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张淑芬:“鉴宝”专家看穿砚台的那双慧眼

主题:砚台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4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砚台*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砚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砚台收藏论文范文

砚台论文

目录

  1. 砚台:*马未都 濡笔存香品砚台

“武士爱剑,文人爱砚.”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中,砚固然排在最末,但其文化含量和*价值却居领衔地位.

对面的长者,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淑芬.在永安宾馆的咖啡厅里,记者与这位著名文博专家、杂项鉴定专家边品茶边聊砚.美砚与佳茗的相融,是一种美丽的邂逅.张淑芬娓娓而谈,那方古意流转的砚台研磨出来的,就是一段段动人的传说等

本刊特约记者 吴志菲

从大宅门到故宫博物院

张淑芬出生在广东番禺,三岁那年随祖辈迁到北京,最初长时间住在北京的番禺会馆,直到成年才和家人过着独门独院的生活.

出身于大户论文范文的张淑芬对古董、古玩的接触是从出生就开始的.她的祖父张维屏少时就有诗才,闻名乡里.小时候,张淑芬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对古玩、女红很有兴趣,还特别喜欢去博物馆.接受采访时,她说:“家中先人是与林则徐同科的举人,是当年有名的诗人.论文范文战争时期,先辈和林则徐并肩战斗过.家庭传统深受‘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从我的祖母到很多姑母,她们都是不裹小脚,不扎耳眼,上洋学堂的论文范文女性.”

文房雅玩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孜孜以求的,张府到处是精致典雅的笔墨纸砚.赖于祖上的荫翳,张淑芬很小的时候对传下来的文房精品有浓厚的兴趣.每每用毕书写工具,长辈就会让小淑芬擦拭砚台等.在擦拭的过程中,张淑芬常常为砚台外观的晶莹透亮、纹理的细腻清秀所吸引,那种直面而来的美感让她惊诧.凝视祖上传下的砚台,她感受到那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与过古的精神对话,那些砚台似乎在向她默默地诉说着历史.渐渐地,她开始揣摩消失在历史烟雨中的信息,找寻先人曾经的辉煌和久远的书香.“那个时候很小,不懂得文物的价值,只是在其中待得很久了,感觉它的熟悉和亲切.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兴趣往往给人以很大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张淑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时的冷门专业,进入论文范文文化学院文物博物馆系学习,次年转入论文范文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大学共用6年的时间学习绘画书法课及文化史论课,张淑芬记得其中有绘画技法课、古建筑史课等,文科科目课较多,包括外语,政治哲学理论课.毕业实习的时候,她还参加了广东一处东汉墓葬的发掘工作,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最早从事考古工作的女性之一.

本来,家学渊源是张淑芬从事文物鉴定工作的优势,但是在“论文范文”的非常岁月里却成了劣势.“政治气候开始紧张时,父亲才告诉我们那些小时候并不关心的家庭出身问题,没想到很多早已失去联系的亲属也会成为家里有‘海外关系’的铁证.”

自论文范文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张淑芬并没有像很多同学那样,立刻被分配工作,而是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思想改造”,原因是她的“封建官宦”家庭出身.

来到故宫之后,张淑芬最先进入到文物保管部.“刚到故宫工作时,由于受到出身的影响,好的差使也不会轮到自己.我一进故宫就进了库房工作.在部队多年生活的锻炼,已经给自己带来平静的心态.于是,就把‘诚信待人,认真工作’当作鞭策自己的动力.”当年,张淑芬能把文物的编号及存放在哪个库房都认真背下来.

当年的每个周六,张淑芬抽出半天上门找文物鉴赏家探讨业务.尹润生、张子高、杨伯达等文博大家,都是张淑芬鉴赏人生路上的好导师.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张淑芬发现故宫里的藏品真是太美了,尤其是她研究的砚台等,件件都透出我国古典文化的神韵.她爱这项工作,爱到如痴如醉.

功能被“搁置”之外的砚台

砚是文房大项,“四宝”之重.张淑芬说,砚台在古代差不多是最早被当作雅玩的文房用具,也是传统文人最珍视的文玩.

砚石雕刻制作不同于其他的工艺,每块石料材质各异,依此设计和雕刻出的作品,即便是图案大体相同,实际颜色、细节等也几乎“独一无二”,这就给了砚台极大的创作空间.张淑芬认为当今砚文化的出路应该在传承上不失砚功能的形制,在继承传统工艺技法上少用机工、多用手工艺雕刻技法创新思路,整体包装要求题材内容具有历史、文学、神话、故事等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主题的新的构图、构思,反对臆造,要因材施艺,突出砚石的材质美感.

言及当代砚雕中继承古代工艺的问题,张淑芬认为,继承最好的办法就是摹古,就像学习书法要临帖一样.她甚至倡议要组织当代砚雕家将砚谱中的砚台全部做一批高仿品.她认为通过摹古、向宫廷砚工学习,砚雕师才能继承古代的砚雕技巧,才能够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复兴砚文化,做大砚文化这块蛋糕.

