠道、不同建设法规和规划控制的重庆和长春不同的城市发展进程.

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一、抗战时期中国国家层面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这主要体现于当时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的一系列建设法规;伪满洲国政府颁布的相关建设法规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东北地区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法规体系的补充.二、抗战时期是重庆和长春城市发展史的重要阶段,现代城市建设管理机构渐趋完善,城市规划与建筑法规体系逐渐建立,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促进了城市建设的现代化和制度化;三、抗战时期重庆城市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在以开辟防空袭、防火的通道为起点的现代城市道路网建设,为现代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长春在制定城市规划后开始城市建设,资金运作较为成功,城市中心区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得以实施,但是定位于伪满洲国国都的城市建设随伪满洲国灭亡而失去发展依托,使城市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创新研究观念与创新研究方法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50838007).

关于免费土木工程测量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土木工程测量引用文献:

[1] 关于土木工程测量实习的论文选题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2] 关于土木工程测量的论文选题 土木工程测量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3] 最新土木工程测量实习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参考文献怎么写
《土木工程测量论文范文参考 土木工程测量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土木工程测量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