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格式 > 文章内容

产妇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产妇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产妇护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6

产妇护理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产妇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研究
  2. 第二篇产妇护理论文样文:上海地区合成麝香和有机氯农药的母婴暴露及人体传递特征研究
  3. 第三篇产妇护理论文范文模板: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
  4. 第四篇产妇护理论文范例:孕妇盆底功能状况调查及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效果研究
  5. 第五篇产妇护理论文范文格式:医疗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预警预控研究

★本文是100篇免费关于产妇护理论文范文,均为免费优秀可做为产妇护理相关参考文献,是产妇护理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产妇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研究

研究背景:

人力资源是21世纪企业组织的战略资源,是企业组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管理的核心力量;而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2011年,我国卫生部印发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以推进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抓手,逐步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加强护士队伍科学化管理,全面提升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作为临床护理队伍的核心力量,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责任护士负责产妇和新生儿护理,其岗位胜任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母婴护理的效果,决定着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也反映了护理队伍管理的水平.

研究目的:

本研究拟构建一套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模型,用来描述、分析和评价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水平,并通过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医院的母婴同室病房进行实证分析来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找出影响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水平的相关因素.构建该评价模型的意义在于帮助护理管理者评价和了解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水平,为进行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配置、培训、竞聘和使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和方法:

在文献复习基础上,采用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10家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医院24个产科病区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了《上海市产科病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使用和评价情况调查表》和《上海市产科病区护理人员从业现况调查表》,了解产科病区设置现况,以及护理人员配置、使用和从业现况,为后续评价模型构建和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提供现实依据.

以现况调查结果为依据,结合文献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对符合本研究主题的8位产科护理管理者和6位产科责任护士进行了半结构访谈.采用持续比较法进行内容分析,并结合国内相关政策,在严格遵循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基本框架.

为了筛选指标,借助德尔菲法进行2轮的专家咨询,对各指标进行5个等级的重要性评价(赋予相应的量化值5、4、3、2、1).对第一轮专家反馈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后,对各级指标进行必要的增、减、删、修,再进行第二轮专家意见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级指标的权重值,最终构建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的线性模型.本研究的主体方法是德尔菲法,专家的选择是影响德尔菲法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通过选定5个限定条件,确定咨询专家共15名.通过对专家的结构分析和权威程度分析,表明选择的咨询专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质量控制效果主要通过计算应答率以及专家的协调系数等来反映.

最后选择10家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医院的189位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验证性分析来评价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最终完成评价模型研究.

结果:

(1)通过现况调查,了解到目前产科病区设置的复杂性和母婴同室执行的多样性,产科护理人员配置结构的不合理、工作能力自我认知的水平不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士的职业态度和满意度.

(2)构建了由知识和经验、技能与能力和特征与品质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3个*指标构成的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完成了指标量化.根据计算的权重结果建立的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的初步线性模型为:

Y等于0.425X1+0.384X2+0.191X3.

X1等于0.232X11+0.075X12+0.118X13,

X2等于0.148X21+0.047X22+0.053X23+0.048X24+0.045X25+0.043X26,

X3等于0.109X31+0.037X32+0.044X33.

其中,Y表示综合评价得分,

X1、X2、X3分别表示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价得分,

分别表示第1个一级指标下3个二级指标的单项得分,

分别表示第2个一级指标下6个二级指标的单项得分,

分别表示第3个一级指标下3个二级指标的单项得分,

依此类推等

(3)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进行实际的验证评价,通过对评价问卷进行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发现所构建的评价线性模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https://www.mbalunwen.net/junshi/77306.html

(4)在指标体系构建和验证研究基础上,进行了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与工作匹配认知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在不同水平均有显著相关,且责任护士的年龄、专业、工作年限、个人生育史、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所在单位的等级和性质都是影响其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水平的显著因素.这些都为改善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提供了建议.

结论:

本研究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构建出的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护理管理者评价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提供了一个系统、易操作的主观评价模型.由于研究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本研究只选择了自我评价这一形式,故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下一步可以在已构建的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客观、他人评价的形式,对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为科学、全面、正确评价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提供一个科学的测评工具.

