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韩国“新村运动”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差异比较

主题:韩国新村运动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0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新村运动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新村运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新村运动论文范文

韩国新村运动论文

目录

  1. 一、韩国“新村运动”概述
  2. 二、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差异比较
  3. 1.社会制度不同
  4. 2.经济基础不同
  5. 3.新农村建设目标不同
  6. 4.农村工业化发展道路不同
  7. 三、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8. 1.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
  9.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0. 3.建立商品化农业
  11. 4.吸取韩国新村运动的教训
  12. 韩国新村运动:新村运动

王 乔(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 北京 100089)

[摘 要]韩国的新村运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模式.但因两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建设目的、农村工业化道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两国新农村建设的不同国情,全面吸取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村运动新农村建设农民

一、韩国“新村运动”概述

韩国推行新村运动的起始时间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李相茂,2006).这是因为,韩国开展新村运动的构想,是由韩国总统朴正熙于1970年4月22日,在全国地方行政长官参加的抗旱对策会议上提出的,并由韩国政府于1971年正式发动.韩国农业经济学家、曾任总统经济事务特别助理的朴振焕博士则认为,新村运动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了论文范文,然后在80年论文范文始逐步衰退.当然也有专家认为,该运动在80年代以后并未衰退,而是进入了自我调整和发展阶段(李水山,2006).

韩国当时为什么要推行新村运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魏蔚博士用三句话简要概括了其历史背景:“首先是当时韩国城乡差距扩大,其次是社会生活*缺失,最后是农民出身的朴正熙试图通过这个政策改善统治,巩固权力基础.”韩国新村运动的突出贡献在于,一是使农民收入大增,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基本持平;二是使农村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全部村庄都能通汽车,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简易自来水,头顶水罐成为了历史;三是使农民在新村运动中树立了勤勉、自立和协作的新村精神(高秉雄,2009).

二、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差异比较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曾多次使用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概念.本文所讨论的是论文范文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所开展的新农村建设.2005年10月11日,论文范文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论文范文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在《建议》的基础上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重申了该项任务,强调指出:应“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等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由此开始,全国掀起了新—轮的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与此同时,众多学者、政府官员和农村干部开始学习和推广韩国的新村运动,他们认为中韩两国有着共同的东方文化背景、相当的生产力水平、相似的人多地少的自然条件和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照搬韩国模式,是一条捷径.但事实是,中韩两国存在着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制度不同

韩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是私有制经济.在韩国,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文精神占主导地位,在制度革新上以论文范文、自由、和谐、竞争的理念占上风.新村运动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勤劳致富,始终以农民为主角的创造与建设运动,是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实践运动.

中国的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政府在其中的宏观调控能力很强,更容易在国家各项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劳动密集型到后来提出的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从粗放型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转变,这些都是在中国政府的规制之下完成的.

2.经济基础不同

首先,韩国新村运动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正如时任总统秘书室长的金正濂1993年所描述的:250万农户中大约有80%住茅草屋,20%的农户通电,5万个自然村中只有60%能通汽车,1970年农村人均收入只有137美元.“住茅草屋,点煤油灯”经常被用来描述当时韩国农村贫穷的生活状态.其次,韩国存在一定的城乡差距.农户与城市居户的收入比例从1965年的99.l%降到了1967年的59.6%(尹正云,1995).

中国的农村经济基础要好于当时的韩国,与韩国新村运动基本完成时的条件相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确立,农民获得了较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收入逐年提高.同时,大多数农村通了乡村公路,家家通电话,户户有电视,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城乡差距远远高于韩国,为3.33:1(中国国家统计局,2010).

3.新农村建设目标不同

韩国新村运动的目标相对单一,其经济因素占主要地位,即以建设为基本目标,使农村更宜居住,减缓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快速集中.由于城乡差距不大,通过加快农村建设减缓城市压力的目标比较容易达到. 相比之下,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除了经济因素外,政治因素比重较大.由于城乡差距过大,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满足农村社会的基本需要,以求达到政治和社会的稳定,然后才是解决城乡差距等问题.

此外,中韩农村建设的目标不同还受到两国国情复杂程度的影响.我国的领土面积近百倍于韩国,相对于韩国新村运动启动时的单一国情,我国各地发展水平、地理区位条件、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禀赋、政情民情等都有很大差异,很难为各省、市、自治区设定统一目标(李继刚等,2007).