砚台:*马未都 濡笔存香品砚台

砚者,研磨也,默默静心,慢慢细磨,实乃修身养性之功.当下,生活节奏飞快,对很多如轮转的都市人来说,连停一下静心思考,或稍微驻足也显得奢侈,这对于精气神的内守养护更是无法做到.赏砚,一如品茶,能修炼心志.采访时,张淑芬讲了这么一件轶事:“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的身体体质比较差,人又非常暴躁,他的性格明显不利于养生.后来,他看很多人搞*,有些人还发了笔小财,于是抱着玩玩的心理搞起砚台等的*起来.过了一两年,和许多有心得的*家一样,他的心理受到了研磨,心态变好了,身体也比以前健康了.他向我解释说,他*砚台等古玩,开始也是想赚点儿,但是当自己端详把玩手中的古玩的时候,发现表面的包浆有一种庄重沉稳的美.欣赏这种美,让他的心里安静下来,享受这种特别的美,心灵得到净化.”

没想到,*能够改变人生.一个*爱好者,追求的应是*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或者从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而不是个人藏品的多寡贵贱.*者有打眼吃药的痛楚,也有过捡漏的惊喜,甚至有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惆怅和错过检漏机会的遗憾,以及损坏一件心爱藏品的懊悔.张淑芬说,你不妨将这些悲喜看作一种常态,任自己体味,也不妨看淡这些悲喜,让自己品味其中的人生文化.

如今,砚台离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远,很少有人再研墨挥毫,可以说砚台的使用价值日渐被人们所忽视,但其艺术*价值却是如日中天,它给予人们的遐想和回味依旧如一坛老酒,越品越有滋味.张淑芬认为,为砚的功能虽然已被“搁置”,但其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却受到格外垂青.“砚的本质特征并没有消失,古今的间隔和视角的改变,不可能泯灭砚与非砚之界限.一方古砚虽不再拿来磨墨实用,但人们仍然视之为砚.因为它曾经作为文人书案上的文具使用过,它的实用性已沉淀为历史性的永恒存在,已转化为今天人们观照、鉴赏的对象了,使人们产生一种深沉的历史向往和审美愉悦.”

“我们要善待历史善待文化”

从事*品鉴定,要有雄厚的学术基础.“如果一个人搞*,先不去学习一些相关知识,硬想通过自己的琢磨就练出手来,几乎不可能.”张淑芬说,这就好像低着头走路,没有方向感,也不知道怎么走,一味乱转,最后可能就撞在南墙上了.

“活到老,学到老,故宫的东西看过了,还想看看民间的东西.搞鉴定,不能胡来,我不是那种‘你给我钱,我就按你的想法写鉴定’的人,为了使价钱准确反映市场行情,每年都得看大量的拍卖图册,我的估价一般都比较适中.”这么多年*鉴赏的经验更加坚定了张淑芬的一个看法,最有历史价值的器物还是在故宫,“尤其现在,民间的好东西已经越来越少.如今市场也比较混乱,急功近利踏入古玩这一行的人,大多不会以获利收场.一些真正的*大家,他的东西经过专家鉴定后可能就不再出手了,他不会把无价之宝拿去卖钱.像古砚这类文物*的惊喜之处,其实还是因为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其实说到底是文化活动,但现在基本上被商业化了,我们要善待历史、善待文化.”

张淑芬很迷恋于*,但是国家有规定,文物工作者在职期间禁止自己*或参加这方面的市场活动,因此她的藏品早期全是祖传的,退休后才*砚台等.研究了几十年的“文房四宝”,她对砚台情有独钟.

退休后,每有时间张淑芬都会到古玩市场看看,遇到有特点、有代表性的砚台等精品会购下来,作为*或留着作为以后讲课时的素材.“逛古玩市场是*爱好者的必修课,更是基础课.去市场要懂行话,识货是基础,砍价见真伪.市场的骗子很多,不要轻易下手.”

张淑芬提醒*爱好者,地摊上容易交学费,熟人杀熟也做局.“高手也有打眼的时候,高手吃进赝品后碍于面子,只能先当精品藏着,然后再找机会以真品的论文范文转让给‘二五眼’.”

岁月荏苒,韶华易逝.“世纪诗翁”臧克家曾诗曰:“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时光总从我们身边无情地悄然溜过,不留任何痕迹.然而,年过古稀的张淑芬乐作时间的主人,甘为文博付韶华.“我一直在抢时间,抢在自己还不糊涂、腿还能跑的时候多做一些事,为复兴砚文化、弘扬砚文化做些努力!”这正应了自己的祖父张维屏早年写的训子孙之道“惜分阴”.

张淑芬的生活是那么多姿多彩,因为与砚结缘的她从中找到了砚文化的真谛,体味到了其中真趣!专注和传承,是她鉴赏人生的另一财富!

总结:这篇砚台*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砚台引用文献:

[1] 砚台和文化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砚台和文化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3000字
[2] 砚台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艺术和砚台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2万字
《张淑芬:“鉴宝”专家看穿砚台的那双慧眼》word下载【免费】
砚台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砚台收藏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