第二篇产妇护理论文样文:上海地区合成麝香和有机氯农药的母婴暴露及人体传递特征研究

合成麝香是一类广泛添加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的香味化合物,也是一类新型的环境污染物.它与同样具有亲脂憎水性的有机氯农药不同,主要通过护理产品的使用由皮肤渗透进入人体并累积在母乳、脂肪组织或血液中.为了更好了解合成麝香和有机氯农药的人体污染及由此引起的婴幼儿暴露,本论文选择上海地区育龄产妇,以母乳、母血、脐血为样本介质,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合成麝香和典型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性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人体转移特性.

本研究的采样时间为2006-2010年,目标化合物包括8种合成麝香、滴滴涕(DDT)及其代谢物DDD、DDE、六六六(HCH)的4种构型以及六氯苯(HCB)共11种有机氯农药.累积分析母乳67个,脐血49个,母血22个,其中21组为母乳-母血-脐血的全配对样本.通过研究发现,母乳、脐血和母血中普遍存在合成麝香和典型有机氯农药污染.有机氯农药以4,4’-DDE、β-HCH、HCB为主,合成麝香以佳乐麝香(HHCB)和佳乐麝香内酯(HHCB-lactone)为主.合成麝香在母乳、母血和脐血中的总浓度为4.7-276.2;13.5-228.0和28.3-545.3ng/g脂重.有机氯农药的总浓度依次为88.3-2532.9;497.5-5737.0和248.5-4384.2ng/g脂重.总体来说,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浓度显著高于合成麝香.组成分布特征显示,多环麝香HHCB+HHCB-lactone(HHCBs)占总合成麝香浓度的66.0%-89.3%,4,4’-DDE则占总有机氯农药浓度的56.8%-74.7%,为主要污染物.上海女性合成麝香的总体污染水平较低,但典型有机氯农药的暴露水平仍高于欧美及日韩等国.除了一个母血样本外,其他所有母体体液样本的DDE/DDT比值都大于1.母乳和脐血的浓度相关性及母血污染物浓度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均显示合成麝香和有机氯农药具有不同的人体暴露途径,前者以皮肤渗透途径为主,后者主要受饮食摄入及其他呼吸等途径的影响.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采样时间、产妇年龄以及胎次等因素对女性污染水平的影响.母乳中不同合成麝香物质浓度的时间变化存在差别.2010年的HHCBs浓度与2006和2008年相比有增加;AHTN的浓度在2006-2010间没有明显改变;硝基麝香中的二甲苯麝香(MX)中值浓度则从2006年的13.0ng/g脂重降至2010年的9.3ng/g脂重.这说明合成麝香的市场使用情况为硝基麝香正逐渐被多环麝香所取代.DDTs、HCHs和HCB的污染水平随时间推移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p <,0.01),说明上海女性体内的有机氯农药负荷趋于减少.产妇年龄与合成麝香的浓度相关性不大(p>,0.05),但与母乳和母血中有机氯农药浓度有显著的相关性(p <,0.05),说明合成麝香没有明显的年龄累积作用,但有机氯农药污染存在年龄的累积,产妇年龄越大,母乳和母血的DDTs、HCHs和HCB越高.有机氯农药的年龄累积性主要表现在母体体液样本,脐血中的浓度与年龄并没有相关性(p等于0.695-0.789).随生育次数的增加,母乳合成麝香浓度没有明显下降,但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水平存在明显减少(p等于0.001),说明生育/哺乳过程能显著降低母体的有机氯农药负荷.