4.农村工业化发展道路不同

韩国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由于过分强调工业的集中布局和规模经济效益,导致了上世纪70年代初韩国经济增长与工业化在空间上的严重失衡,使得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首尔和釜山.1973年韩国提出了“新村工厂”计划,通过一系列金融和税收优惠政策,将工业投资吸引到农村地区.

与韩国不同的是,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起,农村工业自发地在各地农村中兴起并获得长足发展.以江苏、浙江为代表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布局分散的特点尤为明显,由此导致的规模不经济、工业分散布局形成的环境污染和治理的不便,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鉴于中韩两国的差异,学习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同时,也应加大对韩国新村运动的教训和弊端的研究,使我国新农村建设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1.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

韩国新村运动在村一级的建设主体是农民,这一点值得我国借鉴.因为只有农民自己才最关心自己的利益.在韩国,村民大会对于本村新村运动项目的选定与组织实施办法享有决策权(李继刚等,2007),比如向村民分发水泥的时候,政府只要求村民决定用这些水泥做什么事情,而不做其他干预.这样就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我国应学习韩国经验,继续完善既有的村民自治机构,让农民自主做好自己的事情,充分挖掘其潜力,让其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韩国新村运动之所以得到农民的普遍拥护,主要原因就是政府以农户为基础,以村落为单元,大力修建房屋、水井、村路等农民直接受益的具体项目.

中国众多贫困地区大都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有的地区严重缺水,交通和通讯不便.因此,我们应该借鉴韩国经验,因地制宜,选准突破口,从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人手,加大对农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讯等建设的力度,重点解决农民在饮水、道路、用电和燃料方面的困难,让农民得到实惠,这样他们才会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李宁顺,2009).

3.建立商品化农业

韩国农民在新村运动中摸索出一套商品化农业的经验,如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辣椒村”、“西瓜村”、“养蚕村”等.同时,逐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将节省下来的大量劳动力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及贸易等非种植业产业.

中国农村地域广阔,气候各异,温带作物、亚热带作物、寒带作物等应有尽有,可以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鼓励工业投资农业,建立符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商品化农业,利用各地优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非种植产业,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当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4.吸取韩国新村运动的教训

一是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虽然韩国农民在新村运动中成为直接受益者,但他们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未因此留在农村,而是大量流入城市,导致韩国农业人口由70年代初的46%下降到现在的7%,以至于韩国农业严重衰退,农产品供应不足,超过60%的农产品不得不依靠进口.对此,我们应高度警惕. 二是农业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韩国新村运动虽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一系列经济问题,但农业自身污染的加剧和农产品质量的下降,导致了农业的不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是政府主导的建设模式的弊端明显.例如朴正熙为追求高产,大力推广“统一稻”,但因口感差,导致论文范文下跌,农民受损.同时,部分地方官员由于政绩压力,不顾农民意愿,大搞形象工程并强迫农民捐赠土地及劳务(高秉雄等,2009).对此,我们也应引以为戒,制止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政绩工程”和各种劳民伤财的“农民别墅”、“新村庄”建设,减轻农民负担.

总之,要正确看待韩国新村运动,必须注意到中韩两国的新农村建设的差异,既要学习其先进经验,更要吸取其教训,以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相茂:新村运动关键不在钱[Z].中国合作经济(专访),2006(7).

[2]朴振焕:新村运动:20世纪70年代韩国农村现代化之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韩国新村运动:新村运动

[3]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30年[J].世纪回眸,2006(3).

[4]汪伟:韩国新村运动:神话还是误会[N].新民周刊,2006-07-26.

[5]金正濂:韩国经济腾飞的奥秘[M],论文范文出版社,1993.

[6]高秉雄等:韩国新村运动的“冷”思考[J].江汉论坛.2009(7).

[7]论文范文社授权发布: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2005-10-18.

[8]论文范文社授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2006-03-16.

[9]尹保云:韩国现代化[M].东方出版社,1995.

[10]中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0-02-25.

[11]李继刚等:韩国新村运动经验之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局限性分析[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 (1).

[12]李宁顺:由韩国的新村运动谈我国的新农村建设[J].经营与管理,2009(12).

(责任编辑:胡婉君)

总结:本文关于新村运动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韩国新村运动引用文献:

[1] 定向运动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定向运动论文题目如何定
[2] 户外运动论文选题推荐 户外运动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3] 最新运动人体科学硕士论文选题参考 运动人体科学硕士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韩国“新村运动”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差异比较》word下载【免费】
韩国新村运动相关论文范文资料