HHCBs和DDTs、HCHs、HCB在母血、脐血和母乳中的检出反映这些污染物存在由母血向脐血、由母血向母乳的转移.21组配对样本中,HHCBs的脐血/母血浓度比都高于母乳/母血比,且有76%的脐血/母血浓度比值显著大于1,说明HHCBs转移进入母乳的量较少,可能更易于通过胎盘转运进入胎儿系统并富集在脐血中.有机氯农药的脐血和母乳转移率基本相当,DDTs、HCHs、HCB的脐血/母血浓度比值与母乳/母血的比较接近.HHCBs的脐血/母血浓度比中值(1.86)远高于HCB、β-HCH、DDE和DDT的浓度比中值(0.54-1.26),HHCBs的母血-脐血转移程度显著高于有机氯农药.比较原型与代谢物的母乳/母血及脐血/母血浓度比后发现,HHCB的脐血和母乳转移率都显著高于HHCB-lactone(p等于0.001),4,4',-DDE的人体转移能力略高于4,4',-DDT,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代谢对HHCB和DDT迁移转运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别.HHCB转化为HHCB-lactone的体内代谢过程减少了其向母乳和脐血的迁移;DDT的代谢并没有引起迁移能力的明显改变.由于合成麝香和有机氯农药的人体半衰期以及一些物化性质如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等存在差异,因此两者的人体转移特性(母血-母乳和母血-脐血)存在一定差异.该差异性也表现在浓度的相互关系上:母血HHCBs与脐血HHCBs的浓度相关性较强(p <,0.05),母血有机氯农药浓度与母乳有机氯农药浓度显著正相关(p <,0.05).

胎儿的摄入评估显示胎儿的母乳和宫内暴露均以有机氯农药污染为主,合成麝香的日摄入量相对较低.新生儿通过母乳摄入的HHCB, AHTN, MX, MK和HHCB-lactone平均日暴露量为0.1,0.01,0.04,0.01和0.05μg/kg体重,远低于文献报道的允许每日摄入量(HHCB:500μg/kg体重,AHTN:50μg/kg体重,MX:7μg/kg体重,MK:7μg/kg体重);合成麝香的母乳摄入量较小.哺乳期的有机氯农药暴露需要引起关注,85%的婴儿每日摄入DDTs量超过USEPA的日摄入限值(4,4’-DDT,0.50μg/kg·,day),另有56%的婴儿每日摄入HCHs超出了加拿大的允许值(0.3μg/kg体重).依据成人数据推测,有机氯农药的宫内暴露量并不大;但考虑到胎儿的敏感性及其代谢功能的不完善,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本论文建立了相关样本的前处理和合成麝香/有机氯农药检测方法,系统分析了上海女性人群的污染物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评估了婴幼儿通过母乳喂养以及胎盘转运引起的产后和宫内暴露情况,通过母婴配对样本比较了合成麝香和典型有机氯农药的人体传递特点.相关研究结果增加和拓宽了国内合成麝香人体暴露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深度,有助于更全面认识合成麝香与传统持久性污染物在人体污染特征和转移特性方面的差异,为更准确地开展敏感人群尤其是婴幼儿对新型污染物的暴露评估和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

第三篇产妇护理论文范文模板: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

背景:产后乳汁分泌过少或者完全无乳,称为产后缺乳.台湾妇女在生产后最担心的是缺乏奶水和担心婴儿吃不饱问题.乳母能否正常分泌乳汁与其心情、自身身体状况、休息和工作劳动都有密切的关系,任何精神上的刺激如忧虑、惊恐、烦恼、悲伤,都会引起乳汁分泌异常.此外,产后缺乳也可能是由于先天性乳腺发育不良,产后失血过多或心情不好等因素引起,感染、泄泻等也可使乳汁分泌不足,或因乳腺导管不通畅导致乳汁不能畅流.目前西医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催产素肌肉注射,以促使乳汁顺利流出;或者用吸奶器吸出乳汁等方法.中医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分.虚者多为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乏源所致,一般以*柔软,而无胀痛为辨证要点;实者则因情志不畅、肝郁不舒,或者气滞血凝、乳汁不行所致,一般以*胀硬或痛,或伴自觉身体发热为辨证要点.临床诊治中需结合全身症状、体征以全面观察,辨别虚实,不可仅仅以*有无胀痛一个症状来定虚实.产后缺乳的治疗大法,虚者宜补而行之,实者宜疏而通之.据了解,一般产妇多选择采用中药治疗,很少有人用针刺疗法促进乳汁分泌.针灸疗法可通过局部近治作用及补虚泻实,疏通经络来促进乳汁的分泌.现代研究表明,针灸治疗产后缺乳主要在于通过良性的双向调节下丘脑-垂体轴功能,促进催产素、催乳素分泌增多,有利于乳汁的分泌.所以本实验设计针灸治疗与中药治疗对照,希望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乳母的泌乳量及血液泌乳素的变化,为针灸治疗产后缺乳提供临床依据,意图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致力于在台湾全面推广针刺治疗产后缺乳,建议列入孕妇教育课程并订定针刺治疗对产后缺乳的临床路径,争取台湾卫生福利部*健康保险署的医疗给付标准,造福更多的产后缺乳妇女.目的:了解以针刺治疗台湾妇女产后缺乳,促进乳汁分泌量的疗效并观察血液泌乳激素变化.作为中医诊断与治疗的依据并推广针刺治疗产后缺乳,探讨治疗台湾妇女产后缺乳的针灸治疗效果,为针刺治疗产后缺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产后缺乳患者72例,研究方法采取随机分配原则,将受试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取针刺治疗,选取穴位膻中、足三里(双)、少泽(双),患者接受治疗每天一次,疗程为一周.对照组为中药内服治疗,选方补中益气汤加麦冬、桔梗、天花粉、路路通、丝瓜络、当归尾,每天1剂分3次饭后服用,共服用一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泌乳量变化及血液泌乳素指标,进行疗效评定,探讨分组间的疗效有无差异.成果:本研究针对产后缺乳施以针刺治疗与中药治疗比较,观察统计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泌乳量与血液泌乳激素前后的差异,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显示,两组产后缺乳患者的年龄、胎次、分娩方式、受教育程度等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泌乳量均有所上升,各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疗法均能够促进乳汁的分泌.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泌乳素值均有所上升,各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疗法均能够促进泌乳素的分泌.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前后奶量和泌乳素对比,经过1周治疗后,临床病例72例,针刺组35例(治愈31例、好转4例), 总有效率为100%;中医组37例(治愈24例、好转10例、 无效3例),总有效率好转率为92%,提示针灸治疗产后缺乳有确切疗效.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疗法在增加泌乳量和促进泌乳素分泌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临床实验及统计学结果表明,针灸疗法治疗产后缺乳有确切疗效,与中药治疗对照,两种效果相当.两法均可促进乳母乳汁分泌量增多及泌乳素升高,但针灸疗法取穴精简,操作简单,真正体现简便验廉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第四篇产妇护理论文范例:孕妇盆底功能状况调查及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效果研究

目的

(1)了解妊娠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状况,包括小便或膀胱不适的患病情况、*或盆腔不适的患病情况以及大便或直肠不适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2)了解妊娠期妇女对于盆底肌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PFMT)的认知、态度与行为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3)观察持续性指导孕期妇女进行PFMT,对孕期及产后PFMT的锻炼依从性、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6周及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产后6周及产后3个月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患病率的干预效果.

方法

第二章:选取2011年1月至9月间在广州市四所医院(两所二甲医院、两所三甲医院)产科门诊进行规律产检的孕妇.采用一般问卷和专业问卷进行调查.一般问卷包括孕妇的基本资料,专业问卷设计参考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相关问卷(PFDI-20),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FLUTS)及国际尿失禁调查问卷,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第三章: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广州市某两家三甲医院产科门诊进行规律产检的孕妇.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对盆底肌锻炼相关知识的认知.

第四章: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进行规律产检的孕妇,将入选孕妇随机分为持续指导组和对照组.实施方法:①教授盆底肌锻炼知识:由一位专职健康教育的护士任教盆底肌锻炼课程,所有入选孕妇均参加.②确保所有入选孕妇正确掌握盆底肌肉收缩方法:在首诊测定盆底肌力时,由盆底理疗师指导.③制定家庭PFMT方案,所有入选孕妇从首诊至分娩进行PFMT至少持续6-8周.④干预方法:对持续指导组,课后采用电话随访,每2周1次,进行一对一咨询,敦促妇女进行积极锻炼.对照组课后未进行盆底肌锻炼的专人健康教育指导.

结果

第二章:共发放1180份问卷,回收1180份,剔除问卷信息不完整的情况,合格问卷1095份,合格率92.8%.

1.妊娠期妇女发生尿频者814例(74.3%);夜尿674例(61.6%);便秘453例(41.4%);盆腔坠胀感441例(40.3%);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UI)442例(40.2%),其中SUI为320例(29.2%),急迫性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 UUI)为40例(3.7%),混合性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 MUI)为54例(4.9%),其他类型尿失禁(other urinary incontinence, Other UI)为28例(2.6%),SUI、UUI、MUI、OtherUI的构成比为72.6%、9.2%、12.1%、6.1%;下生殖道不适感329例(30.0%);排便不净感323例(29.5%);排尿不净感312例(28.5%);肛门失禁244例(22.3%),其中气体失禁为163例(14.9%,)液体粪便失禁为61例(5.6%),固体粪便失禁为20例(1.8%);排便急迫感193例(17.6%);排便时肛门疼痛108例(9.9%);推压直肠排便78例(7.1%);*肿物脱出74例(6.8%);排便后肛管脱出21例(1.9%);托起*排尿2例(0.2%).

2.初产妇、经产妇妊娠期不同类型UI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20.442,P<,0.001),初产妇和经产妇妊娠期UI中SUI是最常见的类型,其次是MUI.经产妇中,*分娩和剖宫产妇女妊娠期不同类型UI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等于4.934,P等于0.177).*分娩妇女妊娠期UI以SUI是最常见的类型,其次是MUI;而剖宫产妇女以SUI为主,其次是Other UI.

3.夜尿3次者中有72%的孕妇表示睡眠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夜尿4次者中有86.3%的孕妇表示睡眠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夜尿5次及以上者中97.3%表示睡眠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产妇夜尿情况较初产妇严重(Z等于2.368,P等于0.018),经产妇中*分娩者夜尿情况较剖宫产者严重(Z等于3.264,P等于0.001).

4.经产妇妊娠期尿频患病率高于初产妇(x2等于11.153,P等于0.001).经产妇中不同分娩方式妇女妊娠期尿频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等于3.761,P等于0.052).不同孕周妇女尿频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等于8.917,P等于0.112).

5.经产妇妊娠期排尿不净感患病率高于初产妇(χ(2等于7.037,P等于0.008).经产妇中不同分娩方式(χ2等于2.339,P等于0.126)、不同孕周(χ(2等于2.660,P等于0.752)的妊娠期排尿不净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盆腔坠胀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108.354,P<,0.001).初产妇、经产妇妊娠期盆腔坠胀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等于0.004,P等于0.949).不同分娩方式妇女盆腔坠胀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等于0.510,P等于0.475).

7.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下生殖道不适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73.032,P<,0.001).初产妇、经产妇妊娠期下生殖道不适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等于0.319,P等于0.572).不同分娩方式妇女下生殖道不适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等于2.965,P等于0.085).

8.经产妇妊娠期*肿物脱出患病率高于初产妇(x2等于8.237,P等于0.004).经产妇中*分娩者*肿物脱出患病率高于剖宫产者(χ2等于7.789,P等于0.005).不同孕周妇女*肿物脱出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36.444,P<,0.001).

9.经产妇妊娠期排便后肛管脱出患病率高于初产妇(χ2等于4.624,P等于0.032).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排便后肛管脱出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等于31.410,P<,0.001),不同分娩方式妇女排便后肛管脱出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等于3.291,P等于0.070).

10.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推压直肠排便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等于36.431,P<,0.001).初产妇、经产妇妊娠期推压直肠排便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等于1.920,P等于0.166).不同分娩方式妇女推压直肠排便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等于1.940,P等于0.164).

11.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便秘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308.069,P<,0.001).*分娩者便秘患病率高于剖宫产者(χ(2等于19.489,P<,0.001).初产妇、经产妇妊娠期便秘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等于1.548,P等于0.213).

12.初产妇妊娠期排便不净感患病率高于经产妇(x2等于5.012,P等于0.025).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排便不净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263.926,P<,0.001).不同分娩方式妇女排便不净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等于0.180,P等于0.671).

13.经产妇妊娠期排便时肛门疼痛患病率高于初产妇(χ(2等于14.249,P<,0.001).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排便时肛门疼痛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159.548,P<,0.001).不同分娩方式妇女排便时肛门疼痛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等于0.242,P等于0.623).

14.初产妇、经产妇妊娠期肛门失禁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等于0.146,P等于0.702),其中气体失禁、液体和固体粪便失禁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χ(2等于1.642,P等于0.200;χ2等于0.105,P等于0.746;χ2等于2.765;P等于0.096).初产妇和经产妇妊娠期不同类型肛门失禁均以气体失禁为最常见类型,其次是液体粪便失禁.经产妇中不同分娩方式妇女妊娠期肛门失禁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等于0.085,P等于0.771),其中气体失禁、液体和固体粪便失禁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χ(2等于0.774,P等于0.379;χ2等于0.592,P等于0.442;x2等于0.398;P等于0.528).*分娩和剖宫产妇女妊娠期不同类型肛门失禁均以气体失禁为最常见类型,其次是液体粪便失禁.不同孕周妇女肛门失禁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等于414.405,P<,0.001).

15.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排便急迫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310.946,P<,0.001).初产妇、经产妇妊娠期排便急迫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等于0.384,P等于0.535).不同分娩方式妇女排便急迫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等于1.028,P等于0.311).

16.将被调查对象按每5岁为一阶段分成4个年龄段,妊娠期盆底功能障碍得分y随年龄的增加呈逐步升高的趋势(x2等于29.729,P<,0.001).按孕周将被调查对象分为6个孕周段,妊娠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得分随孕周增加呈增长趋势(χ(2等于391.950,P<,0.001).经产妇组妊娠期盆底功能障碍得分高于初产妇组(Z等于3.955,P<,0.001).*分娩组妊娠期盆底功能障碍得分高于剖宫产组(Z等于5.383,P<,0.001).按流产次数把被调查孕妇分为3个流产次数组,各组间妊娠期盆底功能障碍得分无显著性差异(x2等于3.081,P等于0.149).按BMI把被调查妊娠期妇女分为4个体重指数组,各组间妊娠期盆底功能障碍得分有显著性差异(χ(2等于90.496,P<,0.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盆底功能障碍得分与年龄(t等于6.132,P<,0.001)、本次孕周(t等于19.401,P<,0.001)、既往分娩史(t等于6.817,P<,0.001)、分娩方式(t等于5.833,P<,0.001)、BMI(t等于3.430,P等于0.001)均相关.

第三章:共发放问卷618份,回收合格问卷610份,问卷合格率98.7%.孕妇中听说过盆底肌锻炼的占30.7%,知道具体做法的仅11.3%,每天行盆底肌锻炼者仅2.1%.孕妇的盆底肌锻炼相关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孕妇的受教育程度(Wald等于10.550, P等于0.001),受教育程度较高者相关知识得分高(OR等于1.340).而孕妇孕期盆底肌锻炼的频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其对盆底肌锻炼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Wald等于145.481, P<,0.001),拥有相关知识者较有可能具有良好的锻炼行为(OR等于57.628).96.2%的孕妇表示有兴趣了解盆底肌锻炼的相关知识.

产妇护理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产妇护理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2000字自考论文、10000字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产妇护理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产妇护理论文范文选题

第四章:持续指导组孕期、产后整体的盆底肌锻炼频率优于对照组(Z等于7.554,P<,0.001;Z等于8.090,P<,0.001).持续指导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t等于2.101,P等于0.040),而第一、第三产程时间长短两组间无明显差异(t等于1.771,P等于0.081;t等于1.142,P等于0.263).两组剖宫产率和选择性剖宫产率尚不能认为有统计学差异(x2等于3.446,P等于0.076;χ2等于2.343,P等于0.185).两组妇女的孕期母体增重(t等于0.196,P等于0.845)、新生儿体重(t等于0.113,P等于0.911)、会阴撕裂患病率(χ2等于0.932,P等于0.351)、会阴侧切率(χ2等于0.022,P等于0.982)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持续指导组产后6周、产后3个月盆底深Ⅰ类、浅Ⅰ类、深Ⅱ类、浅Ⅱ类纤维收缩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等于2.855,P等于0.004;Z等于3.899,P<,0.001;Z等于2.106,P等于0.035;Z等于2.293,P等于0.022;Z等于5.165,P<,0.001;Z等于6.106,P<,0.001;Z等于4.047,P<,0.001;Z等于4.256,P<,0.001).持续指导组孕期首诊时深Ⅰ类、浅Ⅰ类纤维肌力优于产后6周(P等于0.007;P等于0.001),深Ⅱ类纤维(P等于0.062)、浅Ⅱ类纤维纤维(P等于0.072)肌力得分无显著性差异.产后3个月月盆底深Ⅰ类、浅Ⅰ类、深Ⅱ类、浅Ⅱ类纤维收缩得分均优于产后6周,差异有显著性(P<,0.001;P等于0.001;P等于0.007;P等于0.001),而孕期首诊与产后3个月盆底深Ⅰ类、浅Ⅰ类、深Ⅱ类、浅Ⅱ类纤维收缩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等于0.908;P等于0.553;P等于0.358;P等于0.298);对照组孕期首诊时盆底深Ⅰ类、浅Ⅰ类、深Ⅱ类、浅Ⅱ类纤维收缩得分优于产后6周(P<,0.001;P<,0.001;P<,0.001;P<,0.001)和产后3个月(P<,0.001;P<,0.001;P<,0.001;P<,0.001),而产后6周与产后3个月肌力无显著性差异(P等于0.180;P等于0.059;P等于0.083;P等于0.180).

持续指导组产后6周、产后3个月SUI患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产后6周、产后3个月的SUI患病率(10.7%、7.1%)均低于非选择性剖宫产组(40.0%、26.7%)和*分娩组(31.7%、27.0%);非选择性剖宫产组产后6周时SUI患病率(40.0%)高于*分娩组(31.7%),产后3个月(26.7%)时与*分娩组相仿(27.0%),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不同分娩方式间产后SUI患病率有差异.

*分娩组产后6周SUI患病的影响因素为第二产程延长、分娩时BMI和产后盆底肌锻炼频率,其中第二产程延长(OR等于15.121)、分娩时BMI(OR等于1.319)是产后6周SUI患病的危险因素,产后盆底肌锻炼频率(OR等于0.503)是产后6周SUI患病的保护因素.剖宫产组产后6周SUI患病的影响因素为是否为选择性剖宫产和孕期母体增重,两者均为产后6周SUI患病的保护性因素(OR等于0.067,OR等于0.745).*分娩组产后3个月SUI患病的影响因素为母体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和产后盆底肌锻炼频率,其中母体孕期增重(OR等于1.372)、新生儿体重(OR等于48.767)是产后3个月SUI患病的危险因素,产后盆底肌锻炼频率(OR等于0.279)是产后3个月SUI患病的保护因素.剖宫产组产后3个月SUI患病的影响因素为新生儿体重,为产后3个月SUI患病的高危险性因素(OR等于18.650).

结论

1.妊娠期妇女出现下尿路症状和盆底功能障碍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些症状均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妊娠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重视妊娠期妇女的下尿路症状和盆底功能障碍的情况.

2.本研究中妊娠期妇女UI的患病率与国外的报道相似,UI构成比中以SUI为主,其次为MUI、UUI.

3.夜尿症状经产妇情况较初产妇严重,而经产妇中*分娩者夜尿情况较剖宫产者严重.提示夜尿的严重程度可能与妇女的盆底功能相关,盆底功能状况较差的孕妇夜尿症状更明显.

4.不同产次、分娩方式的妊娠期妇女盆腔坠胀感、推压协助排大小便的患病率无显著差异;不同产次、分娩方式的妊娠期妇女*肿物脱出患病率有显著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症状调查评估妊娠期妇女POP的发病率.

5.妊娠期妇女便秘的患病率高,随孕周增加呈上升趋势.医护人员应把预防便秘的知识加入孕期健康宣教中,以预防和缓解妊娠期便秘的患病.

6.本研究中肛门失禁与产次、分娩方式的关系和国外的报道的结论不一致,考虑做进一步研究.

7.妊娠期盆底功能障碍是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结果,主要与孕妇的年龄、既往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孕期BMI、孕周等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对高危人群进行适时干预,降低或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的患病,提高妊娠期妇女整体的生活质量.

8.孕妇对盆底肌锻炼的认知尚不足够,锻炼行为水平偏低,而知识与行为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度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孕妇有关盆底肌锻炼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盆底肌锻炼的认知,还应探索除知识外的可能影响锻炼行为因素,并据此制订针对性措施.

9.孕期盆底肌张力随孕周增加而逐渐下降,下降最显著的时期是孕晚期,表明于孕中期采取措施防止盆底肌张力下降是一个较恰当的时机.

10.2周1次的电话随访对孕(产)妇家庭自行练习盆底肌锻炼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又提高了其及家属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更促进了她们锻炼的依从性.

11.持续性指导使孕产妇拥有良好的盆底肌锻炼行为,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有助于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有助于降低产后SUI的患病率,但对分娩方式、会阴侧切、会阴撕裂的患病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12.产后

第五篇产妇护理论文范文格式:医疗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预警预控研究

国际公认“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它贯穿在门诊、住院、出院等环节和诊断、治疗、康复等诊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机构在目前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下,完全杜绝医疗风险难以做到.但研究表明,尽管医疗风险难以杜绝,但大多数医疗不安全事件都可事先预防.本课题在国内外医疗风险管理现状研究员的基础上,分析医疗风险发生的背景、过程、规律、成因、分布领域等资料,进行医疗风险预警预控管理,就如何降低医疗风险提出相应政策性建议.研究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我国医疗风险的概念、特点、种类和成因进行研究,探索医疗风险管理和医疗风险预警的理论框架,为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对上海市某区2008年10月—2010年3月共计221例医疗纠纷投诉案例进行分析,得出高发科室为:普外科、妇产科、骨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高发原因为:手术不当、治疗不及时、漏诊误诊、用药不当、告知不到位、态度冷漠等;3、恶性闹访事件逐年增长;4、工作10年左右的医生为高发,经济相对困难、托熟人就医病人高发等.以上结果为实证研究干预科室和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

第三部分对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医疗风险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得出7项医疗风险预警指标和阈值,经专家咨询、将其中1、术中输血>,2000ml,2、住院时间>,1月;3、欠费>,2万;4、病危;5、非计划再次手术5项指标制成软件并与医院信息系统链接,要求专人实时监控,发现预警患者要求专管人员深入临床一线调查,及时和患者沟通,及时安排各层次会诊等.研究结果发现该措施能有效降低了医疗风险.

第四部分通过对上海市2007--2009年52起妇产科医疗事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妇产科医疗事故的成因、发生、转归和处理,形成产科单病种医疗风险预控管理路径表单,通过让患者参与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干预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能有效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

第五部分通过以上研究,从非惩罚性的上报系统上报内容、评估、反馈,加强根本原因分析等方法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加强医学生医疗风险防范教育,多点执业等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本文关于产妇护理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参考文献.

产妇护理引用文献:

[1] 优秀产妇护理论文选题 产妇护理论文题目怎样取
[2] 经典产妇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产妇护理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产妇护理论文提纲格式 产妇护理论文框架怎么写
《产妇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产妇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产妇护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